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黑龙江哈尔滨专版(含解析)


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黑龙江哈尔滨专版
一、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a-40,Fe-56,Cu-64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家中闻到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B.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C.高层楼房着火,提倡乘坐电梯逃离
D.营养均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N:2个氮元素 B.中均含有氢分子
C.钠原子: D.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4.下列取用药品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 B.
C. D.
5.用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氯化钠融化公路上的积雪
B.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的药水
D.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中要多食用奶、豆类、虾皮等食物,以补充成长发育所需的钙
6.下面是小维同学用连线方法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实验基本要求连线 B.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
①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收集、、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物质加热—试管口应稍向下 ①家里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门窗通风
②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③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物质构成的奥秘 D.日常生活经验
①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
③、都是氧化物 ①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洗
②区别硬水和软水—常肥皂水检验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实验
A、A B、B C、C D、D
7.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以下有关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有毒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C.干冰可作制冷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符合题意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0.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完全相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氢气燃烧可生成水 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再分
A.A B.B C.C D.D
11.杏仁茶是一种特色传统茶饮,制作时将杏仁粉用沸水冲制,再向其中加入玫瑰、葡萄干等,它富含锌、硒、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杏仁茶属于溶液 B.补充锌可预防贫血
C.补充硒可预防癌症 D.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夜盲症
12.在实验室中鉴别下列物质时,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鉴别和——分别通入等量水中,测其溶解性
B.鉴别黄铜与纯铜——取样,相互刻画
C.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取样,灼烧分别闻气味
D.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取样,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13.下图中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将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3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
D.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14.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加入的试剂和操作
A NaCl溶液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B 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溶液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 K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5.某CaO和的混合物中钙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固体是混合物 B.生成的质量是20g
C.剩余固体的质量是42g D.原混合物中的质量是30g
二、非选择题
16.(7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常用铝制成餐具的原因是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其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废弃的铝锅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2)图1是三种去污用品的相关信息。结合信息分析,它们的用途与___________紧密相关;洗碗清洁剂去除油污时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
(3)图2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的成分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检验一块废布料中是否含有羊毛成分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水稻种子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营养物质。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17.(6分)天然气固化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在储运过程中受到地理及环境因素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储运方式有管道输送和交通运输等方式,但两者都具有投资大、成本高等特点。若将天然气转化为固态,需要极低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强。事实上,自然界在某些条件下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但可燃冰的形成需要近百万年的时间。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快速地将天然气转化为固态,且体积只有此前的1/90。该方法的关键物质是L-色氨酸,它可以快速地将更多的气体捕获到固体水合物中。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天然气转化为固态,从微观角度解释是______。
(3)可燃冰的物质类别是______,它属于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将天然气转化为固态的优点是______。
18.(5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据图回答: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3)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4)结合上述微观模拟示意图,请你谈谈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看法:________。
19.(4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通过该实验验证了硫酸铜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化学性质: 。
20.(8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要想获得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G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氧气,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则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4)实验室可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图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体积,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_(填“会”或“不会”)对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21.(4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纯净物,人体胃液中含有D。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每个三角形所包含的3种物质类别不同。“—”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E与F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2.(4分)为测定某实验废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三只烧杯中倒入50g废液,并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实验结束后,测得的数据见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反应前加入铁粉质量/g 5.6 8.4 11.2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3.2 3.2 6.0
反应后质量()损失/g 0.1 0.2 0.2
请回答:
(1)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已全部参加反应;
(2)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__________;
(3)经计算,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3.(7分)将包有过氧化钠(化学式为)粉末的脱脂棉置于蒸发皿中,用细长导管向脱脂棉上吹气,稍后脱脂棉燃烧了起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起来?
【作出猜想】①呼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②反应放出热量,且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呼吸口向试管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写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反应后试管内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能与反应生成NaOH和,能与反应生成和。
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
猜想1:固体成分是;
猜想2: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固体成分是和NaOH。
【实验验证】小红取少量试管内的白色固体于另一干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据此得出结论猜想2正确。小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试管内的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 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②取适量步骤①后所得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3正确。
【拓展延伸】(1)过氧化钠可在潜水艇中用作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B.细沙C.水基型灭火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2.答案:D
解析:闻到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A错误;亚硝酸钠有毒、致癌,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B错误;高层楼房着火,发生火灾,电线可能短路,停电,应走楼梯,不能乘电梯,C错误;均衡营养才有利于身体健康,D正确。
3.答案:D
解析:2N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中均含有氢元素,不含氢分子;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其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1,题图表示的是钠离子。
4.答案:D
解析:D操作错误,会打破试管。
5.答案:B
解析:用盐溶液使凝固点降低,A正确;氨水呈碱性,和蚊虫叮咬的酸性物质中和,C正确;多食用奶、豆类、虾皮可补充钙,D正确。
6.答案:D
解析:A、①制取气体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收集、、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①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这是因为打开排气扇时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导致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时,其中的甲醇会使人中毒,甚至会导致死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这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①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四面体排列,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排列,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硫原子和硫离子中的质子数相同,都是16选项说法正确;
③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①除衣服上的油污时,可以用汽油洗,这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这是因为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该先做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大而导致窒息,该选项说法正确。
7.答案:B
解析: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为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不符合题意;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此选项错误;
B、方程式没有配平,且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正确的方程式为,此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方程式为,此选项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方程式为,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该选项解释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由于其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则性质不完全相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则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解释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中杏仁茶的制作过程,可知其中含有杏仁粉、水、玫瑰、葡萄干等,其中玫瑰、葡萄干不能溶解,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A分析错误;补充铁元素可预防贫血,B分析错误;补充硒元素可预防癌症,C分析正确;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D分析错误。
12.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甲烷均难溶于水,不可根据溶解性鉴别二者,A选项所用方法错误。
13.答案:D
解析:A、在t℃时,a、b溶解度相同,其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将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30℃时,溶液能再继续溶解a物质,但并没有向其中加入a物质,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C、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缓和,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正确;
D、小于t℃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大于t℃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和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适量铁粉能与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Cl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全部是氧化钙,反应后减少的是二氧化碳,钙元素全部转化为CaO中的钙,则只要计算出所有CaO中的钙元素即可求出氧化钙的质量,进而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16.答案:(1);B
(2)酸碱性(合理即可);乳化
(3)棉纶;灼烧,闻气味
(4)35%;B
解析:(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保护膜的成分是;废弃的铝锅属于可回收物,故选B。
(2)根据图示可知,去污用品的碱性越大,去油污的能力越强,因此用途与酸碱性紧密相关;清洁剂去除油污时的现象属于乳化。
(3)羊毛和棉属于天然纤维,棉纶属于合成纤维;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鉴别废布料中是否含有羊毛成分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
(4)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
17.答案:(1)甲烷;
(2)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混合物不可再生
(4)方便运输和储存(合理即可)
18.答案:(1)过氧化氢
(2)C
(3),分解
(4)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A物质中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知A是过氧化氢;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定义和题中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是单质;
(3)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4)由上述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19.答案:①②;③;蓝色固体,易溶于水(合理即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 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①是硫酸铜晶体形状的改变,②是物质的溶解,因此,①②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硫酸铜晶体是蓝色固体,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新物质,因此③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20.答案:(1)铁架台;
(2);C(或F);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提起粗铜丝,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液体脱离接触;b
(4);不会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装置A是固体受热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Error! Digit expecte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C或F;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G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氧气,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提起粗铜丝,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将F装置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
(4)由图可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残留的空气被排出,测量完成后,剩余的二氧化碳占据原空气的体积,不会对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21.答案:(1)氧化物
(2)
(3)[或
或、或]
(4)铁的活动性比银强且硝酸银能溶于水(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钡都可溶,生成碳酸钡沉淀)
解析:人体胃液中含有D,可知D是HCI。A、E、F均可与D反应,结合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可知A、E、F分别为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中的某一种。A可转化为B、B可转化为C、C可转化为A,每个三角形所包含的3种物质类别不同,若A为活泼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盐,均无法找到符合要求的B、C,则A为碱,A为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氧化钙。
(3)根据D、E、F间的转化关系,若E是活泼金属,如铁,F为硝酸银,若E是硝酸银,F为活泼金属,如铁。若E是碱,如氢氧化钡,F为碳酸钠,若E是碳酸钠,F为氢氧化钡。D与E的反应可以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或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或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或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22、
(1)答案:
解析: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中加入5.6g铁粉,生成0.1g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第二组中加入8.4g铁粉,生成0.2g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已全部参加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3.2g。
(2)答案:0.2g
解析:第二组中加入8.4g铁粉,生成0.2g氢气;第三组加入11.2g铁粉,生成0.2g氢气;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0.2g。
(3)答案:9.8g;16%
解析:
23.答案:探究一:【进行实验】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探究二:【实验验证】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拓展延伸】(1)
(2)AC
解析:探究一:【进行实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反应放热,吸滤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故还可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探究二:【实验验证】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不能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全部除去,取适量步骤①后所得的上层清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拓展延伸】(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过氧化钠能分别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使火势更大,故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二轮复习题-盐化肥(含解析)

下一篇:2023届中考化学考向信息卷 山东青岛专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