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题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题-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是某实验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和相关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鉴别Fe、C、CuO三种黑色粉末,只用稀盐酸就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现象
B.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
C.向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加入乙醇,红墨水的作用是显色,利于观察
D.用玻璃棒蘸取白醋,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所得白醋的pH偏小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应用 原因分析
A 利用NaOH中和酸性土壤 NaOH显碱性
B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放热
A.A B.B C.C D.D
4.某混合物由Fe和FeO组成,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3.5g,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则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0.4g C.13.2g D.15.2g
5.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 pH 范围如下:水稻 6.0~7.0、棉花 6.0~6.8、甘蔗 6.0~8.0、烟草 5.0~6.0、茶树 5.0~5.5。某土壤显弱碱性,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茶树
6.下列有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均易溶于水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可做干燥剂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
8.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向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试纸变红
D.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量筒读数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10.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黄铜属于混合物 含有不同种原子
C 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A.A B.B C.C D.D
11.科学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也要检验纯度
B.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C.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CO2呈酸性
D.饱和食盐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也一定不能再溶解蔗糖了
1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一般显酸性的是
A.蔗糖水 B.雪碧饮料 C.炉具清洁剂 D.肥皂水
二、填空题
13.根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____(填“失”或“得”)电子形成钙离子;
(3)生石灰是钙的氧化物,请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对中和反应的性质进行探究,A组同学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B组同学探究上述中和反应时的热现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中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成分___________。
(2)B组同学在打开分液漏斗一段时间后,发现红墨水右移,得出结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成成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有缺陷,请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___________。
15.将一包有Cu(OH)2、CuO和铁粉组成的混合物,投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的不溶物,此物质为红色,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填空:
(1)测得某溶液中含Cu2+、K+、,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个数比为Cu2+:K+=3:4,则与Cl-的个数比可能是______。
(2)为了验证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用蒸馏水将烧碱样品溶解、配成溶液;
②______;
③______。
(3)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的氟化钠(NaF)等。刷牙时氟化钠跟牙齿矿物质——羟磷石[Ca10(PO4)6(OH)2]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10(PO4)6F2],氟磷灰石具有更能抗酸(牙缝中食物残渣发酵生成的有机酸)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写出生成氟磷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
17.如图所示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已知F、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G、L、X、E都为黑色固体,X、E为单质,G、L为氧化物。(通常情况下)B、D、H为气体,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
(1)反应①由A→C的过程是__________(“放出”或“吸收”)热量的;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写名称),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固态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
(5)E与H生成L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红棕色粉末;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C溶液与D溶液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c. 探究中和反应
(1)A实验中使用过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B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湿润的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石蕊试纸。将高、矮蜡烛点燃。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3)C图所示实验能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现象是__。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20.某同学在室温下,为了测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在如图1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3滴无色酚酞,测量其温度;另取过量的稀硫酸,测量其温度后逐量加入到烧杯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温度的变化与加入稀硫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当加入5mL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不考虑酚酞)______(填化学式)。
(2)当加入约10mL稀硫酸时,烧杯中溶液的温度达到最高。此时烧杯中溶液颜色为_____。
(3)当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大于10mL时,溶液温度下降的原因_____。
(4)小伊同学为了验证上述实验,也将稀硫酸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5)取少量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无色酚酞,变红;继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红色褪去,则所取变质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为______。
五、计算题
21.某班两组同学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第一小组同学测量9.8%的稀硫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①第一步:关于溶液的配制和保存
首先,该小组同学将配制好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带_____塞的细口瓶中,备用。其次,该组同学用如表标签所示的浓硫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请列式计算所需水的体积_____。
硫酸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质量分数98% 本试剂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 有腐蚀性!
②该小组同学量取了8组均为8m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测得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1 2 3 4 5 6 7 8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溶液温度上升(△t)/℃ 4.8 8.4 11.2 11.1 13.1 11.4 10.2 9.2
其中实验组别为_____(填实验组别的序号)的一组数据明显不合理,判断理由是_____。
(2)第二小组同学计划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他们取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25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计算:
①当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已知: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若要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转化为20℃时的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与稀盐酸不反应,分别滴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是铁,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 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加入乙醇,乙醇是无色的,红墨水的作用是显色,利于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白醋显酸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C
【详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如:H2O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遵循元素守恒,则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aO和HCl反应生成CaCl2和H2O,但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3.B
【分析】氢氧化钠显碱性,能和显酸性物质反应,但腐蚀性较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燃性、毒性等;干冰升华时吸热来分析解答。
【详解】A、氢氧化钠显碱性,但是腐蚀性强,不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异味,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A
【详解】由混合物3.5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可知铁元素的质量为3.5g×80%=2.8g,
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氢气,Fe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SO4和水,反应生成的FeSO4中的Fe全部来自Fe和FeO,设反应生成FeSO4的质量为x,则,解得x=7.6g,故选A。
5.C
【详解】某土壤显弱碱性,pH>7;
A、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
B、棉花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6.8,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棉花;
C、甘蔗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8.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因此此土壤适宜种植甘蔗;
D、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
故选:C。
6.B
【详解】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是白色固体,说法正确;
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说法不正确;
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有腐蚀性,说法正确;
④氢氧化钠吸水潮解,可作干燥剂;氢氧化钙没有吸水性,不可作干燥剂,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A
【详解】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是利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是因为硫酸能和铅的氧化物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A。
8.A
【详解】A、铁和氧气点燃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所以现象是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A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产生雾,故B错误;
C、向广泛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pH=7),试纸不变色,故C错误;
D、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碳酸钙和微溶于水的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表面,所以刚开始产生气泡,慢慢会停止生成气泡,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试题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C、浓硫酸的稀释,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图中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防引起酒精失火,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10.A
【详解】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属不同种分子,解释不正确;
B、黄铜(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是因为黄铜中含有铜原子、锌原子,解释正确;
C、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解释正确;
D、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解释正确。
故选A。
11.A
【详解】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点燃一氧化碳前也要检验纯度,故选项推理正确。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CO2呈酸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饱和食盐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但还能再溶解蔗糖,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蔗糖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B、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显酸性,符合题意;
C、炉具清洁剂含氢氧化钠,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1)20
(2)失
(3)
【解析】(1)
元素周期表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钙元素的质子数为20;
(2)
原该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形成钙离子;
(3)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14. NaOH、NaCl (或氢氧化钠、氯化钠)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热使红墨水右移,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
【详解】(1)由图可知,b点时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能够放出热量,能够使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导致红墨水右移,为避免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对实验产生干扰,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热使红墨水右移,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改为氢氧化钠溶液。
15. Cu(OH)2+H2SO4=CuSO4+2H2O CuO+H2SO4=CuSO4+H2O 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分析】氢氧化铜、氧化铜、铁都能和酸反应。
【详解】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的不溶物,此物质为红色,应为铜,这是由铁与CuSO4反应生成的,铁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16.(1)1:8
(2) 加入硝酸使溶液的pH<7(用pH试纸试验) 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NaCl存在,反之就没有NaCl存在
(3)2NaF+Ca10(PO4)6(OH)2═Ca10(PO4)6F2+2NaOH
【详解】(1)测得某溶液中含Cu2+、K+、,Cl-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个数比为Cu2+:K+=3:4,则与Cl-的个数比可能是1:8,理由溶液中Cu2+与K+的个数比为3:4,设Cu2+和K+个数分别为3n和4n,则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为3n×2+4n×1=10n个;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也必须为10n个;设与Cl-的个数比:,则,、分别可以取n,8n, 与Cl-的个数比=1:8;
(2)①用蒸馏水将烧碱样品溶解、配成溶液;
②除去OH-离子:加入硝酸使溶液的pH<7(用pH试纸试验);
③验证Cl-的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NaCl存在,反之就没有NaCl存在;
(3)刷牙时氟化钠跟牙齿矿物质——羟磷石[Ca10(PO4)6(OH)2]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10(PO4)6F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Ca10(PO4)6(OH)2═Ca10(PO4)6F2+2NaOH。
17. 放出 碳酸钙 CaCO3CaO+CO2↑ CO2+C 2CO 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 A是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已知F、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是氢氧化钙,F是过氧化氢,K是水;二氧化碳和黑色固体单质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X是碳,D是一氧化碳,Y是氧化铁,E是铁;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G是二氧化锰,H是氧气;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L是四氧化三铁。因此:
(1)由A→C的过程中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
(3)B→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黑色固体单质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2CO;
(4)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等;
(5)E与H生成L的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18. 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分析】本题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单质、氧化物之间的推断,已知A是红棕色粉氧末,且是常见的物质,可以确定A为氧化铁;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知C为硫酸铜;图框中A生成B,B能与硫酸铜反应,氧化铁生成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可以确定B为铁单质;图框中A与E能反应,E生成C,可以判断E为酸,C是硫酸铜,因此E为硫酸;而D与其他四种物质不同类,所以D为常见的碱,可能为氢氧化钠或其他可溶性碱。
【详解】(1)A与E反应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B与C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C溶液与D溶液反应是蓝色的硫酸铜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同时硫酸铜被反应完,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19. 将氧气充分耗尽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弱酸(碳酸);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棉球由红色变为无色 节约药品、环保
【详解】(1)实验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完全将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然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的水上升,瓶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因此A实验中使用过量红磷的目的是将氧气充分耗尽,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实验B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塑料瓶中湿润的石蕊试纸变为红色,干燥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塑料瓶中石蕊试纸的变化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弱酸(碳酸),烧杯中的蜡烛燃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实验C探究中和反应,浸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棉球呈红色,酸碱中和反应之后,碱性减弱直至消失,因此酚酞逐渐褪色,现象是棉球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实验都在容器内进行因此优点是节约药品、环保
20.(1)NaOH和Na2SO4,
(2)无色
(3)过量的稀硫酸起冷却作用
(4)
(5)碳酸钠/Na2CO3
【分析】本题涉及中和反应放热及氢氧化钠变质问题。
(1)
根据图2可知当加入5mL稀硫酸时,温度继续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故填:NaOH和Na2SO4;
(2)
当加入约10mL稀硫酸时,烧杯中溶液的温度达到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所以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无色;
(3)
当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大于10mL时,反应已停止,稀硫酸有剩余,过量的稀硫酸起冷却作用,使溶液温度下降,故填:过量的稀硫酸起冷却作用;
(4)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
氢氧化钠变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被除去,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不呈碱性,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则所取变质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为碳酸钠,故填:Na2CO3。
【点睛】中和反应放热,当温度升到最高时,表明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
21. 橡皮 90mL 4 加入硫酸到10mL一直是升高温度,而第4组实验竟然比第3组实验温度低 4.1% 加入硫酸钠至硫酸钠不再溶解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①首先,该小组同学将配制好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和玻璃能反应,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应该使用橡皮塞。所以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带 橡皮塞的细口瓶中,备用。 用如表标签所示的浓硫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90g折合90mL。故填:橡皮;90mL
②其中实验组别为4数据明显不合理,判断理由是加入硫酸到10mL一直是升高温度,而第4组实验竟然比第3组实验温度低。故填:4;加入硫酸到10mL一直是升高温度,而第4组实验竟然比第3组实验温度低
(2)他们取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25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pH=7为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所以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10g×9.8%=0.98g,所得溶液为25g+10g=35g。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1%
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若要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转化为20℃时的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硫酸钠至硫酸钠不再溶解。故填:4.1%;加入硫酸钠至硫酸钠不再溶解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含解析)

下一篇:安徽省黄山市十校联盟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