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二轮复习题-初识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二轮复习题-初识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热量
C.铁在氧气中燃烧,最终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D.蘸有浓硫酸的木条变黑
2.下列不属于利用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给水通直流电,生成两种气体
B.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C.绿色植物利用水进行光合作用,存储能量
D.用水稀释浓硫酸,放出大量的热
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所以盐酸、稀硫酸都属于酸性溶液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4.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白磷保存在水中
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硝酸银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5.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干燥O2 B.连接仪器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蒸发食盐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除油污不是乳化现象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用pH试纸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若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则测量结果会偏小
D.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8.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名称是(  )
A.沼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B.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
C.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 D.烧碱、火碱、苛性钠
9.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收集氧气时,验满
B.图2: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图3: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D.图4: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10.下列关于化学中“一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酸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C.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冷却热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
11.向一定温度、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钙,下列图像符合实际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1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pH D.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 个铜原子_____。
②5 个氢氧根离子_____。
③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气体单质_____。
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_____。
⑤一种通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_____。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用到了上述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
(3)经过实验三的探究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______;
(4)实验四错误之处在于______。
15.现有 H、O、S、Na 四种元素,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1)碱性氧化物_____
(2)酸性氧化物_____
(3)含氧酸_____
(4)碱_____
(5)无氧酸_____
16.请你参与以下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实验,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红同学采取测定混合溶液pH的方法。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钾溶液的pH,然后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当测定的pH__________________时,可证明发生了反应。
(2)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军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①把滴管里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滴入锥形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还需要在原来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该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G分别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可相互反应)。已知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为人体胃液成分之一,F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D→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物质G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18.下图中 A~H 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H 是单质,C、D 的物质类别 相同且 D 中含有两种元素,E、F、G 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 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溶剂水已略去。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B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已知反应:C+E→X+H2O,且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
(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观察到装置C中 _______ 时才开始收集。
(4) 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________。
20.实验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____________。
(3)图E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已知Fe2O3样品中含有杂质FeS2。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FeS2含量。称取mg样品置于玻璃管Y内。充分灼烧该样品,根据实验后装置Z增加的质量推算FeS2质量(装置管内发生反应:)
(4)连接好仪器,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使用“实验一”装置B制得的氧气进行实验,装置X瓶内需盛放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
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
(6)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则测得FeS2含量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数据。
五、计算题
21.氯化镁是制取镁的原料之一、现要测定某化工产品(含MgCl2和KCl)中所含的氯化镁质量分数,进行实验:先将10g样品完全溶于水,然后把5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平均分五次加入样品溶液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表:
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58 a 1.74 2.32 2.32
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为_____。
(2)样品中的氯化钾属于化肥中的_____肥,可回收利用。
(3)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计算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2.为了测定某含杂质的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25g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4)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含量为______。
(5)向所得滤液中加入8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现用125t此种赤铁矿石炼制生铁,冶炼过程中损失铁元素10%,则最终可炼得含铁90%的生铁质量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蘸有浓硫酸的木条变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A、给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水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五水合硫酸铜,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水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绿色植物利用水进行光合作用,存储能量,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利用水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水稀释浓硫酸,放出大量的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利用水的化学性质。
故选:D。
3.B
【详解】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只有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故A错误;
B、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盐酸、稀硫酸都属于酸性溶液,故B正确;
C、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是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故C错误;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例如氧气和臭氧,只含有一种氧元素,但是不是单质,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试题分析: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易自燃,放在冷水中可使之与氧气隔绝,并降低其表面温度,所以正确。B、生石灰能吸收水,应密封保存,所以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所以正确。D、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因此保存在棕色瓶中,所以正确。故选B。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5.B
【详解】试题分析: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错误,C、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B
考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
6.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且洗气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B、连接仪器时,应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进橡皮管,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推动注射器活塞,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压强增大,故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除油污是利用的溶解原理,正确;B、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错误;C、用pH试纸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若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溶液的酸性变弱,当溶液呈酸性时,pH小于7,酸性越弱,pH越大,则测得的pH结果比实际值偏大,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浓盐酸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浓硫酸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错误。故选A。
8.D
【详解】A. 沼气、天然气、甲烷。故A错误。B. 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故B错误。C.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故C错误。D. 烧碱、火碱、苛性钠。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俗名。
9.C
【详解】A、该方法正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可探究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溶解性的不同,可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距离火焰的远近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无法进行着火点的比较,不可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B
【详解】A、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此选项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酸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盐酸中无氧元素,此选项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C、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的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此选项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分析】向一定温度、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钙,氧化钙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分析此题。
【详解】A、根据分析,原溶液中溶质不为0,由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减少,则溶质会析出使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而不是增大,如图所示错误;
B、根据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则曲线起点不为0,随着反应的停止,温度又会恢复到原温度,如图所示正确;
C、根据分析,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由于升温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形成比原溶液温度高的饱和溶液,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最终由于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等,如图所示错误;
D、根据分析,原溶液质量不为0,实验至最后,由于溶液中的水减少溶质析出,则最终形成的原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小,如图所示错误;
答案为:B。
12.A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A。
13. 2Cu 5OH﹣ H2 Ca(OH)2
【详解】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5OH﹣。
③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
⑤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故答案为
①2Cu;②5OH﹣;③H2;④;⑤Ca(OH)2。
14.(1)量筒
(2)五分之一
(3)与氧气接触
(4)把水注入到浓硫酸
【解析】(1)
实验一中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2)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
经过实验三的探究可知。铜片上的白磷在热水的温度下达到着火点,能够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达到着火点了。但是没有氧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4)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实验四错误之处在于把水注入到浓硫酸中。
15. Na2O SO2 H2SO4 NaOH H2S
【详解】(1)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符号为:Na2O;
(2)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属于酸性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SO2(合理即可);
(3)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含氧酸,是指含有氧元素的酸,根据提供的元素,硫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2SO4(合理即可);
(4)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氢氧化钠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NaOH;
(5)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无氧酸指组成中没有氧元素的酸,根据提供的元素,氢硫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2S。
16.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KOH + H2SO4 =K2SO4 + 2H2O 等于7 小于7 气球膨胀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瓶内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减小 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合理即可) 有气泡产生
【详解】(1)①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中性物质不变色。通过图1所示实验,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②采取测定混合溶液pH的方法。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钾溶液的pH,然后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当测定的pH等于7或小于7时,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钾被消耗,可证明发生了反应;
(2)①把滴管里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滴入锥形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膨胀,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减小;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还需要在原来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该实验的操作是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7.(1)
(2)
(3)配制波尔多液(或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
【分析】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为人体胃酸成分之一,推出B为HCl,且A与B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则A为CaCO3,F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F为Na2CO3,D与F可以相互转化,A与B反应生成CaCl2、H2O、CO2,可以与Na2CO3相互转化的为CO2,则D为CO2,C与F可以反应生成A,所以C为CaCl2,则E为H2O,G与F可以生成A,则G为Ca(OH)2,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1)
根据分析可知,A+B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成为:;
(2)
根据分析可知,D→F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根据分析可知,G为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做建筑材料。
18.(1)HCl
(2) CaO+H2O=Ca(OH)2 2H2O 2H2↑+O2↑
(3)CaSO4
【解析】(1)
A、H 是单质,C、D 的物质类别相同D中含有两种元素,故CD可能是酸,H可能是金属,A是氢气,C是硫酸,D是盐酸,E、F、G 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且FG均能生成B ,故B可能是水,E可能是氧化钙,F可能是氢氧化钙,G可能是碳酸钙,经检验,推测正确,故:A是H2,B是H2O,C是H2SO4,D是HCl,E是CaO,F是Ca(OH)2,G是CaCO3;
(2)
B和E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B生成A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O2↑;
(3)
已知反应:C+E→X+H2O,且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C是H2SO4,E是CaO,即硫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X的化学式可能是CaSO4。
19. 试管 BD D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收集满 2KMnO4K2MnO4 + MnO2 + O2↑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c d b a 浓硫酸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在常温下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且不需要加热,与此同时,所要收集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BD两组装置;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故填:B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收集满。
(3)由图可知,如果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试管中有棉花,反应原理应该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 MnO2 + O2↑;用C装置收集氧气,即排水法收集氧气,为防止收集的气体中混有装置内原有的空气,应该等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故填:2KMnO4 K2MnO4 + MnO2 + O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4)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时应该从b进a出,干燥时应该c进d出,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同时,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硫,应先干燥再收集,即先c进d出,再b进a出,同时,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因此最后通入e中用水吸收,故填:c;d;b;a;浓硫酸。
20.(1)长颈漏斗
(2) C
(3) 自下而上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不具助燃性和可燃性
(4)Z中有气泡产生
(5) 浓硫酸 Z中有外界二氧化碳进入与氢氧化钠反应
(6)偏大
【解析】(1)
仪器a是长颈漏斗;
(2)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选C收集;
(3)
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具助燃性和可燃性;
(4)
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在装置Z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关闭开关b,加热玻璃管Y,观察到:装置Z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一段时间,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5)
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玻璃管Y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若立即停止通入氧气,会导致误差,其原因是:生成的气体没有全部被吸收;
(6)
若将通入的氧气改为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则测得含量偏大,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Z增加的质量偏大。
21.(1)1.16;(2)钾;(3)11.2%;
(4)设原混合物中含有MgCl2的质量为y。
y=3.8g;
则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38%
【详解】(1)由表中1、3两次的数据可知,10g氢氧化钾溶液与氯化镁反应能生成0.58g沉淀,因此20g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1.16g沉淀;
(2)氯化钾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钾元素,属于钾肥;
(3)设10g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
x=1.12g;
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2%
(4)设原混合物中含有MgCl2的质量为y。
y=3.8g;
则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38%
22.(1)70g
(2)
(3)
(4)64%
(5)20%
(6)56t
【解析】(1)
若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由于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加水的质量是100g-=70g;
(2)
反应为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29.4%=29.4g
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铁的质量为y
x=16g
(4)
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含量为×100%=64%;
(5)

y=40g
向所得滤液中加入284g水,则最终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6)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则最终可炼得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为125t×64%××100%×(1-10%)÷90%=56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濮阳市五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物理竞赛期中联考试卷

下一篇: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