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下的平衡数据列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 molL-1 2.4 3.4 4.8 6.8 9.4
A.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因该反应熵变(S)大于0,焓变(H)大于0,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5.0°C时的NH3平衡浓度为1.6 molL-1
2.乙烯可由乙烷脱氢制得:,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分离出部分乙烯 D.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4.对于反应A(g)+3B(g)=2C(g)+D(g)来说,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5mol/(L·s)④v(D)=0.45mol/(L·s),则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5.碘蒸气的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I2(g)2I(g)(快速平衡)
第二步I(g)+N2O(g)→N2(g)+IO(g)(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N2(g)+O2(g)+I2(g)(快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第一步向右进行的程度变大
B.第二步的活化能大于第三步的活化能
C.总反应为2N2O2N2+O2
D.c[IO(g)]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c[I(g)]
6.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0.5mol/(L·min) B.υ(B)=0.3mol/(L·s)
C.υ(C)=0.8 mol/(L·min) D.υ(D)=1mol/(L·s)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调控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时,反应速率也最大
8.某实验兴趣小组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研究原电池,并对实验进行了拓展,以下实验记录错误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 B.电子在溶液中从Cu电极流向Zn电极
C.把铜片换成石墨,实验现象相同 D.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流计指针依然偏转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
B.Zn(s)+CuSO4(aq)=ZnSO4(aq)+Cu(s)△H= 216kJ/mol,则反应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若2H2(g)+O2(g)=2H2O(g)△H= 483.6 kJ/mol,则H2燃烧热为241.8 kJ/mol
10.为了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通过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绘制出收集到的 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0-t1、t1-t2、t2-t3的时间间隔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段,CO2的化学反应速率 v= mol/(L·min)
B.t1-t2与 0-t1比较,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产生的 CO2气体增多
C.t2-t4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减小
D.在 t4 后,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说明碳酸钙消耗完全
二、多选题
11.下图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碲生成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a的ΔH最大,a的氢化物最稳定
B.b生成氢化物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e(s)+H2(g)=H2Se(g) ΔH=+81kJ/mol
C.c代表硫元素
D.d的氢化物沸点最高是因为d生成氢化物时放出热量最多
12.在Cu、Zn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中
A.Zn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由Zn向Cu移动
C.溶液中H+向Zn迁移 D.铜不参加反应
13.工业上可以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H3OH和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
B.3 min 时,CH3OH和CO2的浓度相等,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反应进行到10 min时,CO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反应开始到10 min,用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75 mol·L-1·min-1
1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NaOH和HCl反应 B.Zn和HCl反应
C.Ba(OH)2 8H2O和NH4Cl反应 D.H2与Cl2反应
三、填空题
15.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单位:_______。
16.如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合并K1。B为___极,A极的电极反应为___。
(2)打开K1,合并K2。E为___极,F极的电极反应为___,
(3)若往U形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___,原因是___。
17.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至2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1min时,v(正)__v(逆),2min时,v(正)__v(逆)。(填“>”或“<”或“=”)。
(4)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v(X)=9mol·L-1·min-1,乙中v(Y)=0.5mol·L-1·s-1,则___中反应更快。
(5)若X、Y、Z均为气体,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X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若加入适合的催化剂,Y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6)若X、Y、Z均为气体(容器体积不变),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
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反应已经停止
d.反应速率v(X)︰v(Y)=3︰1
e.(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8.如图是某原电池的装置图。其电池的总反应是:2Ag+(aq) + Cu(s) = Cu2+(aq) + 2Ag(s)。请回答以下问题:
(1)R的名称是__________,R中的阳离子移向________(填“A”或“B”)中的溶液。
(2)电极Y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B中的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3)X为原电池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则5min时,A的浓度为________,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x的值是________。
20.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__,vB=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y=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五、工业流程题
21.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如:
(1)酸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MgCO3(s)+2H+(aq)=Mg2+(aq)+CO2(g)+H2O(l) ΔH=-50.4kJ·mol–1
Mg2SiO4(s)+4H+(aq)=2Mg2+(aq)+H2SiO3(s)+H2O(l) ΔH=-225.4kJ·mol–1
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__;所加H2S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发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①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
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__、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4)请补充完整由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___,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根据化学方程式NH2COONH4(s) 2NH3(g)+CO2(g)可知,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A项错误;
B.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总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反应中固体变为气体,混乱度增大,ΔS>0,根据ΔG=ΔH-TΔS可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项错误;
C. 压缩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质量增加,C项正确;
D. 反应中生成的氨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比为2∶1,总浓度为2.4×10-3mol·L-1,所以氨的浓度为1.6×10-3mol·L-1,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学生们的易错点,首先一定要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恒温绝热等,再关注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物质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量、浓度等保持不变,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量也不变,但一定得是“变化的量”不变了,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常见的衍生出来量为:气体总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温度、颜色等。如本题,由于反应物没有气体,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2.A
【详解】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A正确;
B.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降低,B错误;
C.分离出部分乙烯,产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但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
D.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参与反应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答案选A。
3.A
【详解】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正确;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
C、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答案选A。
4.B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v(A)=0.15mol/(L s),=0.15;
②v(B)=0.6mol/(L s),=0.2;
③v(C)=0.5mol/(L s),=0.25;
④v(D)=0.45mol/(L s),=0.45;
则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③>②>①,故选B。
5.D
【详解】A.化学键断裂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第一步向右进行的程度变大,故A正确;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第二步为慢反应,所以第二步活化能大于第三步活化能,故B正确;
C.三步反应相加可得总反应为2N2O2N2+O2,碘蒸气为催化剂,故C正确;
D.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步骤为慢反应,第二步为慢反应,所以c[I(g)]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B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0.25 mol/(L·min);
B.===18 mol/(L·min);
C.==0.26 mol/(L·min);
D.===12 mol/(L·min);
显然B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单位的换算,要注意1mol/(L·s)=60 mol/(L·min)。
7.B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经过移动的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表面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A.化学反应不同,限度不同,选项A错误;
B.可以改变外界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选项B正确;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时间无关,选项C错误;
D.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未停止,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8.B
【分析】以Zn和Cu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
【详解】A. 铜片正极上会析出氢气即有气泡产生,负极锌片逐渐溶解,故A不选;
B. 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而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故B选;
C. 把铜片换成石墨,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产生电流,锌做负极,石墨做正极,电极上生成氢气,故C不选;
D. 以Zn和Cu为电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SO4=Cu+ZnSO4,仍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以形成原电池,会产生电流,故D不选;
故选:B。
9.D
【详解】A.都为放热反应,固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则△H1<△H2,故A正确;
B.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
C.C(石墨,s)=C(金刚石,s)△H>0,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能量高,能量越低越稳定,故C正确;
D.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水的状态不是液态,无法确定氢气燃烧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0.C
【详解】A.0~t1内,CO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mol/min,故A错误;
B.t1~t2比0~t1反应速率快的原因是反应放热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故C正确;
D.气体体积不再增加也可能是盐酸被消耗完,故D错误;
故选:C。
11.B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根据热力学,能量越低越稳定,依次进行分析;
【详解】A.根据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判断出a、b、c、d分别代表碲、硒、硫、氧,a的ΔH最大,a的氢化物最不稳定,A错误;
B.生成H2Se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e(s)+H2(g)==H2Se(g) ΔH=+81kJ/mol,B正确;
C.c代表硫元素,C正确;
D.H2O的沸点最高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D错误;
故选BC。
12.BD
【详解】A.由于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不正确;
B.电子由负极Zn经导线流向正极Cu移动,B正确;
C.原电池内部溶液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故H+向正极Cu迁移,C不正确;
D.铜作正极,正极上是H+得电子,故Cu不参加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BD。
13.AD
【详解】A.由题中图示可知,平衡时生成甲醇为0.75mol,根据CO2(g)+3H2(g)CH3OH(g)+H2O(g),则消耗的氢气为0.75mol×3=2.25mol,H2的转化率为×100%=75%,故A正确;
B.由题中图示可知,3 min后CH3OH和CO2的浓度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CO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但反应没有停止、仍在进行,故C错误;
D.由题中图示可知,反应开始到10 min,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1mol-0.25mol=0.75mol,反应开始到10min,CO2减少了0.75mol,则用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O2)==0.0375mol·L-1·min-1,故D正确;
答案为AD。
14.BD
【详解】A.酸碱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由于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都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时放出热量,因此同时属于放热反应,B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发生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时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发生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该反应时还放出了热量,因此又同时还属于放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D。
15. 用单位时间内某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绝对值)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v=Δc/t mol·L-1·s-1 或 mol·L-1·min-1
【解析】略
16. 负 O2+2H2O+4e-=4OH- 阴 2Cl--2e-=Cl2↑ AE 因为A极产生OH-,E极中H+反应了,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有OH-剩余,酚酞遇OH-变红
【详解】(1)当打开K2,闭合K1时,铁片、石墨和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负极为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为石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负;O2+4e-+2H2O═4OH-;
(2)当打开K1,闭合K2时,铁片、石墨和NaCl溶液构成电解池,阴极为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阳极为石墨,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答案为:阴;2Cl--2e-═Cl2↑;
(3)由于A极O2得到电子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所以A、E电极周围遇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AE;A极上O2放电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
17. 0.075mol L-1 min-1 3X+Y2Z > = 乙 不变 变大 be
【分析】由图可知,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应为生成物,从反应开始到第2分钟反应到达平衡状态,X、Y消耗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0.1mol,Z的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3:1:2,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方程式为3X+Y2Z,结合v=及平衡的特征“等、定”及衍生的物理量来解答。
【详解】(1)从开始至2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mol/(L min);
(2)从反应开始到第2分钟反应到达平衡状态,X、Y消耗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0.1mol,Z的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3:1:2,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1min时,反应正向进行,则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v(正)=v(逆);
(4)甲中v(X)=9mol·L-1·min-1,当乙中v(Y)=0.5mol·L-1·s-1时v(X)=3 v(Y)= 1.5mol·L-1·s-1=90mol·L-1·min-1,则乙中反应更快;
(5)若X、Y、Z均为气体,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增大,但X、Y、Z的浓度均不变,则X的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若加入适合的催化剂,Y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变大;
(4)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不能判定平衡,故a错误;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符合平衡特征“定”,为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速率不等于0,则反应已经停止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反应速率v(X):v(Y)=3:1,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判定平衡,故d错误;
e.(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说明X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平衡状态,故e正确;
f.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体积也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无法判断是平衡状态,故f错误;
故答案为be。
【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二、间接标志:①各物质的浓度不变;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③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④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⑤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⑥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18. 盐桥 A Cu(铜) CuSO4溶液 正 Ag+ + e- = Ag
【详解】(1)根据电子的流向知,Y是原电池负极,X是原电池正极,R是盐桥,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A中移动,故答案为盐桥,A;
(2)Y是原电池负极,根据电池反应式知,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Y电极是铜,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有与电极材料相同元素的盐,则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故答案为Cu(铜),CuSO4溶液;
(3)X是正极,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g++e-=Ag,
故答案为正,Ag++e-=Ag。
19. 0.75 mol/L 0.05 mol/(L min) 2
【详解】(1)5min后,n(D)=0.5mol/L×2L═1mol;根据3A(g)+B(g) xC(g)+2D(g),生成1molD要消耗1.5molA和0.5molB;设初始时A、B的物质的量均为n,则(n-1.5):(n-0.5)═3:5,即n=3,c(A)══0.75mol/L;
(2)v(B)= ══0.05mol/(L min);
(3)n(C)═0.1mol/(L min)×5min×2L═1mol,n(D)=0.5mol/L×2L═1mol,根据3A(g)+B(g)xC(g)+2D(g),n(C):n(D)═1:1,因为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n═2。
20. mol/(L·min) mol/(L·min) 2 3 1 6
【详解】(1)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则△c(A)= = amol/L,则v(A)= = a mol/(L min);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则△c(B)=
= amol/L,v(B)= = amol/(L min);
(2)根据(1),△c(A)= amol/L,△c(B)= amol/L,由题vC=vA;则△c(C)= △c(A)= amol/L,△c(C)= amo/L,△c(D)= =amol/L,
则x:y:p:q=a: a: a: a=2:3:1:6,
故答案为:x=2;y=3;p=1;q=6。
21. 加快酸溶速率 避免制备MgCO3时消耗更多的碱 H2O2+2Fe2++2H+=2Fe3++2H2O 分液漏斗 充分振荡 至5.0<pH<8.5,过滤,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有大量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
【分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加入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硅酸、硫酸亚铁、硫酸铝等,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主要目的是氧化亚铁离子为后续除杂,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有机相中含有铁离子,分液后溶液中先加氨水除铝离子,过滤,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镁沉淀。
【详解】(1)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加快酸溶速率,酸溶时生成硫酸镁,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MgCO3·3H2O,H2SO4过多,再后续反应过程中会需要大量碱来中和过量的硫酸,因此所加H2S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避免制备MgCO3时消耗更多的碱;故答案为:加快酸溶速率;避免制备MgCO3时消耗更多的碱。
(2)加入H2O2氧化时主要发生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生成铁离子,发生发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故答案为:H2O2+2Fe2++2H+=2Fe3++2H2O。
(3)①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一般采取少量多次萃取,为充分萃取需要充分振荡;故答案为:充分振荡。
(4)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滴加到一定pH值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有大量沉淀生成碳酸镁,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下干燥,得到MgCO3·3H2O;故答案为:至5.0<pH<8.5,过滤,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有大量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8.1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含解析

下一篇:新人教版 必修二 综合检验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