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化学反应的调控(含解析)

2.4 化学反应的调控
一、单选题
1.工业生产氨气的适宜条件中不包括
A.用浓硫酸吸收产物 B.用铁触煤作催化剂
C.温度500℃左右 D.压强为20~50MPa
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恒定,充入一定量的氖气后SO2的转化率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对,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4.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g) N2O3(g)+O2(g),②N2O3(g) N2O(g)+O2(g)。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mol 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mol,N2O3为3.4mol。则平衡时N2O5(g)的转化率为
A.42.5% B.77.5% C.35% D.70%
5.在一定条件下和可发生反应:。图1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2表示在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C.11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容积至1L,的变化趋势如图2中曲线d所示
D.图3中T16.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3 mol H2,经充分反应后达到如下平衡:N2(g)+3H2(g)2NH3(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2,体系内各物质含量不变
B.N2、H2、NH3的浓度一定相等
C.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时,NH3会不断地分解,达到平衡时则不会再分解
D.平衡时,N2、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7.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和3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B.平衡状态由A到B时,平衡常数
C.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的转化率减小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8.已知:,,下列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选择400~500℃是为了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B.将原料气净化处理是为了防止其中混有的杂质使催化剂“中毒”
C.不选择过高压强的主要原因是压强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越高
D.迅速冷却、液化氨气是为了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
9.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均为2L的Ⅰ、Ⅱ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Y的起始物质的量及X的平衡转化率如表所示。
容器编号 Ⅰ Ⅱ
起始物质的量/mol X 0.4 0.8
Y 0.2 0.2
X的平衡转化率/% 50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KI﹤KII
B.该温度下,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Ⅱ中
D.平衡时向Ⅰ中再充入0.1molY和0.1molZ,则平衡正向移动
10.高温下,某纯气体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B.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在密闭容器中:按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进行投料,发生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0,在5MPa下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V%)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CH3CH2OH组分的曲线是Ⅳ
B.图中曲线交点a、b对应的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a>Kb
C.图中曲线交点a对应的CO2转化率为60%
D.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起始时的容积、温度及投料方式均相同,甲:恒温恒压,乙;恒温恒容,反应达平衡时CH3CH2OH产率:甲<乙
二、多选题
12.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 B.m+n>p+q
C.正反应放热 D.m+n13.CH4与CO2反应得到合成气的原理为 。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与,反应过程中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焓变:
B.压强大小关系:
C.M、N状态下平衡常数:
D.N点CH4的平衡转化率为37.5%
14.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起始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容积可变)中充入1 mol A和1 mol B,分别进行了4组实验(各组实验的起始状态相同)。第①组:保持温度、体系体积不变;第②组:只改变体系体积;第③组:只升高温度;第④组:某同学只改变某一种实验条件。第②、③、④组实验是在第①组实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改变,测得不同条件下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见下表。
A B 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①组实验中,
B.第②组实验中,
C.由第①、③组数据的比较,可判断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由第①、④组数据的比较,可判断该同学改变的条件不可能与温度有关
15.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CH3OH(g)+ CO(g)HCOOCH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CH3OH和CO,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减小
B.b点反应速率υ正=υ逆
C.平衡常数K(75℃)>K(85℃),反应速率υb<υd
D.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
三、填空题
16.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 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 173 K 2.15 1.67
请填空: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K3=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①图甲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②图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17.和氮氧化物都是空气污染物,科学处理及综合利用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1)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条件下溶液常压下吸收烟气的吸收率。
①溶液pH:随着含烟气的不断通入,和硫的吸收率如图1所示:
i:当,硫的总吸收率不断减小,因为浓度较高与反应,生成S,同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导致硫的总吸收率减小。
ii:当,硫的总吸收率增大,生成的主要产物为和。和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磺和最终回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i:当时,___________导致和硫的总吸收率降低。
②温度:如图2所示,该项目选择常温,一是为了节能,另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其他条件:___________。(任举一例)
(2)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一种工业工艺技术,采用“35%的氯酸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NO)可获得、HCl、副产品,通过实验发现,当氯酸的浓度小于35%时,和NO的脱除率几乎不变,但生成的量远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这时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若开始时无NH3,只放入N2和H2,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3a mol,则开始时放入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与(1)中相同)。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N2、6 mol H2和2 mol NH3达到平衡后,N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 mol和3a mol,则y=________。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A.大于6 mol B.等于6 mol C.小于6 mol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6 mol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6 mol NH3,再次达到平衡后,NH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9.I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求:
(1)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__________mol;
(2)前5 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________。
II 一定条件下,反应室(容积恒定为2 L)中有反应:A(g)+2B(g)C(g)。
(4)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B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2v正(A)=v逆(B)
(5)1 mol A(g)与2 mol B(g)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室反应生成C(g),A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p1__________(填“<”、“>”或“=”,下同)p2,正反应的ΔH__________0。
②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c(C)/c(A)增大的是__________。
A 升高温度 B 恒温恒容再充入A
C 恒温恒容再充入B D 恒温恒容再充入1 mol C
(6)100 ℃时将1 mol A和2 mol B通入反应室,保持温度不变,10 min末C(g)的浓度为0.05 mol·L-1,则10 min末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此时v正__________(填“<”、“>”或“=”)v逆。
五、实验题
20.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0%H2O2 蒸馏水 2mol/LFeCl3 初始温度
实验1 10mL 0mL 0滴 20℃
实验2 10mL 0mL 3滴 20℃
实验3 10mL 0mL 0滴 40℃
实验4 8mL VmL 3滴 20℃
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实验1无明显现象,实验2~4均有气泡冒出,反应速率各不相同。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实验1、3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3)实验___和___探究浓度对H2O2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4)实验4中的V=___。
21.Ⅰ.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混合气体,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气体0.5 mol,同时放出热量Q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容器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
(3)若把“恒温恒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反应,平衡后n(SO3)_______0.5 mol (填“>”、“<”或“=”);
Ⅱ.氨的催化氧化:4NH3(g)+5O2(g)4NO(g)+6H2O(g)
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
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g)和5 mol O2(g),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c(NO)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4)该反应的 H _______(填“>”“<”或“=”)0;T0℃下,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
六、工业流程题
22.某工厂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制取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第一步:将黄铁矿粉碎后在沸腾炉中高温处理造气,可获得和炉渣(主要成分为)。
第二步:将获得的气体净化后与空气按一定比例通入催化反应室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
第三步:用吸收塔吸收后,再加适量水稀释至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约为1.84g·cm-3)。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尾气用吸收,使其转化为后,再用处理,生成SO2和,这样得到的SO2含量较高,可循环用作原料。
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10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常温下,⑦⑧⑨⑩四种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③与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第三步中对应⑥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5)标准状况下,1.12L②完全转化为⑤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七、原理综合题
23.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如下图表示298.15K时,、、与的平均能量与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图中曲线___________(填“a”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铁触媒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生产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合成氨工业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________。
②工业合成氨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能提高氨气的产率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B.选择400℃至500℃的温度
C.用压缩机加压 D.冷却并分离出液态氨
24.已知丙烯()、环丙烷( )的燃烧热分别为、。可表示为: , 可表示为: ;环丙烷和丙烯有转化关系:(g) (g) ΔH
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热表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释放出来的热,则(g)转化为(g)的焓变_______。
(2)T℃时,向1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环丙烷,反应过程中环丙烷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20 40 60 80 ∞
环丙烷的物质的量/mol 10 7.5 5.5 3.7 2.2 1.5
①若起始时总压为,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分压的变化表示,而某组分平衡分压=总压×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则40min内(g)的反应速率v(,g)=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来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若反应开始时只加入丙烯,且物质的量也为10mol,则平衡时,丙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增大 的起始浓度,达平衡后 的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一定条件下,通过的催化加氢也可制得丙烯,某科研团队设计了如下工艺并成功制取了丙烯。
①反应炉中催化加氢制取丙烯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
②T℃,当和分别以2mol/s、5mol/s的流速进入反应炉中进行反应,为了降低反应炉出口处的流速,结合工艺实际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分析工业生产氨气整个反应。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考虑反应平衡,温度不宜太高。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促进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生产时的条件会限制压强。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一般为压强:20MPa-50MPa,温度:500℃左右,催化剂:铁触媒。
【详解】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一般为压强:20MPa-50MPa,温度:500℃左右,催化剂:铁触媒。用浓硫酸吸收氨气会生成硫酸铵,不适合吸收产物。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氨气的反应中反应条件的选择,综合反应速率、反应平衡考虑。
2.B
【详解】在一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恒定,充入一定量的氖气后容积扩大,对体系进行有效减压,则平衡朝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对反应其平衡将左移,达到平衡后, SO2的转化率将变小,B正确;
答案选B。
3.D
【详解】A.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光照使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变大,溶液的pH减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进行,减少氯气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2NO2N2O4,加压瞬间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随之平衡正向移动,NO2浓度有所减少,颜色又变浅,所以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组成的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体积减小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B
【详解】,,根据题意得到a+b=9mol,a-b=3.4mol,解得a=6.2mol,因此平衡时N2O5(g)的转化率为,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C
【分析】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
B.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A2)=mol/(L min),根据方程式可知v(B2)=3v(A2)=0.045mol/(L·min),B错误;
C.11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容积至1L,由于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不断消耗A2,所以n(A2)的物质的量会进一步减少,n(A2)变化趋势如图2中曲线d所示,C正确;
D.在温度不变时,增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使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abc三点均为T1温度,且n(B2)为c>b>a,则其对应状态下A2的转化率c>b>a,,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达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2,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就被破坏,体系内各物质含量改变,故A错误;
B、平衡时体系内各物质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故C错误;
D、因反应中消耗N2、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N2、H2的起始量之比是1∶3,所以平衡时仍是1∶3,故D正确。
7.D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的1 mol N2和3 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A项错误;
B.从状态A到状态B,改变的是压强,温度未发生变化,所以平衡常数不变,,B项错误;
C.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C项错误;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D项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温度选择400~500℃是此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故A错误;
B.将原料气净化处理是为了防止其中混有的杂质使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故B正确;
C.不选择过高压强的主要原因是压强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越高,增加生产成本,故C正确;
D.迅速冷却、液化氨气是为了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A。
9.B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KⅠ=KⅡ,故A错误;
B.根据Ⅰ给出的中的数据可列三段式:
则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05mol/L,0.1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L mol-1,Ⅰ和Ⅱ的平衡常数相等,所以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0L mol 1,故B正确;
C.和Ⅰ相比,Ⅱ中多加了0.4molX,所以X的转化率降低,即a<50,故C错误;
D.平衡时再向Ⅰ中充入0.1molY和0.1molZ,则此时的Q==22.5,Q<K,则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根据平衡常数,可知该可逆反应为。
【详解】A.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焓变为正值,A项错误;
B.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如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不移动,氢气的浓度不变,B项错误;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
D.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该可逆反应为,D项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A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升高温度含量减小,与的含量升高,平衡时的含量是含量的三倍,符合条件的曲线为Ⅳ,A正确;
B.因为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温度越低,K越大,所以,B错误;
C.图中曲线Ⅱ为,曲线Ⅲ为,曲线交点a为二氧化碳和水平衡时的体积分数相等,根据反应,可知,1mol反应消耗0.4mol,平衡时为0.6mol,生成水0.6mol,所以转化率为40%,C错误;
D.根据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体积减小,甲为恒温恒压,乙为恒温恒容,则甲相对于乙在减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达平衡时产率:甲>乙,D错误;
故选A。
12.AB
【详解】相同压强下随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同温度下压强变大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m+n>p+q,故答案为AB。
13.AD
【详解】A.升高温度,CO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向是吸热反应,因此该反应焓变:,故A正确;
B.以T温度分析,从上到下,CO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逆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说明是加压,则压强大小关系:,故B错误;
C.N点温度高于M点温度,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M、N状态下平衡常数:,故C错误;
D.N点建立三段式,,解得x=0.375,CH4的平衡转化率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D。
14.AD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反应物A、B和气体生成物C的系数均为1,由加入了1 mol A和1 mol B可知,,A项正确;
B.由可知,第②组改变的条件是缩小体系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因缩小体系体积后A、B的浓度增大的幅度较大,则,B项错误;
C.第③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对比①、③两组数据,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
D.第④组实验中,若不改变体积,将C完全转化为A、B,则,大于起始加入的A、B的物质的量,因此第④组实验改变的是体积且只能是缩小体积,与温度无关,D项正确;
故选AD。
15.AB
【详解】A.反应CH3OH(g)+CO(g)HCOOCH3(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转化率增大,故A错误;
B.由题图可知,温度低于8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增大,83℃时反应达到平衡,b点时反应没有平衡,υ正>υ逆,故B错误;
C.由题图可知,温度高于8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因此K(75℃)>K(85℃);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因此反应速率υb<υd,故C正确;
D.由题图可知,在80~85℃时,CO的转化率最大,因此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故D正确;
故选AB。
16. 吸热 K3= 吸热 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降低温度(或设法分离出H2)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①的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
(2)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3=;
(3)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所以K3=;由图表可知,温度升高K1增大,K2减小,所以K3增大,即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吸热方向移动,所以反应③为吸热反应;
(4)①t2时刻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依然相等,即平衡不移动,所以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所以压强不会影响平衡,则也可能是增大压强;
②t2时刻改变条件后CO2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且不是移走CO2或增加CO使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出现图中变化,或者设法分离出H2,也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CO2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
17. 气体 吸收剂消耗完全,饱和逸出 常温时硫的吸收率已经很高了,升高温度吸收率变化不大 通入含的烟气的速率 NO可能被氧化成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硫和氮及其氧化物的相关性质,并根据题中已知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①由图可知当时,硫的总吸收率不断减小;当,硫的总吸收率增大;当时,和硫的总吸收率降低。当时,浓度较高与反应,生成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导致硫的总吸收率减小;由题目可知,和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磺和,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时,吸收剂消耗完全,饱和逸出,导致和硫的总吸收率降低。故答案为:气体;;吸收剂消耗完全,饱和逸出。
②由图二可看出,温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大,说明常温时硫的吸收率已经很高了,升高温度吸收率变化不大;
③其他影响硫和SO2的吸收率的因素还有通入含的烟气的速率,故答案为:通入含的烟气的速率;
(2)采用“35%的氯酸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因为烟气中含、NO,故可能导致NO被氧化成及其他含氮化合物,故答案为:NO可能被氧化成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18. 1-0.5a 9 3-1.5a D 0.5a
【详解】(1)设生成amolmolNH3转化的N2的物质的量为y,则:
N2(g)+3H2(g)2NH3(g),
1 2
y amol
=,y=mol,则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mol=(1-0.5a)mol;
(2)若在恒温恒压条件1molN2与3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平衡后,生成a molNH3,若只通入N2与H2,达平衡时生成3amolNH3,则开始时应通入N23mol,且平衡时NH3 的质量分数与前者相同,根据等效平衡及极限转化后起始的量与原起始量成正比,故H2的物质的量为3mol×3=9mol;
(3)若开始时通入xmolN2﹑6molH2和2molNH3,将2molNH3极限转化为反应物,则相当于开始加入(x+1)molN2﹑(6+3)molH2,达平衡后,NH3的物质的量3amol,则(x+1)mol:(6+3)mol=1:3,解得x=2mol,由恒温恒压条件,两种情况中起始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则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则1molN2与3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发生反应时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故开始时通入2molN2﹑6molH2和2molNH3的混合气体通入发生反应时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3=(3-1.5a)mol,由x=2得开始时通入2 molN2﹑6molH2和2molNH3,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3a,则无法判断氨气开始的2mol与平衡时的3amol谁大,故不知道平衡到底向什么方向移动,所以应选D;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6molNH3,相当于成比例增大反应物,恒温、恒压下等效,故再次达到平衡后NH3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即NH3的质量分数=×100%=50a%=0.5a。
19. 3 0.05 mol/(L·min) 2 BD < < CD 10% >
【分析】有效提取已知条件、图象信息、运用三段式、结合定义计算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等;运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当Qcv逆,当Qc>K,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即v正【详解】I(1)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生成的D为2L×0.5mol/L=1mo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则△n(C)=0.1mol/(L min)×2×5=1mol,则生成C、D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x=2 ;则反应方程式为:3A(g)+B(g) 2C(g)+2D(g),,已知c(A)∶c(B)=3∶5,则 ,c=1.5 mol/L;故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1.5 mol/L ×2L=3mol;
(2)前5 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B)=;
(3)按前面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2。
II (4)一定条件下,反应室(容积恒定为2 L),对反应:A(g)+2B(g)C(g),A.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由起始时各成分的物质的量控制,不一定达到化平衡状态,故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C.混合气体的密度,质量是守恒不变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D.2v正(A)=v逆(B),证明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故D正确;因此答案为BD;
(5) ①1 mol A(g)与2 mol B(g)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室反应生成C(g):A(g)+2B(g)C(g) ,根据图中信息知道,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是减小的,所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温度不变,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所以p1②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比值减小,故A错误;
B.恒温恒容再充入A,平衡正向移动,B的浓度减小,根据可知比值减小,故B错误;
C.恒温恒容再充入B,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比值增大,故C正确;
D.恒温恒容再充入1molC,平衡逆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根据可知比值增大,故D正确;故选CD;
(6)100 ℃时将1 mol A和2 mol B通入反应室,已知反应室为2L,保持温度不变,10 min末C(g)的浓度为0.05 mol·L-1,,10 min末B的转化率为,此时 ,而由图知,A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 ,则Qcv逆。
20. 2H2O22H2O+O2↑ 温度升高(或加热),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 2 4 2
【分析】实验是研究外界条件对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影响,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实验4、实验2和实验1在相同的温度下,实验2和实验1在相同的浓度和温度下反应,实验2中加入了三氯化铁,探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实验3 是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的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实验2和实验4温度相同,滴加氯化铁,实验4加入蒸馏水稀释过氧化氢溶液,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来判断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4是判断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据此分析。
【详解】(1)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氯化铁,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水,氯化铁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2)实验1、实验3 是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的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3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升高(或加热),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
(3)探究浓度对H2O2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实验2和实验4温度相同,未滴加氯化铁,实验4加入蒸馏水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冒出气体速率减慢;
(4)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实验2和实验4温度相同,滴加氯化铁,实验4加入蒸馏水稀释过氧化氢溶液,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来判断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4取用过氧化氢溶液体积8mL,加入2 mL蒸馏水稀释得到10 mL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才能来探究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V=2。
【点睛】实验是研究外界条件对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影响,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浓度,温度,催化剂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为易错点。
21.(1)2SO2(g)+O2(g)2SO3(g) H=-4Q kJ mol-1
(2)6∶5.75或24∶23
(3)<
(4) < 75%
【分析】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2 mol O2混合气体,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气体0.5 mol,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详解】(1)由分析可知,0.5molSO2参加反应,放热QkJ,则2molSO2参加反应,放热4Q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4Q kJ mol-1。答案为:2SO2(g)+O2(g)2SO3(g) H=-4Q kJ mol-1;
(2)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压强相同,容器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为(4+2)mol:(3.5+1.75+0.5)mol=6∶5.75或24∶23。答案为:6∶5.75或24∶23;
(3)若把“恒温恒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反应,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的温度不断升高,则相当于原平衡体系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后n(SO3)<0.5 mol。答案为:<;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到T0时,反应达平衡状态,继续升高温度,c(NO)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 H<0;T0℃下,c(NO)=3.0mol/L,n(NO)= n(NH3)=3.0mol,NH3的转化率为=75%。答案为:<;75%。
【点睛】曲线中,在T0前面的任意一点,反应都未达平衡;在T0后的任意一点,反应都达平衡状态。
22. ②③④⑤ ⑦⑨ Fe2O3+6H+=2Fe3++3H2O 18.4 0.1
【详解】(1)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O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因此属于氧化物的为:②③④⑤;
(2)常温下,⑦⑧⑨⑩四种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⑦⑨,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⑧⑩为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
(3)Fe2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4)质量分数为98%的,其密度约为1.84g·cm-3,;
(5)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SO2完全转化为SO3,转移2mol电子,标准状况下,1.12LSO2的物质的量为,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3.(1) N2(g)+3H2(g)=2NH3(g) ΔH=-92kJ/mol 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频率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2) N2、H2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D
【解析】(1)
①由图可知,合成氨的反应ΔH=Ea(正)- Ea(逆)=508 kJ/mol-600 kJ/mol=-92 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kJ/mol。
②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b曲线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能活化分子数增多,能够提高有效碰撞的频率,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频率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2)
①由图可知,N2+H2经过热交换后在铁触媒(500℃)中充分反应生成NH3,后经过冷却后,NH3液化,N2+H2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故答案为:N2、H2;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②A.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不会改变化学平衡,因此无法提高原料利用率,故A不选;
B.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会降低合成氨的产率,故B不选;
C.合成氨的反应正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能够使平衡正向移动,能够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故C选;
D.冷却并分离出液态氨,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分压),能够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故D选;
故答案为:CD。
24.(1)-155.3
(2) 5.7 15% 不变
(3) 3CO2+9H2CH2=CHCH3+6H2O 增大二氧化碳的流速,改用高效催化剂
【解析】(1)
根据丙烯和环丙烷的燃烧热,可知:
①(g)+O2(g)=3CO2(g)+3H2O(l) △H=-;
②(g)+O2(g)=3CO2(g)+3H2O(l) △H=-;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 (g) (g) ΔH=-+=-155.3
(2)
①若起始时总压为,反应前后总压强不变,40min内消耗(g)4.5mol,反反应速率v(,g)=;反应达到平衡,的物质的量为1.5mol、丙烯的物质的量为8.5m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②若反应开始时只加入丙烯,且物质的量也为10mol,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则平衡时,丙烯的物质的量为8.5mol,丙烯的转化率为;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增大的起始浓度,相当于加压,达平衡后的转化率将不变。
(3)
①反应炉中和氢气反应炉中生成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CO2+9H2CH2=CHCH3+6H2O。
②T℃,当和分别以2mol/s、5mol/s的流速进入反应炉中进行反应,为了降低反应炉出口处的流速,可增大二氧化碳的流速,改用高效催化剂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1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卷 (含解析) 2022-2023高二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下一篇:2022-202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2函数的图象 课后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