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训练-2022-2023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含解析)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的反应是2HCl+NaClO=NaCl+H2O+X↑,则X为
A.CO2 B.Cl2O C.Cl2 D.HClO
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的是(  )
①甲烷和空气 ②一氧化碳和氮气 ③氢气和空气 ④氧气和空气 ⑤一氧化碳和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3.现有15.6g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煅烧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混合物的质量减少4.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
A.8g B.6g C.4g D.2g
4.通过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5.下列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吸附毒气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一氧化碳作燃料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6.下列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A.CaO+H2O=Ca(OH)2 B.Mg+2HCl=MgCl2+H2↑
C.CO2+C2CO D.S+O2SO2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克 49 6 12 5
反应后质量/克 19 6 X 25
A.丁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B.X 的值为 22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项目 A B C D
方案
现象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盖紧后振荡,软瓶变瘪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结论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气体中一定有碳、氢元素、氧元素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和水发生反应 水火不相容,所以水中的白磷即使通入氧气也不可能燃烧
A.A B.B C.C D.D
9.根据化学反应:2Mg+CO22MgO+C,据此可知(  )
A.镁在该反应中呈现还原性 B.物质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镁着火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D.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10.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A.1:1:1 B.2:1:2 C.24:32:40 D.48:32:80
11.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序号 错误实例 错因分析
A Mg+O2MgO2 反应产物不正确
B 2KMnO4=K2MnO2+MnO4+O2↑ 只缺反应条件
C CuSO4+2NaOH=Cu(OH)2+Na2SO4 只缺少沉淀符号
D S+O2SO2↑ “↑”使用不当
A.A B.B C.C D.D
12.以下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B.假设与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任意的假设
C.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
D.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
13.从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MnO2遇到HCl就会反应
B.反应剧烈进行并放出大量热
C.生成的气体无色无味
D.反应生成的H2O和Cl2分子个数比为2:1
14.1.6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氧化碳和3.6g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
(5)以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属于分解反应是____(填序号)。
1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40g该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最终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17.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2022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和气态水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很好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我们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时,不能将实验剩余物倒入实验桌旁的水池里。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可见,剩余固体中含有重金属元素锰,若进入下水道则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三、简答题
18.甲烷制甲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科学家发现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将甲醇与氧气混合气体7.2g置于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恢复至室温下测得气体质量减少3.6g,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质量增重2.2g,请写出甲醇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实验题
19.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M的名称是 _______。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_______。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填序号,非单选题)。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备和收集O2,根据气流方向,A装置的导管口应该与E装置的_______(填序号)相连。
五、综合应用题
20.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如图 a 是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将图 b 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d.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3)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对过量木炭还原 CuO 的产物中是否含有 CO 进行了探究。
① 高温下 CuO 与 C、CO2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② 将 A、D 连接,可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③ 将几种装置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也可进一步确定 CO 的存在,则装置连 接的最佳顺序为 A→___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a.B→C→D→E b. E→B→C→D→B c. B→E→B→D→C d. D→E→B→C
④ 写出一种 CO 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__。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25 g 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 146 g 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162.2 g。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六、计算题
2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中国政府关于减排的承诺,再次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大国形象。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
(1)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 。
(2)科学家打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化学方程式可写作: 2CO2 + 6H2 = C2H4 + 4H2O。 若用12gH2转化CO2,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多少升?(已知: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为1.977g/L;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反应前有2H、3Cl、Na、O,反应后(X除外)有2H、Cl、Na、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X的化学式为Cl2,故选C。
2.C
【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详解】①甲烷和空气,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和氮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氮气不支持燃烧,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
③氢气和空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④氧气和空气,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
⑤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的是①③⑤;故选:C。
3.A
【详解】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为纯净物氧化钙的质量,此时的质量=,则11.2g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答案:A。
4.C
【详解】A、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故选项实验结论合理;
B、该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选项实验结论合理;
C、该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瘪,可判断二氧化碳溶于水,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选项实验结论不合理;
D、该实验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剩余的一氧化碳被点燃,既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选项实验结论合理。
故选C。
5.D
【分析】本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用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详解】A、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用于防毒面具,只利用了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热,用于人工降雨,只利用了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只利用了化学性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错误;
B、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中放出热量,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中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的化学反应,选项正确;
D、硫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中放出热量,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错误,故选C。
7.B
【详解】A. 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丁物质从反应前的5克变到反应后的25克,质量增加,所以丁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反应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即49g+6g+12g+5g=19g+6g+X+25g,解得X=22g,故B符合题意;
C.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物质从反应前到反应后质量减少,所以甲做反应物,由B中的分析可知,X=22,丙物质由反应前12g增加到22g,所以丙物质作生成物,由A分析可知丁物质也作生成物,即反应的关系式为:,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现象与结论一致;
B、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证明气体中有氢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证明气体中有碳元素,由于氧气参与了反应,不能证明气体中有氧元素,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C、盖紧后振荡,软瓶变瘪,只能证明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变小,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能燃烧,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故选A。
9.A
【详解】由“”的化学反应可知:
A、镁在该反应中夺去了二氧化碳中的氧,是还原剂,呈现还原性,故A正确;
B、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物质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B错误;
C、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镁着火燃烧不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解: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
故选D。
11.B
【详解】A、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而题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同时锰酸钾的化学式应为:K2MnO4,二氧化锰的化学式应为MnO2;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B错误;
C、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C正确;
D、反应物中氧气为气体,所以生成物中无需标注气体,故D正确。
故选B。
12.B
【详解】A、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假设与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但需要进行合理假设;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A、由反应条件可知,该反应还需要加热,故选项A错误;
B、通过化学方程式推断不出,反应是否剧烈进行并放出大量热,故选项B错误;
C、生成的Cl2是黄绿色、有刺鼻气味的气体,故选项C错误;
D、由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可知,该反应生成的H2O和Cl2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100%=0.4g,1.2g+0.4g=1.6g与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
故选A。
15.(1)
(2)
(3)
(4)
(5) (1)和(4) (2)和(3)
【解析】(1)
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4)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
多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故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和(4);
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属于分解反应的是(2)和(3)。
16. H2O 30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铜 、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1、5,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 、氢、碳、氧原子个数为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最终固体物质是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设最终固体的质量为x,则有40g×60%=x×(),解得x=30g。
17.(1)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2)+6
(3)
【详解】(1)水变为水蒸气是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液态水和气态水的区别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即啊,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则。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18. CH4+H2OCH3OH+H2 4CH3OH+5O22CO2+2CO+8H2O
【详解】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H3OH+H2;甲醇与氧气混合气体7.2g置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恢复至室温下测得气体质量减少3.6g,这是水的质量;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质量增重2.2g,这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会生成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2g-3.6g-2.2g=1.4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则甲醇的质量=,则氧气的质量为:7.2g-3.2g=4g;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甲醇、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所以该化学方程式为:4CH3OH+5O22CO2+2CO+8H2O。
19.(1)铁架台
(2)
(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浸没至液面以下
(4)BC
(5)①
【解析】(1)
仪器M的名称是:铁架台。
(2)
B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所以为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装置用到了长颈漏斗,在使用时,要将长颈漏斗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防止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故图中错误为: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到液面以下。
(4)
D为排水法,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密度空气相差太小,另一方面可能与空气反应,故选BC。
(5)
用A、E装置制备和收集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使用万用瓶收集时,气体需要从长管通入,即从① 端导管口通入,故填①。
20.(1)
(2)c
(3) 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b 点燃(或进行收集)
(4)解:设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x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80%
答: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80%。
【分析】(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符合题意;
d、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木炭容易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使人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①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将 A、D 连接,如果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现象为: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③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E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除去二氧化碳,然后连接B,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然后连接C,干燥气体,然后连接D,如果一氧化碳存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最后连接B,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一氧化碳。
故选b。
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CO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点燃;
(4)
见答案。
21.(1)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节能灯等(合理即可)
(2)44.5L
【详解】(1)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可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均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2)设: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g
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答:(1)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等(合理均可);
(2)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44.5L.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2 乙烯 基础过关(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综合训练 -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