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京改版(2013)一轮练习题盐(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京改版(2013)一轮练习题-盐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家的贡献错误的是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观点
B.侯德榜——用联合制碱法制得烧碱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D.拉瓦锡——用定量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Cl、H2SO4、CuSO4 B.CaCl2、AgNO3、MgCl2
C.Ba(NO3)2、NaCl、Na2SO4 D.HCl、Na2CO3、CaCl2
3.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单质: H2、O2、N2
B.酸: HCl、H2SO4、NaHSO4
C.碱: NaOH、KOH、NH3﹒H2O
D.盐: NaCl、Na2CO3、NH4Cl
4.现有一含有多种溶质的无色溶液,关于该溶液中所含溶质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中合理的是
A.K2SO4、NaOH、NaNO3 B.KNO3、NaCl、CuSO4
C.AgNO3、NaCl、HCl D.H2SO4、Na2CO3、KNO3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Cl溶液 K2SO4溶液 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NaCl溶液 Ca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CuCl2溶液 Fe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6.我国古代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西汉《淮南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B.明朝《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C.宋朝《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中“水滴石穿”:CaCO3+CO2+H2O=CaHCO3 化合反应
D.唐朝《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3CO+Fe2O32Fe+3CO2 置换反应
7.小红家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通过已有的化学知识,她应该建议父亲购买下列哪种化肥( )
A.NH4HCO3 B.Ca3(PO4)2 C.K2SO4 D.(NH4)2HPO4
8.部分含钙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aO、Ca(OH)2、CaCO3都是含氧化合物,简称氧化物
B.转化③中加水或加稀盐酸都可以得到目的
C.转化⑥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D.转化④一定是中和反应
9.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K2CO3(KCl)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
C NaOH [Ca(OH)2] CO2 气体通入NaOH 、Ca(OH)2的混合液 ,过滤
D Zn(Fe)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人工降雨
B.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
11.关于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C、D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C.A、C两物质的质量之差,一定等于B、D两物质的质量之差
D.若A、B、C、D都是化合物,且B为硫酸铁溶液,则必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1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过滤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B.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
C.用洁厕精(含有盐酸)除去铁锈
D.用食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二、填空题
13.某钾肥溶液的阴离子为NO、Cl-、SO、CO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如下:
由此判断,此钾肥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离子,可能含有__________离子。
14.向待测溶液中滴加____,产生____,再滴加____,沉淀不溶解,则待测溶液中含有氯离子(Cl-)
15.(1)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
A 天然气
B 酒精
C 氢气
D 乙醇汽油
(3)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2)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氧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①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②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
B 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
C 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
(4)一包白色粉末, 由CuSO4、 CaCO3 、BaCl2、 Na2SO4、 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取出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白色粉末的组成有______________种可能。
16.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某同学在只有蒸馏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NaHSO4属于_____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_____,利用它又可直接检验出的固体物质是_____;
(3)剩余两种固体被检验出来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图示中A一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可用于造纸、纺织,C、D为氧化物且不能发生反应,A、B、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物质C与温室效应加剧有关。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2)B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E转化为F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 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均呈中性):
① 白色沉淀 A 是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 滤液 B 中溶质一定有______,可能有______(任写一种情况); 为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进一步对滤液 B 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 重新取滤液 B,滴加过量的试剂 X; Ⅱ. 向Ⅰ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Ⅲ. 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试剂 Y。完成填空:试剂 X 是__溶液(填“氯化钡”或“硝酸钡”);试剂 Y 是_________溶液。 若_______ (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若_______(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四、实验题
19.化学兴趣小组对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③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小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常含有Na2CO3和NaCl等杂质。为测定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20g烧碱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197g碳酸钡(BaCO3)固体。
①检验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酚酞
②计算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
20.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同学们对此心存困惑:它们是否真的发生反应?因此他们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判断。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易溶于乙醇;碳酸钠微溶于乙醇。
(1)实验一:将去壳熟鸡蛋放在充满二氧化碳的抽滤瓶的瓶口,打开止水夹,迅速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止水夹,并振荡抽滤瓶。这时观察到鸡蛋被________瓶中。
(2)实验二:向2mL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溶剂是乙醇)中吹气约30秒左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再用2mL乙醇做同样的实验,观察到无现象。
(3)实验三数字化实验:将电脑、数字化实验中压强传感器通过真空橡胶管与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相连,迅速注入80mL的40%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实验压强变化如曲线A.
Ⅰ.曲线A的变化趋势无法判断反应真实发生,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了更科学的判断反应已发生。还需用80mL_________做同样的实验得曲线B,这样做的原因______。
实验四产物转化法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逐滴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实验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Ⅰ.某同学认为实验A的操作不当,导致结论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写出实验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同学们认为以上四个实验中的现象均可说明反应已发生,但你认为______(填实验序号,如有多个只需填一种)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70.3克硫酸钠溶液与70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23.3克,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2.服用含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室有碳酸镁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100,使之与500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12.1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观点,故A正确;
B、侯德榜改进制碱技术制得了纯碱,不是烧碱,故B不正确;
C、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我国科学家是张青莲,故C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B。
2.D
【详解】A、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可以直接鉴别,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硫酸都不反应,无法鉴别氯化钠、硫酸溶液,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钙、氯化镁溶液反应都有白色沉淀,可以鉴别硝酸银溶液,无法鉴别氯化钙、氯化镁溶液,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钡、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法鉴别三种溶液,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的白色沉淀滴加盐酸溶液,沉淀溶解,说明滴加的溶液是盐酸溶液,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生成,说明这种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剩余溶液是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三种溶液,符合题意;
答案:D。
3.B
【详解】A、H2、O2、N2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盐类,盐酸和硫酸属于酸;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NaOH、KOH、NH3﹒H2O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NaCl、Na2CO3、NH4Cl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包含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K2SO4、NaOH、NaNO3之间互不反应,可以共存,即A是含有K2SO4、NaOH、NaNO3等多种溶质的无色溶液。A符合题意;
B、CuSO4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B不符合题意;
C、AgNO3与NaCl、HCl都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即AgNO3、NaCl、HCl不能共存,C不符合题意;
D、H2SO4和Na2CO3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即H2SO4和Na2CO3不能共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5.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K2SO4能与Ba(NO3)2适量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l2溶液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A
【详解】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B、“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气体符号,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水滴石穿”,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氢钙的化学式错误,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写的是冶炼的场景,工业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分析】小麦出现倒伏现象,说明小麦茎秆不够粗壮,应选用钾肥。
【详解】A、该化肥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叶片生长,不符合题意;
B、该化肥属于磷肥,主要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促进作物提早成熟、谷粒饱满,不符合题意;
C、该化肥属于钾肥,主要促进植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抵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符合题意;
D、该肥属于氮磷肥,具有氮肥和磷肥的功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牢记:氮元素作用于植物叶片,磷元素作用于植物根系和果实,钾元素作用于植物茎秆。
8.C
【详解】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钙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之后生成的是氯化钙不是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C.转化⑥可以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转化④可以是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钾,硝酸钙与氢氧化钾溶液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故缺二氧化碳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10.A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料;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错误;
B、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与水反应,所以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若C、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B、若A、B、C、D都是化合物,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一定不变,如过氧化氢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与B的质量之和等于C与D的质量之和,故A、C两物质的质量之差,一定等于B、D两物质的质量之差,符合题意;
D、若A、B、C、D都是化合物,且B为硫酸铁溶液,不一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如硫酸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过滤法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钙、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可以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该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C、洁厕剂中含有盐酸,能与铁锈反应,可以使用洁厕精来除去铁锈,该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D、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食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该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A。
13. SO、CO NO、Cl-
【分析】钾肥溶液加入稀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含有CO;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和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Cl-;但在第一步操作时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有无Cl-,NO3-不能通过实验证明是否存在,为可能有的离子。
【详解】由分析知,此钾肥中一定含有CO、SO;可能含有Cl-、NO3-。
14. 硝酸银/AgNO3 白色沉淀 稀硝酸/HNO3
【详解】结论为:待测液中含有氯离子,银离子能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且氯化银不溶于酸,故可向待测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5. 过滤 肥皂水 C 易溶于水 AB CaCO3 5
【详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为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过滤,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燃料中最理想的是氢气,故选:C;
(3)①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等属于物理性质,所以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②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H2O+CO2↑;
③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故正确;
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故正确;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故错误;
故选:AB;
(4)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实验取少量白色粉,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和氯化钡,或含有三种物质,取出沉淀,向其中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所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白色粉末的组成有CaCO3、BaCl2,CaCO3、Na2SO4,CaCO3、NaOH,CaCO3、BaCl2、NaOH,CaCO3、Na2SO4、NaOH5种可能。
16. C BaCO3 NaHSO4 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 BaCl2+NaHSO4═BaSO4↓+NaCl+HCl
【详解】(1)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故填C;
(2)NaHSO4、Na2CO3、BaCl2、BaCO3固体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加入蒸馏水后最先检验出来的固体物质是碳酸钡沉淀,故填BaCO3;
由于NaHSO4在水中会解离出Na+、H+、SO42﹣,其中的H+与部分SO42﹣能组合成硫酸,硫酸能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体放出的是硫酸氢钠,故填NaHSO4。
(3)NaHSO4与Na2CO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O4、CO2和H2O,产生气泡,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
BaCl2与NaHSO4反应生成物是BaSO4、NaCl和HCl,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BaCl2+NaHSO4═BaSO4↓+NaCl+HCl。
17. Na2CO3 CO2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可用于造纸、纺织,所以A是碳酸钠;物质C与温室效应加剧有关,所以C是二氧化碳;硫酸能与A(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和硫酸钡,其中硝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E是硫酸,F是硝酸;碳酸钙能与硝酸反应,且能转化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碳酸钙;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硝酸反应,所以D是氧化钙,经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A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填:Na2CO3;CO2;
(2)B转化为D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3)E转化为F是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 BaCO3 Ba(NO3)2+Na2CO3= BaCO3↓+2NaNO3 NaNO3 有NaOH 或Na2CO3即可 (如NaOH , Ba(NO3)2;NaOH,NaCl;
NaOH , Ba(NO3)2,NaCl;或 Na2CO3,NaCl;Na2CO3,NaOH,NaCl;) 硝酸钡 硝酸银 I 中没有白色沉淀 Ⅲ中有白色沉淀
【详解】①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中只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所以白色沉淀 A 是碳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CO3=BaCO3↓+2NaNO3;
②由①分析可知,滤液 B 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钠,由于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所以可能含有NaOH 或 Na2CO3 或 NaOH 、Ba(NO3)2或NaOH,NaCl或NaOH , Ba(NO3)2,NaCl或 Na2CO3,NaCl或Na2CO3,NaOH,NaCl;
取滤液 B,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使碳酸钠转化成碳酸钡沉淀而除去,向所得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所以I 中没有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说明没有碳酸钠,有氢氧化钠,若I 中有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说明有碳酸钠,没有氢氧化钠,若I 中有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说明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向Ⅰ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
19.(1) 小于 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2)
(3) ab/ba 设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是
解得
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答: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1)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故填:小于;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压强变化大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压强变化,左侧气压会小于右侧气压,因此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右侧下降;
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
由图丁所示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碱性减弱,因此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小的离子是;
(3)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故a正确;
b、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沉淀;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c错误;
故选:ab;
②见答案。
20.(1)吸入
(2)溶液变浑浊
(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气体减小,压强减小 水/H2O 作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 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被氢氧化钠消耗,也无气泡产生, 实验一/一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出现相同的现象
【解析】(1)打开止水夹,迅速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观察到鸡蛋被吸入瓶中;
(2)向2mL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溶剂是乙醇)中吹气约30秒左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微溶于乙醇,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
(3)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曲线A的变化趋势无法判断反应真实发生;Ⅱ、为了更科学的判断反应已发生。还需用设计对比实验,用80mL水做同样的实验得曲线B,这样做,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实验四:Ⅰ、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被氢氧化钠消耗,故无气泡产生,无法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Ⅱ、实验B中产生白色沉淀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实验一的结论不严谨,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21.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x=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详解】见答案。
22.;34%
【详解】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过多的胃酸,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碳酸镁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碳酸镁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镁和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固体可看成碳酸根离了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一个碳酸根的相对质量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可列式:
解得:,则混合物中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
故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衡阳市2020-2022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06光学、声学(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23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题3》(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