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二轮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二轮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如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中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取乙
D.t2℃时11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并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可以得到260g t1℃时甲的饱和溶液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碳酸氢钙 无 加热,过滤
B 铜粉 铁粉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加强热烘干
C 氯化钠 硫酸镁 过量氢氧化钡 过滤,蒸发结晶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氧化铜 将气体通过氧化铜粉末,加热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变成红色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丙可以代表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C.得到甲物质晶体最简便的方法可以是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D.在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碱式碳酸铜在稀盐酸中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
B.t1℃时,15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克
C.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宜采用蒸发结晶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酒精燃烧
C.温度计水银液面上升 D.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生成盐和水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9.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描述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FeO+2HCl=FeCl2+H2O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P+O2P2O5
C.石灰石与二氧化硅高温反应:CaCO3+SiO2CaSiO3+CO2↑
D.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Al2O3=4Al+3O2
10.下列物质俗称正确的是
A.H2O俗称干冰 B.NaOH俗称纯碱 C.CaO俗称生石灰 D.Ag俗称水银
11.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酚酞试剂 如果溶液不变色,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B 硫酸铜 如果没有沉淀,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D 氧化铁粉末 如果溶液变黄,表示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 D.D
12.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
B.Na+、H+、、
C.Ba2+、、OH-、
D.Ba2+、K+、、OH-
二、填空题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太湖是重要的水源地,可以选择______试纸粗略测定太湖水的酸碱度。
(2)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3)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增氧剂,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4)将浸泡在酒精溶液(2:1)中的手绢取出,轻轻拧干点然手绢,酒精燃烧了,手绢完好,请分析手绢完好没有烧坏的原因是_______。
(5)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更快,从微粒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
(6)松花蛋配料制作时,将生石灰、纯碱、食盐水一定比例充分搅拌,所得混合物中含有烧碱。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4.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50℃时,将50gA固体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50℃时,向90 g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60 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3)将50℃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的是________。
15.毕业于长春飞行学院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变出”奥运五环,如图。
(1)她向1、4、5号环中加入的Na2CO3属于______(选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2)她向3号环中加入乙酸和甲基橙溶液,颜色达到预期效果,下列溶液混合,也能达到此效果的是______(填代号);
A.NaOH溶液和酚酞溶液 B.NaCl溶液和石蕊溶液
C.Na2CO3溶液和酚酞溶液 D.Ca(OH)2溶液和石蕊溶液
(3)兴趣小组的同学仿照此实验制作奥运五环。他们向1号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和少量石蕊溶液,发现错误后又向其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达到了预期效果,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
③将t2℃ 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④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三、推断题
17.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F中含有三种元素,E和G只有阳离子不同.根据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____、E中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F的俗名为____;
(2)反应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反应,我们称之为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反应.
18.A、B 、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纯净物,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类别,其中A是最常见的溶剂,C是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表示二者可一步实现转化,“一”表示二者可发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E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与E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同学们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取滤渣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滤渣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为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同学们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硝酸钠、硝酸钡、氯化钡溶液均显中性。
针对上述实验方案中各步骤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下列三种不同的假设,依据每种假设中各步骤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假设一 有白色沉淀生成
假设二 无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红 溶液变成无色
假设三 无白色沉淀生成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1)依据假设一的现象,可确定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的现象是________;步骤三的现象是________;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________(任写一种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依据假设三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种。
20.水的用途广泛,实验室常常需要用到水。请分析如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制取蒸馏水时,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盛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
(4)电解水实验中a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5)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图⑥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有一包含有少量NaCl碳酸钠固体,取该固体12.9g慢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气体4.4g。
(1)12.9g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22.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称取该产品样品 2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 NaCl 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 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请 回答:
(1)该纯碱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乙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甲中含有的溶剂少,降温到t1℃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相等,错误;
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故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错误;
D、t2℃时11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并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可以得到260gt1℃时甲的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和水,再过滤除去碳酸钙,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B、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洗涤,加强热烘干,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C、硫酸镁能和过量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是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显酸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不是变成红色,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则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丙可以代表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得到甲物质晶体最简便的方法可以是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
D、t1℃,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在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5.D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现象,故A错误;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B错误;C. 碱式碳酸铜在稀盐酸中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绿色,故C错误;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
点睛∶化学实验现象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知的,颜色,状态,气味,气体,沉淀等属于现象,要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6.D
【详解】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A、物质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说法错误,故A错误;
B、t1℃时,15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会溶解10克,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克,故B错误;
C、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宜采用蒸发结晶,说法错误,宜用冷却结晶分离溶液中的a物质,故C错误;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温度计水银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8.D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为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为盐溶液,A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例如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可能比8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小,B选项错误;
C、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C选项错误;
D、含铵根离子(NH4+)的盐中是不含有金属元素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项错误;
C、石灰石与二氧化硅高温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项正确;
D、氧化铝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铝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项错误;故选C。
10.C
【详解】A、CO2俗称干冰,错误;
B、NaOH俗称火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错误;
C、CaO俗称生石灰,正确;
D、Hg俗称水银,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如果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B、如果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钠和硫酸铜也不反应,也无沉淀生成,故加入硫酸铜,没有沉淀,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无法说明盐酸已经过量,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盐酸和硝酸银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盐酸已经过量,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加入氧化铁粉末,溶液变黄,说明盐酸过量,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NH4+与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符合题意。故选D。
13.(1)pH
(2)化学
(3)-1
(4)溶液中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温度降低到手绢着火点以下
(5)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6)
【解析】(1)
测定溶液pH值,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故填:pH试纸;
(2)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
CaO2中钙元素化合价为正二价,设氧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 x×2=0,x=-1;
(4)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手绢完好没有烧坏的原因是溶液中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温度降低到手绢着火点以下;
(5)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6)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4.(1)25
(2)20%
(3)B>A>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及其曲线的理解和分析
(1)
在50℃时,A固体的溶解度为50g,即在此温度下,100g水可溶解50g的A固体,则50g的水应可以溶解25gA固体,所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25g
(2)
50℃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则90g的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再往此饱和溶液中加入60g的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由图可知,在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为:B>A=C,而在50℃下,C的溶解度远小于A和B,这使得50℃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很小,而降温后,三个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A和B均有固体析出,C也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降温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为:B>A>C
【点睛】牢记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5.(1)盐
(2)AC
(3)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解析】(1)
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Na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正确;
B. 中性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NaCl溶液和石蕊溶液不变红色,错误;
C. 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正确;
D. Ca(OH)2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错误;
故选AC。
(3)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16.(1)氢、氧
(2)吸附
(3)C
(4) 丙>乙>甲 甲 乙>甲>丙 降温结晶
【详解】(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3)A、植物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故A错误;
B、面粉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故B错误;
C、白糖以分子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溶液,故C正确;
故选C;
(4)①根据图像可知,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②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故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③将t2℃ 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 ,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在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所得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降温后,丙的溶解度变大,则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像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④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7.(1) O2 OH- 纯碱 苏打
(2) 光合作用 CO2+2NaOH=Na2CO3+H2O Ca(OH)2+Na2CO3 =CaCO3↓+2NaOH 复分解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B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F中含有三种元素,E和G只有阳离子不同.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F是碳酸钠,G是碳酸钙,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1)
由分析可知,C是氧气,C的化学式是O2;E是氢氧化钠,E中的阴离子符号是OH-;F是碳酸钠,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2)
B是水,D是二氧化碳,故反应①是光合作用;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18. 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复分解反应 铁原子变为亚铁离子,铜离子变为铜原子 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分析】A、B 、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纯净物,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类别,其中A是最常见的溶剂,可推出A为水,C是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可推出C为铁,B能与C反应,B能转化为A,可推出A为酸,如稀盐酸,B能转化为E,E能与C反应,可推出C为氯化铜,D能与B、E反应,D能转化为A,可推出D为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B与C反应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2)B→E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与E反应为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铁原子变为亚铁离子,铜离子变为铜原子;
(4)D→A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D与E能够反应是因为D、E都是可溶物,且能生成沉淀。
19.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或) 、(或、、;或、、;或、、、) 四(或4)
【详解】解:(1)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中,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步骤三中,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因此沉淀不消失,产生气泡;
步骤一中,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NO3)2+Na2CO3═BaCO3↓+2NaNO3,Ba(NO3)2+Na2SO4═BaSO4↓+2NaNO3;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 BaCl2、NaOH,步骤三中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NO3=NaNO3+H2O;
(3)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无白色沉淀生成,所以B中一定不含硫酸钠、碳酸钠,滴入酚酞,没有明显现象,B中不含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滴加硝酸,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溶液B中一定不含碳酸钠,所以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碳酸钡,碳酸钡、氯化钡,碳酸钡、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钡、碳酸钠等四种。
20. 物理 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4P+5O22P2O5 氢气 氢元素、氧元素 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 引流 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详解】(1)制取蒸馏水时没有生成新物质,水发生了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盛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故填: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4)电解水实验中a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氢气;氢元素、氧元素。
(5)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有的性质: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
故填: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能和水反应。
(6)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图⑥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故填: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21. 10.6g 17.2%
【详解】(1)由题意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盐酸溶质质量为z。

x=10.6g y=11.7g z=7.3g
答:12.9g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所用盐酸溶液质量=;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生成 CO2的质量=
解: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x=21.2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y=23.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佛山市高考物理2021-2022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动量、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二轮复习题 酸和碱(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