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75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Z、W元素的非金属性Z>W
C.Y、W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Z的氢化物为一种碱性气体
2.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的原子是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Z与Y同主族, 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W>Z>Y
B.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W>Z
3.下列关于第IA族和第IIA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还原性,IA族比IIA族强
B.IA族和ⅡA族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C.在同一周期中,单质与水反应,IA族比IIA族剧烈
D.IA族与IIA族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
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元素周期表有18列,所以有18个族
②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位于IIA族
③除0族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等于该元素的主族序数
④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⑤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元素
⑥过渡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5.“神舟七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 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对这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中子数之比为4:5:6
C.摩尔质量之比为7:8:9 D.化学性质不相同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最外层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少1,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Y>X>W
B.通常用电解X与Y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得Y单质
C.W与Y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生成两种碱性物质
D.X、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7.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中的部分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Y、Z、W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Z均含有d元素;Y是两性氢氧化物;W是一种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强碱;e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在同周期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分别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b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C.c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强于d的
D.d元素的单质不能与W溶液反应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K+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
C.L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和M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元素在同一族
D.2p、4p能级的轨道数相等
9.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有关信息
X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
Y M层上有3个电子
Z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
W 其单质是淡黄色固体
Q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W>Q>Z>Y
B.Z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为:Z>Y>X
D.Z与W元素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
10.FeSO4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备FeCO3,实验室模拟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碳比硫的非金属性强
B.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用盐酸检验
C.可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中Fe2+是否全部被氧化成Fe3+
D.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2= FeCO3 +H2O+CO2↑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
B.第VⅡA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1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Ⅱ族,是s区元素
B.已知甲、乙两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s1、2s22p4,则其对应的离子半径大小:甲>乙
C.价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族,是区元素
D.氧原子核外有2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有几种元素的粒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其中:
(1)某粒子一般不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
(2)某粒子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某粒子氧化性很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很强,且对应原子只有一个单电子,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
(4)某粒子还原性虽弱,但失去电子后氧化性很强,且这种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
14.有如下物质:①石墨②NaOH溶液③NaHSO4固体④CO2⑤酒精⑥蒸馏水⑦CH4⑧熔融的KNO3⑨氢氧化铁胶体⑩NH3 Na2O 氨水 CH3COOH C60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
(2)物质③熔融状态的电离方程式为___。
(3)向⑨的溶液中逐渐滴加足量③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
15.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基态铜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通常制造的农药含元素F、P、S、Cl,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共有___________种。
(4)第四周期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___________种。
(5)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6.观察K、C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发现有什么规律________?
17.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有N个中子,则a g 1HmX分子中所含质子数是________。
18.电解普通水和重水(H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体积为33.6L(标况下)。求所生成的气体中氕和氘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19.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3 g。填表:(保留三位小数)
35Cl 37Cl
原子质量(×10-23 g) 5.807 6.139
相对原子质量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原子百分率(丰度) 74.82% 25.18%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________
20.完成下列基本计算:
(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
(2)19.2g Cu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NA(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
(3)元素M的某种原子,其氯化物(M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AgNO3溶液20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① 该原子M的质量数A为_____________。
② 写出该原子(核素)符号___________。
③ 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21.某学生进行微型实验研究:一块下面衬白纸的玻璃片上有a、b、c、d四个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的四种溶液各1滴,每种彼此分开,形成一个小液滴。在圆心e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然后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并将表面皿盖好。可观察到a、b、c、d、e五个位置均有明显反应。完成下列填空:
(1)e处立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
___KMnO4+___HCl(浓)→___KCl+__MnCl2+___Cl2↑+___H2O
(2)b处实验现象为___。d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通过此实验__(填“能”或“不能”)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若能,则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
(3)在氯水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选填编号)。
a.c(H+)=c(ClO-)+c(Cl-)
b.c(H+)=c(ClO-)+c(Cl-)+c(OH-)
c.c(HClO)d.c(Cl-)(4)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改向其中滴加浓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与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
a.实验过程中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由a→b过程中,溶液中HClO的浓度增大
c.由b→c过程中,溶液中Cl-的浓度减少
d.c点以后溶液呈碱性,没有漂白性
22.元素X、Y、Z、M、N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在地壳金属元素中的含量仅次于Z。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N-、Z3+、X+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Z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写出X、Y、N按原子个数之比1∶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M和N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比较为________(用化学式和“>”“<”或“=”表示)。
(3)Z元素的单质能与Y和R形成的红棕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下图表示由上述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在该转化关系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示意图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
(5)由X、Y、M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在水溶液中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它能和氯水反应,写出其与新制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W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没有最高正化合价+6价,故W为氧元素;Z元素化合价为+5、+3、-3,则Z处于第ⅤA族,其原子半径与氧元素相差不大,则Z与氧元素应处于同一周期,则Z为氮元素;X化合价为+2价,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ⅡA族,Y的化合价为+3价,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元素,二者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由于X、Y的原子半径与W、Z原子半径相差很大,则X、Y应在第三周期,所以X为镁元素,Y为铝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X、Y元素的金属性:Mg>Al,即X>Y,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Z为N元素,W为O元素,则元素的非金属性:O>N,即W>Z,故B错误;
C.Y为铝元素,W为O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
D.Z为N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为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故D正确;
答案选B。
2.C
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的原子是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X 为H元素,Z与Y同主族, 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A.同周期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从左到右离子半径减小,Z>W,硫离子、氯离子比氧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Z>W>Y,故A错误;
B.X与Y形成的化合物有水和双氧水,水中只存在O-H极性共价键,但双氧水中还存在O-O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S<Cl,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故C正确;
D.应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W>Z,故D错误;
故选C。
3.C
A.元素所在的位置不确定,ⅠA族的单质的还原性不一定比比ⅡA族强,如Ca的金属性比Li强,A错误;
B.H属于ⅠA族元素,为非金属,ⅡA族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错误;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则单质与水反应,ⅠA族比ⅡA族剧烈,C正确;
D.ⅠA族与ⅡA族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比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少一个电子层,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D错误;
故选C。
4.A
①元素周期表中第8、9、10列为VIII族,共有16个族,①错误;
②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却属于0族,②错误;
③O没有最高正价,F无正价,③错误;
④第6、7周期均有32种元素,④错误;
⑤碱金属是指除H外的IA族元素,⑤错误;
⑥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IIIB~IIB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⑥正确;
综上所诉,①②③④⑤错误,答案为A。
5.B
Li的质子数为3,H、D、T的质子数都是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利用组成和结构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
A.质子数之比为(3+1):(3+1):(3+1)=1:1:1, A错误;
B.中子数之比为(4+0):(4+1):(4+2)=4:5:6,B正确;
C.摩尔质量之比为(7+1):(7+2):(7+3)=8:9:10,C错误;
D.LiH、LiD、LiT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相同,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D错误;
故答案选B。
6.C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W、X分别可能为H、N或O;这四种元素中,Z的原子序数最大,且其最外层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则其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s23p2,故Z是Si;则W、X分别是N、O;N、Si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5、4,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Y是Mg;综上所述,W是N,X是O,Y是Mg,Z是Si。
A.由分析可知,W是N,X是O,Y是Mg,Z是Si,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Mg>Si>N>O,A错误;
B.由分析可知,X是O,Y是Mg,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O,工业上通常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备Mg,而非电解MgO,B错误;
C.由分析可知,W是N,Y是Mg,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3N2,该化合物溶于水生成Mg(OH)2和NH3这两种碱性物质,C正确;
D.由分析可知,X是O,Z是Si,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该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D错误;
故选C。
7.B
Y是两性氢氧化物,则Y为氢氧化铝;W是一种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强碱,则W为NaOH;氢氧化铝与过量的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则Z为偏铝酸钠,a、b、c、d、e中含有H、O、Na、Al,则e为第三周期元素,e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在同周期中最强,为Cl,X为氯化铝。
A.a、c分别与e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NaCl、HCl,化学键类型分别为离子键、共价键,不相同,A说法错误;
B.b元素的单质O3和氢化物是H2O2时,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B说法正确;
C.c、d分别为Na、Al,且金属性Na>Al,金属性越强,其离子氧化性越弱,则c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弱于d的,C说法错误;
D.d元素的单质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说法错误;
答案为B。
8.A
A.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轨道表示式:,A错误;
B.K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则K+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B正确;
C.L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2,M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则二种元素都在第ⅣA族,C正确;
D.2p、4p能级的轨道数都为3个,D正确;
故选A。
9.A
X为氮元素,Y为铝元素,Z为钠元素,W为硫元素,Q为氯元素。
A.钠离子和铝离子为2层,硫离子和氯离子为3层,3层微粒大于2层的微粒,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答案为W>Q>Z>Y,故正确;
B.钠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故错误;
C.钠和铝比较,铝的熔点高,故错误;
D.钠和硫可以形成硫化钠或多硫化钠,故错误。
10.D
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过滤洗涤,得到沉淀碳酸亚铁。
A.硫酸酸性大于碳酸,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因此碳比硫的非金属性弱,故A错误;
B.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用氯化钡溶液检验,若洗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加入盐酸无现象变化,不能用盐酸检验,故B错误;
C.检验FeSO4溶液中Fe2+是否全部被氧化成Fe3+,主要是检验是否还存在Fe2+,因此用K3[Fe(CN)6]溶液,故C错误;
D.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Fe2++2= FeCO3 +H2O+CO2↑,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A
A.最外层电子数为2 的元素不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He最外层电子数为2,而He为0族元素,故选A;
B.第VⅡA族元素为F、Cl、Br、I都是非金属元素,故B不选;
C.0族元素又称稀有气体,室温下都为气体,故C不选;
D.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故D不选。
答案选A。
12.C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的元素不一定位于第Ⅱ族,如H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为p区元素,故A错误;;
B. 已知甲、乙两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s1、2s22p4,则甲、乙分别为Na、O元素,其对应的离子为Na+和O2-,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大小:甲<乙,故B错误;
C. 价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为A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族,是区元素,故C正确;
D. 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相同,故氧原子核外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3. Ar S2- K+ Cl-
(1)符合题述核外电子排布式的粒子中,很难发生化学反应的应为稀有气体Ar;
(2)能使溴水褪色,应为还原性较强的S2-,发生反应S2-+Br2=S↓+2Br-;
(3)氧化性很弱,得电子后还原性很强,应为K+;
(4)原子得一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该粒子应为Cl-。
14.(1) ③⑥⑧ ④⑤⑦⑩ ③⑧ ⑥ ①
(2)NaHSO4=Na++HSO
(3)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①石墨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NaOH溶液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③NaHSO4固体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Na+、H+、SO,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成Na+、HSO,属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④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CO2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在溶液中导电和其本身无关,为非电解质;
⑤酒精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况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蒸馏水能微弱地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⑦CH4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⑧KNO3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的KNO3电离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是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⑨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NH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在溶液中导电和其本身无关,为非电解质;
Na2O是离子化合物、融熔状态电离成钠离子和氧离子,是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氨水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CH3COOH是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C60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1)
据分析,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⑥⑧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⑦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③⑧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⑥ ;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石墨和C60是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的两种单质,则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 。
(2)
物质③NaHSO4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成Na+、HSO,熔融状态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
(3)
向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渐滴加足量③NaHSO4的溶液,开始时,在硫酸氢钠的作用下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后沉淀与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能看到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因此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15.(1)1s22s22p63s23p63d9
(2) F>Cl>S>P F>Cl>P>S
(3)3
(4)4
(5)Fe3++3=Fe(OH)3↓+3CO2↑
(1)
Cu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 B族,所以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63s23p63d104s1,所以铜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9;
(2)
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F>Cl>S>P;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P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故第一电离能:F>Cl>P>S;
(3)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当IA族的s能级为全满稳定状态,V A族的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故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
(4)
四周期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Ti、Ni、Se、As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2,第四周期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4种;
(5)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Fe(OH)3↓+3CO2↑。
16.(1)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随着电荷数递增,电子并不总是填满一个能层后再开始填入下一个能层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充的
(3)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最后填入np
【解析】略
17.6.02×1023×(A-N+m)
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然后利用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及物质的量及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计算。
1HmX相对分子质量是(A+m),其摩尔质量为(A+m) g /mol,a g 1HmX的物质的量n(1HmX)= mol,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有N个中子,则其质子数为Z=(A-N),1HmX分子中质子数为(A-N+m),所以a g 1HmX分子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A-N+m)=×(A-N+m) mol,故其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6.02×1023×(A-N+m)。
18.3:1
电解水的方程式为2H2O2H2↑+O2↑,由方程式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33.6L混合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33.6L÷22.4L/mol=1.5mol,其中氢气的体积为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氧气的体积为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氧气的质量m(O2)=(11.2L÷22.4L/mol)×32g/mol=16g;氢气的质量为2.5g,所以氢气的平均摩尔质量=2.5g÷1mol=2.5g/mol,普通氢和重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5):(2.5-2)=1.5:0.5=3:1,普通氢和重氢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普通氢和重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1。
19. 34.964 36.963 35.467
计算35Cl和37Cl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可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求解;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利用公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种能稳定存在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进行计算。
①M(35Cl)== 34.964;
②M(37Cl)== 36.963;
③M(Cl)= 34.964×74.82%+36.963×25.18%=35.467。
答案为:34.964;36.963;35.467。
20.(1) 46g/mol 4.48L
(2)0.6
(3) 40 40Ca 第四周期第ⅡA族
(1)9.2g氮的氧化物NOx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Ox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以摩尔质量为9.2g÷0.2mol=46g/mol;此质量的NO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2mol×22.4L/mol=4.48L;
(2)19.2g Cu的物质的量是19.2g÷64g/mol=0.3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转移电子总数是0.6NA;
(3)由可知,n (Cl-)=n(Ag+)=0.2L×1mol/L=0.2mol,所以M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M(MCl2)=11.1g÷0.1mol=111g/mol,由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M=111-35.5×2=40,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所以Z=20,则M是Ca;
①该原子M的质量数A=40;②该原子(核素)符号为;③C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
21. 由无色变为蓝色 Cl2+2Fe2+=2Cl-+2Fe3+ 能 KMnO4>Cl2>FeCl3 bc b
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周围四点均存在氧化还原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与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单质,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据此回答问题。
(1)e处立即发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单键桥原理:

(2)b处氯气氧化碘化钾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即实验现象为由无色变为蓝色。d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根据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可知,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高锰酸钾制备氯气,即通过此实验能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Cl2>FeCl3。
(3)在氯水中,溶液为酸性,根据盐类三大守恒可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ClO-)+c(Cl-)+c(OH-);盐酸是强酸,次氯酸是弱酸,两酸浓度一致,故溶液中离子浓度c(OH-)综上可知,正确的是bc。
(4)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改向其中滴加浓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与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实验过程中不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A错误;
b.a→b过程中,氯气还在不断与水反应,溶液中HClO的浓度增大,B正确;
c.b→c过程中,氢氧化钠不断消耗盐酸中的氢离子,溶液中Cl-的浓度不变,C错误;
d.c点以后溶液呈碱性,次氯酸根水解产生次氯酸,仍有漂白性,D错误。
答案为b。
22. 第四周期VIII族 H2S<HCl 2Al+Fe2O3Al2O3+2Fe SO2 4 +H2O+Cl2=+2Cl +3H+
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6,则原子总数为8,Y为O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则M为S元素,结合N-、Z3+、X+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可判N为Cl元素,Z为Al元素,X为氢元素,R在地壳金属元素中的含量仅次于Z,则R为Fe。
(1)R为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VIII族;Al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X、Y、N按原子个数之比1:1:1形成的化合物为HClO,电子式为;M和N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S、HCl,非金属氢化物稳定性和非金属性一致,氯元素非金属性大于硫元素,M和N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S<HCl;
(3)Z元素的单质能与Y和R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Al、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
(4)由图可知,该转化过程为SO2与O2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且为可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SO2+ O22SO3,反应中S的化合价升高,则SO2为还原剂,示意图中反应为2个二氧化硫反应生成2个三氧化硫,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个;
(5)由X、Y、M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在水溶液中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则离子为,还能和氯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Cl2=+2Cl +3H+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项精练常用的化学思想与方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