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8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化学能与电能2(含解析)

贵州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8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化学能与电能2
一、单选题
1.(2021·贵州·统考二模)一种新型的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B.反应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C.反应③为 D.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
2.(2021·贵州·统考二模)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如图是用石墨做电极通过电解法制取的工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接电源的负极
B.为阳极产物
C.阴极溶液的pH将减小
D.阴极产生气体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数为
3.(2021·贵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证明氯水具有酸性和氧化性 向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B 选择合适的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加热烘干
C 由溶液制备无水 直接将溶液加热蒸干
D 验证铁的析氢腐蚀 将铁钉放在试管中,用溶液浸没
A.A B.B C.C D.D
4.(2021·贵州毕节·统考二模)我国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电化学原理处理废水中的尿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d/CFC极为负极
B.正极的pH减小
C.图中钾离子移动方向由右向左
D.Ni-Co/Ni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6e-+8OH-=N2++6H2O
5.(2021·贵州黔东南·统考模拟预测)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可充电Na/Fe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X极为阴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B.充电时,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aFeO2.5+0.5Na2O-e-=CaFeO3+Na+
C.充电时,可用乙醇代替有机电解质溶液
D.电极材料中,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Na>Li
6.(2021·贵州·统考一模)一种电池的示意图如下,为离子交换膜,三个区域的电解质溶液分别为和溶液,该电池工作时区电解质浓度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流向电极
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理论上产生
D.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7.(2021·贵州遵义·统考一模)中国科学院研发了一种新型钾电池,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替代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CF3SO3K溶液,其简要组成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 KC14H10+ x MnFe(CN)6 = 2 K1-xC14H10 + x K2MnFe(CN)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从电极A经过CF3SO3K溶液流向电极B
B.充电时,电极A质量增加,电极B质量减少
C.放电时,CF3SO3K溶液的浓度变大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K2MnFe(CN)6-2e-= 2K+ + MnFe(CN)6
8.(2021·贵州·统考一模)某锂铜二次电池工作质理如图所示。在该电池中,水系电解液和非水系电解液被锂离子固体电解质陶瓷片(LISICON) 隔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N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
B.Li+可以通过陶瓷片,水分子不能
C.充电时,接线柱B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D.充电时,M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9.(2021·贵州六盘水·统考一模)科学家以石墨烯为电极材料,设计出种处理工业尾气中NH3的新方案,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装置工作时H+向阴极迁移,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路中每转移0.3mole-,理论上可处理2.24L氨气
C.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D.阴极区反应包括Fe3++e-→Fe2+,4Fe2++O2+4H+=4Fe3++2H2O
10.(2021·贵州六盘水·统考一模)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奋斗者”号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时Li向负极移动
B.制造潜水器载人球舱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熔点
C.“奋斗者”号返回水面的浮力材料纳米级玻璃微珠可产生了达尔效应
D.未来对海底“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开采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
11.(2020·贵州铜仁·二模)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四大运营商颁发了5G商用牌照,揭示了我国5G元年的起点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期。通信设备所用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是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C6-xe- =x Li++Li1-xC6,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石墨电极经负载流向磷酸铁锂电极
B.充电时,Li+移向磷酸铁锂电极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1-xFexPO4+e-+Li+=LiM1-x FexPO4
D.充电时,磷酸铁锂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12.(2020·贵州铜仁·统考一模)近年来,随着工业、科技的迅速发展,氢气的用途越来越广,对氢气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纯氢的制备成为热点。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制高纯氢的工作示意图如下,该装置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关连接K1时,“电极1”一端产生氢气
B.产生氧气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开关连接K1或K2时,“电极3”上NiOOH和Ni(OH)2相互转化,实现循环使用
D.开关与K1相连时,“电极3”的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
13.(2020·贵州黔东南·模拟预测)科研人员研制出透氧膜,它允许e-和O2-同时通过,可实现水连续分解制备氢气,工作时CO、H2O分别在透氧膜的两侧反应。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在a侧上反应
B.b侧的反应式:H2O+2e- = H2↑+ O2-
C.该透氧膜可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转化
D.当有2mol电子通过透氧膜时,就会消耗22.4L CO
14.(2020·贵州·模拟预测)某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LiCoO2中的Li+穿过聚内烯微孔薄膜向左迁移并嵌入石墨(C6表示)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xLi++Lil-xCoO2
B.放电时,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放电时,b端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总反应为LixC6+Lil-xCoO2C6+LiCoO2
15.(2020·贵州铜仁·三模)现代膜技术可使某种离子具有单向通过能力,常用于电解池、原电池中。电解NaB(OH)4溶液可制备H3BO3,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
B.N室:aC.产品室发生的反应是[B(OH)4]- +H+H3BO3+H2O
D.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
16.(2020·贵州贵阳·贵阳一中校考三模)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二、实验题
17.(2021·贵州毕节·统考二模)Fe(OH)2的制备实验是实验研究的热点,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方法制备氢氧化亚铁。
方法一: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制备氢氧化亚铁。
实验步骤如下:
I.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K2、K5,打开K1、K3、K4,使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装置B中,排尽B中空气。
II.待B中空气排尽后,关闭K3,打开K2,将A中溶液压入B中并观察现象。
III.关闭K1、K2,打开K5,使C中气体通入B中并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B中长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___。
(2)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装置A中金属离子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
(4)步骤III装置B中的现象是,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方法二:用铁和石墨作电极材料,通过电解法制备氢氧化亚铁,装置如图所示。
(1)铁与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
(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当阴极产生 11.2L 气体时,理论上生成___________g Fe(OH)2。
三、工业流程题
18.(2021·贵州·统考二模)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关科研单位。研究者在月球土壤中发现了辉钼矿,辉铝矿(主要成分为MoS,含少量杂质)可用于制备单质钼和钼酸钠晶体()。其中一种生产工艺如下(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粉碎后的矿石从炉顶进入,空气从炉底进入,目的是_______;该工艺中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新一代清洁生产工艺在增烧时加入会更环保,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写出加氨水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已知钼酸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析出的物质如下表,则操作2中应控制温度的最佳范围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结晶得到的母液可以在下次结晶时重复使用,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必须净化处理,原因是_______。
温度(℃) 0 4 9 10 15.5 32 51.5 100
析出物质
a. b. c. d.以上
(4)在制备钼酸钠晶体过程中需加入固体除去,若溶液中,常温下,当开始沉淀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已知:25℃,,]
(5)高纯Mo可用于制造电池级,电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其电池反应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_______;充电时移向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
19.(2020·贵州铜仁·统考一模)铋及其化合物在冶金、医疗、化工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铋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少,常以游离金属和矿物的形式存在。对浮选过的辉铋矿(主要成分是Bi2S3,还含少量Bi2O3、SiO2、Cu2S、FeS2等杂质)通过浸出、净化和电沉积法分离回收铋的流程:
已知:I.“氯化浸出”过程中,需分批多次加入NaClO3,以防生成Cl2;
II.BiCl3极易水解生成不溶性的BiOCl沉淀,但在浓盐酸中几乎不水解;
III.氧化性:Fe3+>Cu2+>Bi3+>H+.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浸出”时,为了提高浸取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加入过量盐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渣中含有S和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浸出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Na+、Bi3+及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氯化浸出”中Bi2S3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i+3Cu2+=2Bi3++3Cu及____________。
(5)“电解”过程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N为电源的___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阳极上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贵州黔东南·模拟预测)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离子电池的发明者,LiFePO4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用含锂废渣(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Li 8.50%、Ni 6.55%、Mg 13.24%)制备Li2C2O4,并用其制备LiFePO4部分工艺流程如图(该流程可能造成水体砷污染):
已知:滤液1、滤液2中部分离子的浓度(g·L-1):
Li+ Ni2+ Mg2+
滤液1 22.72 20.68 60.18
滤液2 21.94 7.7×10-3 0.78×10-3
I.制备Li2C2O4
(1)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__(填化学式)。
(2)Na2C2O4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
(3)写出加入Na2C2O4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Ⅱ.制备LiFePO4
(4)将电池极Li2C2O4和FePO4置于高温下反应生成LiFePO4和一种温室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5)LiFePO4需要在高温下成型后才能作为电极,高温成型时要加入少量石墨,则石墨的作用是__(任写一点)。
(6)我国科学家研究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去除废水中的As(Ⅴ),其机制模型如图,其中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在该模型中得到的铁砷共沉淀物经灼烧(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后得到一种磁性化合物,化学式为Fe7As2O14,该物质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个数比为__。
四、原理综合题
21.(2021·贵州遵义·统考一模)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Ⅰ.(1)氯气是制备系列含氯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可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制取氯气。装置中的离子膜为___(A.阳离子交换膜 B.阴离子交换膜),b处逸出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
(2)次氯酸为一元弱酸,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其电离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组成分数δ[δ(X)=,X为HClO或ClO ]与pH的关系如图(b)所示。HClO的电离常数Ka值为_____________。
II.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 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1= -75 kJ·mol 1
C(s)+O2(g)=CO2(g) ΔH2= -394 kJ·mol 1
C(s)+ O2(g)=CO(g) ΔH3= -111 kJ·mol 1
(1)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 kJ·mol 1。
(2)有利于提高催化重整反应中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3)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下列表示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H2的反应速率是CO2反应速率的2倍 B.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4)容器中分别通入1molCH4(g)和1molCO2(g),在等压下(p)发生上述反应,CO2(g)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CH4和CO2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阴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3∶1,则消耗的CH4和CO2的体积比为______。
22.(2021·贵州六盘水·统考一模)水煤气法是工业制备氢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反应I:C(s)+H2O(g)CO(g)+H2(g)△H1
反应II:CO(g)+H2O(g)CO2(g)+H2(g)△H2
回答下列问题:
(1)C(s)+2H2O(g)CO2(g)+2H2(g) H__(用△H1和△H2表示)。改变条件,提高H2的产率, H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炭粉和lmolH2O(g),在-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和反应II,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0mol·L-1,c(H2)=0.40mol·L-1。
①在该条件下,水蒸气的平衡转化率为__。
②反应II的平衡常数Kp=__。(用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Kp,分压=总压×该组分体积分数)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水蒸气,加入适量催化剂,仅发生反应II。测得催化效率和CO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在600℃~750℃范围内影响CO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__。
(4)工业上常以水煤气(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与2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
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填两条即可)。
(5)以水煤气(CO、H2体积比为1:2)为燃料的碱性(足量KOH为电解质)空气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CO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23.(2020·贵州铜仁·三模)CO和H2的混合气体俗称合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气。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水进行高温重整制备合成气。
(1)已知:CH4、H2和CO 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285.8 kJ/mol和-283.0kJ/mol,且1 mol液态水汽化时的能量变化为44.0 kJ。则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CH4(g)和0.60 mol H2O (g),测得CH4(g)和H2(g)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CH4/(mol/L) 0.2 0.13 0.1 0.1 0.09
H2/(mol/L) 0 0.2 0.3 0.3 0.33
①计算该反应第一次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_____。
②3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
(3)已知温度、压强、投料比X[n(CH4)/n(H2O)]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1中的两条曲线所示的投料比的关系:X1____X2(填“=”“>”或“<”,下同)。
②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的压强的关系:p1_______ p2。
(4)以合成气为原料可以制备二甲醚,将n(H2):n(CO)=3:1 投入体积固定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3H2(g) CH3OCH3(g)+CO2(g) ΔH<0,2 分钟达平衡。升温,反应重新达平衡。下列关于两次平衡的比较中正确的是_______。
A.H2体积分数不变
B.CO 体积分数增大
C.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5)以二甲醚(设杂质不参与反应)、KOH溶液为原料可设计成燃料电池:
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设装置中盛有100.0 mL 3.0 mol/L KOH 溶液,放电时参与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放电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则放电完毕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
24.(2020·贵州黔东南·模拟预测)甲烷、乙烯、环氧乙烷、丁烷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Ⅰ.2CH2=CH2(g)+O2(g) 2(g) ΔH1<0
Ⅱ.CH2=CH2(g)+3O2(g) 2CO2(g)+2H2O(l) ΔH2
Ⅲ.2(g) +5O2(g) 4CO2(g)+4H2O(l) ΔH3
(1)若反应Ⅲ是在一定温度下可自发进行,则ΔH3______(填“>”“<”或“=”)0。
(2)热值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料质量的一种重要指标。已知乙烯的热值为50.4kJ·g-1,则△H2=________kJ·mol-1。
(3)实验测得2CH2=CH2(g)+O2(g) 2 (g) ΔH1<0中,v正=k正·c2(CH2=CH2)·c(O2),v逆=k逆·c2( )(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k逆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H2=CH2(g)和1mol O2(g),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反应Ⅰ,经过10min 反应达到平衡,CH2=CH2(g)的转化率为40%,则0~10min内,v(O2)=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下列有关环氧乙烷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由图1可知,进料气体的初始温度对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可得出乙烯的转化率受初始温度的影响不大
B.由图2可知,原料气的流速加快,乙烯转化率下降,主要是原料气与催化剂接触时间过短造成
C.若进料气中氧气比例增大,环氧乙烷产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乙烯、环氧乙烷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一种以天然气为物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其中YSZ为6%~10%Y2O3掺杂的ZrO2固体电解质。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若电路中转移0.1mol电子,则消耗标准状况下CH4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L。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反应①和②可知,氮气和水是该循环过程的反应物,由反应③可知氧气和水是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①中氮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A错误;
B.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反应①是氮的固定,反应②不是,B错误;
C.反应③是LiOH通电条件下生成Li、O2、H2O,反应方程式为,C正确;
D.该合成氨反应中没有氢气参与,氢元素来源于水,且伴有氧气生成,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D错误;
故选C。
【点睛】反应历程的题,在解题的过程中主要是找到总的反应物和产物。一般来说可以从题干中找到,而不是图中。
2.B
【分析】由钠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A为电解池的阳极,氯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氯,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电极B为阴极,水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 H2O+2e—= H2↑+2OH—。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电解池的阳极,接电源的正极,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电解池的阳极,氯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电极B为阴极,水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
D.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阴极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向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试液先变红说明氯水有酸性,后褪色说明氯水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可以证明氯水有酸性和氧化性,A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容量瓶是精密容量仪器,使用前不能加热,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镁溶液存在水解平衡MgCl2+2H2OMg(OH)2+2HCl,加热溶液,HCl挥发,氯化镁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得到Mg(OH)2得不到无水,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铁钉放在试管中,用溶液浸没,NaCl溶液显中性,铁钉发生吸氧腐蚀,不能验证铁的析氢腐蚀,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A。
4.D
【分析】根据题中图示信息可知,左边Ni-Co/Ni极,输入物质为CO(NH2)2和KOH,输出物质为N2和K2CO3,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O(NH2)2-6e-+8OH-=N2++6H2O,右边Pd/CFC极,输入物质为H2O2和H2SO4,输出物质为H2O和K2SO4,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为H2O2+2e-+2H+=2H2O,据此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在Pd/CFC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H2O2+2e-+2H+=2H2O,Pd/CFC极为正极,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正极的电极反应为H2O2+2e-+2H+=2H2O,消耗了H+,酸性下降,pH升高,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左边为负极,右边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K+由左边向右移动,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Ni-Co/Ni极为负极,N元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CO(NH2)2-6e-+8OH-=N2++6H2O,故D正确;
答案为D。
5.B
【分析】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可知,负极X上Na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Y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CaFeO3+Na++e-═CaFeO2.5+0.5Na2O,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正极反应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X极上N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则充电时,X极为阴极,发生了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充电时,Y极做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aFeO2.5+0.5Na2O-e-=CaFeO3+Na+,故B正确;
C.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不能作为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
D.若Na和Li都失去1mol电子,则电极材料中消耗Na的质量为23g、Li的质量为7g,所以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Li>Na,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由于Zn转化为,二氧化铅转化为硫酸铅,所以Zn极为负极,二氧化铅为正极,电子从负极转移到正极,A项正确;
B.由于,溶液维持在中性,则a为阳离子交换膜,B项错误;
C.由于,,可计算出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理论上产生,C项正确;
D.二氧化铅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B。
7.D
【详解】A.放电时,该装置为电池装置,即放电时电子不可能经过电解质溶液,故A错误;
B.放电时,负极(电极B)反应式为KC14H10-xe-=K1-xC14H10+xK+,正极(电极A)反应式为MnFe(CN)6+2e-+2K+=K2MnFe(CN)6,充电时应将放电反应倒过来看,显然电极A的质量是减少的,电极B的质量是增加的,故B错误;
C.根据B分析,放电时, CF3SO3K溶液的浓度不发生变化的,故C错误;
D.充电时,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应是放电时电极反应逆过程,即阳极反应式为K2MnFe(CN)6-2e-= 2K+ + MnFe(CN)6,故D正确;
答案为D。
8.C
【分析】锂铜可充电电池,工作原理:放电时,金属锂是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充电时,电源的正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非水系电解液和水系电解液被锂离子固体电解质陶瓷片(LISICON)隔开,则陶瓷片允许Li+通过,不允许水分子通过,据此回答。
【详解】A.放电时,N极是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A正确;
B.非水系电解液和水系电解液被锂离子固体电解质陶瓷片(LISICON)隔开,则陶瓷片允许Li+通过,不允许水分子通过,故B正确;
C.放电时,N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接线柱B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C错误;
D.充电时,M极是阴极,因此M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9.B
【解析】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左侧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三价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氧气又把亚铁离子氧化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右侧为阳极,氨气失去电子转化为氮气,氢离子由阳极向阴极移动。
【详解】A.上述装置左侧为阴极,右侧为阳极,工作时H+向阴极迁移,阳极上氨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没有指明气体条件是否是标准状况,B错误;
C.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C正确;
D.根据左侧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区反应包括Fe3++e-→Fe2+,4Fe2++O2+4H+=4Fe3++2H2O,D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锂离子电池工作时Li+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
B.因为合金比单独的组分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更低的熔点,故B错误;
C.纳米级玻璃微珠并没有确定具体粒子大小,1-100nm会有丁达尔效应,小于lnm不会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未来对海底“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开采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放电时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由图所示可得石墨电极为负极,磷酸铁锂为正极,放电时,电子由石墨电极流向磷酸铁锂电极,故A不选;
B.充电时,石墨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则锂离子移向石墨电极,故选B;
C.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1-xFexPO4得到电子被还原为LiM1-x FexPO4,则电极反应式为:M1-xFexPO4+e-+Li+=LiM1-x FexPO4,故C不选;
D.放电时磷酸铁锂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磷酸铁锂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B。
12.D
【分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在阳极生成,氢气在阴极生成,电极3可分别连接K1或K2,连接K1电极3发生Ni(OH)2-e-+OH-=NiOOH+H2O,制氢气时消耗电极1产生的OH-,连接K2电极3发生NiOOH+H2O+e-=Ni(OH)2+OH-,制氧气时补充电极2消耗的OH-,实现NiOOH Ni(OH)2的转化,且可循环使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在阳极生成,氢气在阴极生成,则应连接K1,电极方程式为2H2O+2e =H2↑+2OH ,故A正确;
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离子被氧化生成氧气,电极方程式为4OH 4e ═2H2O+O2↑,故B正确;
C.电极3可分别连接K1或K2,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NiOOH Ni(OH)2的转化,可循环使用,故C正确;
D.开关与K1相连时,“电极3”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Ni(OH)2 e +OH =NiOOH+H2O,故D错误;
答案选D。
13.C
【分析】根据题意判断该装置是原电池,该装置连续分解水制H2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由原电池的“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规律可知:该装置的透氧膜是内电路,根据O2-由a→b判断a侧电极为正极、b侧电极为负极,即负极原料CO在b侧;正极原料H2O得电子生成H2和O2-,故a侧电极反应式为H2O+2e-=H2↑+O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负极原料CO在b侧,故A错误;
B.结合分析,b侧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a侧电极的反应式:H2O+2e- = H2↑+ O2-,故B错误;
C.根据装置图所示,利用太阳能将水在透氧膜上转化氢气,实现太阳能向氢能的转化,故C正确;
D.根据a侧电极反应式为H2O+2e-=H2↑+O2-,当有2mol电子通过透氧膜时,会消耗1mol水,结合电池总反应:CO+H2O=CO2+H2,同时会消耗1mol CO,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但题中为指明状态条件,故D错误;
答案选C。
14.C
【分析】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电解池在工作时,阳离子移向阴极,因此石墨极是阴极,含钴的是阳极,据此来分析各选项即可。
【详解】A.充电时,阳离子()从阳极脱嵌,穿过薄膜进入阴极,嵌入石墨中,A项正确;
B.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原电池是一类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项正确;
C.根据分析,b为电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
D.根据分析,整个锂电池相当于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不断嵌入-脱嵌的过程,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锂电池正极一般选用过渡金属化合物来制作,例如本题中的钴,过渡金属一般具有多种可变的化合价,方便的嵌入和脱嵌(嵌入时,过渡金属化合价降低,脱嵌时,过渡金属化合价升高,因此无论嵌入还是脱嵌,正极材料整体仍然显电中性)。
15.D
【详解】A.M室中石墨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石墨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电解时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A正确;
B.N室中石墨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石墨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解时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原料室中的Na+通过c膜进入N室,溶液中NaOH的浓度增大,所以N室:a<b,故B正确;
C.由题意及离子移动方向规律,原料室中的[B(OH)4]-通过b膜进入产品室,M室H+通过a膜进入产品室,二者发生反应生成H3BO3,离子方程式为:[B(OH)4]- +H+H3BO3+H2O,故C正确;
D.由[B(OH)4]- +H+H3BO3+H2O,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H3BO3),会消耗1mol H+,M室要生成1mol H+,由M室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可得,失去1mol电子,串联电路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室必然得到1mol电子,由N室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可得,N室生成0.5mol H2,即阴极室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的体积是11.2L,故D错误。
故选D。
16.C
【详解】本题使用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钢管柱与电源的负极相连,被保护。A.外加强大的电流可以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从而保护钢管柱,A正确;B.通电后,被保护的钢管柱作阴极,高硅铸铁作阳极,因此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B正确;C.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所以高硅铸铁不损耗,C错误;D.通过外加电流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因此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D正确。答案选C。
17. 恒压分液漏斗 平衡气压或辅助排除装置B中的空气 取少量装置A烧瓶中的液体于洁净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再滴加H2O2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存在Fe2+ 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正极 2H2O+2e-=H2↑+2OH- 45
【分析】本实验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法一:因为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先用装置A产生的H2排除装置B中的空气,然后关闭K3,打开K2,将A中FeSO4压入装置B中,发生Fe2++2OH-=Fe(OH)2↓,观察现象;方法二:利用电解原理产生氢氧化亚铁,根据电解原理,铁单质应作阳极,阳极反应式为Fe-2e-=Fe2+,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总电极反应式为Fe+2H2OFe(OH)2↓+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方法一:(1)根据仪器a的特点,仪器a为恒压分液漏斗;该实验制备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打开K1、K3、K4,关闭K2和K5,装置A中产生H2,排除装置B中的氧气,让空气沿导管排除,因此长导管作用之一是辅助排除装置B中的空气,同时长导管作用之二是平衡压强,防止装置中压强过大,发生危险;故答案为恒压分液漏斗;平衡气压或辅助排除装置B中的空气;
(2)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H-O-O-H,因此H2O2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装置A中发生Fe+2H+=Fe2++H2↑,金属离子为Fe2+,检验Fe2+操作方法是取少量装置A烧瓶中的液体于洁净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再滴加H2O2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存在Fe2+;或者取少量装置A烧瓶中的液体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Fe2+存在;故答案为:取少量装置A烧瓶中的液体于洁净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再滴加H2O2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证明存在Fe2+;
(4)装置C中H2O2在MnO2催化剂下分解成H2O和O2,打开K5,关闭K1、K2,氧气进入B装置,发生4Fe(OH)2+O2+2H2O=4Fe(OH)3,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答案为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方法二:(1)根据电解原理,活动性金属作阳极,活动性金属先失电子,即铁作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答案为:正;
(2)阴极上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水电离出H+先放电,即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答案为2H2O+2e-=H2↑+2OH-;
(3)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建立关系式为H2~2e-~Fe2+~Fe(OH)2,因此m[Fe(OH)2]=45g;故答案为:45g。
18. 增大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或加快反应速率) c 母液中的浓度越来越大,最后提纯时会随析出 阴极
【分析】本流程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流程,辉铝矿在空气中焙烧,产生SO2气体和粗MoO3,加入氨水后粗MoO3溶解,过滤出不溶性杂质,在钼酸铵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得钼酸沉淀,钼酸高温分解为MoO3固体,在氢气还原下可制备Mo单质,MoO3固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钼酸钠溶液,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可得到。
【详解】(1)辉钼矿的主要成分为,S为-2价,在空气中焙烧生成SO2气体,粉碎后的矿石从炉顶进入,空气从炉底进入,目的是增大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或加快反应速率),除去污染性气体SO2,的方法是用脱硫,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增大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或加快反应速率);;;
(2)加入氨水后粗MoO3溶解,过滤出不溶性杂质,得到钼酸铵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从流程图中看出,操作2 为了得到晶体,由表中信息可知15.5-100℃的得到晶体,故可以将温度控制在c选项的温度范围。在生成时向溶液中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结晶达到一定次数要提纯母液,因为母液中的浓度越来越大,最后提纯时会随析出,故答案为:c;母液中的浓度越来越大,最后提纯时会随析出;
(4)常温下,当开始沉淀时,浓度为:,此时浓度为:,故答案为:;
(5)电池反应为:可以看出放电时Li作为负极,电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故答案为:;阴极。
19. 粉碎矿石(或适当提高浸取时温度合理答案) 抑制BiCl3水解生成不溶性沉淀,提高铋的浸出率 SiO2.. Cu2+、Fe3+ ClO3-+Bi2S3+6H+=3S↓+Cl-+2Bi3++3H2O Bi+3Fe3+=Bi3++3Fe2+ 负 Cl--6e-+6OH-=ClO3-+3H2O
【分析】辉铋矿(主要成分为Bi2S3,还含少量Bi2O3、SiO2、Cu2S、FeS2等杂质)加入盐酸调节pH,并加入NaClO3,发生反应:Bi2S3+NaClO3+6HCl=2BiCl3+3S+NaCl+3H2O、Bi2O3+6HCl= 2BiCl3+ 3H2O,3Cu2S+2NaClO3+12HCl=6CuCl2+3S+2NaCl+6H2O、2FeS2+NaClO3+6HCl=2FeCl3+4S+NaCl+3H2O,SiO2不溶,得到浸出渣为SiO2和S,浸出液中含有Bi3+、Cu2+、Fe3+,滤液中加入铋粉还原铁离子:3Fe3++Bi=Bi3++3Fe2+,加入硫化氨沉淀Cu2+,则净化液中阳离子含有Bi3+、H+和NH4+、Na+、Fe2+,将净化液与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得到铋,则石墨电极净化液的电极反应为:Bi3++3e-=Bi,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故钛板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l--6e-+6OH-=ClO3-+3H2O,c为阴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氯化浸出”时,为了提高浸取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粉碎矿石(或适当提高浸取时温度合理答案);浸出液中含有Bi3+,结合已知信息II,BiCl3极易水解生成不溶性的BiOCl沉淀,但在浓盐酸中几乎不水解,则加入过量盐酸的主要目的是抑制BiCl3水解生成不溶性沉淀,提高铋的浸出率
(2)根据分析,浸出渣中含有S和SiO2;浸出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Na+、Bi3+及Cu2+、Fe3+;
(3)根据分析,“氯化浸出”中Bi2S3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3-+Bi2S3+6H+=3S↓+Cl-+2Bi3++3H2O;
(4)“还原”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i+3Cu2+=2Bi3++3Cu及铋粉还原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Fe3++Bi=Bi3++3Fe2+;
(5)根据分析,净化液中阳离子含有Bi3+、H+和NH4+、Na+、Fe2+,将净化液与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得到铋,则石墨电极净化液的电极反应为:Bi3++3e-=Bi,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电解池中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N为负极;钛板为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l--6e-+6OH-=ClO3-+3H2O。
20. Mg(OH)2、Ni(OH)2 c(Na+)>c(C2O42-)>c(OH-)>c(HC2O4-)>c(H+) 2Li++C2O42-=Li2C2O4↓ Li2C2O4+2FePO4LiFePO4+2CO2↑ 改善成型后LiFePO4(或电极)的导电作用 Fe+S2O82-=Fe2++2SO42- 3:4
【分析】含锂废渣(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Li 8.50%、Ni 6.55%、Mg 13.24%)粉碎后加入稀硫酸,并加热,Li、Ni、Mg溶解生成Li2SO4、NiSO4、MgSO4,过滤出不溶物(滤渣1),所得滤液1的主要成分为Li2SO4、NiSO4、MgSO4;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pH=12,据表中数据,此时主要发生NiSO4、MgSO4与NaOH的反应,所得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Ni(OH)2、Mg(OH)2,滤液2中主要含有Li2SO4;加入Na2C2O4,与Li2SO4发生反应,主要生成Li2C2O4沉淀,这就是滤渣3的主要成分。
【详解】(1)由以上分析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Ni(OH)2。答案为:Mg(OH)2、Ni(OH)2;
(2)Na2C2O4溶液中,主要存在以下平衡:C2O42-+H2OHC2O4-+OH-、HC2O4-+H2OH2C2O4+OH-、H2OH++OH-,且程度依次减弱,所以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a+)>c(C2O42-)>c(OH-)>c(HC2O4-)>c(H+)。答案为:c(Na+)>c(C2O42-)>c(OH-)>c(HC2O4-)>c(H+);
(3)加入Na2C2O4溶液时,与Li2SO4发生反应,主要生成Li2C2O4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Li++C2O42-=Li2C2O4↓。答案为:2Li++C2O42-=Li2C2O4↓;
(4)将Li2C2O4和FePO4置于高温下反应生成LiFePO4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Li2C2O4+2FePO42LiFePO4+2CO2↑。答案为:Li2C2O4+2FePO42LiFePO4+2CO2↑;
(5)LiFePO4需要在高温下成型后才能作为电极,为增强电极的导电能力,高温成型时要加入少量石墨,则石墨的作用是改善成型后LiFePO4(或电极)的导电作用。答案为:改善成型后LiFePO4(或电极)的导电作用;
(6)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生成Fe2+和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S2O82-=Fe2++2SO42-。在Fe7As2O14中,Fe显+2、+3价,As显+5价,O显-2价,可设Fe2+的个数为x,则Fe3+的个数为(7-x),依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建立如下等量关系式:2x+3(7-x)=18,x=3,从而得出该物质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个数比为3:4。答案为:Fe+S2O82-=Fe2++2SO42-;3:4。
【点睛】在分析图中所示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时,可从图中箭头的方向判断,箭尾所示物质为反应物,箭头所指物质为生成物。
21. A H2 10-7.5 +247 A ABD CO2+2e =CO+O2 8∶7
【详解】Ⅰ. (1)由题给示意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阳极上氯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a口逸出的气体为氯气,水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b口逸出的气体为氢气,为避免氯气与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维持阴极室和阳极室中溶液的电荷守恒,阳极室中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中,故答案为:A;H2;
(2)由图可知,溶液pH为7.5时,溶液中次氯酸浓度大于次氯酸根离子的浓度,由次氯酸的电离常数Ka=可知,Ka=c(H+)=10-7.5,故答案为:10-7.5;
II.(1)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2×③-①-②可得催化重整反应,则ΔH=2ΔH1-ΔH2-ΔH3=2×(-111 kJ·mol 1)-( -75 kJ·mol 1)-( -394 kJ·mol 1)= +247 kJ·mol 1,故答案为:+247;
(2) 催化重整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和降低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甲烷平衡转化率,则提高催化重整反应中甲烷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高温低压,故答案为:A;
(3) A.H2的反应速率是CO2反应速率的2倍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容器中的温度会降低,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在恒容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已达平衡状态,故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则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符合题意;
AB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
(4)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三段式所得数据可知,平衡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分压都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平衡分压都为,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故答案为:;
(5) ①由题给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O2+2e =CO+O2 ,故答案为:CO2+2e =CO+O2 ;
②由题意设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为3mol、乙烷为1mol,由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甲烷的物质的量为3mol×2+1mol=7mol,设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amo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a×2=3mol×2×2+1mol×2×2,解得a=8,则相同条件下消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7:8,故答案为:7:8。
22. △H1+△H2 不变 80% 4.0 温度 A 加压、降温、增大CO与H2的投料比 CO-2e-+4OH-=CO+2H2O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反应II得出C(s)+2H2O(g)CO2(g)+2H2(g)可求出 H=△H1+△H2, H与反应条件、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物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因此改变条件提高氢气的产率, H不变,故答案为 H=△H1+△H2;不变;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炭粉和lmolH2O(g),在-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 C(s)+H2O(g)CO(g)+H2(g)和反应II 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0mol·L-1,c(H2)=0.40mol·L-1,起始时水蒸气的浓度为lmol/2L=0.5mol/L,达到平衡时c(H2)=0.40mol·L-1,则水蒸气的转化浓度为0.40mol·L-1,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0.40mol·L-1÷0.5 mol·L-1×100%=80%;达到平衡时,水蒸气转化量为0.4 mol·L-1,剩余量为平衡量0.1 mol·L-1,生成一氧化碳的总量应为0.4 mol·L-1,而平衡时一氧化碳的浓度为c(CO)=0.20mol·L-1,另有0.2 mol·L-1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了二氧化碳,平衡时c(CO2)=0.20mol·L-1,对于反应II,因为反应II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又是等体积的反应,所以Kp=K=(c(CO2)×c(H2))÷(c(CO)×c(H2O))=0.20mol·L-1×0.40mol·L-1÷0.1 mol·L-1×0.20mol·L-1=4.0,故答案为80%4.0;
(3)根据一氧化碳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可推出反应II 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对于反应I C(s)+H2O(g)CO(g)+H2(g)是吸热反应,当温度600℃~750℃时,促进反应I向右进行,一氧化碳生成量比较多,即使反应II逆向进行,也会使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会增大,主要受温度影响,故答案为温度;
(4)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与2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H2的消耗速率是正向进行,CH3OH生成速率也是正向进行,所以A错误;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B正确;
C.因是可变容积,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体积可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C正确;
D.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
要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则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加压、降温、增大CO与H2的投料比等方法实现,故答案为A;加压、降温、增大CO与H2的投料比;
(5)以水煤气(CO、H2体积比为1:2)为燃料的碱性(足量KOH为电解质)空气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CO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4OH-=CO+2H2O,故答案为CO-2e-+4OH-=CO+2H2O。
23. CH4(g)+H2O(g) CO(g)+3H2(g) ΔH= +206.1 kJ/mol 0.135 升高温度或增大 H2O(g)的浓度或减小 CO 的浓度 > > AB CH3OCH3-12e-+16OH+=2CO+11H2O c(K+)>c(HCO)>c(CO)>c(OH-)>c(H+)
【分析】(1)根据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2)①反应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根据三行式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3min时达到平衡,再根据4min时各组分浓度变化量判断改变的条件;
(3)①碳水比n(CH4)/n(H2O)值越大,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越低,含量越高;
②根据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结合图像分析解答;
(4)A.根据三段式计算氢气的体积分数;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 体积分数增大;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常数减小;
(5)①CH3OCH3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H3OCH3失电子被氧化反应;
②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n(KOH)与n(CO2)比例关系判断反应产物,进而计算溶液中电解质物质的量,结合盐类水解与电离等判断
【详解】(1)已知:①H2(g)+ O2(g)=H2O(l)△H=-285.8kJ·mol-1
②CO(g)+O2(g)=CO2(g)△H=-283.0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④H2O(g)=H2O(l)△H=-44.0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④+③-②-3×①可得:CH4(g)+H2O(g)=CO(g)+3H2(g) △H=(-44.0kJ·mol-1)+(-890.3kJ·mol-1)-(-283.0kJ·mol-1)-3×(-285.8kJ·mol-1)=+206.1 kJ·mol-1,则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g) CO(g)+3H2(g) ΔH= +206.1 kJ/mol。故答案为:CH4(g)+H2O(g) CO(g)+3H2(g) ΔH= +206.1 kJ/mol;
(2)①
所以K== =0.135,故答案为:0.135;
②3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能为升高温度或增大H2O的浓度或减小CO的浓度,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增大H2O的浓度或减小CO的浓度;
(3)①碳水比n(CH4)/n(H2O)值越大,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越低,含量越高,图1中的两条曲线所示的投料比的关系:X1>X2。故答案为:>;
②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甲烷的含量增大,图2中两条曲线所示的压强的关系:p1> p2。故答案为:>;
(4)以合成气为原料可以制备二甲醚,将n(H2):n(CO)=3:1 投入体积固定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
A.H2体积分数= ,H2体积分数不变,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 体积分数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5)①放电时,二甲醚在碱性条件下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16OH-=2CO+11H2O。故答案为:CH3OCH3-12e-+16OH-=2CO+11H2O;
②参与反应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为×2=0.2mol,n(KOH)=0.1L×3.0mol·L-1=0.3mol,n(KOH):n(CO2)=0.3mol:0.2mol=3:2,发生反应2CO2+3KOH=K2CO3+KHCO3+H2O,溶液中碳酸根水解,碳酸氢根的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故c(OH-)>c(H+),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故c(HCO3-)>c(CO32-),钾离子浓度最大,水解程度不大,碳酸根浓度远大于氢氧根离子,放电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则放电完毕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c(K+)>c(HCO)>c(CO)>c(OH-)>c(H+)。故答案为:c(K+)>c(HCO)>c(CO)>c(OH-)>c(H+)。
【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大,涉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计算、原电池、化学计算、离子浓度比较等,是对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解题关键:把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以及图像、数据的分析,难点(2)平衡常数的计算,易错点(4)A氢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均要列出三段式进行分析。
24. < -1411.2 小于 0.02mol/(L min) 0.56 BC CH4-8e- +4O2- =CO2+2H2O 0.28
【分析】(1)反应Ⅲ:2 (g) +5O2(g) 4CO2(g)+4H2O(l)是体系混乱度减小的反应,根据ΔG=ΔH-TΔS<0分析判断;
(2)结合热值计算乙烯的燃烧热,根据盖斯定律,将×(Ⅰ+Ⅲ)整理可得;
(3)①反应2CH2=CH2(g)+O2(g) 2 (g)ΔH1<0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结合v正=k正·c2(CH2=CH2)·c(O2),v逆=k逆·c2( )分析判断;
②达到平衡时乙烯的转化率为40%,则参与反应的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40%=0.4mol,根据反应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v(O2);反应达到平衡时,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由于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所以k正·c2(CH2=CH2)·c(O2)= k逆·c2( );
(4)A.根据图示可知,进料气体的初始温度对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可能是温度对副反应的影响较小造成的,但不能得到初始温度对乙烯的转化率影响不大的结论;
B.流速越快,反应物接触时间越短,消耗乙烯的量越少;
C.若进料气中O2比例增大,环氧乙烷与氧发生副反应转化为氧化碳和水;
(5)根据图示可知在a电极通入甲烷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极反应计算CH4的物质的量,再利用V=nVm计算。
【详解】(1)反应Ⅲ:2(g) +5O2(g) 4CO2(g)+4H2O(l)是体系混乱度减小的反应,ΔS<0,若在一定温度下可自发进行,根据ΔG=ΔH-TΔS<0,ΔS<0则ΔH<0,即ΔH3<0;
(2)热值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料质量的一种重要指标。已知乙烯的热值为50.4kJ·g-1,则1mol乙烯的燃烧热为-50.4 kJ·g-1×28g/mol=-1411.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Ⅰ+Ⅲ)整理可得,CH2=CH2(g)+3O2(g) 2CO2(g)+2H2O(l) ΔH2=×(H1+ H3)= -1411.2kJ·mol-1;
(3)①反应2CH2=CH2(g)+O2(g) 2(g)ΔH1<0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所以v逆增大的比v正最大的多,使得v正<v逆,所以化学平衡向逆向移动,v正=k正·c2(CH2=CH2)·c(O2),v逆=k逆·c2(),因此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增大的倍数;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乙烯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由于开始时加入了1mol乙烯,达到平衡时乙烯的转化率为40%,则参与反应的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40%=0.4mol,所以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0~10min内v(O2)==0.02mol/(L min);反应达到平衡时c(CH2=CH2)==0.6mol/L,c(O2)== 0.8mol/L,c( )==0.4mol/L,化学平衡常数K==;由于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所以k正·c2(CH2=CH2)·c(O2)= k逆·c2(),故==K==0.56;
(4)A.根据图示可知,进料气体的初始温度对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可能是温度对副反应的影响较小造成的,但不能得到初始温度对乙烯的转化率影响不大的结论,实际上升高温度,物质转化率相对有较大影响,故A错误;
B.流速越快,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时间越短,消耗乙烯的量越少,导致乙烯转化率下降,故B正确;
C.若进料气中O2比例增大,环氧乙烷产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环氧乙烷与氧发生副反应转化为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
故答案选BC;
(5)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为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在a电极通入甲烷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8e- +4O2- =CO2+2H2O,每有1 molCH4发生反应,转移8 mol电子;若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消耗CH4的物质的量为n(CH4)=×0.1 mol=0.012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CH4)=nVm=0.0125mol×22.4 L/mol=0.28 L。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王浩屯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贵州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13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