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检测题2022—2023学年苏教版(2019)化学高一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AlAl(OH)3(S) Al2O3(S)
B.稀盐酸Cl2 漂白粉
C.NH3NOHNO3
D.FeFeCl2(aq) Fe(OH)2Fe(OH)3
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气体相比较:①它们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4∶5;②它们所含氧原子数目之比为5∶6;③它们所含原子总数之比为1∶1;④它们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之比为5∶4;⑤它们的密度之比为4∶5。上述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
B.1 mol H2的质量与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C.1 molOH-的质量为17 g·mol-1
D.氩气(单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g·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4.标况下,体积为1 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浓度为( )
A.1/28mol·L-1 B.1/22.4mol·L-1 C.1/39.2mol·L-1 D.不能确定
5.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制氯水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6.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电解质 NH3 Na2CO3 NH4NO3 Fe(OH)3
混合物 漂白粉 明矾 水玻璃 冰水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 CO2 NO2 SiO2 CO
酸 HClO CH3COOH H2SiO3 HNO3
A.A B.B C.C D.D
7.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钠与水反应生成
B.与足量NaOH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8.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铁、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
B.二氧化碳、水蒸气、硫酸
C.氧气、胆矾、盐酸
D.水银、空气、干冰
9.aLCO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得到bL 气体(前后条件相同),则混和气体中CO的体积可能是下列组合中的( )
①b ②a ③a-b ④a+b ⑤2(a-b)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0.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个
B.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C.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D.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11.下列物质按照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K2SO4 Ba(OH)2 KCl KClO3
B.HNO3 NaOH HCl CuO
C.HCl Ca(OH)2 AgCl NO2
D.H2SO4 KNO3 NH4Cl CH4
12.根据物质性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HF:弱酸 B.Mg(OH) 2 :强碱
C.ZnSO4:难溶盐 D.Al2O3:碱性氧化物
13.胶体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分散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丁达尔效应
B.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实验有效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因而常用于净水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1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HNO3 FeSO4 CaO CO2
B 纯碱 HCl NH4Cl MgO P2O5
C 熟石灰 NaHSO4 NaHCO3 CaO SO2
D 氢氧化铁 CH3COOH CaCO3 K2O CO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土壤胶粒带负电,能吸附正离子。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氮肥请按氮肥肥效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
①氯化铵 ②硫酸铵 ③硝酸钾 ④硝酸铵
16.有下列物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FeSO4·7H2O晶体
请用上述序号填空:
(1)上述物质可导电的是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
三、计算题
17.(1)1个12C的质量是akg,1个Na的质量是bkg,Na的摩尔质量是___(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其摩尔质量为__。若阿伏伽德罗常数取6.02×1023mol-1,则可估算一个铝原子的质量约为__。
(3)下列各种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填序号)。
A.0.4mol氧气 B.4℃时5.4mL水
C.10gNe D.5.6gCO
18.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比为_____,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硫原子个数比为_____
四、实验题
19.为了探究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定质量Ba(OH)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装置如图1.测得溶液导电强度如图2所示。
(1)根据组成分类,将盐分为正盐(如Na2CO3)、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等]。NaHSO4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钠盐 B.含氧酸 C.酸式盐 D.氧化物
(2)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灯泡变化:___________,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图2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写出A→B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为除去粗食盐水中含有的泥沙和、Ca2+、Mg2+等杂质离子。精制时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纯碱、烧碱,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至中性。
盐酸与滤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Al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氢气,故AlAl(OH)3(S)不能实现,A错误;
B.第一步制备Cl2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备的,B错误;
C.第二步NO与水不反应,C错误;
D.题中所有转化都能进行,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质量相同,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80:64=5:4。①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成正比,所以它们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5:4,错误;②它们所含氧原子数目之比为5×2∶4×3=5:6,正确;③它们所含原子总数之比5×3:4×4=15:16,错误;④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每个分子都含有1个硫原子,所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分子数之比就是它们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之比,为5∶4,正确;⑤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64:80=4∶5,正确。故选C。
3.D
【详解】A.NaOH的式量是40,则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A错误;
B.1 mol H2的质量当以克为单位时,与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错误;
C.OH-的式量是17,所以1 molOH-的质量为17 g,C错误;
D.1 mol任何气体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则由于氩气是单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是以g·mol-1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B
【详解】根据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可知:ρ1/ρ2=M1/ M2=D=1.082= M1/32,M1=34.6;所以烧瓶内有氯化氢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设氯化氢体积分数为x,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x),因此36.5x+29(1- x)=34.6,解之得:x=0.75;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中含有氯化氢的体积为0.75L,HCl溶于水,进入容器内溶液的体积等于HCl的体积也为0.75L,所以标况下,n(HCl)=0.75/22.4mol,根据c=n/V=[0.75/22.4]/0.75=1/22.4mol·L-1;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5.A
【详解】A.氯气通入水中制氯水发生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化学变化,A正确;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是物理变化,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利用的是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C错误;
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A。
【点晴】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解答的关键,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物理变化,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6.C
【分析】
【详解】A.氨气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为盐,是纯净物,二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硝酸铵为盐,是电解质,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酸,故C正确;
D.冰和水的化学式均为H2O,属于纯净物,一氧化碳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属于中性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则1mol钠与水反应生成0.5molH2,A错误;
B.根据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可知,与足量NaOH反应转移电子数为,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标准状况下,11.2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C错误;
D.O3和O2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原子,16gO3和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D正确;
答案选D。
8.C
【详解】A.铁是金属单质、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A错误;
B.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水蒸气是化合物、硫酸是纯净物,B错误;
C.氧气是单质、胆矾是化合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C正确;
D.水银汞是单质、空气是混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根据题中数据计算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再利用差量法计算反应消耗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体积,再讨论计算,有如下三种情况:(1)恰好反应;(2)CO剩余;(3)氧气剩余;
(1)若CO与氧气恰好反应,反应生成bLCO2,则:
2 CO+O2 2CO2 △V
2 1 2 1
n(CO) n(O2) bL (a-b)L
故n(CO)=2(a-b)L=bL,或n(CO)=aL×=L,n(O2)=(a-b)L=bL;
(2)若CO剩余,则V(CO)=aL-(a-b)L=(2a-b)L;
(3)若氧气剩余,则V(CO)=2(a-b)L;
选项①②⑤正确,故答案为D。
10.C
【详解】A. 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错误;
B. 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 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
C. 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含的Na+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Na+离子数为0.02NA,C正确;
D. 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Cl-个数,D错误;故答案为:C。
11.C
【详解】A、K2SO4属于盐,不属于酸;Ba(OH)2属于碱;KCl属于盐;KClO3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HNO3属于酸;NaOH属于碱;HCl属于酸,不属于盐;CuO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HCl属于酸;Ca(OH)2属于碱;AgCl属于盐;NO2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H2SO4属于酸;KNO3属于盐,不属于碱;NH4Cl属于盐;CH4属于氢化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HF溶于水部分发生电离,HF属于弱酸,A正确;
B.Mg(OH)2属于中强碱,B错误;
C.ZnSO4是可溶性盐,C错误;
D.Al2O3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D错误;
答案选A。
13.B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A错误;
B.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故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实验有效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B正确;
C.Fe(OH)3胶粒带正电荷,胶体不带电,C错误;
D.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纳米材料若是纯净物,则不属于胶体,D错误;
故选B。
14.A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硝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硝酸属于酸;FeSO4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FeSO4属于盐;Ca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属于碱性氧化物;CO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选A;
B.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B错误;
C.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全是氢离子,NaHSO4属于盐,故C错误;
D.CO和酸、碱都不能反应,所以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又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选A。
15.①=②>④>③
【详解】①氯化铵中氮元素只存在与铵根离子中,土壤胶粒带负电,土壤能吸附铵根离子;
②硫酸铵中氮元素只存在与铵根离子中,土壤胶粒带负电,土壤能吸附铵根离子;
③硝酸钾中氮元素只存在与硝酸根离子中,土壤胶粒带负电,土壤不能吸附硝酸根离子;
④硝酸铵中氮元素存在与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中,土壤胶粒带负电,土壤能吸附铵根离子,不能吸附硝酸根离子;
氮肥肥效由大到小排列①=②>④>③。
16. ②④⑥⑨ ①③⑦⑨⑩ ⑤⑧ ①③⑦⑩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够导电,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①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是碱,属于电解质;
②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氯化氢气体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④稀硫酸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气体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氨水是混合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碳酸钠粉末不能导电,是盐,属于电解质;
⑧蔗糖晶体是有机化合物,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能够导电,是盐,是电解质;
⑩FeSO4·7H2O晶体不能导电,是盐,属于电解质;
(1)能导电的有②④⑥⑨,故答案为:②④⑥⑨;
(2)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③⑦⑨⑩,故答案为:①③⑦⑨⑩;
(3)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⑤⑧,故答案为:⑤⑧;
(4)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的有①③⑦⑩,故答案为:①③⑦⑩。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同时注意电解质和导电性的关系,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导电。
17. g mol-1 27g mol-1 4.49×10-23 B
【分析】根据公式N=nNA=×NA计算或分析即可。
【详解】(1)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质量的的比值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而摩尔质量以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故的摩尔质量是;
(2)铝的摩尔质量是,个铝原子的质量是,故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3)A项中;B项中;C项中;D项中,故原子个数最多的是B项。
18. 5:4 5:6 5:4
【详解】设二者的质量均为1g,则SO2的物质的量为mol,SO3的物质的量为mol,物质的量之比为:=5:4;SO2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SO3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5:6;硫原子的个数比为:=5:4。
19. AC 亮→暗→熄→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的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减弱 随着稀硫酸滴入的量增多,c(H+)、c()增大,导电性增强 Ba2++2OH-+2H++=BaSO4↓+2H2O。 H++OH-=H2O +2H+=CO2↑+H2O
【详解】(1) 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属于盐中的钠盐,也可是说是含氧酸盐,酸式盐,
故答案为AC.
(2)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硫酸钡和水,使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全,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离子,出现亮→暗→熄的现象,再加硫酸时,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又开始逐渐增大,灯泡又变亮。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钡,会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亮→暗→熄→亮;有白色沉淀产生
(3) 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硫酸钡和水,使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全,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离子,所以导电性逐渐减弱,出现了AB段图示,再加硫酸时,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又开始逐渐增大,溶液的导电性会增强,所以出现了BC段图示。
故答案为: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的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减弱;
随着稀硫酸滴入的量增多,c(H+)、c()增大,导电性增强。
(4)硫酸和氢氧化钡之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硫酸钡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粗盐的精制中加入除杂试剂再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有过量的碳酸钠和烧碱溶液,会和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及导电性实验和食盐的精制,注意发生的离子反应及溶液中离子浓度与导电性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