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5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5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除去O2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D 鉴别NaNO3和NH4HCO3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Ca(OH)2固体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2.(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 B.镁条 C.氯化钾溶液 D.碳酸钠溶液
3.(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H+、Na+、Ba2+、Fe3+、Cl-、OH-、离子的一种或者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的pH=1;
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Cl-,一定不含有Na+、Fe3+、OH-、
B.咨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一定不含有OH-,可能含有Na+、Cl-、
C.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可能含有Na+
D.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一定不含有OH-、,可能含有CI-、Na+
4.(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Ba2+、SO、NO
B.Fe2+、SO、OH-
C.Na+、NO、OH-
D.Ag+、NO、Cl-
5.(2021·江苏扬州·统考三模)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加热葡萄糖、面粉”实验中,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B.在“探究微粒运动”实验中,酚酞试液由上而下逐渐变红
C.在“CO 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
D.在“验证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往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6.(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在pH=13的环境下,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A.K+、Na+、H+ B.、、K+
C.K+、Na+、Cu2+ D.、、H+
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A.观察颜色:区分铁片和铜片 B.闻气味:区分氧气和氮气
C.用水溶解:区分硝酸铵和氯化钠 D.尝味道: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8.(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碘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变蓝 B.吹灭蜡烛瞬间,产生一缕“白烟”
C.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铜绿”与盐酸混合,得到无色溶液
9.(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H+、Ba2+、NO 、CO B.Ca2+、K+、NO 、Cl-
C.Na+、Ba2+、OH- 、SO D.Na+、Ba2+、OH- 、Cl-
10.(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黄铜和黄金 鉴别 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B CaO中含有CaCO3杂质 除杂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变
C M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D Na2CO3溶液中的少量NaOH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A.A B.B C.C D.D
11.(2020·江苏扬州·统考三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纱线,有烧焦的羽毛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铜片投入稀硫酸,不产生气泡
D.加热“铜绿”,固体由绿色变成红色
12.(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NH4NO3 和 KNO3 固体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蚕丝
C.用Na2CO3 溶液除去H2 中的HCl
D.用BaCl2 溶液鉴别Na2SO4 溶液和AgNO3 溶液
13.(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
D.用碘水区分奶粉和淀粉
14.(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置于空气中的烧碱变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烧碱未完全变质
B.实验过程中要控制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C.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D中
D.取样品8g,经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测得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2.2g,小组同学经过计算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50%
15.(2020·江苏扬州·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MnO2鉴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B.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蚕丝
C.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铁粉和铜粉 D.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16.(2020·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溶液变红,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若只有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若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若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二、多选题
1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三模)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鉴别铁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硫酸
B.鉴别Na2SO4 溶液和AgNO3 溶液—滴加BaCl2 溶液
C.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钠两种白色固体—加水溶解
D.除去CO2中的CO—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18.(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O CO2 CuO O2
B CuSO4 H2SO4 HCl Fe
C NaCl Na2CO3 KNO3 NaOH
D Ca(NO3)2 CaCl2 CaCO3 Ca(OH)2
A.A B.B C.C D.D
19.(2020·江苏扬州·统考三模)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盐酸 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化肥CO(NH2)2和NH4NO3 取样,加Ca(OH)2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
C 分离MnO2和KCl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D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钾溶液和二氧化锰,不能达到分离目的,该选项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不能达到除去二氧化碳的目的,该选项错误;
C、Na2CO3和NaOH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用来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该选项错误;
D、NH4HCO3属于铵态氮肥,与 Ca(OH)2固体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aNO3没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鉴别,该选项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待测液,再分别逐滴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正确;
B、能与镁条放出气体的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镁条不反应,故B正确;
C、氯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现象,故C错误;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①经测定,溶液的pH=1,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
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含铁离子,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
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说明含钡离子,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说明不含硫酸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氯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钠离子,故溶液中一定含氢离子、铁离子、钡离子、氯离子,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可能含钠离子。
故选C。
4.C
【详解】A 、Ba2+、SO不能共存,会产生BaSO沉淀,不符合题意。
B、Fe2+、OH-不能共存,因为氢氧根离子与亚铁离子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符合题意。
C、Na+、NO、OH-能共存,且均没有颜色,符合题意。
D、Ag+、Cl-不能共存,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C。
5.D
【详解】A、在“加热葡萄糖、面粉”实验中,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是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B、在“探究微粒运动”实验中,氨气先与酚酞试液上层先接触,酚酞试液由上而下逐渐变红,说法正确;
C、在“CO 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说法正确;
D、FeCl3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说法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pH=13为碱性环境,其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不能和氢离子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硝酸根、碳酸根、钾离子可以在碱性环境下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pH=13为碱性环境,其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根不能和铜离子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铵根离子和氢离子都会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铁是银白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两种物质,此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此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食盐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此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蔗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两种物质,此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碘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淀粉遇碘单质变蓝,A错误。
B、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汽在燃烧,故吹灭蜡烛瞬间,产生一缕“白烟”,B正确。
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
D、“铜绿”与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铜,得到蓝色溶液,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且含有大量H+的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选项A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但溶液中不存在可使石蕊变蓝的OH-,选项B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并且存在O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项D正确。故选D。
10.D
【详解】A、铜能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在加热时不与氧气反应,用加热、观察是否变黑的方法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C正确;
D、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同样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起到检验作用,选项D不正确。故选D。
11.C
【详解】A、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纸的气味,选项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B错误;
C、铜片投入稀硫酸中不反应,不产生气泡,选项C正确;
D、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A
【详解】A、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鉴别,符合题意;
B、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均是蛋白质,灼烧均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HCl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AgNO3溶液均能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详解】A、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则不能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符合题意;
B、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大量浮渣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不符合题意;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纤维,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则另一种是棉纱线,能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不符合题意;
D、奶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碘能使淀粉变蓝,用碘水区分奶粉和淀粉,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分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实验是通过加入酸,使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用D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根据D装置增加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变红,不能说明烧碱未完全变质,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要控制酸溶液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保证生成的二氧化碳被装置D完全吸收,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符合题意;
C、E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D装置,影响实验结果,不止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钠与酸(如稀盐酸)反应:,可得关系式:
2NaOH~Na2CO3~CO2
解:设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4g
x=5.3g
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5.3g=2.7g
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A、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不能催化蒸馏水的分解,可以鉴别,故正确;
B、用灼烧法可以鉴别棉线与蚕丝,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故正确;
C、铜粉和铁粉分别是紫红色、银白色金属,可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粉和铁粉,故正确;
D、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故错误;
故选:D。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6.D
【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BC
【详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滴加稀硫酸时,能够产生气泡的是铁粉,能够溶解,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SO4 溶液和AgNO3 溶液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水时,氯化钾和氯化钠都能够溶解在水中,利用溶解的方法无法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C。
18.AD
【详解】A、丁能生成三种物质,乙、丙、丁都能生成甲;因此如果丁是氧气,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铜;氢气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生成水,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时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如果丁是铁,铁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得到盐酸、硫酸和硫酸铜,因此不可以。故选项错误;
C、如果丁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通过一步反应能得到NaCl、Na2CO3,但是不能得到硝酸钾。故选项错误;
D、如果丁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通过一步反应能得到Ca(NO3)2、CaCl2、CaCO3,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钙,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19.AD
【详解】A、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可通过加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鉴别,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得二氧化锰,蒸发可得氯化钾,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钙,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A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82实验题(含解析)

下一篇: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1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