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海洋中的卤素资源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第2章《海洋中的卤素资源》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对于待测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2.氧化还原关系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B.
C. D.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Cu(OH)2与稀盐酸反应:Cu(OH)2+2H+=Cu2++2H2O
B.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Fe2++H2↑
C.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SO=BaSO4↓
D.钠与MgCl2水溶液反应:2Na+Mg2+=2Na++Mg
4.已知:溴化铁在200°C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
B.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①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
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①中活塞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
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 化合物 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A 漂白粉 AgI胶体 金属铜 Mn2O7
B 氯水 氯化镁 固体NaCl SO3
C 烧碱 Na2O2 H2SO4 NO
D 碱石灰 乙醇 HCl CuO
A.A B.B C.C D.D
6.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空气:
B.氢氧化铁胶体: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与反应放出的溶液:
7.已知酸性条件下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现向的溶液中不断滴入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混合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离子为
B.原溶液中
C.BC段对应反应为
D.甲点时:
8.如图所示装置中,试管内的FeI2溶液中滴有KSCN溶液,实验中控制通入Cl2的速度,试管内先观察到紫色,后观察到血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Cl2中含较多HCl,则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倒吸现象
B.通入足量Cl2后,振荡试管,下层变紫色,上层变血红色
C.该实验可验证氧化性:Cl2>I2>Fe3+
D.试管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Fe2++2I-+2Cl2=I2+2Fe3++4Cl-
9.化学上常用“同位素失踪原子法”来判断反应历程,下列用原子表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18O=4Na18OH +O2↑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5H218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18O2↑+8H2O
C.浓硫酸吸收 H2S:H218S+H2SO4(浓)=18S↓+SO2↑+2H2O
D.氯酸钾跟浓盐酸混合: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10.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C.氯气能与铁反应,所以液氯不能存放在钢瓶中
D.新制氯水可以和金属镁发生反应
11.某校4位化学社成员对四组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成分检验,4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Fe3+、K+、Na+、I- B.Na+、OH-、Cl-、SO
C.Al3+、NO、OH-、Cl- D.K+、OH-、Cl-、HCO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B.铁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C.氧化铁放入稀盐酸中: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烟,燃烧后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棕黄色
B.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C.钠放入氯化铁溶液后,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14.按照的排列规律,则合适的X是
A. B.S C. D.
15.在无色透明的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有如下物质:①铁丝 ②NaOH溶液 ③固体 ④ ⑤酒精 ⑥蒸馏水 ⑦⑧熔融的 ⑨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已知蒸馏水有非常微弱的导电性,上述物质除⑥外,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3)物质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向⑨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③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7.铜和三氧化二铁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其中Cu为+2价、Fe为+2价)制取铜和三氧化二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将黄铜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
(2)高温熔烧时发生的反应是CuFeS2+O2SO2+FeS+Cu、1molO2参加反应时,反应中转移电子____mol。
(3)操作a为____。
(4)向滤液A中通入Cl2的目的是____。
(5)向溶液B中通入NH3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6)工业上用生物法处理H2S的原理为(硫杆菌作催化剂):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由图甲和图乙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__,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
18.现有下列物质:①铜;②冰醋酸(纯醋酸晶体);③熔融的KNO3;④稀盐酸;⑤CO2;⑥KHSO4晶体;⑦蔗糖;⑧Fe(OH)3胶体;⑨液氯;⑩BaSO4固体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等质量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V 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mol,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用含a的式子表示,下同),取出0.5V L再加入水稀释到4V 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肼(N2H4)是一种强还原剂,用与反应可用于生产肼(N2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工业碱性溶液中含有会影响所得肼的产品质量。测定碱性溶液中的含量的方法如下:取碱性溶液试样,加入过量,将完全还原(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但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氧化性),加热煮沸,除去过量的,冷却至室温,加入稀硫酸至酸性,再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将完全还原,再用酸性溶液氧化多余的(被还原为),消耗酸性溶液。
(1)与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通常不选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
(3)计算样品中的含量(以g/L表示),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20.是一种光、电、磁性能优异的热敏相变材料。可由氧矾(Ⅳ)碱式碳酸铵{化学组成可表示为热分解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氧矾(Ⅳ)碱式碳酸铵可由、联氨的盐酸盐及等反应制得。
①联氨是一种二元弱碱,联氨的盐酸盐的正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氧矾(Ⅳ)碱式碳酸铵的摩尔质量为,通过热重曲线可确定其化学式。取一定量样品在氮气气氛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在热重分析过程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①加热到时,只失去结晶水且失去的结晶水刚好占整个结晶水的,则________保留整数。
②称取样品与足量NaOH充分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则____。
③结合①、②的计算结果和图中数据确定氧矾(Ⅳ)碱式碳酸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四、实验题
21.铋酸钠浅黄色、不溶于冷水、与热水或酸溶液要反应。它常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如在钢铁分析中测定锰等。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气将(白色,难溶于水)氧化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下面的字母) 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D中装有的试剂是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A中盛NaOH溶液的恒压滴液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
(4)当B中出现白色固体消失的现象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该同学将铋酸钠固体加到足量的浓盐酸中,发现浅黄色固体溶解,并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于是该同学很矛盾,矛盾的原因是:该实验现象说明的氧化性比强,可是从装置B中的反应来看,的氧化性比强。请你向该同学解释其原因_______。
(7)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取上述产品3.20g,用足量硫酸和稀溶液使其还原为,再将其准确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25mL,用的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则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
22.碘酸钙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是一种无机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一种制备并测定六水合碘酸钙含量的实验设计如下。
步骤I:碘酸氢钾的制备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碘、氯酸钾和水,滴加的盐酸至,控制温度85℃左右,装置如图。
步骤II:碘酸钙晶体的制备
将步骤I反应后的溶液转入烧杯中,加入X溶液调节;继续滴加溶液,充分反应后用冰水冷却,抽滤、洗涤、干燥,得粗产品碘酸钙晶体。
步骤III:产品中碘酸钙晶体含量测定
①准确称取粗产品,置于烧杯中,加入溶解样品,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量取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稍过量的,然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后取平均值,用去标准溶液。
②空白实验:不取产品,其余试剂用量和步骤相同,消耗标准溶液。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步骤I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则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干燥管d中的试剂是_______。
(2)步骤I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判断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步骤II中X溶液是_______,反应后用冰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
(4)步骤III中空白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5)碘酸钙晶体中的纯度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详解】A.Ag+与、均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项错误;
B.氯化钡溶液中含有、Ba2+,Ba2+能与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BaSO4沉淀,能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AgCl沉淀,两种沉淀均为白色,故B项错误;
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该沉淀可能为碳酸盐,如CaCO3或BaCO3等,因此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故C项错误;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因此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D项。
2.D
【分析】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为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
【详解】A.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反应在碳、氢元素化合价改变,且不是化合、分解、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Cu(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OH)2+2H+=Cu2++2H2O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A正确;
B.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FeCl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B正确;
C.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酸和BaSO4沉淀:Ba2++SO=BaSO4↓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与MgCl2水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钠和氢气: 2H2O+2Na+Mg2+=2Na++Mg (OH)2↓+H2↑,D错误;
答案选D。
4.D
【详解】A.利用装置①可制备二氧化碳,但其中含有HCl和水蒸气,装置③中A、B依次可除去HCl和水蒸气,利用装置④可进行尾气处理,故A、B、C分别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A错误;
B.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从而得到溴蒸气,B错误;
C.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管式炉,防止铁粉被氧气氧化生成杂质,C错误;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至室温,排除装置中的溴蒸气,并使其被C中烧碱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AgI胶体是混合物,金属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Mn2O7可以和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为化合物;固体氯化钠为化合物,且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SO3能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
C.烧碱为NaOH,属于化合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
D.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乙醇是化合物;HCl是电解质;CuO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硫离子均能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
D.与反应放出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7.D
【分析】氧化性,随加入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增加,依次被氧化为;
【详解】A.开始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被氧化,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AB段对应的离子为,故A正确;
B.AB段被氧化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消耗高锰酸钾0.2mol,所以的物质的量为1mol,原溶液中,故B正确;
C.BC段被氧化为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为,故C正确;
D.根据V元素守恒,甲点时=0.5mol,反应消耗0.5mol高锰酸钾,根据锰元素守恒=0.5mol,所以,故D错误;
选D。
8.B
【分析】碘化亚铁溶液通入氯气,先观察到紫色,说明氯气先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然后观察到血红色,说明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Fe3+,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图象,导管下端在四氯化碳溶液中,HCl不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发生倒吸,故A错误;
B.通入足量的氯气后,振荡试管,因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且不与水互溶,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层在上层,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即下层显紫色,Fe3+在水层,即上层显红色,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氯气先氧化成碘离子,再氧化亚铁离子,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最强,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从而推出Fe3+的氧化性强于I2,故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氯气先氧化碘离子,将碘离子氧化完后,再与亚铁离子反应,题中所给离子方程式是先氧化亚铁离子,因此离子方程式可以是2Fe2++4I-+3Cl2=2I2+2Fe3++6Cl-,故D错误;
答案为B。
9.D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则水中的18O在氢氧化钠中,A正确;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过氧化氢是还原剂,则过氧化氢中的18O在氧气中,B正确;
C.浓硫酸吸收 H2S,依据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浓硫酸中的硫在二氧化硫中,硫化氢中的18S在硫单质中,C正确;
D.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依据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氯酸钾作氧化剂,氯酸钾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氯气中的0价,因此氯酸钾中的37Cl在氯气中,D错误;
答案选D。
10.D
【详解】A.氯气和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才能反应,氢气和氯气混合不能立即爆炸,故A错误;
B.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先变红色然后褪色,故B错误;
C.氯气和铁常温不反应,故液氯可以存放在钢瓶中,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故能与金属镁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Fe3+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在一组,故A错误;
B.Na+、OH-、Cl-、SO相互之间不反应,可能在一组,故B正确;
C.Al3+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可能在一组,故C错误;
D.OH-与HCO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不可能在一组,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B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铁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原方程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本题选B。
13.D
【详解】A.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烟,产物为FeCl3,溶于水,溶液呈棕黄色,故A正确;
B.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故B正确;
C.钠放入氯化铁溶液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现象为钠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嘶嘶作响;生成的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为红褐色,难溶于水,则现象为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中间产物具有漂白性,则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
答案选D。
14.B
【详解】分析所给的几种物质组成知,各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且价态依次升高,故X是S,B正确。
15.C
【详解】A.含有的溶液呈紫红色,含有的溶液呈浅绿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含、,故不选A;
B.、OH-反应放出氨气,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故不选B;
C.在无色透明的强碱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
D.、都能与OH-反应,强碱性溶液中不含、,故不选D;
选C。
16.(1) ③⑥⑧ ④⑤⑦
(2)①②⑧⑨
(3)NaHSO4=Na++H++SO
(4)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为黄色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可导电,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据此判断。
(1)
①铁丝为单质,可以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NaOH溶液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NaHSO4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可导电,为电解质;
④CO2本身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由分子构成,不导电;
⑤酒精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由分子构成,不导电;
⑥蒸馏水可微弱电离,为电解质;
⑦CCl4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由分子构成,不导电;
⑧熔融的KNO3可导电,为电解质;
⑨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可以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⑥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⑦,故答案为:③⑥⑧;④⑤⑦;
(2)
已知蒸馏水有非常微弱的导电性,上述物质除⑥外,能导电的是①②⑧⑨,故答案为:①②⑧⑨;
(3)
物质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答案为:NaHSO4=Na++H++SO;
(4)
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向⑨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③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为黄色,故答案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为黄色。
17.(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6
(3)过滤
(4)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
(5)Fe3++3NH3·H2O= Fe(OH)3↓+3
(6) 温度为30℃,pH=2.0 反应温度过高,使硫杆菌失去活性,催化活性降低
【分析】将黄铜矿粉碎后在氧气中焙烧,生成铜、硫化亚铁、和二氧化硫气体,再用盐酸溶解固体混合物,生成硫化氢气体,不溶于酸的固体铜和滤液A氯化亚铁溶液,再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得到溶液B为氯化铁溶液,通入氨气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溶液,过滤将所得的固体高温焙烧得到氧化铁。
【详解】(1)将黄铜矿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在CuFeS2+O2SO2+FeS+Cu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为-2价,因此1molO2参加反应时,转移6mol电子。
(3)通过操作a将把混合液分开为铜单质和溶液,所以操作a为过滤。
(4)根据流程图可知,最终产物得到的是氧化铁固体,而滤液A为氯化亚铁溶液,所以加入氯气的目的是将荣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
(5)溶液A到溶液B,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所以溶液B中通入氨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 Fe(OH)3↓+3
(6)由图象分析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是亚铁离子氧化速率最大时,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是由于硫杆菌失去活性,催化活性降低。
18.(1) ②③⑥⑩ ⑤⑦ ①④⑧⑨
(2) KHSO4=K++H++SO 2NaHCO3Na2CO3+CO2↑+H2O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 11:7 11:14 mol/L mol/L
【分析】①铜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②冰醋酸(纯醋酸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冰醋酸是电解质;③熔融的KNO3能导电,KNO3是电解质;④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⑤CO2自身不能电离,CO2是非电解质;⑥KHSO4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KHSO4是电解质;⑦蔗糖自身不能电离,蔗糖是非电解质;⑧Fe(OH)3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⑨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⑩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BaSO4固体是电解质。
(1)
根据以上分析,属于电解质的是②冰醋酸(纯醋酸晶体)、③熔融的KNO3、⑥KHSO4晶体、⑩BaSO4固体。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CO2、⑦蔗糖;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铜、④稀盐酸、⑧Fe(OH)3胶体、⑨液氯;
(2)
KHSO4在水中电离出K+、H+、SO,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用加热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NaHCO3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在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Fe(OH)3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
等质量的CO和CO2,设质量都是1g,则物质的量分别为、,物质的量之比为:=11:7;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1:14;V 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mol,则n(Al2(SO4)3)=,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取出0.5V L再加入水稀释到4V L,溶液稀释8倍,稀释后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9.(1)
(2)盐酸与反应生成或
(3)3.195g/L
【详解】(1)根据氧化还原原理,ClO-中的Cl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的Cl-,H2O2中的O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O2,可以写出:;
故答案为:。
(2)因为盐酸与反应生成或,所以不能选用盐酸酸化;
故答案为:盐酸与反应生成或。
(3),
设与参加反应的Fe2+的量为x, 与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所以与反应的Fe2+为,根据Fe2+与的反应设参加反应的NaClO3的物质的量为y,
,在10mLNaClO3溶液中n(NaClO3)=0.0003mol,所以样品中NaClO3的含量 ;
故答案为:3.195g/L
20. 或 10 5
【分析】(1)联氨是一种二元弱碱,联氨的盐酸盐的正盐的化学式为;根据离子的性质和电离原则知道是强电解质;
(2)加热到时,由图可知,单个分子中失去结晶水为;与NaOH参加反应,计量数与NaOH与为1:a:a。
【详解】联氨是一种二元弱碱,联氨的盐酸盐的正盐的化学式为或;故答案为:或;
根据离子的性质和电离原则知道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加热到时,由图可知,单个分子中失去结晶水为,失去的结晶水刚好占整个结晶水的,则;故答案为:10;
与NaOH参加反应,计量数:NaOH:为1:a:a,故,;故答案为:5;
解:,,;,,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由摩尔质量为得,联立解得,;
故化学式为。
21.(1)ACBD;
(2) 三颈烧瓶 氢氧化钠溶液
(3) 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 反应后吸收滞留在装置中有毒气体氯气
(4)关闭K1、K3,打开K2
(5)
(6)两者反应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影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7)87.5%
【分析】装置A反应生成氯气,通过装置C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进入B中反应生成,尾气使用D中碱液吸收减少污染,故装置顺序为ACBD;
【详解】(1)由分析可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BD;
(2)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D中装有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尾气;
(3)氯气中含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气体;反应后装置A中含有毒性气体氯气,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A中盛NaOH溶液的恒压滴液漏斗的作用是反应后吸收滞留在装置中有毒气体氯气;
(4)当B中出现白色固体消失的现象时,说明已经完全反应,装置B中应该不再通入氯气,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关闭K1、K3,打开K2;
(5)铋酸钠浅黄色、不溶于冷水;铋酸钠浅黄色、不溶于冷水装置B中氯气将氧化制取,反应中Bi元素化合价升高、氯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氯离子,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将铋酸钠固体加到足量的浓盐酸中,有黄绿色气体氯气生成,说明的氧化性比强;装置B中氯气将氧化制取,说明的氧化性比强;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两者反应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影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7)反应中转化为,化合价由+5变为+3,草酸中碳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4,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则为,则该产品的纯度为。
22.(1) 恒压滴液漏斗 碱石灰或固体
(2) 温度过高,易导致碘升华或盐酸挥发,产率低 不再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3) 或溶液 降低碘酸钙的溶解度,有利于碘酸钙晶体析出
(4)排除空气中的干扰
(5)87.15%
【详解】(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c为恒压滴液漏斗;溶液中的氯酸钾可以和碘在盐酸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5℃左右;干燥管d中的试剂是碱石灰或固体,其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碘、氯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
(2)步骤Ⅰ中发生反应,反应物中碘易升华、盐酸易挥发,反应温度过高,碘和、反应不充分,所以温度过高,产率低;反应结束后,不再有黄绿色的生成,利用此现象可判断反应完成;
(3)步骤Ⅱ中加入X溶液的目的是调溶液,原溶液含有,产物存在,故可选用溶液或溶液;用冰水冷却后需要进行抽滤,故用冰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碘酸钙的溶解度,便于碘酸钙晶体析出;
(4)空气中的可以与反应生成,故空白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空气中的干扰;
(5)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
由方程式可得关系式为,
则粗产品中的物质的量为,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87.1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江津区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71电解水生成物的验证(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