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各取等量固体于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20℃的蒸馏水,搅拌,再用温度计测溶液温度
C 除去N2中的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2.生活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油污
C.用木炭除冰箱异味 D.用纯碱溶液洗去水壶中水垢
3.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和反应要放出热量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
C.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D.酸碱中和反应完全后溶液呈酸性
4.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用硝酸钡溶液来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白醋的pH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5.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 )
A.水和植物油 B.氯化镁和氯化银
C.二氧化锰粉末和铁粉 D.硝酸钠和氯化钠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
B.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C.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D.用石英砂、活性炭和小石子等自制的简易净水器能制得纯水
7.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方程式书写正确、反应基本类型标注的也正确的一组是
A.用灼热的CuO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O+CuOCO2+Cu 置换反应
B.用Cu(OH)2和Na2SO4反应制备NaOH Cu(OH)2+MgSO4=CuSO4+Mg(OH)2↓ 复分解反应
C.用金属Fe和稀盐酸反应制取FeCl3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D.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2NaHCO3Na2CO3+CO2↑+H2O 分解反应
8.“类推”是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质量也减轻
C.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所以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固体与硝酸铵固体;
②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白醋的pH;
③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④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⑤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0%。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全部正确
10.下列物质与HCl溶液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Fe B.Fe2O3 C.Ba(OH)2 D.Na2CO3
11.下列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B.向“铜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
C.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二氧化碳气体
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红光,冒浓厚白烟
12.黄小婷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往装有试剂Y的甲瓶中滴加试剂X(所加试剂X的体积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观察乙瓶中出现的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选项 试剂X 试剂Y 乙瓶中出现的现象
A 水 硝酸铵 右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水 氢氧化钠溶液 右端导管内液面上升
C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右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D 稀盐酸 镁 右端导管内液面上升
A.A B.B C.C D.D
13.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钠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 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方案 加肥皂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通过固体氢氧化钠 加过量的氧化铜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适当的选项填空(填字母);
A.活性炭 B.小苏打 C.溶解 D.乳化 E.不锈钢
(1)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2)能吸附水中可溶性杂质的物质是_______。
(3)洗衣液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
(4)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
15.拟用实验方法除去下列(1)~(4)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限从A~D提供的试剂及操作方法进行选择,并将其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短线上。
A.加适量稀盐酸、搅拌、蒸发、结晶
B.加适量稀盐酸、搅拌、过滤、洗涤沉淀
C.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沉淀
D.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CaCO3中含有少量杂质Na2CO3_____;
(2)Cu粉中含有少量杂质CuO粉末_____;
(3)NaCl中含有少量杂质Na2CO3______;
(4)KCl中含有少量杂质MnO2_________。
三、推断题
16.学了酸的化学性质,小明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展开了探究。
(1)初步探究:小明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若用 Cu(OH)2实现②,会得到______色溶液。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______。若选用 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拓展探究:“化学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 A 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 是______。
②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 3 号门两侧车厢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那么“旅客”稀硫酸可以从______号门上车。
17.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E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可以用作炉具清洁剂,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F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2)D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C→A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8.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学生必做基础实验内容之一。某同学按图甲图进行实验,用传感器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乙图。
(1)由图可知该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_试剂滴加到另一种试剂中。
(2)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是否过量,该同学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
a.取样,滴加酚酞试剂
b.取样,加入铝粉
c.取样,加入AgNO3溶液
(4)已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据图8中相关数据,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假设稀溶液的密度均为1g/mL,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认为制得的CO2中可能含有HCl气体。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他用试管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制得的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得出的结论是CO2中混有HCl气体。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请你帮助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气体中含有HCl气体:______。
(3)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可将其依次通过足量的______(填装置序号)。
五、计算题
20.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B 6.D 7.D 8.D 9.A 10.A 11.B 12.B 13.C
14.(1)B
(2)A
(3)D
(4)E
15.(1)C
(2)B
(3)A
(4)D
16. 蓝 铁或Fe O2或氧气 或 3
17.(1)
(2)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复分解反应
(4)
18.(1)稀盐酸
(2)NaOH、NaCl
(3)ac
(4)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
19. a 盐酸具有挥发性 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使石蕊变红 把混合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FE
20.(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