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二轮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二轮复习题--海水中的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2,溶液显红色
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C 鉴别①CuSO4溶液②FeCl3溶液③NaCl溶液 ④NaOH溶液 不加其它试剂,利用组内物质的颜色和相互反应进行鉴别
D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自制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总结出的下列观点中不合理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硫酸铜的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 55
A.①中溶液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B.②→③过程中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变
C.①与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③→④过程中硫酸铜晶体逐渐变大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氯化钠和硫酸
B.硫酸铜和氢氧化铁
C.碳酸钠和氯化钡
D.氯化钠和硝酸钾
5.下列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三者不完全正确的是
A.碳铵、碳酸氢铵、NH4HCO3 B.纯碱、碳酸钠、Na2CO3
C.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D.盐酸、氯化氢、HCl
6.使用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烧碱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酚酞溶液
7.下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C.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只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 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 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C.①中溶液质量增加,②中溶液质量减少
D.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已知20℃时 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丙<丁 B.丁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8:33 D.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0.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3°C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C.t1°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D.t3°C时, 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1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难溶 难溶
下列有关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和酒精
B.温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C.40℃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20℃时,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1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的是(  )
A.Na2CO3→NaOH B.Mg→MgO C.Fe2O3→FeCl2 D.CO2→O2
二、填空题
13.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2+、Fe3+、C1-、OH-、NO3-六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产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显碱性。
(1)甲厂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Cu2+、Fe3+、OH-转化为沉淀,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_两种物质(填化学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14.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1)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2CH4_____; ②3K+_____; ③3O_____; ④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和硫酸铜溶液_____;
②镁条在纯氧中燃烧_____;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_____;
④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_____;
(3)A、B二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烧杯中水温为1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B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B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B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②_____。
15.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___(填“>”“<”或“=”)B;
(2)t2℃时,将30 g A物质放入8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g;
(3)t1℃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6.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海水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将海水进行_______。
(3)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是_______;被科学家誉为未来新能源。
(4)海水中含NaCl、MgCl2等物质,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将MgCl2转化为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欲用NaCl配制100g 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_______g: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①用量简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④氯化钠晶体不纯
三、推断题
17.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2)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8.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K+、H+、Ba2+、Cu2+、C1-、、、中的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过量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②向①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向①过滤后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1)由以上实验事实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请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19.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为了确定该反应是否发生,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
(2)仿照填写变化后的粒子符号:C:_______、D:_______;
(3)下列关于该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加稀盐酸前后的温度,发现其明显上升
C.蒸发反应后所得的无色溶液得到白色的固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0.实验室用大理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
(1)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_____。
(2)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几种可能_____;(最少写两种)
(3)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设计实验证明,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五、计算题
21.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 请通过计算回答。
22.取含NaCl和Na2CO3的样品42.4g,溶于266.4g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146g,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C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氯化钙不反应,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叙述符合实验事实;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亚铁不溶解,所以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2,溶液不显红色,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
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钾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叙述符合实验事实;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会变质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叙述符合实验事实。
故选B。
2.B
【详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与氧气反应,用于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正确;
B、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水,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错误;
C、①CuSO4溶液是蓝色的,②FeCl3溶液为黄色的,③NaCl溶液与硫酸铜和氯化铁都不反应, ④NaOH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可以鉴别;正确;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达到除杂目的;正确;
故选B。
3.B
【详解】A、由图可知,20℃时,将30g白色硫酸铜粉末加入100g水中,有部分溶质未溶解,说明①中溶液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将温度升高至60℃,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故30g硫酸铜能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将20g蓝色硫酸铜晶体放入溶液中,部分硫酸铜晶体溶于水中,硫酸铜溶液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C、静置5天,降温至20℃,2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7g,故①与④均为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①与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D、③→④过程中,温度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减小,有硫酸铜晶体析出,故硫酸铜晶体逐渐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是沉淀生成。
【详解】A、氯化钠和硫酸不会生成水沉淀及气体,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盐与碱要求都必须可溶,但氢氧化铁是沉淀,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都可溶,且能生成碳酸钡沉淀,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正确;
D、氯化钠和硝酸钾不会生成沉淀气体与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碳铵是碳酸氢铵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H4HCO3,故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C、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正确;
D、盐酸时氯化氢的水溶液,而不是其俗称,故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氯化钡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
B、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稀盐酸、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均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D、酚酞溶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显无色,不能鉴别稀盐酸、氯化钡。
故选:B。
7.D
【详解】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被消耗,溶质析出,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也会导致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因此随着氧化钙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至零,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锰元素的质量比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不确定温度,不能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选项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热水中①试管中能溶解更多的甲,则①中溶液质量增加,②中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正确;
D、不确定温度,不能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也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等质量的水中,丁中溶质的质量最多,丙中其次,甲中溶质的质量最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完全加热到50°C时,剩余的硫酸铜完全溶解,丁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C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则丙中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2g:132g=8:3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50°C时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20°C时多,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 Y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法使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Y中含有少量X,可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此选项正确;
B. t3°C时,等质量的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没有确定溶液质量,无法判断,此选项错误;
C. t1°C时,Y的溶解度>X的溶解度,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X、Y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Z的溶解度变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此选项正确;
D. t3°C时,X、Y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X>Y,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关系是X故选B。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1.C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9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均大于10g,故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和酒精,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相同时,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水和酒精中溶解度不同,不符合题意;
C、40℃时,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D、 20℃时,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温度下,碳酸钠难溶于酒精,故溶液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A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不符合题意。
B、镁和氧气点燃反应生成氧化镁,故B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氯化亚铁,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D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OH-、K+ C1-、NO3- KCl、KNO3
【详解】解:(1)甲厂甲厂废水呈碱性,说明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OH-、K+,可能含有的离子是C1-、NO3-;
(2)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Cu2+、Fe3+、OH-,这是因为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能和铁离子结合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KCl、KNO3,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14. 2个甲烷分子 3个钾离子 3个氧原子 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Fe+CuSO4=FeSO4+Cu Ba(OH)2+H2SO4=BaSO4↓+2H2O 相等 饱和 升温 加水
【详解】(1)①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就只表示几个这样的分子,故2CH4表示2个甲烷分子;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K+表示3个钾离子;
③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O表示3个氧原子;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2)①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②镁条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3)已知A、B两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A、B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相等;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其它条件不变,将B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B中会有新的晶体析出,故B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根据甲的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和增加溶剂水。
15. = 110 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
【详解】(1)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t1℃时,A、C曲线的纵坐标相等,即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写:=;
(2)由图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物质达到饱和,则8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质量=,因此,将30 g A物质放入80 g水中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80g=110g,故填写:110;
(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三种:①加溶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改变温度,由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要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用的方法是不改变温度,即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故填写: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16. 混合物 蒸发水分 可燃冰 Ca(OH)2+MgCl2=Mg(OH)2↓+CaCl2 0.9 烧杯 ②③④
【详解】(1)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海水属于混合物;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将海水进行蒸发水分;
(3)蕴藏于海底的新型能源是可燃冰;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Mg(OH)2↓+CaCl2;
(5)溶质的质量=溶液×溶液质量分数,所以需要NaCl的质量为:100g×0.9%=0.9g,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配制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0.9%,主要从溶剂的量多了或溶质的量少了,所以
①用量简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水的质量偏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水的质量偏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④氯化钠晶体不纯,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故选②③④
17.(1) HCl NaOH 灭火
(2)2NaOH+CO2=Na2CO3+H2O
【分析】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则A是盐酸,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是氢氧化钙,依图C、E都能与盐酸反应,则C、E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D只能为二氧化碳,又E能和B反应,故E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
(1)
依分析可知,A是盐酸,C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分别为:HCl;NaOH;D 是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来灭火,故填灭火。
(2)
C为氢氧化钠,E为碳酸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 K+、、 Cl-、
(2)
【详解】(1)该溶液是无色透明溶液,故溶液中不含铜离子,因为铜离子是蓝色的,①取少量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
②向①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确定是否含氯离子,因为①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
③向①过滤后的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故溶液中一定不含钡离子,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溶液中一定不含氢离子,根据离子守恒,溶液中一定含钾离子,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故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可能含有的离子是:Cl-、;
(2)③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1)搅拌,使反应更充分
(2) Na+、Cl- H2O
(3)AB
【分析】(1)
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及目的是搅拌,使反应更充分。
(2)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C中粒子为Na+、Cl-,D中粒子为H2O。
(3)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B、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加稀盐酸前与后的温度,发现其明显上升,说明过程中放热,是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因此能够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C、蒸发反应后所得的无色溶液得到白色的固体,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这是因为蒸发氢氧化钠溶液时,能够得到白色固体氢氧化钠;
D、向一定量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故填:AB。
20. 盐酸过量时,也会有固体物质剩余 CaCl2和HCl或CaCl2 CaCl2和HCl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质的成分为CaCl2和HCl
【详解】(1)因为大理石中含有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如果盐酸过量,也有固体物质剩余,这时溶液中含有CaCl2和HCl,瓶内有固体剩余,不能说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故填:盐酸过量时,也会有固体物质剩余;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结束后,瓶内有剩余固体,如果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剩余固体全部为杂质,这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氯化钙,如果碳酸钙过量,剩余固体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这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氯化钙,如果盐酸过量,剩余固体全部为杂质,这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CaCl2和HCl,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CaCl2和HCl或CaCl2;
(3)猜想:溶液中可能含有CaCl2和HCl,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氯化钙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质的成分为CaCl2和HCl,故填:CaCl2和HCl;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质的成分为CaCl2和HCl。
21.(1)15kg
(2) 14.04%,可以作为生物兴趣小组的选种液
【分析】碳酸钠先与盐酸发生反应,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发生反应。由图示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5kg时,pH=7,然后又上升,说明此时恰好将废液处理完。 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0kg时,废液中的盐酸恰好处理完;10kg和15kg之间pH不变,说明有5kg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氯化钙的质量,最后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1)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由图示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5kg时,pH=7,然后又上升,说明此时恰好将废液处理完,故答案是:15;
(2) 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10kg时,废液中的盐酸恰好处理完,所含碳酸钠的质量是10kg×21.2%=2.12kg;
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a,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b
混合溶液中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5kg-10kg=5kg,所含碳酸钠的质量是5kg×21.2%=1.06kg;
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废液恰好处理完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是:1.17kg+2.34kg=3.51kg,其质量分数为,14.04%介于10%-20%之间,可以用于选种。
答:可以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液。
【点睛】本题结合图像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关系图的分析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难度较大,对关系图的正确分析是关键。
22.⑴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⑵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0%,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