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化学易混易错巧讲精练:第0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原卷版+解析版)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物理变化
伴随的现象 状态、形状、大小、位置改变 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
实例 冰雪融化、酒精挥发、纸张撕碎 纸张燃烧、金属生锈、食物腐败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解释和结论
点燃前 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 圆柱形,乳白色或红色等,有轻微气味 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 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燃烧过程中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燃烧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 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几乎未变化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或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结论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够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2.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实验内容 装置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两种气体均没有颜色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
⑵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②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火焰不变②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⑷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块哈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①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变化。②呼气的玻璃片上有—层水雾。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及其用途

2.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药品取用技巧:一横二放三慢立(直接投放会打破试管)
(2)粉末状药品取用技巧:一斜二送三直立(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液体
①瓶塞 倒放 。
原因是 避免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 。
②标签向着 手心 。
原因是 防止残液从瓶口流下腐蚀标签 。
③瓶口要与试管口 紧挨 。
④倒完后要立即 盖上瓶塞 ,并 放回原处 。
(2)用量筒量取
①量筒必须放平。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③定量量取时,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离刻度还有1mL~2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
(3)用胶头滴管滴加
①在试剂瓶外先挤压橡胶帽赶净空气,然后吸液。
②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即不要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不用时,盖上灯帽存放。②严禁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③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以吹。④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酒精的量应不少于灯壶容积的四分之一,不多余三分之二。
(2)给液体加热
①试管口不可以对着人
②试管夹在试管口中上部
③加热前要上下移动预热
④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
(3)给固体加热
①给固体加热时,将固体平铺试管底,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先预热,然后用外焰对准有固体物质部位加热。
6.仪器的连接、气密性检查、仪器的洗涤
(1)连接仪器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皮塞上的孔用力转动
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胶皮管后稍用力转动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入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将导管一段浸没水中,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上升且高度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仪器的洗涤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误认为凡有发光、放热、变色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误认为凡是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3.混淆现象和结论的描述
4.忽视精确度要求而错误选择量筒量程
5.量筒的读数错误
6.对常见实验操作规范掌握不准而做出错误判断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粮食酿酒
C.霓虹灯闪烁 D.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细剖精析】本题容易把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现象当做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错误选择C或D项。霓虹灯内填充了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将电脑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故C或D都是错误的。水分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A项也是错误的。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淀粉等物质发酵转化成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答案:B
抓住本质判断变化类型:尽管物质的变化形式多样,但解答此类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紧紧抓住“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标准进行判断。
2.下列爆炸中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自行车轮胎爆炸 B.锅炉房中锅炉爆炸
C.煤气管道爆炸 D.气球充气爆炸
【细剖精析】看到“爆炸”二字容易联想到炸药爆炸而误认为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自行车爆胎、锅炉爆炸、气球吹爆都是因气压过大引起的,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煤气爆炸与煤气燃烧有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
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依据变化的本质,可以将爆炸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如轮胎爆胎、气球吹爆、锅炉爆炸
(2)化学爆炸:由物质燃烧导致的火药爆炸、煤气爆炸等
(3)核爆炸:核爆炸很复杂,既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也不是简单化学变化。
3.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D.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细剖精析】分析: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项错误。B.C.D项都是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是能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如“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火焰周围感觉热”等现象;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的,通常说明物质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绝对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因为我们没有大圣的“火眼金睛”,不能看出生成物是什么。
4.用量简量取15.6mL的蒸馏水,选用的量简量程最适宜的是( )
A.10 mL B.20 mL C.50 mL D.100 mL
【细剖精析】为减小误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一次完成,因此所选量筒量程要大于所量液体体积。不同量程的量筒的精确度不同,量程越大,精确度越小,因此所选量筒的量程还要尽量接近所量液体体积 ,综上量取15.6 mL的水选择20 mL的量筒。
根据所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量筒时,要坚持“一次量取,大而近”的原则进行选择。
5.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一定大于6mL B.小于6mL C.一定等于6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mL
【细剖精析】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根据仰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进行分析。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5mL,其实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读数,读数为10mL,看到的读数偏大,其实小于10mL,所以一定大于5mL。故选A。
视线一定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一切从这个基点出发,画出草图,结合图示进行分析是最有效的方法。
6.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 )
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
B.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用手指捏紧胶帽,再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握紧试管,后将导管插人水中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将试管口向上倾斜,后集中加热
【细剖精析】取用块状固体时,要先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故A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握紧试管,故C错
误;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并且加热时要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故D错误。答案:B
分类记清常见实验操作的要点和顺序,并结合错误操作导致的问题和危害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食物霉变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陶瓷烧制
【答案】C
【解析】A.鲜奶制酸奶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食物霉变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陶瓷烧制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2.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 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
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 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
【答案】C
【解析】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是由于柏油受热熔化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只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是由于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是由于电流产生热量,温度过高,达到灯丝的熔点,使灯丝熔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B。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火力发电厂用煤燃烧发电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难度不大,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力发电厂用煤燃烧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5.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粮食酿酒
C.风力发电
D.海水晒盐
【答案】B
【解析】A.气球爆炸只是变为碎气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风力发电只是轮子的转动发电,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6.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変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答案】D
【解析】A.鞭炮爆炸发声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发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燃烧火力发电,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水壶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镁条燃烧
C.折断火柴梗 D.火药爆炸
【答案】C
【解析】A.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折断火柴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张凯将“跳跳糖”放入水中后发现有无色气体产生,以下是他记录的关于无色气体成分测定的 实验过程,其中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将“跳跳糖”放入澄清石灰石中,过一会儿,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综合上述现象,可以推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④所以,“跳跳糖”一定要密封保存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①属于提出假设;②属于收集证据;③获得结论;④属于反思与评价。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熄灭后有白烟生成
C.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答案】A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故选项正确。
B.蜡烛熄灭后有白烟生成,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A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实验现象,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刚熄灭蜡烛时,烛芯会飘出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得到的石蜡固体,故D错误。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吸取药液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A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为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错误;
C.用胶头滴管取液时,需要将空气挤到外面,不能像图中这样挤到试剂瓶中,防止药品变质,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故选A。
12.欲量取30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
A.10mL量筒
B.10mL和20mL量筒
C.50mL量筒
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答案】D
【解析】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所以
A.10mL的量筒过小;
B.10mL和20mL会产生较大误差;
C.50mL的量筒是一次量取30mL稀盐酸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还需要借助胶头滴管;
D.50mL的量筒是一次量取30mL稀盐酸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还需要借助胶头滴管。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容器--量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量筒中量程的选择方法,方法选择需要的依据是如何才能减少实验的误差。
13.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液体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30mL,接着他倒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倒入的液体体积(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该同学倾倒液体前仰视液面,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30mL;他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20 mL。
14.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A.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错误;
B.取用固体颗粒药品,试管要横放,用镊子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使药品滑下,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C。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加固体药品
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气密性
【答案】D
【解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故选D。
1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故选项不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C.用灯冒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选项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给试管进行加热,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选项错误。故选A。
第0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必备知识
易混易错点
细剖精析·易混不混·易错不错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对点训练
1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物理变化
伴随的现象 状态、形状、大小、位置改变 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
实例 冰雪融化、酒精挥发、纸张撕碎 纸张燃烧、金属生锈、食物腐败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解释和结论
点燃前 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 圆柱形,乳白色或红色等,有轻微气味 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 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燃烧过程中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燃烧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 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几乎未变化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或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结论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够燃烧,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2.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实验内容 装置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两种气体均没有颜色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
⑵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②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火焰不变②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⑷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块哈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①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变化。②呼气的玻璃片上有—层水雾。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及其用途

2.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药品取用技巧:一横二放三慢立(直接投放会打破试管)
(2)粉末状药品取用技巧:一斜二送三直立(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液体
①瓶塞 倒放 。
原因是 避免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 。
②标签向着 手心 。
原因是 防止残液从瓶口流下腐蚀标签 。
③瓶口要与试管口 紧挨 。
④倒完后要立即 盖上瓶塞 ,并 放回原处 。
(2)用量筒量取
①量筒必须放平。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③定量量取时,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离刻度还有1mL~2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
(3)用胶头滴管滴加
①在试剂瓶外先挤压橡胶帽赶净空气,然后吸液。
②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即不要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不用时,盖上灯帽存放。②严禁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③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以吹。④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酒精的量应不少于灯壶容积的四分之一,不多余三分之二。
(2)给液体加热
①试管口不可以对着人
②试管夹在试管口中上部
③加热前要上下移动预热
④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
(3)给固体加热
①给固体加热时,将固体平铺试管底,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先预热,然后用外焰对准有固体物质部位加热。
6.仪器的连接、气密性检查、仪器的洗涤
(1)连接仪器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皮塞上的孔用力转动
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胶皮管后稍用力转动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入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将导管一段浸没水中,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上升且高度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仪器的洗涤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误认为凡有发光、放热、变色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误认为凡是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3.混淆现象和结论的描述
4.忽视精确度要求而错误选择量筒量程
5.量筒的读数错误
6.对常见实验操作规范掌握不准而做出错误判断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粮食酿酒
C.霓虹灯闪烁 D.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细剖精析】本题容易把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现象当做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错误选择C或D项。霓虹灯内填充了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将电脑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其它物质生成,故C或D都是错误的。水分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其它物质,A项也是错误的。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淀粉等物质发酵转化成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答案:B
抓住本质判断变化类型:尽管物质的变化形式多样,但解答此类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紧紧抓住“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标准进行判断。
2.下列爆炸中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自行车轮胎爆炸 B.锅炉房中锅炉爆炸
C.煤气管道爆炸 D.气球充气爆炸
【细剖精析】看到“爆炸”二字容易联想到炸药爆炸而误认为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自行车爆胎、锅炉爆炸、气球吹爆都是因气压过大引起的,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煤气爆炸与煤气燃烧有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
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依据变化的本质,可以将爆炸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如轮胎爆胎、气球吹爆、锅炉爆炸
(2)化学爆炸:由物质燃烧导致的火药爆炸、煤气爆炸等
(3)核爆炸:核爆炸很复杂,既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也不是简单化学变化。
3.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D.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细剖精析】分析: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项错误。B.C.D项都是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是能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如“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火焰周围感觉热”等现象;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的,通常说明物质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绝对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因为我们没有大圣的“火眼金睛”,不能看出生成物是什么。
4.用量简量取15.6mL的蒸馏水,选用的量简量程最适宜的是( )
A.10 mL B.20 mL C.50 mL D.100 mL
【细剖精析】为减小误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一次完成,因此所选量筒量程要大于所量液体体积。不同量程的量筒的精确度不同,量程越大,精确度越小,因此所选量筒的量程还要尽量接近所量液体体积 ,综上量取15.6 mL的水选择20 mL的量筒。
根据所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量筒时,要坚持“一次量取,大而近”的原则进行选择。
5.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
A.一定大于6mL B.小于6mL C.一定等于6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mL
【细剖精析】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根据仰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进行分析。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5mL,其实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读数,读数为10mL,看到的读数偏大,其实小于10mL,所以一定大于5mL。故选A。
视线一定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一切从这个基点出发,画出草图,结合图示进行分析是最有效的方法。
6.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 )
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
B.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用手指捏紧胶帽,再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握紧试管,后将导管插人水中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将试管口向上倾斜,后集中加热
【细剖精析】取用块状固体时,要先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故A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握紧试管,故C错
误;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并且加热时要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故D错误。答案:B
分类记清常见实验操作的要点和顺序,并结合错误操作导致的问题和危害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食物霉变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陶瓷烧制
2.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 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
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 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
3.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火力发电厂用煤燃烧发电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5.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粮食酿酒
C.风力发电
D.海水晒盐
6.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変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7.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镁条燃烧
C.折断火柴梗 D.火药爆炸
8.张凯将“跳跳糖”放入水中后发现有无色气体产生,以下是他记录的关于无色气体成分测定的 实验过程,其中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
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将“跳跳糖”放入澄清石灰石中,过一会儿,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综合上述现象,可以推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④所以,“跳跳糖”一定要密封保存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熄灭后有白烟生成
C.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10.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吸取药液
D.读取液体体积
12.欲量取30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
A.10mL量筒 B.10mL和20mL量筒
C.50mL量筒 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13.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液体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30mL,接着他倒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倒入的液体体积(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14.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15.(2021·浙江绍兴)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加固体药品
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气密性
1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第0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必备知识
易混易错点
细剖精析·易混不混·易错不错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防错妙招
对点训练
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7.4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含解析)

下一篇: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