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问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用作玻璃刀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铜用于制作导线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滴加液体
C. 测定溶液的pH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C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D.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4. 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再分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湘江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以得到纯水
C. 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6. 下列关于碳和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属于有机物 B.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CO和CO2都可以支持燃烧 D.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反应
7.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我们必须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下列关于火灾、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火险时,应乘坐电梯逃生
B. 可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从火场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D.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8. 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铁。下面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矿石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可以随意开采
B.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两者含碳量不同
C. 生锈的铁制品回收成本高,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D. 纯铁比生铁硬度大,纯铁比不锈钢更耐腐蚀
9.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与水混合易形成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C.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 洗涤剂能除去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10. 区分下列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分别加入BaCl2溶液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在空气中灼烧
D 白醋和水 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1. 棉花地里的棉花因为缺氮导致叶片发黄,我们应该施用的化学肥料是
A. KCl B. NH4NO3 C. K2SO4 D. K2CO3
12. 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青少年应禁止吸烟
B.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我们应该每天适量补充
C. 缺铁导致贫血,缺钙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其中铁、钙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D.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羊毛和涤纶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满足题意)
13.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苛性钠——NaOH B. 烧碱——
C. 小苏打—— D. 熟石灰——CaO
14.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下列金属不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的是
A. 铁 B. 锡 C. 铜 D. 金
15. 下列关于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B.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C. 盐酸和硫酸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生产氢气 D.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22分)
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它们是用人工方法,由低分子化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叫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可在10000以上。大家对塑料都很熟悉。如塑料盆、椅、鞋、雨衣、瓶等。全球塑料产量是钢产量的两倍,有色金属产量的17倍。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塑料的名称是根据树脂的种类确定的。除此外还根据需要加入特定用途的添加剂,如提高塑性的增塑剂,防止塑料老化的抗老剂。有的塑料,如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来制作食具或食品袋,也不能焚烧,不然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有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无毒,可用来制作食品袋和其它食具。人工合成的塑料是非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能长期存在,不会分解。因此,塑料制品,尤其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薄膜袋和泡沫塑料容器,已造成环境污染,即“白色污染”问题。许多城市已禁用此类物品,提倡使用纸袋或纸质容器。
(1)三大合成材料是指:_________、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2)三大合成材料是人工方法合成的_________ (填“低”或“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3)要解决“白色河染”问题,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请写出你的一条建议:_________。
17. 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分解得到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
18.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P点表示意义是_________;
(2)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物质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 (写一种)。
19. 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活性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活性炭具有_________性。木炭的结构和活性炭相似,在生活中木炭有很多用途,请写出木炭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理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 某一化学兴趣小组,小青和小竹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各自完成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小青的实验为:碳和氧化铜混合高温加热;小竹的实验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实验完成后,两位同学将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得到固体混合物A。为了确定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
资料】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
(1)上述实验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
(3)小竹同学分析完上述实验方案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完全确定混合物A的成分,请你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步骤二和步骤三,从而确定混合物A的成分。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不能使用上述实验方案未涉及的其他物质,不要画图,请用文字简单描述)。
(4)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制取铜,若需要制取64g铜,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_g氧化铜。
21.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C、D的物质类别相同,其中E常用于灭火,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均已略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B与C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氧气需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 (填字母)。
(3)C装置与A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溶液制取N2时,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
23. 某一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能够证明稀硫酸跟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3)丙实验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
(4)检验丁实验中所加入的Ba(OH)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5)若将上述实验结束后4支试管里的剩余物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
红色溶液a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6)为确定红色溶液a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成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不要写现象和结论)。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用作玻璃刀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铜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详解】A、金刚石用作玻璃刀是利用了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其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其升华能吸热,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滴加液体
C. 测定溶液pH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要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故A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放置于试管口上方,故B错误;
C、测定溶液酸碱度,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液,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C.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D.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是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 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被人闻到;
故选C。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湘江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以得到纯水
C. 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丰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选项错误;
B、湘江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水,B选项错误;
C、为了保护水资源,要合理使用使用化肥和农药,不是禁止,C选项错误;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D选项正确。故选D。
6. 下列关于碳和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属于有机物 B.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CO和CO2都可以支持燃烧 D.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虽含碳元素但体现的是无机物的性质,因此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选项错误;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错误;
故选B。
7.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我们必须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下列关于火灾、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火险时,应乘坐电梯逃生
B. 可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从火场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D.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发生火险时,不要乘坐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里面发生更严重的危害,选项错误;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选项错误;
C、从火场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以免发生踩踏事故,选项正确;
D、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主要是使温度降低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但着火点本身不能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C。
8. 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铁。下面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矿石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可以随意开采
B.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两者含碳量不同
C. 生锈的铁制品回收成本高,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D. 纯铁比生铁硬度大,纯铁比不锈钢更耐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矿石资源在地壳中含量是有限的,不能随意开采,选项错误;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是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含碳量不同,选项正确;
C、生锈的铁制品可以回收再利用以节约资源,属于可回收垃圾,选项错误;
D、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硬度大,生铁是铁的合金比纯铁硬度大,不锈钢在铁合金中加入了铬和镍,起到了防腐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与水混合易形成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
C.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 洗涤剂能除去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和水混合后不均一不稳定,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选项错误;
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选项错误;
C、溶液都是透明的,但不都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选项错误;
D、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选项正确;
故选:D。
10. 区分下列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分别加入BaCl2溶液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在空气中灼烧
D 白醋和水 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因此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木条燃烧更剧烈,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使木条熄灭,因此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C、黄铜中的铜会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黄金不与氧气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选项正确;
D、白醋由于含有乙酸因此具有刺激性气味,而水无色无味,闻气味可以区分,选项正确;
故选:A。
11. 棉花地里的棉花因为缺氮导致叶片发黄,我们应该施用的化学肥料是
A. KCl B. NH4NO3 C. K2SO4 D. K2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缺氮导致叶片发黄,应该施用氮肥。
【详解】A、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C、硫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青少年应禁止吸烟
B.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我们应该每天适量补充
C. 缺铁导致贫血,缺钙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其中铁、钙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D.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羊毛和涤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应该青少年禁止吸烟,故A正确;
B、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B正确;
C、钙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C错误;
D、羊毛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无气味,会出现烧结现象,二者可以通过灼烧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满足题意)
13.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苛性钠——NaOH B. 烧碱——
C. 小苏打—— D. 熟石灰——CaO
【答案】AC
【解析】
【详解】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OH,选项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OH,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HCO3,选项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化学式是,选项错误;
故选AC
14.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下列金属不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的是
A 铁 B. 锡 C. 铜 D. 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锡>铜>银>金,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选:D。
15. 下列关于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B.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C. 盐酸和硫酸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生产氢气 D.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盐酸能和铁锈的主要成分即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选项错误;
C、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的金属如铜,银等不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因此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选项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22分)
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它们是用人工方法,由低分子化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叫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可在10000以上。大家对塑料都很熟悉。如塑料盆、椅、鞋、雨衣、瓶等。全球塑料产量是钢产量的两倍,有色金属产量的17倍。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塑料的名称是根据树脂的种类确定的。除此外还根据需要加入特定用途的添加剂,如提高塑性的增塑剂,防止塑料老化的抗老剂。有的塑料,如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来制作食具或食品袋,也不能焚烧,不然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有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无毒,可用来制作食品袋和其它食具。人工合成的塑料是非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能长期存在,不会分解。因此,塑料制品,尤其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薄膜袋和泡沫塑料容器,已造成环境污染,即“白色污染”问题。许多城市已禁用此类物品,提倡使用纸袋或纸质容器。
(1)三大合成材料是指:_________、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2)三大合成材料是人工方法合成的_________ (填“低”或“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3)要解决“白色河染”问题,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请写出你的一条建议:_________。
【答案】(1)塑料 (2)高
(3)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或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或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或回收废弃塑料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小问2详解】
由文中信息可知,三大合成材料是人工方法合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小问3详解】
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就要从收下几方面入手: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到等;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④回收废弃塑料等(合理即可)。
17. 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分解得到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碳酸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8.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
(2)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3)物质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 (写一种)。
【答案】(1)t1°C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 (3)加溶剂水或降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过该点的曲线所代表的的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即t1°C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小问3详解】
如图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将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剂水或降温。
19. 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活性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活性炭具有_________性。木炭的结构和活性炭相似,在生活中木炭有很多用途,请写出木炭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吸附 ②. 冶金等
【解析】
【详解】①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活性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活性炭将红棕色气体吸附,故填:吸附
②木炭在生活中的用途:1、冶金: 木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还原矿石冶炼金属。2、生产二氧化硫。3、食物保鲜剂等,故填:冶金等
四、推理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 某一化学兴趣小组,小青和小竹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各自完成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小青的实验为:碳和氧化铜混合高温加热;小竹的实验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实验完成后,两位同学将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得到固体混合物A。为了确定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
【资料】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
(1)上述实验中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
(3)小竹同学分析完上述实验方案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完全确定混合物A的成分,请你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步骤二和步骤三,从而确定混合物A的成分。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不能使用上述实验方案未涉及的其他物质,不要画图,请用文字简单描述)。
(4)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制取铜,若需要制取64g铜,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_g氧化铜。
【答案】(1)AgCl
(2)二氧化锰##MnO2
(3)固体B先加稀盐酸,得到溶液和固体后过滤,在灼烧过滤后的固体。
(4)80
【解析】
【小问1详解】
无色溶液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化学式AgCl,故填:AgCl
【小问2详解】
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碳、氧化铜、二氧化锰、铜、氯化钾,加水溶解剩下的固体B可能是碳、氧化铜、二氧化锰、铜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固体C可能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加入稀盐酸后剩下的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故填:二氧化锰
【小问3详解】
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先在空气中灼烧在加稀盐酸,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化铜,因此先加稀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则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铜;若得到无色溶液,则没有氧化铜,过滤后的固体在灼烧,故填:固体B先加稀盐酸,得到溶液和固体后过滤,在灼烧过滤后的固体。
【小问4详解】
解:设需要制取64g铜,至少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
答:需要制取64g铜,至少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80g
21.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C、D的物质类别相同,其中E常用于灭火,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均已略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B与C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CO2 (2)
【解析】
【分析】A~J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E常用于灭火,推断E是二氧化碳;E和F反应且多种物质生成F,则F是水。F可以和C、D相互转化,C、D可以反应是同类物质,则D是氢气、C是氧气,B、C可以反应,同类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B是碳。A可以和碳反应,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则A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二氧化碳能和G互相转化,则G是碳酸氢钠,如二氧化碳、氯化钠、氨气和水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如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G转化为H且H可以和二氧化碳互相转化,由碳酸钠和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则H是碳酸钠;H转化为I且I可以转化为F(水),推断I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I转化为J且J转化为水,推断J是氢氧化铜等。代入验证无误。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小问2详解】
B与C反应即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氧气需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 (填字母)。
(3)C装置与A装置相比较,C装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溶液制取N2时,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
【答案】(1)集气瓶 (2)BF (3)方便添加液体药品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图所示,仪器X的名称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型,选择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得到的氧气不干燥,因此装置选择BF;
【小问3详解】
C装置长颈漏斗能够方便添加液体药品。
【小问4详解】
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混合溶液制取N2时,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型,选择B,
23. 某一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能够证明稀硫酸跟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3)丙实验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
(4)检验丁实验中所加入的Ba(OH)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5)若将上述实验结束后4支试管里的剩余物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
红色溶液a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6)为确定红色溶液a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成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不要写现象和结论)。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 无色 (2)盐 (3)有气泡冒出
(4)将丁中溶液过滤,向滤液里滴加碳酸钠反应,若有沉淀生成则证明氢氧化钡过量
(5)
(6)取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中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生成中性的硫酸钠和水,中性溶液不能是酚酞变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 无色
【小问2详解】
氯化钡含有金属离子钡离子和酸根离子氯离子,因此属于盐类;
【小问3详解】
丙中的硫酸反应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钡能和碳酸盐如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方法是:将丁中溶液过滤,向滤液里滴加碳酸钠反应,若有沉淀生成则证明氢氧化钡过量;
【小问5详解】
四支试管充分混合,产生了白色沉淀,则为乙中的氯化钡或丁中的氢氧化钡和甲或丙中的硫酸钠或碳酸钠反应,形成的碳酸钡沉淀或硫酸钡沉淀。再根据得到的溶液a是红色的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而氯化钠生成不再继续和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化学式是:;
【小问6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加入氯化钡后还有沉淀生成,推断是碳酸根离子或是硫酸根离子,而生成的沉淀B可能是碳酸钡和硫酸钡中至少有其一,碳酸钡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于酸,因此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取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南六校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