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西片区联盟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西片区联盟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宇航员在空间站食用的航天食品备受关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航天食品中的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B. 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驻留空间站易流失钙元素,应及时补充
C. 空间站作业后大量出汗,航天员可适量饮用富含钠、钾等元素的饮料
D. 为避免航天员贫血,航天食品中应添加适量富含铁元素的食材
2. 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正常雨水一般显中性
C.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硬水经活性炭处理可以转化为软水
3.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移走蒸发皿 D. 过滤粗盐水
4. 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天然气燃烧时放出热量
C. 使天然气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空气
D. 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5.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可将甲烷转化为含氧有机物,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B. 过程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C. 过程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D. 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大
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D.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7. 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的溶解度
B. 时,、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时,将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D. 将时饱和溶液冷却至,析出晶体
8.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过滤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
溶液 加入过量的反应后,过滤
A. B. C. D.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B. 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有关
C. 证明与发生反应
D. 验证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10. 已知在受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取固体,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将产生的气体产物通入足量灼热的铜粉已知气体不能与铜粉反应,铜粉质量增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式可能是 B. 生成银的质量为
C. 生成和气体的总质量为 D. 化学方程式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1.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下表为三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氮 氟 镁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上表中______。氟原子在反应中易 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______。
已知这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这三种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______。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
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生成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
写出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2. 以某菱镁矿石主要成分是,含少量、制取晶体,流程如图:
“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除了搅拌、提高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转化”时主要反应是,氯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情况是 填“升高”或“降低”。
已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操作Ⅰ”是 。“操作Ⅰ”所得滤液中能分离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循环使用的目的是 。
“操作Ⅱ”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滤液至表面有晶膜出现此时溶液已饱和、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3.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______。
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 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_____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_____。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的捕集。
吸收。溶液吸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吸收。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同时产生、。该反应所得、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
与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的再利用。
该反应中,除外另一种生成物为 ______填化学式,的作用是 ______。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在空气中燃烧时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4.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和______。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还含有 小方认为:还含有
小华认为:还含有和
【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方的猜想正确
【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______。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原因是______。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5.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点所对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
求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A正确;
B、钙属于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B错误;
C、航天员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钠、钾等元素的运动饮料,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C正确;
D、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类、蛋类、奶类含蛋白质较多,猪肝含铁丰富,D正确。
故选:。
A、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B、人体中必须需要的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 种,分别是氧、碳、氢、氮、钙、磷、硫、钾、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 铁、锌、硒、碘等;
C、根据人体需要补充无机盐来分析;
D、根据贫血的原因分析。
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正确掌握。
2.【答案】
【解析】解:、水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正常的雨水显酸性,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正常雨水的酸碱性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3.【答案】
【解析】解:、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在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比,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以防造成试剂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试纸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然气燃烧时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天然气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则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B、根据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征、促进燃烧的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过程是甲烷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过程是甲醇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程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为,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答案】
【解析】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荷,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食物的腐烂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伴随能量变化,故C正确;
D、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可能是碳酸盐,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食物的腐烂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答案】
【解析】解:、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
B、时,、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该温度下,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时,的溶解度是,即在该温度下,水中最多溶解,则水中最多溶解,所以时,将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故C错;
D、将时饱和溶液冷却至,析出晶体,如果将时饱和溶液冷却至,析出晶体质量小于,故D错。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温度改变后,溶液状态的改变情况。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左侧红墨水上升,能验证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相同的溶质,不同的溶剂,可以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右侧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比左侧试管内高,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左侧试管内铁钉只和氧气接触,铁钉不生锈,右侧试管内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不生锈,无法验证铁生锈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B、根据实验内容来分析;
C、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D、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验证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含有、、三种元素,没有元素,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故A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银的质量等于硝酸银中银元素的质量,银元素的质量为:,故B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和气体的总质量为,故C错误;
D、将产生的气体产物通入足量灼热的铜粉已知气体不能与铜粉反应,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粉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则氧气的质量为;化学方程式中:::,故D正确。
故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元素种类不变,以及题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加强训练即可解答。
11.【答案】 得到 氟原子 :
【解析】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根据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氟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镁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失去两个电子所形成镁离子,离子符号为;
已知这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所以这三种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氟原子;
物质为氮元素价的氧化物,化学式是;
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反应的方程式为:,生成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得到;;氟原子;
;:;。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计算出;根据氟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
镁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失去两个电子所形成镁离子,据此写出离子符号;
根据题文信息进行分析;
物质为氮元素价的氧化物,据此写出化学式;
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即可计算出生成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
与反应生成和,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粒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2.【答案】将菱镁矿石粉碎合理即可 降低 过滤 节约资源,环保 降温结晶
【解析】解:“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除了搅拌、提高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将菱镁矿石粉碎,或升高温度等合理即可。
“酸浸”时,碳酸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时主要反应,反应物中,钠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则氯元素化合价为;生成物中,钠元素显价,则氯元素化合价为,所以反应后氯元素化合价降低。
“操作”能将固态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
“操作”所得滤液中能分离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因为“酸浸”时,硫酸是反应物,转化时硫酸是生成物,则该物质是。循环使用的目的是节约资源,环保。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操作”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滤液至表面有晶膜出现此时溶液已饱和、降温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故答案为:
将菱镁矿石粉碎合理即可;;
降低;
过滤;;节约资源,环保;降温结晶。
根据提高浸取率的方法、“酸浸”时碳酸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学式进行解答。
根据“操作”能将固态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流程图的含义、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分离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单质 温室效应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催化作用 放出
【解析】解:Ⅰ、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原子构成的两种单质,但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异;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单层石墨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单质;
Ⅱ、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措施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尽量采用公共出行、节水、节电等;故填:温室效应;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和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同时产生、。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所得、的分子个数之比为:;故填::;
由流程图可知,该反应中,除外另一种生成物为;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所以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Ⅰ、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Ⅱ、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
根据流程图信息以及燃烧放热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酒精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产生气泡;氯化钙;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碳酸钠溶液也无明显现象;滴加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故填:。
【交流讨论】
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实验探究】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气泡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方的猜想正确
【交流讨论】
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碳酸钠溶液也无明显现象。故填: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加入碳酸钠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继续探究】
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原因是滴加的稀盐酸太少,优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填:滴加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图象可知点时正好完全反应,故A点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因此点产生气体的质量。
因为点时盐酸有剩余,故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和原有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
解:设试样中质量为。


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欲知点产生气体的质量,须知反应物的质量和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因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所以点产生气体的质量就是反应物的质量和反应后的物质质量之差;
因为到点时已完全反应,故B点时盐酸有剩余,故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和;
欲求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须知碳酸钠的质量和总质量,由方程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则根据碳酸钠的质量可求出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判定完全反应的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正确判断完全反应,并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质量分数。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演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3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东校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