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HCl气体 鉴别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NaCl(NH4HCO3) 检验 取样,加热,观察是否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C KCl(KClO3)固体 除杂 取样,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为止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A B.B C.C D.D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合金至少有两种金属熔合而成
B.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固体取用 B.熄灭酒精灯
C.蒸发 D.测定pH
4.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Fe、Fe2+、Fe3+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
B.H2O、HCl、KClO3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属于混合物
C.O2、CO、CH4都具有可燃性,日常生活中常将它们作为燃料使用
D.HNO3、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5.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人类重要金属材料的使用史:
C.生铁与钢的区分:
D.20℃时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收集二氧化碳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pH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下列各组物种只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A.I2、KMnO4 B.NH4NO3、NaCl
C.Ca3(PO4)2(磷矿粉)、CO(NH2)2(尿素) D.AgCl、Al(OH)3
9.某化肥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有关该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作物出现倒伏现象必须施用该化肥
B.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曝晒
C.它是一种含氮量最高的化肥
D.它是一种复合肥
10.检验某熟石灰样品是否变质,可使用的试剂是
A.氯化钡溶液 B.稀盐酸 C.酚酞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①20℃时,向一定量的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②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硫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④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13.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处产生黑色物质 B.b处生成蓝色沉淀
C.c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D.d处产生气泡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均是碱溶液
15.著名画家刘海粟擅长山水画中运用的颜料石绿,其主要成分可能是
A.氧化铁 B.碳酸钙 C.碱式碳酸铜 D.高锰酸钾
二、填空题
16.请将下列问题填写完整。
(1)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_________。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磷原子____;4个硝酸根离子____;
(2)在“氯化钠、小苏打、干冰”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化学式)填空: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在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
18.补齐连线。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
物质—用途 俗称—物质
氢氧化钙 燃料 铜丝 改良酸性土壤 甲烷 导线 烧碱 碳酸氢钠 生石灰 氢氧化钠 小苏打 氧化钙
__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所示化学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则说明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综合应用题
20.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②下图所示为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2)海水制镁。步骤①②③是利用母液制镁的流程,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____。
(3)海水晒盐
①利用盐田法晒盐,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降温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②粗盐中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____、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蒸发结晶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
③通过步骤④除去粗盐溶液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
(4)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________。
(5)步骤⑦用烧碱低温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
(6)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准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 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
③40℃时,将25g 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结合图2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__________。
⑤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
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之一)。
A.向盐碱地里撒施大量熟石灰
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
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
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
五、计算题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包碳酸钠样品溶于75.1g水制成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10g,将滤液蒸干得到固体纯净物25g。请回答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列出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
(3)碳酸钠样品中其它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_。
(4)反应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若将239t该混合物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可制得氢氧化钠_____t。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加热NH4HCO3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若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说明有NH4HCO3,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C、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时,剩余固体是氯化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进行分离,故选项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 合金至少由一种金属熔合而成,选项错误;
B.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正确;
C.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选项错误;
D.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A
【详解】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Fe、Fe2+、Fe3+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符合题意;
B、H2O、HCl、KClO3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都由同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但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硝酸中不含铵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食醋与雨水均呈酸性,pH<7,且食醋的酸性比雨水的酸性强,其pH比雨水的pH更小,食盐水呈中性,pH=7,肥皂水呈碱性,pH>7,选项正确;
B、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年代越久,铜、铁、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铁、铜,所以三种金属的使用年代由远到近的顺序是铜、铁、铝,选项正确;
C、生铁与钢的含碳量分别是: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2%~0.03%,选项错误;
D、按20℃时固体溶解度为准,溶解度<0.01g的固体属于难溶性固体,0.01g<溶解度<1g的固体属于微溶性固体,1g<溶解度<10g的固体属于可溶性固体,溶解度>10g的固体属于易溶性固体,选项正确,故选C。
6.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B.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但不是溶液,选项错误;
C.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分子就不如铁原子大,选项错误;
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故选D。
8.D
【详解】A、碘单质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故可以鉴别;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可以鉴别;
C、磷矿粉不溶于水,尿素溶于水,故可以鉴别;
D、氯化银和氢氧化铝均是白色沉淀,不溶于水,无法鉴别。
故选D。
9.B
【详解】A、抗倒伏的肥料是钾肥,故A错;
B、碳酸氢铵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使肥效降低,所以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曝晒,故B正确;
C、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不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故C错;
D、碳酸氢铵只含有氮一种营养元素,是一种氮肥,不是复合肥,故D错。
故选B。
10.B
【分析】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A、氯化钡和碳酸钙不反应,无法检验是否含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钙,符合题意;
C、酚酞试液无法检验是否含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碳酸钙不反应,无法检验是否含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①20℃时,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加溶质后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大,当达到饱和后不再变,正确;
②解设溶质质量均为m,质量分数为均m,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故氢氧化钠有剩余,呈碱性,pH应大于7,错误;
③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铁的质量少,正确;
④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先盐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生成的氯化钡马上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直至反应完全不再有沉淀生成,则沉淀增加的幅度大于盐酸反应完前的,错误。
故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2个。
故选:B。
12.D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B正确;
C、白酒由特殊气味,而白醋有刺激性气味,故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故C正确;
D、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都属于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用稀盐酸无法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故D错误。故选D。
13.A
【详解】A、铁和氯化铜反应能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红色的铜,实验现象是:溶液变成浅绿色,有红色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钙,所以b处能生成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c处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处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A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C错误;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D错误。故选B。
15.C
【详解】石绿是混合物,石青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故选C。
16.
【详解】(1)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7. P 4NO3﹣ CO2 NaCl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磷原子可表示为:P;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NO3﹣;
(2)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在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点睛】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18.
【详解】A:氢氧化钙呈弱碱性,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导线;
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故填:。
19.这个结论不正确。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的缘故。
【详解】这个结论不正确。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的缘故。
20.(1) 沸点 AB##BA
(2) 母液中Mg2+的浓度高
(3) AC##CA 溶解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 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4)氯化钠和水
(5)NaCl
(6) 硫酸钠##Na2SO4 硫酸钠##Na2SO4 饱和 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秋天温度低,Na2SO4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土壤中会有Na2SO4析出 A
【解析】(1)
①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故填:沸点;
②A、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故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说法正确;
B、膜分离法只能让水分子透过,故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说法正确;
C、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说法错误;
故选:AB;
(2)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母液是蒸发水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步骤①中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母液中镁离子浓度高;
(3)
①A、在蒸发池中水蒸发所需能量主要为太阳能和风能,说法正确;
B、在结晶池中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氯化钠析出,说法错误;
C、当氯化钠晶体析出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选:AC;
②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蒸发结晶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
③由题意可知,要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再加入的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钙反应,所以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故答案为: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4)
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同时产生了氯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
(5)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守恒,分析Cl2+2NaOH═X+NaClO+H2O可知,反应前Cl、Na、O、H的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已知物质中Cl、Na、O、H的个数分别为1、1、2、2,则X物质中含有1个Na和1个Cl,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NaCl。
(6)
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硫酸钠;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硫酸钠;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8g,即在该温度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48.8g硫酸钠就达到饱和状态,则在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24.4g硫酸钠就达到饱和,即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④夏季温度高,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且水分蒸发快,溶液接近饱和,秋天时气温降低,硫酸钠的溶解度迅速变小从而析出;故填: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秋天温度低,Na2SO4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土壤中会有Na2SO4析出;
⑤A、由题干信息可知,向盐碱地里撒施大量熟石灰不能改良盐碱地,符合题意;
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可以改良盐碱地,不合题意;
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盐碱地,不合题意;
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不合题意。故选:A。
21.(1)(2)(3)13.3g(4)12.5%(5)80
【详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消耗氯化钙溶液为z
解得x=10.6g,y=11.7g,z=111g
故求解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为;
(3)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其它成分的质量为:25g-11.7g=13.3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其它成分的质量为13.3g。
(4)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2.5%;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5%。
(5)239t该混合物中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39t××100%=106t,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解得m=80t
答:可制得氢氧化钠80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