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试题(二)语文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试题(二)语文试卷答案,免费查试卷答案网站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试题(二)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试题(二)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试题(二)语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九月择日有事于明堂”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B.““务令有司裁简之”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简”字含义不同。C.“乃别为手诏”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D.“人主所以保畜其臣而安治其国家”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试题(二)语文

3.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本中的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利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式,得出了“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的判断,B.材料二将东晋葛洪与今人的眼光进行对比,论证了魏晋人士追求服饰个性化的合理性。C.材料一的论证层层深入,先是魏晋审美的外在世界,进而到内心世界,接着到审美新范畴。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证的语言生动,论证过程有理有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刚进入乡校时,有人从京城带来鲁人石守道的诗给乡校的老师看,苏轼从旁偷看并向老师询问,却因年龄小而被拒绝。B.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四处学习各种做官的学问,母亲担起教育苏轼之责,苏轼虽年少却有济世之志,母亲颇感欣慰。C.苏轼到礼部参加考试时,欧阳修读到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认为他不同寻常,便把他判为参加考试的士子中的第一名。D.苏轼被捕人狱时,一个年长的儿子徒步跟着他,其他守在家里的都是妇女儿童,到宿州后,官府派吏卒围着他们的船搜查。

延伸阅读:

上一篇:华普教育 2023全国名校高考模拟冲刺卷(一)语文

下一篇:2023高考冲刺试卷 新高考(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