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学科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u-64
一、选择题(共35分)1-25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氯元素符号是
A. cl B. CL C. Cl D. cL
2. 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1 C. +3 D. +2
3. 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能变成液氧 B. 能支持燃烧
C. 密度比空气大 D. 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
4.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氦气
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的是
A. 硫 B. 木炭 C. 铁丝 D. 红磷
6.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7.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B. 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 氢气作燃料 D. 碳酸钙作干燥剂
8. 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体积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9. 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A. B.
C. D.
10. 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氢气
11. 表示化合物的是
A. 蒸馏水 B. 氢气 C. 稀有气体 D. C60
12. 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B. 金刚石、石墨
C. 红磷和白磷 D. 氧气和臭氧
13. 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 酒精和碘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泥土和水 D. 食盐和水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D.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5. 物质的量的符号是
A. n B. mol C. M D. g/mol
16. 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C.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
D. 证明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7. 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胃液0.9~1.5 B. 胰液7.5~8.0 C. 血浆7.35~7.45 D. 胆汁7.1~7.3
18. 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加快散热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9.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C+O2CO2 B. 2H2+O22H2O
C. CuO+H2SO4=CuSO4+H2O D. H2CO3H2O+CO2↑
20. 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5OH
21. 下列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A. H B. Fe C. O D. C60
22. 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的是
A. 生石灰:CaO B. 胆矾:CuSO4·5H2O
C. 熟石灰:CaCO3 D. 干冰:CO2
23. 粗盐提纯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搭建蒸发装置时要先放置酒精灯
B. 过滤时玻璃棒必须靠在滤纸上方的漏斗壁上以防止滤纸破损
C. 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 粗盐不能直接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2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25. 若m克水中含n个氢原子,1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为NA,则NA为
A. B. C. D.
26-30题有1个或2个正确选项
26. 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27. 下列性质能够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是
A. 是否能构成物质 B. 分子体积大于原子
C. 原子间有间隙,而分子间没有间隙 D. 在化学变化中否可以再分
28. 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 该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C. 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 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29. 下图可以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30. 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迅速出现大量气泡,分析正确的是
A. 打开瓶盖后压强增大
B. 出现大量气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增大
C. 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气体浓度变小
二、填空简答题
31.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化学语言。
(1)用相应化学语言填空:两个氮分子______;三个氢原子______;氧化铁______。
(2)四氧化二氮化学式是N2O4,其中“4”的含义是______。
(3)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2. 某地区新建水厂,通过混合、絮凝、沉淀、过滤、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的全新工艺,有望试点自来水直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絮凝、沉淀的目的是将悬浮颗粒沉降。该过程通常加入______促进沉降。
(2)过滤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______等。
(3)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取代了传统氯气的使用,其目的是______。臭氧(O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在净水过程中,臭氧转化为氧气,该变化是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活性炭用于净水体现了它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超滤膜经常使用醋酸纤维素(C10H16O8)为原料制造。醋酸纤维素含有______种元素,0.1mol C10H16O8中含有______个碳原子,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C10H16O8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33. 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A. 元素的质量 B. 物质的种类 C. 原子的个数 D. 原子的种类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4. 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名称a是______;b 是______。
(2)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A、B、C装置中能实现固液分离的是______。
(4)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气流过快,则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如果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端(填“c”或“d”)导入。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水的作用是______,图2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大理石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克,计算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5. 下列是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
(1)A中加入石蕊试液的目的是______,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______。
(2)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C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3)利用装置D、E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装置内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呼出气体与D、E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呼出气体→______(填导管口字母代号),确定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6.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图1实验:加热前的是操作是______,目的是______,该装置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2)图2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
(3)对图1、2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图2 C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
c.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
d.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
37. 根据NaCl和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 /100g水 NaCl 35.7 36.0 36.6
KNO3 13.3 31.6 63.9
(1)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g /100g水;由上述表格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写一个)
(2)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
(3)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各步操作均已充分溶解,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挥发。
I、实验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作用是______。
II、a和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______b(用“<”“>”“=”填空,下同);a和d中溶剂质量:a______d;如c和f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最小范围是______。
III、e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b中是否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不一定”)。1
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u-64
一、选择题(共35分)1-25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氯元素的符号是
A. cl B. CL C. Cl D. cL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所以氯元素的符号是:Cl,故选C。
2. 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1 C. +3 D. +2
【答案】D
【解析】
【详解】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
故选D。
3. 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能变成液氧 B. 能支持燃烧
C. 密度比空气大 D. 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能变成液氧,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B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4.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氦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其次是氧气为21%,二氧化碳为0.03%,稀有气体为0.94%。
故选A。
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的是
A. 硫 B. 木炭 C. 铁丝 D. 红磷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合题意;
故选D。
6.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7.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B. 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 氢气作燃料 D. 碳酸钙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制作电光源,该选项用途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可制作碳酸饮料,该选项用途正确;
C、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该选项用途正确;
D、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用于补钙剂,但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该选项用途不正确。
故选D。
8. 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水果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能闻到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与分子体积、质量的大小,分子间的间隔等无关。故选B。
9. 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D。
10. 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与雨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为弱酸,不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D、氢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表示化合物的是
A. 蒸馏水 B. 氢气 C. 稀有气体 D. C60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水只含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由氢、氧元素组成,是化合物;
B、氢气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只含有氢元素,是单质;
C、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统称,含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D、C60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只含碳元素,是单质;
故选A。
12. 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B. 金刚石、石墨
C. 红磷和白磷 D. 氧气和臭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B、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与白磷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D、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 酒精和碘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泥土和水 D. 食盐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D.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 物质的量的符号是
A. n B. mol C. M D. g/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单位是mol,M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表示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故选A。
16. 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C.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
D. 证明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即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 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胃液0.9~1.5 B. 胰液7.5~8.0 C. 血浆7.35~7.45 D. 胆汁7.1~7.3
【答案】B
【解析】
【分析】碱性溶液pH>7,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详解】A、胃液pH<7,为酸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B中胰液pH为7.5到8.0,C中血浆pH为7.35到7.45,D中胆汁pH为7.1到7.3,所以可以看出B中pH最大,所以碱性最强,故选B。
【点睛】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18. 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加快散热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木柴燃烧更旺,故选B。
19.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C+O2CO2 B. 2H2+O22H2O
C. CuO+H2SO4=CuSO4+H2O D. H2CO3H2O+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5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2、1,所以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H3OH;
故选C。
21. 下列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A. H B. Fe C. O D. C60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分析判断。
【详解】A、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D、化学式C60,表示一个C60分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22. 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的是
A. 生石灰:CaO B. 胆矾:CuSO4·5H2O
C. 熟石灰:CaCO3 D. 干冰: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A正确;
B、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故选项B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C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故D不正确;
故选:B。
23. 粗盐提纯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搭建蒸发装置时要先放置酒精灯
B. 过滤时玻璃棒必须靠在滤纸上方的漏斗壁上以防止滤纸破损
C 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 粗盐不能直接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进行装置组装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故搭建蒸发装置时要先放置酒精灯,符合题意;
B、过滤时玻璃棒必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以防止滤纸破损,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待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不符合题意;
D、粗盐可以直接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B. 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此选项错误;
C. 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澄清、透明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此选项错误;
D. 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还能再继续溶解其它溶质,此选项错误。故选A。
25. 若m克水中含n个氢原子,1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为NA,则NA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m克水中含n个氢原子,则,,故选D。
26-30题有1个或2个正确选项
26. 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游离态:单质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只要判断各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即可。
【详解】A、氧气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水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
C、二氧化碳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
D、水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
故选A。
27. 下列性质能够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是
A. 是否能构成物质 B. 分子体积大于原子
C. 原子间有间隙,而分子间没有间隙 D. 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和分子都能构成物质,不能区分原子和分子;
B、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因为不管是体积还是质量,有的分子大于原子,有的原子大于分子,不能区分原子和分子;
C、原子和分子间都有间隙,不能区分原子和分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能区分原子和分子。
故选D。
28. 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 该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C. 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 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答案】AB
【解析】
【详解】A、该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空气来源广泛,符合题意;
B、该分离过程,只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物质是由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9. 下图可以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有一种微粒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B、由两种微粒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C、由两种微粒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D、有一种微粒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故选AD。
30. 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迅速出现大量气泡,分析正确的是
A. 打开瓶盖后压强增大
B. 出现大量气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增大
C. 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气体浓度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B说法错误;
C、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但仍为常温常压下的饱和溶液,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则浓度减小,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简答题
31.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化学语言。
(1)用相应化学语言填空:两个氮分子______;三个氢原子______;氧化铁______。
(2)四氧化二氮化学式是N2O4,其中“4”的含义是______。
(3)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 ①. 2N2 ②. 3H ③. Fe2O3
(2)一个四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3)H2+CuOCu+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两个氮分子的符号为2N2;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三个氢原子的符号为3H;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化学式为Fe2O3。
【小问2详解】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N2O4中的“4”表示一个四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小问3详解】
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 某地区新建水厂,通过混合、絮凝、沉淀、过滤、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的全新工艺,有望试点自来水直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絮凝、沉淀的目的是将悬浮颗粒沉降。该过程通常加入______促进沉降。
(2)过滤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______等。
(3)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取代了传统氯气的使用,其目的是______。臭氧(O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在净水过程中,臭氧转化为氧气,该变化是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活性炭用于净水体现了它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超滤膜经常使用醋酸纤维素(C10H16O8)为原料制造。醋酸纤维素含有______种元素,0.1mol C10H16O8中含有______个碳原子,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C10H16O8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1)明矾 (2)漏斗
(3) ①. 杀菌消毒 ②. 化学变化 ③. 吸附性
(4) ①. 三##3 ②. 6.02×1023 ③. 2:1 ④. 氧元素##氧##O
【解析】
【小问1详解】
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
【小问2详解】
过滤所需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小问3详解】
臭氧(O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故目的是:杀菌消毒;
臭氧转化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4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醋酸纤维素含有C、H、O三种元素;
0.1mol C10H16O8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为:0.1mol×10×6.02×1023=6.02×1023;
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1mol×16):(0.1mol×8)=2:1;
C10H16O8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6:(16×8)=15:2:16,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3. 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A. 元素的质量 B. 物质的种类 C. 原子的个数 D. 原子的种类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乙、丙 (2)ACD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水和CO是氧化物,故填:乙、丙;
【小问2详解】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改变,故选ACD;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 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名称a是______;b 是______。
(2)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A、B、C装置中能实现固液分离的是______。
(4)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气流过快,则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如果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端(填“c”或“d”)导入。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水的作用是______,图2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大理石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克,计算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锥形瓶
(2)D (3)C
(4) ①. ②. 减缓滴加双氧水的速度 ③. 不易溶于水 ④. c ⑤.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是集气瓶底部炸裂 ⑥.
(5)设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答: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中仪器名称a是长颈漏斗;b 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则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D。
【小问3详解】
装置C含有多孔塑料片,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接触和分离,进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中,大理石和盐酸分离,A、B 装置均不能实现固液分离,则A、B、C装置中能实现固液分离的是C。
【小问4详解】
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在常温下发生,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如气流过快,则进行的操作是减缓滴加双氧水的速度,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如果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长管通入,则气体应从c端导入。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则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是集气瓶底部炸裂,图2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35. 下列是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
(1)A中加入石蕊试液的目的是______,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_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______。
(2)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C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3)利用装置D、E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装置内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呼出气体与D、E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呼出气体→______(填导管口字母代号),确定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 ①.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②. 红 ③. CO2+H2O=H2CO3 ④. 对照
(2) ①. 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②.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 ①. 无水硫酸铜 ②. a→b→d ③. D中白色粉末变蓝 ④. CuSO4+5H2O=CuSO4·5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可以变红,所以加入石蕊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小问2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小问3详解】
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该先证明水的存在,再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在验证二氧化碳存在时,用到了石灰水,就会干扰水的鉴定,D装置内应该放无水硫酸铜,水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CuSO4·5H2O。故填:无水硫酸铜,D中白色粉末变蓝,a→b→d,CuSO4+5H2O=CuSO4·5H2O。
36.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图1实验:加热前的是操作是______,目的是______,该装置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2)图2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
(3)对图1、2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图2 C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
c.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
d.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1)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 ②.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③. 无尾气处理装置
(2) ①. C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3)ab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所以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实验装置的最末端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小问2详解】
实验2发生的是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将氧化铜变成铜单质,说明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图2 C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因为加热时会产生水蒸气,如果试管口没向下倾斜,水蒸气液化回流会使试管炸裂,故b正确;
c.停止加热时,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防止液体倒流,实验2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喷灯,但是实验1一直通入一氧化碳,不需要这种操作,故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一份二氧化碳时,一氧化碳要与一份的氧化铜反应,而碳需要两份的氧化铜,故d错误;
故应选ab。
37. 根据NaCl和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 /100g水 NaCl 35.7 36.0 366
KNO3 13.3 31.6 63.9
(1)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g /100g水;由上述表格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写一个)
(2)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
(3)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各步操作均已充分溶解,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挥发。
I、实验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作用是______。
II、a和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______b(用“<”“>”“=”填空,下同);a和d中溶剂质量:a______d;如c和f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的最小范围是______。
III、e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b中是否是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不一定”)。
【答案】(1) ①. 35.7 ②. 温度
(2) ①. NaCl ②. 降温结晶
(3) ①. 搅拌,加速溶解 ②. < ③. > ④. 20℃【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表中可知,0℃时,NaCl溶解度是35.7g/100g水;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或溶质的种类;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I、溶解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II、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图示,a和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同是20℃氯化钠和硝酸钾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该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则a和d中溶剂质量:a>d;如c和f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则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必须相等,根据表格数据,2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40℃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于硝酸钾,则在20℃~40℃时溶解度相等,则t℃的最小范围是20℃III、根据图示分析,e中有多余的溶质没有溶解,是4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e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中的溶质质量:,水的质量:100g-24g=76g;40℃76g水中达到饱和时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实际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24g+10g=34g,34g<48.6g,则b不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填: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初级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