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1-2022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验收化学试题(答案)

2021级高一下学期4月化学阶段性验收考试
Ⅰ卷(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24 -27 S-32 -56 -6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 北京冬奥会上科技元素“星光熠熠”,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212项技术在冬奥会上得以应用,如含有石墨烯的智能服饰、铝合金管材和光导纤维等等。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电阻率低、热导率高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
B. 铝合金是密度较小的金属材料
C. 富勒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光导纤维是硅酸盐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烯是碳纳米材料,电阻率低、热导率高,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A正确;
B.铝合金是金属材料,其密度小、硬度大,B正确;
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先进陶瓷、非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无机纤维等,富勒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D错误;
答案选D。
2.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空气在雷电作用下产生一氧化氮 B. 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 D. 硫酸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溶液共热生成氮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氮。
【详解】A.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在雷电作用下产生一氧化氮,属于氮的固定,A正确;
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化合态的氮再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
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没有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C错误;
D.硫酸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溶液共热生成氮气,没有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D错误;
答案选A。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硅常用作光电转换材料
B. 氢氟酸能和玻璃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氢氟酸不能存放玻璃瓶中
C.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D. 烧碱溶液会腐蚀玻璃并生成硅酸钠,所以烧碱溶液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单质硅常用作光电转换材料,故A错误;
B.氢氟酸能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所以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故B正确;
C.陶瓷是硅酸盐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故C正确;
D.烧碱溶液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烧碱溶液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里,故D正确;
选A。
4. 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中NO,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的燃烧
B.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 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漂白纸浆,还能杀菌消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汽车尾气中NO主要是电火花高温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A项错误;
B.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固硫,把硫元素转变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形成,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项错误;
C.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氮元素,豆科植物中含有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氨气,实现生物固氮,C项错误;
D.二氧化硫可以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从而实现漂白纸浆,还可以用来消毒杀菌,D项正确;
答案选D。
5. 下列无色溶液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A不选;
B.各种离子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不选;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选;
D.为黄色离子,与题干无色溶液不符,D不选;
故选:C。
6.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
B. 1 mol A2(g)和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的热量为(a-b) kJ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1 mol A2(g)和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的热量为(a-b) kJ,B项正确;
C.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根据图示可知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D项错误;
答案选B。
7. 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 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铜丝时,铜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故可通过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故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故B正确;
C、SO2为酸性气体,具有污染性,可与碱发生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故C正确;
D、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并且将水加入浓硫酸中会使试管中液滴飞溅,发生危险,故D错误。
答案选D。
8.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碘固体易升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 加热时,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
C. 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D. 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①中上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在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不能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故A错误;
B.加热时,氨气从溶液中溢出,因此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氨气又溶解在溶液中生成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使得溶液又变红,故B正确;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又变为红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C错误;
D.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不是可逆反应,碘固体易升华,因此封管实验④没有化合价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 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下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X Y Z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易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所以二氧化硫能被硝酸氧化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故A不选;
B.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能分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溶于弱碱,所以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B不选;
C.CO2和SO2通入到CaCl2溶液中根本不发生反应,无沉淀现象,故C选;
D.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所以能和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碳酸铵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不选;
故选:C。
10. 有容积相同的4个集气瓶,分别装满下列各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经充分反应后,集气瓶进水最多的是
A. NO和N2体积各占50% B. NO2和N2体积各占50%
C. NO2和O2体积各占50% D. NO和O2体积各占50%
【答案】D
【解析】
【详解】A.NO和N2均不溶于水,故A项中不进水;
B.NO2和N2体积各占50%,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倒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为氧气体积的,即占容器容积的;
C.二氧化氮和氧气在水中恰好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等体积NO2与O2的混合气倒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为集气瓶体积的;
D.一氧化氮和氧气在水中恰好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等体积NO与O2的混合气倒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为集气瓶体积的;
答案选D。
11.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①Cu和稀硝酸反应后Cu有剩余 ②再向该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Cu与稀硫酸不反应
B 通入氯水中 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C 向浓中插入红热的炭 产生红棕色气体 证明炭可与浓反应生成
D 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浓硝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和稀硝酸反应后Cu有剩余,再向该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剩余的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具有氧化性,继续与铜反应,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故A错误;
B.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故B错误;
C.浓硝酸加热易分解,,向浓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证明炭可与浓反应生成,故C错误;
D.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发生反应,,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故D正确;
选D。
12. 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B. 溶于稀硝酸中:
C. 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D. 用溶液吸收少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溶液中通入足量,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沉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溶于稀硝酸中生成硫酸、一氧化氮、水,,故B错误;
C.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钠、水,,故C错误;
D.用溶液吸收少量,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选D。
1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 H2SiO3
B. 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C. 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D. 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挥发的HCl在C中也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判断H2CO3的酸性一定比H2SiO3强,故A错误;
B.A为浓盐酸,B为KMnO4,则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C中,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则C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B错误;
C.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两者反应生成的SO2气体通入C中,因SO2有氧化性,则与C中Na2S溶液反应有淡黄色S生成,可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仪器D为球形干燥管,则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CaCO3CaOCaSiO3
B. FeFeCl2溶液FeCl3溶液
C. NH3NONO2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钙,故A正确;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在被氯气氧化生成氯化铁,故B正确;
C.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故C正确;
D.FeS2在空气中煅烧,生成SO2气体,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 如图所示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 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的溶液Y分别可能为
① ② ③ ④
X
Y 饱和的溶液 浓硫酸 溶液 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若X为,Y为饱和的溶液时,关闭活塞,与反应生成,进入后面装置中,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活塞时,直接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溶液褪色,①符合;
②通入的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关闭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②不符合;
③二氧化碳不具有漂白性,且与亚硫酸钠不反应,所以无论打开或者关闭活塞,品红溶液都不褪色,故③不符合;
④中关闭活塞时,通入溶液中会有生成,打开活塞时,直接通入品红溶液中,由于次氯酸的存在,品红溶液会褪色,故④符合;
故选A。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B.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 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
D. 稀硝酸和FeS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生成硫酸钙、次氯酸、氯化钙,反应的离子的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生成亚硫酸氢钠、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硫离子被氧化为S沉淀,,故C正确;
D.稀硝酸和Fe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硝酸铁、一氧化氮、水,,故D错误;
选C。
17. 高纯硅是现代信息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 步骤电弧炉中化学方程式为
C. 该工艺流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
D. (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沸点67.6℃),通过蒸馏可提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故A错误;
B.步骤电弧炉中二氧化硅和焦炭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该工艺流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Cl,故C错误;
D.、的沸点不同,中含有少量的,通过蒸馏可提纯,故D正确;
选D。
18. 酸性环境中,纳米Fe除去的过程中含氮微粒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中铁以形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B. 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纳米Fe的投入量,可提高的除去效果
C. amol 完全转化为至少需要4amol铁
D. 假设反应都能彻底进行,反应①②消耗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②中NO被Fe还原成NH ,Fe变成Fe2+,离子方程式为NO+3Fe+8H+= NH+3Fe2++2H2O,A正确;
B.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纳米Fe的投入量,可增大纳米Fe与NO 的接触面积,提高NO的除去效果,B正确;
C.结合①②反应可知,a mol NO完全转化为NH至少需要Fe的物质的量为a mol+3a mol=4a mol,C正确;
D.反应①为NO+Fe+2H+= NO+Fe2++H2O,反应②为NO+3Fe+8H+= NH+3Fe2++2H2O,故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错误;
故选D。
19. 向200mL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OA段、BC段产生的气体都是NO
B. 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和
C. 原混合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 向C点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仍然能生成NO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最终消耗22.4gFe,溶液中溶质为FeSO4,根据铁元素守恒可以计算n(FeSO4),进而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A.由分析可知,OA段发生反应为:Fe+NO+4H+=Fe3++NO↑+2H2O,产生的气体为NO,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产生的气体为H2,A错误;
B.A点时,硝酸根离子被铁全部还原为NO,因此溶液中不再有硝酸根离子,B错误;
C.最终消耗22.4gFe,即0.4molFe,最后溶液中溶质为FeSO4,根据铁元素守恒得n(FeSO4)=0.4mol,则n(H2SO4)=0.4mol,原混合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C错误;
D.C点溶液中溶质为FeSO4,向C点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硫酸亚铁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D正确;
答案选D。
20. 11.9g 镁、铝、铁合金投入 200 mL HNO3 溶液中,反应恰好完全,分别转化成Mg2+、Al3+和 Fe3+,还原产物为1:1的 NO2 和 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200 mL 某浓度的 NaOH 溶液,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 25.5 g。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 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6.72 L
B. H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
C.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
D. 参加反应的 HNO3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11.9g镁、铝、铁合金投入200mLHNO3溶液中,反应恰好完全,分别转化成Mg2+、Al3+和 Fe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25.5g,则氢氧根的质量为:25.5g-11.9g=13.6g,物质的量为13.6g÷17g/mol=0.8mol。
A.根据电子守恒,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n(NO3-)=0.8mol,由于还原产物为1:1的NO2和NO,设NO2、NO的物质的量为xmol,即x×(5-4)+x×(5-2)=0.8mol,解得x=0.2mol,则生成的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0.02mol×22.4L/mol=8.96L,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3)=n(NO3-)+n(NO)+n(NO2)=0.8mol+0.2mol+0.2mol=1.2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NO3)=1.2mol÷0.2L=6mol/L,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8mol÷0.2L=4mol/L,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3)=1.2mo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明确“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21.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B. 某盐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原溶液中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Cu和浓,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可能含或,故A错误;
B.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变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故B正确;
C.红棕色气体产生,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由NO与氧气反应生成,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故C正确;
D.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再加入溶液形成硝酸,具有氧化性,可能将氧化生成,也能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一定含有,故D错误;
故选:AD。
22. 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③、④步骤互换,对实验结果不影响
B.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的目的是仅除去溶液中的
C. 实验过程步骤⑥中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没有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
D. 实验过程中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坩埚、铁架台(带铁圈)
【答案】AC
【解析】
【分析】由实验流程可知,①为粗盐溶解,②中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转化为沉淀,③中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④中钙离子及过量钡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⑤为过滤,过滤分离出所有的沉淀,滤液含NaCl、NaOH、Na2CO3,⑥中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⑧为蒸发、结晶、烘干,得到精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过程中③、④步骤互换,只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和镁离子的顺序颠倒,都能除去杂质离子,对实验结果不影响,故A正确;
B.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过量的Ba2+,故B错误;
C.滤液中主要存在的杂质离子为氢氧根和碳酸根,所以步骤⑥需要滤液中滴加盐酸直到没有气泡冒出,使滤液呈中性,除去氢氧根和碳酸根,故C正确;
D.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故D错误;
故选:AC。
23.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能还原CuO,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试剂X可能是和的固体混合物
B. 戊盛放的试剂可能是碱石灰,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C. 装置按合理顺序连接为e→a→b→f→g→h→i→c
D. 证明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是甲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丁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答案】BC
【解析】
【分析】用装置丙制取氨气,再经过装置戊干燥氨气,通入装置甲与CuO反应,可用装置丁检验产物含有水,最后用装置乙收集多余的氨气,且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详解】A.装置丙为固固加热装置,是为了制取氨气,试剂X可能是和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可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A正确;
B.装置戊目的是干燥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碱性干燥剂,则戊盛放的试剂可能是碱石灰,目的是干燥氨气,B错误;
C.用装置丙制取氨气,再经过装置戊干燥氨气,通入装置甲与CuO反应,可用装置丁检验产物含有水,最后用装置乙吸收多余的氨气,合理顺序连接为e→h→i→a→b→f→g→c→d,C错误;
D.能还原CuO会生成Cu、氮气、水,可观察实验现象是甲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丁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D正确;
故选:BC。
24. 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的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的质量分数,数据如表所示: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的质量分数/% 数据分析
① N2 蒸馏水 a i:b≈d>a≈c; ii: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
② 质量分数为3%的氨水 b
③ 空气 蒸馏水 c
④ 质量分数为3%的氨水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2NO2+2H2O=H2SO4+2HNO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的O2有关
D.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控制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故B正确;
C.依据数据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氨有关,与氧气无关,故C错误;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使空气中氨的含量增加,依据实验可知空气中的氨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从而加剧雾霾的形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Ⅱ卷(共52分)
25. 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常温下,A、B、C、D均为气体且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在雷雨天气,可发生反应②。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通常用试剂_____干燥气体B,欲吸收尾气中的B,下列装置中可选用_____ (填字母)。
A.B.C.D.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欲吸收尾气中的D,通常选用的试剂是_____。
(2)若A是黄色固体单质,B为氢化物,D的浓溶液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液体。在加热条件下,D的浓溶液能与木炭发生反应生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加入双氧水可实现反应④,写出该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碱石灰 ③. ACD ④. ⑤. NaOH溶液
(2) ①. (浓)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常温下,A、B、C、D均为气体且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在雷雨天气,可发生反应②。则A是N2、C是NO、D是NO2、B是NH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NH3,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气体NH3;氨气极易溶于水,欲吸收尾气中的NH3,要防止倒吸,可选用装置ACD。反应⑤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水,实验室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氮,通常选用的试剂是NaOH溶液。
【小问2详解】
若A是黄色固体单质,B为氢化物,D的浓溶液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液体,则A是S单质、B是H2S、C是SO2、D是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二氧化硫和双氧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6. 某城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的悬浮颗粒物,已知),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浓度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待测试样为_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
(2)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和形成酸雨,污染大气。某同学收集一些酸雨作为样品,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酸性溶液能测定烟气中的含量,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测定原理:___________。
(3)洗涤含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4)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CO和NO转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酸性 (2) ①. ②. (3)AC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为,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为,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mol/L,所以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酸性;
【小问2详解】
亚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所以溶液酸性增强。酸性溶液能把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A.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可以用溶液吸收二氧化硫,A符合题意;
B.和二氧化硫不反应,不能用溶液吸收二氧化硫,B不合题意;
C.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C符合题意;
D.和二氧化硫不反应,不能用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小问4详解】
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7.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含氮化合物相关的问题:
(1)在氨合成塔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N2是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写出氧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它条件相同,NO转化为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
(4)“吸收塔”尾部会有含NO、NO2等氮氧化物的尾气排出,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是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当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当有18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则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5)某实验小组用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得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2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
【答案】(1)氧化剂 (2)
(3) ①. ②. 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4)6mol (5)100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氨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是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氮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所以N2是氧化剂。
【小问2详解】
氧化炉中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转变成N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得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可氧化NO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即H+浓度越大,,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小问4详解】
足量NH3与的混合气体反应,NH3作还原剂被氧化为N2,即,NO2与NO混合气体作氧化剂被还原为N2,,反应中共转移18mol,有6molNH3参加反应生成3mol N2,有3mol()参加反应生成3mol N2,共生成6mol N2。
【小问5详解】
Cu与浓硝酸反应,Cu失去的电子被硝酸根离子得到转变为NO、NO2、N2O4的混合气体,NO、NO2、N2O4的混合气体在水溶液中被通入的O2氧化全部转化为HNO3,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u失去的电子与O2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再依据,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体积为。
28.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和)(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质量几乎不变,记为。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和
d.打开和,缓缓通入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质量几乎不变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和,缓缓通入,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棕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填标号)。
a.品红 b.NaOH c. d. e.浓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有同学认为本实验中生成的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会增强,他将和按同温同压下体积比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未褪色,请分析原因: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探究的酸性强于HClO(可能需要的装置和试剂如图所示)。
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_______(填装置字母代号)。能证明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答案】(1) ①. 干燥管 ②. dabfce ③. ④. 偏小
(2) ①. c、a ②.
(3)
(4) ①. H→J→I→K ②. 装置Ⅰ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K中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绿矾中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容易被空气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时,应避免亚铁离子被氧化,保证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探究硫酸亚铁分解产物时,应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结合质量守恒、电子数目守恒来推测反应产物有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并选定合适的试剂与仪器检验,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①由仪器的结构可知,仪器B是干燥管;
②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氧化硫酸亚铁,所以加热前需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即先打开和,缓缓通入,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和,最后称量装置A,即正确的排序是dabfce;
③样品的质量是,加热后剩余固体硫酸亚铁的质量为,绿矾中结晶水的质量为,则:
则,解得;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在加热过程中部分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铁,导致增大,因此x偏小;
【小问2详解】
①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Fe2O3,则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S元素化合价应降低,则一定生成SO2,按得失电子守恒、元素质量守恒,可知还有SO3生成,则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Fe2O3、SO2、SO3;则C中为氯化钡溶液,用于检验,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D中为品红溶液,可用于检验,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c、a;
②硫酸亚铁晶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
【小问3详解】
SO2和Cl2按同温同压下体积比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的盐酸和硫酸都没有漂白性,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
【小问4详解】
纯净的SO2先通入小苏打溶液中,制取CO2气体,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CO2中的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以确定SO2全部除尽,最后通入漂白粉溶液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CO2进入漂白粉溶液中,从而证明了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H2CO3的酸性强于HClO,从而间接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所以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SO2→H→J→I→K,能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Ⅰ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K中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2021级高一下学期4月化学阶段性验收考试
Ⅰ卷(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24 -27 S-32 -56 -6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 北京冬奥会上科技元素“星光熠熠”,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212项技术在冬奥会上得以应用,如含有石墨烯的智能服饰、铝合金管材和光导纤维等等。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电阻率低、热导率高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
B. 铝合金是密度较小的金属材料
C. 富勒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光导纤维是硅酸盐材料
2.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空气在雷电作用下产生一氧化氮 B. 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 D. 硫酸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溶液共热生成氮气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硅常用作光电转换材料
B. 氢氟酸能和玻璃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C.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D. 烧碱溶液会腐蚀玻璃并生成硅酸钠,所以烧碱溶液要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里
4. 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中NO,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的燃烧
B.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 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漂白纸浆,还能杀菌消毒
5. 下列无色溶液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6.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
B. 1 mol A2(g)和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的热量为(a-b) kJ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7. 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 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8.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碘固体易升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 加热时,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
C. 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D. 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9. 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下图所示),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X Y Z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10. 有容积相同的4个集气瓶,分别装满下列各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经充分反应后,集气瓶进水最多的是
A. NO和N2体积各占50% B. NO2和N2体积各占50%
C. NO2和O2体积各占50% D. NO和O2体积各占50%
11.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①Cu和稀硝酸反应后Cu有剩余 ②再向该试管中加足量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Cu与稀硫酸不反应
B 通入氯水中 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C 向浓中插入红热的炭 产生红棕色气体 证明炭可与浓反应生成
D 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浓硝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A. A B. B C. C D. D
12. 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B. 溶于稀硝酸中:
C. 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D. 用溶液吸收少量:
1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 H2SiO3
B. 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C. 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D. 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1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CaCO3CaOCaSiO3
B. FeFeCl2溶液FeCl3溶液
C. NH3NONO2
D.
15. 如图所示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 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的溶液Y分别可能为
① ② ③ ④
X
Y 饱和的溶液 浓硫酸 溶液 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16.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B.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 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
D. 稀硝酸和FeS反应:
17. 高纯硅是现代信息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 步骤电弧炉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 该工艺流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
D. (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沸点67.6℃),通过蒸馏可提纯
18. 酸性环境中,纳米Fe除去的过程中含氮微粒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中铁以形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B. 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纳米Fe的投入量,可提高的除去效果
C. amol 完全转化为至少需要4amol铁
D. 假设反应都能彻底进行,反应①②消耗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19. 向200mL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OA段、BC段产生的气体都是NO
B. 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和
C. 原混合酸中物质的量浓度为
D. 向C点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仍然能生成NO
20. 11.9g 镁、铝、铁合金投入 200 mL HNO3 溶液中,反应恰好完全,分别转化成Mg2+、Al3+和 Fe3+,还原产物为1:1的 NO2 和 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200 mL 某浓度的 NaOH 溶液,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 25.5 g。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 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6.72 L
B. H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
C.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
D. 参加反应的 HNO3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21.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B. 某盐溶液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原溶液中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Cu和浓,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22. 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制备精盐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③、④步骤互换,对实验结果不影响
B.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的目的是仅除去溶液中的
C. 实验过程步骤⑥中向所得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没有气泡冒出,并用pH试纸检验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
D. 实验过程中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烧杯、坩埚、铁架台(带铁圈)
23.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能还原CuO,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试剂X可能是和的固体混合物
B. 戊盛放的试剂可能是碱石灰,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C. 装置按合理顺序连接为e→a→b→f→g→h→i→c
D. 证明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是甲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丁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24. 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的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的质量分数,数据如表所示: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的质量分数/% 数据分析
① N2 蒸馏水 a i:b≈d>a≈c; ii: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
② 质量分数为3%的氨水 b
③ 空气 蒸馏水 c
④ 质量分数为3%的氨水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2+2NO2+2H2O=H2SO4+2HNO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的O2有关
D.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Ⅱ卷(共52分)
25. 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常温下,A、B、C、D均为气体且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在雷雨天气,可发生反应②。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通常用试剂_____干燥气体B,欲吸收尾气中的B,下列装置中可选用_____ (填字母)。
A.B.C.D.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欲吸收尾气中的D,通常选用的试剂是_____。
(2)若A是黄色固体单质,B为氢化物,D的浓溶液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液体。在加热条件下,D的浓溶液能与木炭发生反应生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加入双氧水可实现反应④,写出该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6. 某城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的悬浮颗粒物,已知),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浓度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待测试样为_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
(2)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和形成酸雨,污染大气。某同学收集一些酸雨作为样品,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酸性溶液能测定烟气中的含量,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测定原理:___________。
(3)洗涤含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4)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CO和NO转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7.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含氮化合物相关的问题:
(1)在氨合成塔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N2是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写出氧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它条件相同,NO转化为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
(4)“吸收塔”尾部会有含NO、NO2等氮氧化物的尾气排出,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是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当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当有18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则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5)某实验小组用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得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2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
28.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和)(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质量几乎不变,记为。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和
d.打开和,缓缓通入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质量几乎不变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和,缓缓通入,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棕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填标号)。
a.品红 b.NaOH c. d. e.浓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有同学认为本实验中生成的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会增强,他将和按同温同压下体积比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未褪色,请分析原因: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探究的酸性强于HClO(可能需要的装置和试剂如图所示)。
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_______(填装置字母代号)。能证明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模拟卷3(含解析)

下一篇: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