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合肥四十五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其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 B.活性炭净水
C.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D.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C
【详解】A、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铁粉作食品脱氧剂,铁粉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高空 B.增加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答案】A
【详解】A、将废气排放到高空,并不能净化空气,会引起空气污染,该措施不可行,符合题意;
B、增加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能够节约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该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该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为此小芳妈妈为小芳制定的午餐食谱是:米饭、炒牛肉、牛奶、鸡蛋汤,从膳食平衡角度看,你认为最好还应补充( )
A.豆浆 B.红烧肉
C.蔬菜 D.馒头
【答案】C
【解析】米饭富含糖类,炒牛肉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油脂、牛奶富含蛋白质和水、鸡蛋汤富含蛋白质、水,故还缺少维生素。
【详解】A、豆浆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红烧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蔬菜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D、馒头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18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了石墨烯三维多孔载体,可实现电池超高速充电,有望大幅度延长锂电池“寿命”,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原子序数是3
B.锂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答案】B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锂的原子序数是3,不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3,故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B.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钠溶液
C.可用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D.用pH试纸测得唾液的pH为6.6-7.1
【答案】C
【详解】A、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氧气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C、可用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正确;
D、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pH值(精确度为1,不是0.1),不可能测得PH一般在6.6~7.1之间,错误。故选C。
6.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量液体体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加热液体
【答案】D
【详解】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A错。
B、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B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部,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水或细沙,故C错。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CO和CO2气体 B.用10mL量筒量8.2mL水
C.用托盘天平称取3.27gNaCl固体 D.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 20mL 酒精溶液
【答案】B
【详解】A、CO和CO2气体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8.2mL液体,应选用 10mL量筒,故选项正确;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3.27g NaCl固体,故选项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要小于20mL,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下列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O2 B.2O2 C.2O D.2O3
【答案】B
【详解】A、表示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A错误。
B、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表示两个氧分子,B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表示两个氧原子,C错误。
D、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表示两个臭氧分子,D错误。
故选:B。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B
【详解】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该说法正确;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故该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总质量不变,微观解释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说法正确;
D、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择B;
10.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Ag放入Cu(NO3)2溶液中,Ag表面无变化 Ag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弱
D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 溶液显碱性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将品红放入水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变成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分子与氧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Ag表面无变化,说明Ag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弱,故C正确;
D、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稀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11.将锌、铁、镁、铝的混合粉末 3.6 g 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 得到 200 g 含水 83.8%的溶液,则得到氢气的质量是( )
A.0.2 g B.0.3 g C.0.6 g D.0.8 g
【答案】C
【详解】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0g×(1-83.8%)=32.4g,固体质量增加了32.4g-3.6g=28.8g,因为固体质量增加的部分全来自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而硫酸根离子的相对质量:氢离子的相对质量=96:2=48: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则 28.8g:x=48:1,解之得:x=0.6g。故选C。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在5mL水中加入1-2 粒碘,振荡:观察到紫黑色固体消失,形成棕色溶液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 D.大理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在5mL水中加入1-2 粒碘,振荡,碘不易溶于水,不会形成棕色溶液,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呈半透明淡蓝色,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制作宇航服时,加入18m厚气凝胶层,帮助宇航员保持身体恒温。科学家制备了不同密度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并测定其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平均孔体积,结果如表所示。
气凝胶密度/kg/m3 比表面积/m2/g 平均孔径/mm 平均孔体积/cm3/g
11 648 47 7.6
25 698 34 7.1
38 927 31 6.0
并使用导热系数测试仪比较三种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隔热性能。他们在常压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在不同温度时的导热系数,结果如图。图中导热系越小,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性能越好。气凝胶非常坚固耐用,熔点高,导热性和折射率都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强39倍。因此,气凝胶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气凝胶具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是因为___________。
(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得出结论:
a.当温度相同时,密度为___________kg/m3的气凝胶的隔热性能最好;
b.当密度相同时,气凝胶的隔热性能与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_。
【答案】(1)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
(2)
(3) 38 气凝胶的隔热性能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解析】(1)
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
(2)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
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当温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越好,图中密度为38 kg/m3的气凝胶的隔热性能最好;当密度相同时,温度越低,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越好。
三、填空题
14.图1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某粒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图1所示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图1所示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
(2)图2所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答案】 3 Al3+ :过氧化氢水+氧气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图1中微粒,核内有13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l3+;
(2)图2所示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
四、实验题
15.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字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用装置D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O2②CO2③H2④NH3
(4)装置E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创新装置,该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 C
(3) ③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分析】(1)
由图可知,仪器a为铁架台;
(2)
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发生装置可选C,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该装置收集,应“短进长出”,符合题意;
④浓硫酸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4)
该装置可将石灰石(或大理石)置于塑料网袋中,可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实现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_____。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现象与结论】(提示: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观察到A中_____;
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反思与评价】(1)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_____,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CuO、Fe2O3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_____,并写出木炭与氧化铁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气体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黑色固体变红色;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新鲜鸡血不变色; B中出现气泡,C中新鲜鸡血变色;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气泡,C中新鲜鸡血变色 没有处理尾气; 在C装置后点燃或收集尾气 冶炼金属; 2Fe2O3+3C4Fe+3CO2↑
【详解】[作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气体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故填:气体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现象与结论]
观察到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如果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新鲜鸡血不变色;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B中出现气泡,C中新鲜鸡血变色;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气泡,C中新鲜鸡血变色。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新鲜鸡血不变色;B中出现气泡,C中新鲜鸡血变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气泡,C中新鲜鸡血变色。
[反思与评价]
(1)此实验装置不足之处:没有处理尾气,改进措施是在C装置后点燃或收集尾气。
故填:没有处理尾气;在C装置后点燃或收集尾气。
(2)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CuO、Fe2O3的反应,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冶炼金属;
木炭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2O3+3C4Fe+3CO2↑。
故填:冶炼金属;2Fe2O3+3C4Fe+3CO2↑。
六、计算题
17.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小林同学用100g98%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
(1)计算理论上生成SO2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中实际得到SO2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解:设理论上生成SO2的质量为x,则
,
解得
答:理论上生成SO2的质量为32g。
(2)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逐渐被消耗,生成的H2O逐渐增多,浓硫酸浓度变稀,则反应不再进行
【详解】(1)见答案。
(2)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逐渐被消耗,生成的H2O逐渐增多,浓硫酸浓度变稀,则反应不再进行,所以导致实验中实际得到SO2的质量比理论值小。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