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按知识点分层汇编-21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按知识点分层汇编-21燃烧和灭火
一、单选题
1.(2022·湖北武汉·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2022·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课堂上教师演示了下图甲、乙两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甲的水中的白磷持续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B.甲中热水既能提供热量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C.乙中鼓空气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大氧气的浓度
D.乙实验说明面粉是可燃物,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3.(2020·湖北武汉·统考二模)下图是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其中对图标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放易燃物 B.当心火灾
C.禁止吸烟 D.当心爆炸
4.(2021·湖北武汉·校联考二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冰水共存物属于氧化物 B.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pH<7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精密仪器的失火
5.(2021·湖北武汉·统考二模)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 若小宇家使用的燃气为天然气,小明 家使用的燃气为液化气(ρ>ρ空气),小宇和小明家厨房燃气报警器安装正确的是
A.小宇家应在墙上方 B.小宇家应在墙下方
C.小明家应在墙上方 D.小明家应在燃气灶旁
6.(2022·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或碱
②我们把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④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⑤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⑥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⑦现有Al、Cu、Ag三种金属,只用CuSO4溶液不能确定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A.①③⑦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7.(2021·湖北武汉·统考一模)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山上遭遇火灾时,顺着风的方向逃生
B.室内起火时,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D.遇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8.(2022·湖北武汉·三模)同学们用U型管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证明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D.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9.(2021·湖北武汉·校考三模)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下列图标表示不可回收物标志的是(  )
A. B.
C. D.
10.(2020·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身上着火后就地打滚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B.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表面来保持表面的洁净
C.家用燃气使用天然气时,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
11.(2020·湖北武汉·校考三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C 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 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Ag>Cu
D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CuO 有大量气泡产生 CuO起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12.(2020·湖北武汉·校考三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烟时,可减小氧气的进气口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13.(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或碱
② 我们把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
③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④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⑤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⑥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⑦ 化学式中各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A.②④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⑦
14.(2020·湖北武汉·一模)2019年年初至8月底,亚马孙地带发生了44058次火灾。火灾侵蚀着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下列有关燃烧与火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中严禁烟火,是因为枯枝树叶等均为可燃物
B.森林大火时,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
C.在建筑火灾中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
D.燃烧篝火时,把木柴架空,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5.(2022·湖北武汉·二模)某些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有关概念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D.燃烧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二、填空题
16.(2022·湖北武汉·统考一模)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绿色奥运理念。
(1)冬奥火矩“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分类回收垃圾
C.将锅炉废气直接排入高空 D.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三、流程题
17.(2022·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硝酸酸钙晶体[Ca(NO3)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36],带用于电子、仪表及冶金工业、一种利用CaO制备Ca(NO3)2H2O的流程如下:
(1)“制浆”中,要将CaO粉碎成细小颗粒,目的是______。
(2)“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常将______试纸放在反应的容器口以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
(4)加入HNO3酸化的目的是______。
(5)工业上另一种利用CaO制备Ca(NO3)2H2O的方法是以CaO和HNO3溶液为原料来直接制备。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理论上所使用H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四、实验题
18.(2020·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Cu2(OH)2CO3】。
(1)铜生成铜绿的条件除需要 CO2 和H2O 外,还必须有 O2。为“证明必须有 O2”需要进行以下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2)现有部分锈蚀的废铜屑,成分是铜绿、铜和少量水分。为探究废铜屑中各成分的含量,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已知铜绿受热分解为固体、CO2和H2O):
该小组称取质量为 m 的废铜屑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A、B、C 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完全反应后 A 装置质量增加的质量为 m1,B 装置质量增加的质量为 m2。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Ⅱ判断玻璃管中反应已结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Ⅲ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Ⅳ样品中铜绿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19.(2020·湖北武汉·校考二模)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
(1)根据碱式碳酸镁含有H元素,推测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______有关。
(2)为确认镁条变黑是否与O2有关,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讨论得出:只要完成实验______(选填序)就可达到探究目的。
同学们继续探究碱式碳酸镁【 】的化学式,已知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称量1.42g碱式碳酸镁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吸收均完全)。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Ⅱ.关闭弹簧夹K,给碱式碳酸镁加热;
Ⅲ.当样品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空气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称量C装置增重0.18g,D装置增重0.44g。
(3)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当关闭K后,加热B装置,判断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______,证明其已完全分解。
(5)通过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镁中x:y的最简整数比=______。
(6)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得到的x:y的比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工业上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选填序号)。
a.分解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物理变化,二者是并列关系,故表示正确;
B、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在有限多空间内急剧燃烧,体积迅速膨胀产生的现象,燃烧不包括爆炸,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表示错误;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但有一部分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铁丝燃烧、硫燃烧等,所以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表示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二者都属于盐,属于并列关系,故表示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白磷具有可燃性,热水的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向甲的水中的白磷处持续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白磷会燃烧,选项正确;
B、甲中热水既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对水中的白磷来说,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选项正确;
C、乙中鼓空气能够使面粉散开,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选项错误;
D、乙实验说明面粉是可燃物,为避免面粉厂发生火灾,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选项正确,故选C。
3.B
【详解】A、C、D三个选项对图标的含义解释都是正确的,B图标表示的易燃物质,不是当心火灾,解释错误,故选B。
4.C
【详解】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是氧化物,说法正确;
B、煮沸可使钙镁离子沉淀,可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
C、pH<7的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精密仪器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仪器损坏,说法正确;
故选:C。
5.A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的位置;液化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报警器应该安装距离建筑地面30cm左右,且与燃气灶的距离为:大于1m小于4m的位置。
【详解】A、小宇家使用的燃气为天然气,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厨房燃气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墙上方,此选项正确;
B、小宇家使用的燃气为天然气,厨房燃气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墙上方,不应该在墙下方,此选项错误;
C、小明家使用的燃气为液化气,液化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报警器应该安装墙下方,此选项错误;
D、小明家使用的燃气为液化气,液化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报警器与燃气灶的距离为:大于1m小于4m的位置,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D
【详解】①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或碱,如水中也含有氢元素,但它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②正常雨水的pH≈5.6,pH小于5.6的降雨才能称为酸雨,说法正确;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说法错误;
④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说法正确;
⑤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说法错误;
⑥因为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原子核内的中子不显电性,中子不是分子或原子,说法正确;
⑦现有Al、Cu、Ag三种金属,将Ag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将Al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把铜置换出来,说明铝比铜活泼,因此只用CuSO4溶液可以确定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Cu﹥Ag,说法错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④⑥。故选D。
7.C
【详解】A、在山上遭遇火灾时,向逆风风方向逃跑,而不是顺风方向,故错误;
B、室内起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火势更旺,不利于灭火,故选项做法错误;
C、遭遇火灾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说法正确;
D、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引燃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排气扇,故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没有挥发性,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温度降低,装置中气体压强减小,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能证明硝酸铵溶解时吸热,符合题意;
D、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是探究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是循环利用标志,故A错误;
B、是易燃物标志,故B错误;
C、是表示不可回收物标志,故C正确;
D、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身上着火后就地打滚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A说法正确;
B.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对铝制品的内部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清洗会破坏其保护层,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家用燃气使用天然气时,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小苏打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小苏打能与馒头发酵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A、冷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符合题意。
B、NaOH溶液与C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C、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到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可以说明铁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银和铜,但是无法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D、缺少对氧化铜质量和化学性质的信息,实验不能说明CuO起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可使燃烧熄灭,正确。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原理是隔绝氧气,可使燃烧熄灭,正确。
C、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大氧气的进气口,错误,符合题意。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原理是减少可燃物,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①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比如碳酸氢钠,故错误;
②我们把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正确;
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故错误;
④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置换反应还要看反应物是否是单质和化合物,故错误;
⑤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故错误;
⑥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中子也不带电,故正确;
⑦化学式中各原子质量的总和与某种碳原子质子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故错误。
故选A
【点睛】易错点:中子不显电性。
14.D
【解析】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详解】A、物质是可燃物,森林中严禁烟火,是因为枯枝树叶等均为可燃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可燃性,森林大火时,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建筑火灾中逃生,生成的气体等受热飘在空气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燃烧篝火时,把木柴架空,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木柴的着火点不变,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A
【详解】A、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正确;B、化合物是纯净物中的一类,与混合物不是包含关系,错误;C、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属于并列关系,错误;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错误。故选A。
16.(1)2H2+O22H2O
(2)清除可燃物
(3)ABD
【解析】(1)
氢气燃烧生成水,故填:2H2+O22H2O。
(2)
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清除了可燃物,故火炬熄灭,故填:清除可燃物。
(3)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乘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正确。
B、分类回收垃圾,减少污染,正确。
C、将锅炉废气直接排入高空,污染空气,错误。
D、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正确。
故选:ABD。
17.(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3)湿润的红色石蕊
(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酸性
(5)70%
【详解】(1)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制浆”中,要将CaO粉碎成细小颗粒,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反应”过程中是氢氧化钙和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气体X”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以使红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因此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容器口,观察颜色变化,证明有氨气生成;
(4)制浆主要是氢氧化钙,加入硝酸铵反应后若有剩余氢氧化钙不反应,则需要加入硝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酸性;
(5),按照上述反应方程式,若正好生成Ca(NO3)2·4H2O,则还需要3分子水,即3×18=54份质量的水,因此加入硝酸溶液质量为126+54=180份质量,硝酸溶于质量分数为:。
18. 甲、乙 2NaOH+CO2=Na2CO3+H2O 装置A中导管口无气泡产生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详解】(1)证明氧气参与铜生锈的过程,则需要一个有氧气参与,一个没有氧气参与,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对比实验,所以应选甲、乙装置进行验证;
(2)装置B 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铜绿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铜绿分解不再产生气体标志着反应结束,在实验中能够明显观察到现象的是装置A中导管口无气泡产生;
因为此实验是定量实验,要防止环境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若B与外界相连,则可能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需要C装置做吸收装置;
完全反应后 A 装置质量增加的质量为 m1,即为铜绿分解产生的水的质量,B 装置质量增加的质量为 m2,即为铜绿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因为样品本身含少量水分,用水的质量来进行计算不准确,所以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铜绿的质量,设样品中铜绿的质量为x,
x=
样品的质量为m,所以样品中铜绿的质量分数为:。
19.(1)水
(2)AC
(3)浓硫酸
(4)C中无气泡产生
(5)1:1
(6)偏小
(7)bc
【分析】(1)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空气中含有氢元素的只有水蒸气,所以推出氢元素来源于水蒸气。
(2)
探究氧气对铁生锈的影响,所以需要找到对比实验中变量为氧气的实验,进行验证;A中没有氧气镁不生锈,C中有氧气镁生锈,AC变量为氧气,因此A与C可以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影响。
(3)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因此选用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装置D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还需要物质吸收水蒸气,一般选用水的吸收剂为浓硫酸,故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4)
碱式碳酸铜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为气体,在装置C溶液中可以形成气泡,因此可通过观察浓硫酸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分解是否完全完成;故填:C中无气泡产生。
(5)
浓硫酸中增加质量为水蒸气质量,所以水的质量为0.18g;浓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质量为0.44g;而碱式碳酸镁分解只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镁,所以氧化镁质量为1.42g-0.18g-0.44g=0.8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相等,水中氢元素和氧化镁中镁元素都来自于碱式碳酸铜,氢元素质量为:,镁元素质量为:,则。
(6)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若没有A装置,在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后,会导致装置C、D质量变大,使得计算得出氧化镁质量变小,最终导致测定得到的x:y的比值变小。
(7)
a.分解时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被降低,错误;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目的,正确;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利于灭火,正确。
故选bc。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湖北省武汉市四年(2020-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按知识点分层汇编-16二氧化碳的制取(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