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探究专项练习(二)(含解析)

中考化学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探究专项练习(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Na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有Na2SO4或K2SO4,一定没有NaCl
D.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NaCl
2.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色沉淀A的成分不只是碳酸钙
②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
③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镁,一定不存在硝酸铜和氢氧化钠
④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则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
⑤根据框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原混合物中碳酸钙、氢氧化钠的质量
⑥若将白色沉淀B、步骤④所得沉淀分别洗涤、干燥、称量质量,发现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减少1.9g,可知原固体中含镁元素2.4g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3.为测定a克碳酸钠样品的纯度(含有少量碳酸氢钠杂质),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已知二氧化碳在室温下密度为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将Y型管右倾将试样倒入硫酸中
B.量气管中液体X为水
C.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读数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D.实验结束后量气管内液面俯视读数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4.某固体混合物含有碳酸钙、氧化钙、氯化钙、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粉末13.4g与146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中所含气体为CO2、H2
B.白色沉淀C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
C.溶液B中的溶质为CaCl2、FeCl2
D.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Fe,一定不含CaCl2,可能含有CaO
5.某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C、CuO、CaCO3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Ⅰ和滤液Ⅱ。向滤液Ⅱ中插入一根打磨过的细铁丝,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Ⅰ处理干净后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发现灼烧前后固体质量没有改变。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滤渣Ⅰ中一定含有C和Cu,可能含有Fe
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和CuO,可能含有CaCO3
③滤液Ⅱ中最多含有四种阳离子
④灼烧后固体的质量与样品中CuO的质量一定相等
⑤滤液Ⅱ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CaCl2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6.已知铁有三种氧化物,如FeO、Fe2O3、Fe3O4,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其中的氧,被还原为铁。现有仅含Fe、O两种元素的固体14.4g,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充分反应后,称得装置C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 8.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通入A装置中的CO气体混有CO2和H2O,碱石灰能完全吸收CO2和H2O,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CO2)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②若无A装置,测定的原固体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大。
③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确定原固体中铁和氧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④B中反应停止时,为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B中,可以关闭K2。
⑤原14.4g固体的组成可能有7种情况。
A.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
7.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B.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8.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滤液B中一定含有H2SO4、FeSO4、CuSO4
B.滤液A中一定没有KOH
C.滤渣甲加入稀硫酸后产生的气泡是氢气
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铁粉和氧化铜,可能含有碳粉
9.有一瓶不纯的碳酸钠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钙、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溶液显中性),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
③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并有大量气泡产生;
④另取1.06克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共消耗7.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步骤①可推测杂质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硫酸铜和氯化钙
B.步骤②中红色滤液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C.杂质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40:13
D.步骤④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质量是0.44克
10.某混合物经高温煅烧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若在灼烧的残渣中滴入稀盐酸,则残渣完全消失,并放出一种可燃性单质气体,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含有Fe2O3、CuO、C B.含有Fe2O3、CaCO3
C.含有Fe2O3、CaCO3、C D.含有CaCO3、CuO、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
Ⅲ.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写出图中A点正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Ⅱ的滤液中存在的溶质组合不可能是    。
①NaCl
②NaCl、NaOH
③NaOH、BaCl2
④Na2CO3、NaCl
⑤NaCl、BaCl2、Na2CO3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小联进行了探究,方案及现象如图所示,据此推断:
(1)小联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无水硫酸铜,她的理由是    。
(2)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
13.初中阶段常见的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列步骤实验:
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钠盐A(化学式)    ;钙盐B(化学式):   。
14.在燃烧正旺的炭火盆上,不小心洒上几滴水,会看到有火苗窜起。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小军、小虎、小明和小梅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组内交流,形成共识】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既然有火苗,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
【提出猜想】小军:可能含有CO;
小梅:可能含有H2;
小明:也可能是CO和H2的混合物;
小虎:不排除有非可燃性气体生成,有可能还有少量的CO2。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并进行了实验。
(1)请将下图甲、乙、丙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后放入上图方框中,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2)已知试管内棉花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制造水蒸气。装置丙的作用是    。装置甲的作用是    。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B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写出乙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交流】
(4)小军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足以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存在H2.小梅认为只需将上述装置稍作改进,就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小梅的改进是    。
(5)小明认为该实验经上述改进后,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该缺陷是    。
【实验结论】炽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有H2、CO和CO2生成。
15.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1,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我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
(1)鸡蛋白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
【查阅资料】
a、CaCO3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一种无毒的氧化物.
b、蛋壳中的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c、NaHCO3+HCl═NaCl+H2O+CO2↑,Ba(OH)2+CO2═BaCO3↓+H2O,
d、已知仪器a装有10%的稀盐酸,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提出问题2】
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小华拟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完成测定;小明拟通过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完成测定.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设计方案】他们分别称取12.0g蛋壳设计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方案:
(2)小华的方案:
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则:减少的质量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经计算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3)小明的方案: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图2连接好装置后,并   ;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空气一会儿;
③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直到   为止(填实验现象);
④再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⑥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C中沉淀质量(g) 19.68 19.75 19.67
【实验分析及数据整理】
①上述数据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   .(填“能”或“不能”)
②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   .
④请利用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   .
【实验反思】
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小明测定准确度的是   (填序号).
Ⅰ.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Ⅱ.缓缓滴加稀盐酸
Ⅲ.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的洗气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Na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有Na2SO4或K2SO4,一定没有NaCl
D.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NaCl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A错误;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B错误;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C错误;
D、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色沉淀A的成分不只是碳酸钙
②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
③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镁,一定不存在硝酸铜和氢氧化钠
④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则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
⑤根据框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原混合物中碳酸钙、氢氧化钠的质量
⑥若将白色沉淀B、步骤④所得沉淀分别洗涤、干燥、称量质量,发现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减少1.9g,可知原固体中含镁元素2.4g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分析】根据硝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硝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由题意可知,样品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2g,能够全部溶于稀硝酸,且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
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NO3=Ca(NO3)2+H2O+CO2↑
100 44
x 0.44g

解得x=1g<2g,所以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沉淀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正确;
②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硝酸铜,2g碳酸钙和稀硝酸完全反应生成0.88g二氧化碳,而实验中得到0.44g气体,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与硝酸镁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镁,白色沉淀B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与氢氧化钡和硝酸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即样品中含有硫酸钠,因此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故正确;
③通过②的推导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碳酸钙,一定不存在硝酸铜,故错误;
④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是因为只要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钠即可,故正确;
⑤由①已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和氢氧化镁的,依据氢氧化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故正确;
⑥若将白色沉淀B、步骤④所得沉淀分别洗涤、干燥、称量质量,发现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减少1.9g,2g的沉淀中也含有氢氧化镁1g,可知原固体中含镁元素2.9g××100%=1.2g,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为测定a克碳酸钠样品的纯度(含有少量碳酸氢钠杂质),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已知二氧化碳在室温下密度为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将Y型管右倾将试样倒入硫酸中
B.量气管中液体X为水
C.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读数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D.实验结束后量气管内液面俯视读数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分析】A、根据左侧固体很难倾斜倒入右侧液体中,应将右侧硫酸向左倾斜倒入左边的样品中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导致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变大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结束后量气管内液面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A、左侧固体很难倾斜倒入右侧液体中,应将右侧硫酸向左倾斜倒入左边的样品中,故A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不能是水,应该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
C、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导致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变大,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故C正确;
D、实验结束后量气管内液面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4.某固体混合物含有碳酸钙、氧化钙、氯化钙、铁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粉末13.4g与146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中所含气体为CO2、H2
B.白色沉淀C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
C.溶液B中的溶质为CaCl2、FeCl2
D.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Fe,一定不含CaCl2,可能含有CaO
【分析】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146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146g×10%=14.6g
加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5g,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
CO2﹣﹣﹣﹣﹣CaCO3﹣﹣﹣﹣﹣﹣2HCl
44 100 73
x 5g z

x=2.2g

z=3.65g
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4g﹣2.2g=0.2g,
铁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a。
Fe﹣﹣﹣﹣﹣H2﹣﹣﹣﹣﹣﹣2HCl
56 2 73
y 0.2g a

y=5.6g

a=7.3g
剩余氯化氢的质量为:14.6g﹣7.3g﹣3.65g=3.65g
与盐酸反应的氧化钙的质量为:13.4g﹣5.6g﹣5g=2.8g
设与氧化钙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b
CaO﹣﹣﹣﹣2HCl
56 73
2.8g b

b=3.65g
所以样品中一定还含有氧化钙,刚好与盐酸反应,
A、气体A中所含气体为CO2、H2,故A正确;
B、通过推导可知,白色沉淀C是碳酸钙,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样品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所以白色沉淀C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故B正确;
C、溶液B中的溶质为CaCl2、FeCl2,故C正确;
D、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Fe、CaO,一定不含CaCl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5.某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C、CuO、CaCO3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Ⅰ和滤液Ⅱ。向滤液Ⅱ中插入一根打磨过的细铁丝,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Ⅰ处理干净后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发现灼烧前后固体质量没有改变。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滤渣Ⅰ中一定含有C和Cu,可能含有Fe
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和CuO,可能含有CaCO3
③滤液Ⅱ中最多含有四种阳离子
④灼烧后固体的质量与样品中CuO的质量一定相等
⑤滤液Ⅱ中一定含有FeCl3,可能含有CaCl2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分析】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会与盐酸反应,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会与盐酸反应,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
向滤液II中加入细铁丝,铁丝的表面只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过量,所以铁全部参加反应,碳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将滤渣Ⅰ处理干净后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发现灼烧前后固体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滤渣I中有碳和铜,
①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滤渣Ⅰ中一定含有C和Cu,不可能含有Fe,故错误;
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和CuO,可能含有CaCO3,故正确;
③向滤液中加入铁钉只有气泡产生,而没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滤液Ⅱ中最多含有亚铁离子、钙离子、氢离子三种阳离子,故错误;
④铜元素全部去了滤渣,灼烧后得到的氧化铜的质量跟样品中的质量一样,故正确;
⑤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滤液Ⅱ中一定含有FeCl2,可能含有CaCl2,故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6.已知铁有三种氧化物,如FeO、Fe2O3、Fe3O4,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其中的氧,被还原为铁。现有仅含Fe、O两种元素的固体14.4g,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充分反应后,称得装置C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 8.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通入A装置中的CO气体混有CO2和H2O,碱石灰能完全吸收CO2和H2O,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CO2)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②若无A装置,测定的原固体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大。
③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确定原固体中铁和氧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④B中反应停止时,为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B中,可以关闭K2。
⑤原14.4g固体的组成可能有7种情况。
A.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
【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①实验开始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再点燃酒精喷灯,以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错误;
②若无A装置,导致C装置增大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偏大,测定的原固体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将偏小,该选项说法错误;
③由FeO+COFe+CO2,Fe2O3+3CO2Fe+3CO2,Fe3O4+4CO3Fe+4CO2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原固体中氧元素质量:8.8g×÷2=3.2g,铁元素质量:14.4g﹣3.2g=11.2g,原固体中铁和氧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实验结束时关闭K2,虽然可避免产物被氧化,但是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测量结果偏小,实验反应停止后还需继续通入气体,一方面可以防止固体被空气氧化,另一方面还需使产生的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选项说法错误;
⑤原14.4克固体的组成可能情况:氧化亚铁;铁和氧化铁;铁和四氧化三铁;铁、氧化亚铁、氧化铁;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铁、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共7种,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B.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1中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C、根据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进行分析;
D、根据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A错误;
B、实验1中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说明是否全部为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不能说明是否含水蒸气,故C错误;
D、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注意理解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滤液B中一定含有H2SO4、FeSO4、CuSO4
B.滤液A中一定没有KOH
C.滤渣甲加入稀硫酸后产生的气泡是氢气
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铁粉和氧化铜,可能含有碳粉
【分析】根据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滤液A中加入氯化铜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滤液A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钾,滤渣甲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会产生气泡,所以滤渣甲中一定含有铁,滤渣乙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滤渣乙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碳,所以滤渣甲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A、滤液B中一定含有H2SO4、FeSO4,可能含有硫酸铜,故A错误;
B、滤液A中一定没有KOH,故B正确;
C、滤渣甲加入稀硫酸后产生的气泡是氢气,故C正确;
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铁粉和氧化铜,可能含有碳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9.有一瓶不纯的碳酸钠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钙、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溶液显中性),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
③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并有大量气泡产生;
④另取1.06克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共消耗7.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步骤①可推测杂质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硫酸铜和氯化钙
B.步骤②中红色滤液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C.杂质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40:13
D.步骤④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质量是0.44克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所以样品中不含硫酸铜;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样品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溶液显中性),过滤得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③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会发生反应二不能共存,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钙;
④另取1.06克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共消耗7.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7.3g×10%=0.73g
NaOH+HCl=NaCl+H2O
40 36.5
0.8g 0.73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06g 0.73g
通过推导可知,样品中的杂质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采用极值法假设1.06g全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但是0.73g的盐酸只能反应0.8g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0.26g的氯化钠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
A、根据步骤①可推测杂质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硫酸铜和氯化钙,故A错误;
B、步骤②中红色滤液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氯化钡,故B错误;
C、杂质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40:13,故C正确;
D、步骤④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质量小于0.44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0.某混合物经高温煅烧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若在灼烧的残渣中滴入稀盐酸,则残渣完全消失,并放出一种可燃性单质气体,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含有Fe2O3、CuO、C B.含有Fe2O3、CaCO3
C.含有Fe2O3、CaCO3、C D.含有CaCO3、CuO、C
【分析】根据题意及已有知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加热固体混合物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组合可能是:①碳酸钙②碳和氧化铁③碳和氧化铜等,根据第二步向残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一种能使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的单质气体,可知该气体是氢气,根据题给的物质可判断在残渣中含有铁单质,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有氧化铁和碳,一定没有氧化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上述分析及题意,“把足量的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没有氧化铜,因为氧化铜和碳粉反应生成铜,而铜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与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氧化铁不能被还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粉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氢气能使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和A分析一样碳酸钙只满足了部分条件,但是氧化铜和碳粉反应生成铜,而铜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推断题,解题时依据题中的现象及物质的特性推测出一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然后将猜测的物质代入符合题意即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
Ⅲ.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Na2SO4 (填化学式)。
(2)写出图中A点正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O3+2HCl=BaCl2+H2O+CO2↑ 。
(3)步骤Ⅱ的滤液中存在的溶质组合不可能是  ③⑤ 。
①NaCl
②NaCl、NaOH
③NaOH、BaCl2
④Na2CO3、NaCl
⑤NaCl、BaCl2、Na2CO3
【分析】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
Ⅲ、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Na2SO4;
(2)图中A点正在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3)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所以步骤Ⅱ的滤液中存在的溶质组合不可能是NaCl、BaCl2、Na2CO3,故选:③⑤。
故答案为:(1)Na2SO4;
(2)BaCO3+2HCl=BaCl2+H2O+CO2↑;
(3)③⑤。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小联进行了探究,方案及现象如图所示,据此推断:
(1)小联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无水硫酸铜,她的理由是  加入足量的水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
(2)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3)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氯化钡 。
【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含无水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盐酸,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所以
(1)小联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无水硫酸铜,理由是:加入足量的水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3)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钡。
故答案为:(1)加入足量的水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BaCO3+2HCl=BaCl2+H2O+CO2↑;
(3)碳酸钠、氯化钡。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3.初中阶段常见的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列步骤实验:
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钠盐A(化学式)  Na2CO3 ;钙盐B(化学式): CaCl2 。
【分析】根据白色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无色溶液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无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钠,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A是碳酸钠,B是氯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白色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无色溶液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无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钠,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A是碳酸钠,B是氯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钠盐A是:Na2CO3;钙盐B是:CaCl2。
故答案为:Na2CO3;CaCl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4.在燃烧正旺的炭火盆上,不小心洒上几滴水,会看到有火苗窜起。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小军、小虎、小明和小梅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组内交流,形成共识】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既然有火苗,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
【提出猜想】小军:可能含有CO;
小梅:可能含有H2;
小明:也可能是CO和H2的混合物;
小虎:不排除有非可燃性气体生成,有可能还有少量的CO2。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并进行了实验。
(1)请将下图甲、乙、丙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后放入上图方框中,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乙丙甲 。
(2)已知试管内棉花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制造水蒸气。装置丙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 。装置甲的作用是  除去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B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写出乙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讨论交流】
(4)小军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足以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存在H2.小梅认为只需将上述装置稍作改进,就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小梅的改进是  将装置C和装置D交换 。
(5)小明认为该实验经上述改进后,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该缺陷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实验结论】炽热的炭和水蒸气反应有H2、CO和CO2生成。
【分析】由题意“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验证各成分的顺序依次:实验室中常用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来验证水,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通过黑色的氧化铜转变成红色的铜来验证由还原性的物质存在;从装置B出来的气体先由D检验水分,再用C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尾气一般要收集火、点燃。
【解答】解:由题意“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验证各成分的顺序依次:实验室中常用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来验证水,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通过黑色的氧化铜转变成红色的铜来验证由还原性的物质存在;从装置B出来的气体先由D检验水分,再用C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尾气一般要收集火、点燃。故:
【设计实验】(1)由题意可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则正确的连接顺序依次是:乙丙甲;
(2)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甲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B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写出乙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讨论交流】
(4)小军认为根据上述现象不足以说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存在H2.小梅认为只需将上述装置稍作改进,就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从装置B出来的气体先由D检验水分,再用C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故小梅的改进是 将装置C和装置D交换。
(5)小明认为该实验经上述改进后,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尾气一般要收集火、点燃,故该缺陷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1)乙丙甲;(2)除去二氧化碳;除去水蒸气或干燥气体
(3)CO2+Ca(OH)2═CaCO3↓+H2O
(4)将装置C和装置D交换;
(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性质,同学们要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才能做好此题。
15.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1,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我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
(1)鸡蛋白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 ;
【查阅资料】
a、CaCO3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一种无毒的氧化物.
b、蛋壳中的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c、NaHCO3+HCl═NaCl+H2O+CO2↑,Ba(OH)2+CO2═BaCO3↓+H2O,
d、已知仪器a装有10%的稀盐酸,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提出问题2】
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小华拟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完成测定;小明拟通过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完成测定.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设计方案】他们分别称取12.0g蛋壳设计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方案:
(2)小华的方案:
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则:减少的质量是 CO2 (填化学式)的质量,经计算得蛋壳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3)小明的方案: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图2连接好装置后,并 检验装置气密性 ;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空气一会儿;
③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关闭K1,打开K2,加入稀盐酸 ,直到 没有气泡产生 为止(填实验现象);
④再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⑥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C中沉淀质量(g) 19.68 19.75 19.67
【实验分析及数据整理】
①上述数据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 不能 .(填“能”或“不能”)
②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 减小实验误差 .
④请利用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 83.3% .
【实验反思】
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小明测定准确度的是 Ⅱ (填序号).
Ⅰ.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Ⅱ.缓缓滴加稀盐酸
Ⅲ.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NaHCO3的洗气瓶.
【分析】(1)根据鸡蛋白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
(2)根据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①根据实验装置连接好后,首先要检验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③根据鼓入空气后,应该加入稀盐酸,让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分析及数据整理】①根据托盘天平的分度值是0.1g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会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进行分析;
③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④根据装置C中沉淀质量是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质量,然后结合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会生成碳酸钡进行计算;
【实验反思】Ⅰ、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Ⅱ、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Ⅲ、根据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鸡蛋白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实验步骤】①实验装置连接好后,首先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按图2连接好装置后,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③鼓入空气后,应该加入稀盐酸,让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关闭K1,打开K2,加入稀盐酸,直到没有气泡产生为止;
【实验分析及数据整理】①托盘天平的分度值是0.1g,所以上述数据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
②氢氧化钠会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所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钡反应,测定结果将偏大;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④碳酸钡的质量为:=19.7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O2﹣﹣﹣﹣BaCO3
100 197
x 19.7g

x=10g
所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100%=83.3%;
【实验反思】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水不会影响氢氧化钡增加的质量,故Ⅰ错误;
Ⅱ、盐酸具有挥发性,缓缓滴加稀盐酸,缓缓滴加,可以减小氯化氢的挥发,氯化氢也会与氢氧化钡反应,故Ⅱ正确;
Ⅲ、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使实验数据增大,故Ⅲ错误.
故选:Ⅱ.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CO2;
【实验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③关闭K1,打开K2,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实验分析及数据整理】①不能;
②偏大;
③减小实验误差;
④83.3%;
【实验反思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提示进行解答.
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金属材料(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练习题---常用的金属和盐(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