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二轮复习题--金属
一、单选题
1.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只有铜
B.滤渣中一定有铁
C.滤渣中一定有锌
D.滤渣中一定有铜 、铁、锌
2.下图是某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氮元素的化合价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含碳量
D.金属活动性
3.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铜丝用于作导线
4.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验证烧碱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的是
A.酚酞试液 B.镁条 C.硝酸银溶液 D.硫酸铜溶液
5.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②滤液中可能有AgNO3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3溶液中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
D.将Zn、Cu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
7.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K2CO3溶液(K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 NH3(H2O) 将气体通入浓硫酸
C CO2(HCl) 将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D ZnSO4溶液(CuSO4) 加入适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D.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10.生铁和足量的硫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A.铁 B.碳和一些杂质 C.硫酸亚铁 D.硫酸铁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D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A.A B.B C.C D.D
1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二、填空题
13.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①_______、②_______。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却不易被腐蚀,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CuSO4、FeSO4、Mg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请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______。
(2)若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试分析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______。
15.新型食品保鲜剂“纳米α铁粉”被称为“双吸剂”。
(1)“双吸剂”工作原理是利用了铁的生锈,铁生锈实质是铁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_________检验,若出现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16.请写出镁、锌、铁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绿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可转化为B、C、D,C和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E可以转化为C和F,D和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G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H是蓝色溶液,G与H的反应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1)A的化学式为______;F的一种用途为______。
(2)E转化为C的方程式为______;G与H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C和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为______。
(4)A—H八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种。
18.已知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F为不同状态的氧化物,B和H都为红色固体,各种物质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请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
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
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___________色,该溶液显___性。(选填“酸”、“碱”或“中”)
(2)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提出以下猜想:
a可能是Cl2;
b可能是O2;
c可能是H2;
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为探究金属性质的三组实验:
(1)实验一中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二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小李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三中F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中要证明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认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是多余的。若实验室只有铜片,小明将铜片分别放入两种化合物溶液中,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用的两种化合物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均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
21.硫酸锌片在医药方面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块表面严重氧化的锌片7.3g(不含其它杂质),剪碎,向其中慢慢滴加9.8%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100g,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溶液经一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锌16.1g.
(1)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制200g9.8%的稀硫酸.
①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9.8%的稀硫酸,需加水__g.
②将配制好的稀硫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上必须注明的是___(填序号).
A 200g B 9.8% C 稀硫酸
③下列操作中的___(填序号),可能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9.8%.
A 量取浓硫酸后,置于空气中时间过长 B 量水时,俯视量筒刻度
C 配制前将烧杯用水冲洗干净,没有擦干
(2)生成0.1g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是_____;
(3)该锌片没有氧化前的质量是____g.
22.黄铜(铜和锌的混合物: 其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 铜的质量分数在 59.0% 65.0%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欲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 80g 稀硫酸, 分四次等质量加入, 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20.0 17.4 m 13.5
分析上述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________________,黄铜螺母的质量为________g 。
(2)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 (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结果精确到 0. 1%)。所以, 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________ 优良(用“是”或“否”回答)。
(4)分析实验数据, 在下 图坐标中画出加入 80g 稀硫酸过程中相应的曲线图(纵坐标为自行设定物质的质量,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还含有锌或铁,错误;
B、锌比铁活泼,当锌过量时,滤渣中有铜、铁、和锌,当锌不足时,滤渣中有铁和铜,正确;
C、当锌不足不能将铁置换完,则滤渣中没有新,错误;
D、由题可知,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利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根据H为+1、O为﹣2价,可计算NH3中N为﹣3价、NO2中N为+4价、单质N2中化合价规定为0,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B、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化学式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CO2、CO、CH4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28、16,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为CO2<CO<CH4,与数轴关系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正确的;
C、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的含碳量小于生铁的含碳量,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D、银、镁、铁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银,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
故选B。
3.C
【详解】A、氧气能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正确;
B、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使水蒸气冷凝,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D、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于作导线,正确。
故选C。
4.C
【详解】烧碱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属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A、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C、硝酸银溶液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烧碱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也含有氯离子;D、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不能用来验证烧碱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的是C。
点睛∶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中化合反应,可以使用指示剂石蕊或酚酞,可以使用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可以使用活泼金属或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5.D
【分析】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多余的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所得滤液仍为浅绿色,说明硝酸亚铁可能参加,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多余的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所得滤液仍为浅绿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溶液中的硝酸亚铁可能被置换部分,也可能没有被置换,锌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滤液中可能有AgNO3,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故选D。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和稀盐酸反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只能说明锌比铜活动性强,不符合题意;
B、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3溶液中,锌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都能置换出铜,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D、将Zn、Cu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锌能置换出铁,铜不能置换出铁,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时,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则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和稀硫酸生成的氢气多,同时锌比铁活泼,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比铁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在图像中表现为锌的曲线比铁的曲线更陡;故选B。
8.C
【详解】A、除去碳酸钾溶液中的硫酸钾,加入氯化钡溶液,碳酸钾和硫酸钾都与氯化钡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还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A错误;
B、除去氨气中的水,将气体通入浓硫酸,氨气会与浓硫酸反应,除去水的同时将原物质除去了,故B错误;
C、NaHCO3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除去氯化氢的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量,故C正确;
D、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适量的铁粉,能将铜置换出来,但会引入新杂质硫酸亚铁,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
C、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产生气泡,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生铁是含碳2-4.3%的铁合金。铁与足量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所以剩余残渣的主要成分是碳和一些杂质。
综上所述:选择B。
11.B
【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想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B、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过滤分离出固体铁,洗涤、干燥得到铁,正确;
C、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
D、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6.6g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则残余固体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9.6g-8.4g=1.2g;若1.2g氧元素全部由四氧化三铁提供,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若1.2g氧元素全部由氧化亚铁提供,氧化亚铁质量为,再结合氧化铁还原转化的过程,可知反应后的固体为氧化亚铁和铁的混合物,则生成单质铁的质量为9.6g-5.4g=4.2g;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详解】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B。
1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保持钢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和干燥 在钢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合理答案均可) 4Al+3O2=2Al2O3
【详解】铁在空气中锈蚀的原理是铁与水和空气同时反应的结果;根据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分析解答;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铁耐腐蚀,要从形成保护膜角度考虑。解: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防锈的方法使其与氧气隔绝,保持钢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和干燥或在钢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4. 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锌 锌与溶液中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溶液质量均增大,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
【分析】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镁>锌>铁>铜,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CuSO4、FeSO4、MgSO4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硫酸铜反应,若锌有剩余,再与硫酸亚铁反应,但不能与硫酸镁反应;
【详解】(1)若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铁、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则硫酸铜已经反应完全,硫酸亚铁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没有反应完全,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锌,故填: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锌;
(2)若得到的溶液呈无色,说明锌将硫酸铜中的铜和硫酸亚铁中的铁全部被置换出来,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反应前锌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故填:锌与溶液中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反应,溶液质量均增大,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
15. H2O O2 O2 H2O Fe2O3 稀盐酸 稀硫酸 产生气泡
【详解】(1)“双吸剂”工作原理是利用了铁的生锈,铁生锈实质是铁与H2O和O2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和氢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的“纳米α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检验,若出现产生气泡的现象,说明该双吸剂仍可使用。
16.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 +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详解】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HCl=FeCl2+H2↑;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17.(1) Cu2(OH)2CO3 助燃/供给呼吸(合理均可)
(2)
(3)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种类不同,构成的分子不同)
(4)4 四
【分析】C和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E可以转化为C和F,则C为水,E为过氧化氢,F为氧气,D和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为二氧化碳,绿色固体A加热分解生成B、C、D三种,则A为碱式碳酸铜,B为氧化铜;G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H是蓝色溶液,G与H的反应是湿法冶金的先驱,则G为铁,H为硫酸铜,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1)
由分析可知,A为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2CO3,F为氧气,能助燃和供给呼吸,故填:Cu2(OH)2CO3;助燃/供给呼吸(合理均可);
(2)
E转化为C,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与H反应,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C为水,E为过氧化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分子种类不同,构成的分子不同);
(4)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A—H八种物质中,氧化铜、水、过氧化氢、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填:四或4。
18.(1)Fe2O3
(2)
【分析】由题干知,A、B、F为不同状态的氧化物,B和H都为红色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氧化物,则B是氧化铁;由图知,由于 B→A ,A→F,氧化铁(B)与一氧化碳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二氧化碳(A)与碱反应能生成水(F),则A为二氧化碳,F为水;由于 A→D ,D F,二氧化碳(A)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碳酸(D)和水(F)能相互转化,则D为碳酸;F G ,B(氧化铁)与G能发生反应,因为水(F)能与氢气相互转化,且氢气能与B(氧化铁)反应,则G为氢气;H为红色固体,由 于C→H,G(氢气)→H,则H是铜,又因为B→C ,则C是铁;E能与C(铁)、H(铜)反应,则E可能为氧气或硝酸银。将推测的各物质代入图中验证,各反应成立。
【详解】(1)由分析知,B是氧化铁,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故填:Fe2O3。
(2)由分析知,F为水,G为氢气,F→G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9. 蓝 酸 生成红色固体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铝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
【详解】(1)氯化铜溶液是一种蓝色溶液,故填蓝;
CuCl2溶液的pH<7,则该溶液呈酸性,故填酸。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铝能够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形成铜单质,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红色固体,故填生成红色固体;
氯化铜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CuCl2+2Al=2AlCl3+3Cu。
(3)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与氯化铜溶液的接触,铝与氯化铜不能发生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故填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4)CuCl2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强,能够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所以气体可能是氢气,故填铝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
20.(1)AC CA
(2)所用的酸的种类不同
(3)
(4) H Fe(NO3)2、AgNO3
【详解】(1)A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C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A试管中铁钉生锈,而C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对比可知铁生锈与水有关。
(2)实验二中不仅金属不同,所用的酸也不同,则不能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
(3)F试管内,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试管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G试管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H试管中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比银活泼,由于通过试管F、G就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铁>铜>银,则试管H是多余的;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能,若只有铜片,则可将铜分别放入硝酸亚铁/硝酸银中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1.(1)①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9.8%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200g ②BC ③AC
(2)设生成0.1g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是x
Zn+H2SO4=ZnSO4+H2↑
98 2
x×9.8% 0.1g
,x=50g;
(3)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所以依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设该锌片没有氧化前的质量是y
Zn H2SO4,
65 98
Y 100g×9.8%
,y=6.5g。
【详解】(1)①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9.8%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200g =180g;②试剂瓶上需要注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选BC;③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9.8%的可能原因是溶质少了或溶剂多了,A、量取浓硫酸后,置于空气中时间过长,导致浓硫酸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正确;B、量水时,俯视量筒刻度,水的体积少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C、配制前将烧杯用水冲洗干净,没有擦干,导致溶剂的质量多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正确,故选AC;
(2)设生成0.1g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是x
Zn+H2SO4=ZnSO4+H2↑
98 2
x×9.8% 0.1g
,x=50g;
(3)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所以依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设该锌片没有氧化前的质量是y
Zn H2SO4,
65 98
Y 100g×9.8%
,y=6.5g。
22.(1) 14.8 22.6
(2)由(1)知,总消耗的锌的质量为22.6g-13.5g=9.1g,则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则
解得y=0.28g。
答: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8g。
(3)是
(4)若纵坐标为Cu的质量,铜不与硫酸反应,则铜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则可以分析出图像为:。
【详解】(1)第一次实验中,加入20g稀硫酸,此时剩余20.0g的固体。第二次实验中,再加入20g稀硫酸,此时固体剩余17.4g,被消耗了2.6g,则说明第一次实验中锌有剩余,且每20g稀硫酸就会消耗2.6g的锌,则初始状态下黄铜螺母的质量为22.6g。第三次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固体剩余质量应为17.4g-2.6g=14.8g。第四次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固体剩余13.5g,消耗了固体14.8g-13.5g=1.3g,则说明第三次实验结束后,合金中只剩下了1.3g的锌,则可以分析出第四次实验中硫酸过量,前三次实验中锌是过量的,剩余固体即为铜锌合金中不反应的铜的质量;故填:14.8;22.6;
(2)见答案。
(3)根据第二次固体减少了2.6g可知第一次也是减少2.6g,所以初始状态下,样品质量为20.0g+2.6g=22.6g。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介于59%-65%之间,所以性能优良。故填:是;
(4)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