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仁爱版二轮复习题-初识酸、碱和盐(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仁爱版二轮复习题-初识酸、碱和盐
一、单选题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燃烧反应都放出热量,所以能放热的反应都是燃烧反应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如图所示围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A.2NaHCO3Na2CO3+H2O+CO2↑
B.S+O2SO2
C.2HI+Cl2═2HCl+I2
D.2NaOH+CuSO4═Na2SO4+Cu(OH)2↓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增大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向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消失——H+和OH-结合生成H2O
4.某同学归纳了知识点:①某溶液的pH=10.5,则该溶液显酸性;②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③配置50g4%的氯化钠溶液时先计算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是2g溶剂水的质量是48g;④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叫中和反应;⑤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下降;⑥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汽水 B.单质:干冰
C.盐:硫酸钠 D.有机物:一氧化碳
6.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C.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橡胶手套 D.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7.小洁同学在测定某未知蓝色溶液的组成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KCl、CuSO4、NaOH、HCl B.Cu(NO3)2、NaCl、BaCl2、KNO3
C.Na2SO4、HCl、BaCl2、NaNO3 D.NaCl、 KNO3、 HNO3、 Na2SO4
8.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液体 胃液 胰液 胆汁 血浆
pH 0.9~1.5 7.5~8.0 7.1~7.3 7.35~7.45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血浆
9.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A.铁和盐酸混合:2Fe+6HCl=2FeCl3+3H2↑
B.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
C.石英和纯碱高温:
D.磁铁矿(Fe3O4)高温下同CO反应:
10.小满时节是小麦籽粒灌浆,逐渐成熟的阶段,需追加氮肥。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 B.CO(NH2)2 C.CaHPO4 D.Ca3(PO4)2
11.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石灰石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溶于水,看是否有不溶物
B.高温煅烧,看是否有CO2放出
C.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D.放在研钵中研磨,看是否有块状固体
12.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小组成员向小试管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某物质,现U形管左侧中的红墨水向上移动,则加入的该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蔗糖
二、填空题
13.1918年,弗里茨·哈伯因发明工业合成氨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NH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的化肥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以下属于氮肥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尿素CO(NH2)2 B氯化铵NH4Cl C硫酸钾K2SO4
(3)液氨气化吸热,可用作制冷剂,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4.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甲烷 B、烧碱 C、氧气 D、二氧化碳 E、熟石灰
(1)可用于抢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
(2)常用来灭火的是______;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
15.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现象是_______,溶液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只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______乙(填“高于”或“低于”),说明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涉及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6.液氨(NH3)是冷饮厂常用的冷冻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氨泄漏时可用水处理,说明该物质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2)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3)氨水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和水。
三、推断题
17.如图所示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已知F、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G、L、X、E都为黑色固体,X、E为单质,G、L为氧化物。(通常情况下)B、D、H为气体,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
(1)反应①由A→C的过程是__________(“放出”或“吸收”)热量的;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写名称),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固态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
(5)E与H生成L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A、B、C、D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同种元素,A为常见的气体单质,B、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40%。气体A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可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成C,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实验题
19.(1)云南很多地方都有温泉,小艳同学取某地温泉水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探究。
①测得温泉水样的pH=7.4,可知该温泉水样呈___________性。
②加入____________后振荡,发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温泉水样为硬水。
③小艳同学发现长时间烧煮该温泉水的水壶中有水垢,她用厨房里的__________(填标号 )轻松将水垢除去。
A食盐水 B食醋 C料酒 D蚝油
(2)云南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不属于节水措施的是________(填标号 )。
A使用节水龙头
B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
C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公园草坪用大水漫灌
(3)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气体a在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
2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下图所示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
(2) 若用G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________ 进(选“a”或“b”),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选择“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 。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选用A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收集装置是 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5)小雯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水变 ________ (填一种颜色)。
五、计算题
21.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NaCl,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6.25g的样品,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 数据 (烧杯+样品+稀盐酸)的质量g 烧杯的质量g 烧杯+烧杯中溶液的质量g
205.2 103.0 203.0
(1)求反应生成的CO2质量 g。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现有一含NaCl杂质的Na2CO3样品,取13.9g样品溶于水,配成104.4g溶液,此溶液与100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溶液。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步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pH<7的溶液显酸性,但是pH<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酸溶液,如酸式盐pH<7,但是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燃烧都放出热量,但是放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燃烧,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2.C
【分析】反应前5个分子可分成两种,其中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C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C的分子共2个,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分子3个;反应后5个分子可分成三种,其中有2个由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的分子,有2个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B的分子,还有一个由两个C原子构成的单质C2分子;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可判断其中有2个B2分子过量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AC+B2═C2+2AB.
【详解】A、一种化合物碳酸氢钠分解生成化合物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图示变化不符,故不正确;
B、每1个单质氧分子分子与1个单质S原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硫化合物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不正确;
C、每2个化合物HI分子与1个单质Cl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化合物HCl分子和一个单质I2分子,与图示反应特征相符,故正确;
D、每2个化合物氢氧化钠分子与1个化合物硫酸铜 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化合物硫酸钠分子和1个氢氧化铜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不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正确。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溶液显中性,所以酚酞试液红色消失;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正确。
故选B。
4.C
【详解】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能精确到整数,另外pH>7的溶液显碱性,此说法错误;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此说法正确;
③配置50g4%的氯化钠溶液时先计算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是50g×4%=2g,溶剂水的质量是50g-2g=48g,此说法正确;
④酸碱之间的化学反应叫中和反应,此说法错误;
⑤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下降,此说法正确;
⑥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此说法正确。故选C。
5.C
【详解】A、汽水是由碳酸、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使用氢氧化钠时,戴上橡胶手套,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B
【分析】“某未知蓝色溶液”,根据此可以得知,溶液含有铜离子,且溶液中不存在生成沉淀物质的阴阳离子。
【详解】A、溶液中含有铜离子,但溶液中也含有与之结合成沉淀的氢氧根离子,故错误;
B、含有铜离子,且溶液中不存在生成沉淀物质的阴阳离子,故正确;
C、含有铜离子,但溶液中含有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故错误;
D、溶液中不存在使溶液呈现蓝色的铜离子,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8.A
【详解】pH越小,酸性越强,则四种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胃液,故选A。
9.D
【分析】本题考查化合价和方程式。
【详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生成氯化铁,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铵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二氧化碳,方程式正确但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硅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的,但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同时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结合方程式和化合价进行分析。
10.B
【详解】A、碳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C、磷酸氢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A、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所以加水溶解难以判断是不是含有碳酸钙,即使加入大量的水能够判断出但是操作也很复杂,故A错;
B、高温煅烧能够使碳酸钙分解但现象不明显,并且反应需要达高温,故B错;
C、氧化钙、碳酸钙都可以与盐酸反应,但反应时的现象明显不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同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所以若生石灰中含有碳酸钙,则向其中中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故C对;
D、生石灰本身也是白色固体,所以难以从状态上,对是否含有碳酸钙作出推断,故D错;
故选C。
12.A
【详解】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装置中气体压强减小,导致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正确;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装置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导致U形管中液面右高左低,故BC错误;
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U形管中液面不变,错误。
故选A。
13. AB 物理
【详解】(1)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尿素CO(NH2)2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B、氯化铵NH4Cl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C、硫酸钾K2SO4中,只含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B;
(3)液氨气化吸热,可用作制冷剂,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14. C D E
【详解】(1)氧气能够供给人体呼吸,所以可用于抢救病人,故填:C;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填:D;
(3)熟石灰显碱性,且腐蚀性没有氢氧化钠强,能够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故填:E。
15.(1) 溶液红色褪去 升高
(2) 高于 CO2与NaOH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通过对照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3)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 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CO2↑+H2O)
【分析】(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可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溶液温度升高,故填:溶液红色褪去;升高;
(2)
将两只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实验中乙和丙对比,丙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更高,说明液面上升不仅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还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填:高于;CO2与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通过对照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3)
甲中含有酚酞溶液,丙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甲所得溶液全部加入烧杯后,测得溶液pH为3,溶液显酸性,含有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气泡产生,现象是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变成无色,同时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故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CO2↑+H2O)。
16. 极易溶于水 红 盐
【详解】(1)液氨泄漏时可用水处理,说明该物质具有极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2)根据结论“氨水显碱性”可知,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
(3)氨水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17. 放出 碳酸钙 CaCO3CaO+CO2↑ CO2+C 2CO 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 A是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已知F、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是氢氧化钙,F是过氧化氢,K是水;二氧化碳和黑色固体单质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X是碳,D是一氧化碳,Y是氧化铁,E是铁;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G是二氧化锰,H是氧气;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L是四氧化三铁。因此:
(1)由A→C的过程中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
(3)B→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黑色固体单质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2CO;
(4)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等;
(5)E与H生成L的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18. 21%
【分析】D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40%,则D是碳酸钙;碳酸钙和C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相互转化,C可能是二氧化碳;B就是一氧化碳,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A在一定条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以A可能是氧气。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题意,故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
【详解】气体A是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B就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D分解成C就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19. 碱 肥皂水 B D 负
【详解】(1)①测得温泉水样的 pH=7.4,可知该温泉水样呈碱性。
②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发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温泉水样为硬水。
③小艳同学发现长时间烧煮该温泉水的水壶中有水垢,她用厨房里的食醋将水垢除去,这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
故填:B。
(2)A.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公园草坪用大水漫灌会浪费水,符合题意。
故填:D。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气体a体积为气体b的两倍,为氢气,在电源的负极产生。
【点睛】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0.(1) 试管 集气瓶
(2) a C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K2MnO4+MnO2+O2↑
(4) A E
(5)红色 红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仪器②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应该让空气从短管出,二氧化碳从长管进,二氧化碳应从a进;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a;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
(3)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4)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该选用固-固加热装置,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故填:A;E;
(5)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填:变红。
21.(1)2.2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
样品中得氯化钠质量为:6.25g-5.3g=0.95g,
所以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计算。
【详解】(1)由图中表格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5.2g-203.0g=2.2g;
(2)见答案。
【点睛】注意在计算中比例式的格式。
22.(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4g+100g-200g=4.4g;故填4.4;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7.5%。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届新高考化学模拟冲刺卷(重庆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二轮练习题--初识酸和碱(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