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四年(2020-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空气的组成(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四年(2020-2023)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空气的组成
一、单选题
1.(2022·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空气中稀有气体用途广泛 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2.(2022·湖北武汉·二模)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不变,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白磷放入冷水中
C.电解水实验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4.(2020·湖北武汉·统考一模)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科学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溶剂。以下实验都涉及到了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一、图二、图四所示实验中均发生了化合反应
C.上图所示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图二、图三的实验,以及图四实验中两处的白磷控制的变量都是水
5.(2021·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预测)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即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固体物质)。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B.若实验前导管中没有充满水,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C.温度计温度未回复到室温即打开止水夹会使得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D.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6.(2021·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C.工业利用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D.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可吸入颗粒物、PM2.5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7.(2021·湖北武汉·统考二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8.(2021·湖北武汉·二模)下列选项中,仅利用选项中提供的实验仪器( 规格和数量不限,药品试剂省略)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选项 实验仪器 相应实验
A 铁架台、大试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 6.0%的氯化钠溶液
C 集气瓶、橡胶塞、烧杯、弹簧夹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单孔橡胶塞 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A.A B.B C.C D.D
9.(2023·湖北武汉·校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化学变化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差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10.(2023·湖北武汉·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考一模)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色氯化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物生成
二、多选题
11.(2021·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建构模型。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A.原子结构 B.空气组成
C.酸的化学性质模型 D.反应类型关系模型
三、填空题
12.(2022·湖北武汉·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二氧化碳、O2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可与O2相互转化,实现碳循环,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碳捕捉”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O2”的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铁生锈需要氧气、水缺一不可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隔绝氧气灭火
D.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做燃料
13.(2021·湖北武汉·统考二模)如图1是氧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图。
(1)若图1表示的是氧原子,则 x= ______。
(2)图2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关于图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放大镜的作用是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燃烧匙内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硫或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
D图2实验涉及的反应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
14.(2020·湖北武汉·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的可滑动玻璃容器,具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他盛放在有废水的烧杯上方进行试验(提示:白磷和红磷化学性质类似,其燃点只需达到 40℃)
(1)容器内的白磷在沸水的蒸发下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活塞应运动到刻度为_____的位置(假如恰好完全反应)
(3)该实验时使用的白磷量不足,则反应结束后的活塞应运动到较(2)中刻度的_________(选填“偏左”或“偏右”)
15.(2020·湖北武汉·二模)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______。
(2)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Ca(H2PO4)2 b. NH4Cl c. KNO3
(3)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__ (填仪器名称)。
四、实验题
16.(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1)教材中的实验A如图所示,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水电解
(2)图1中B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
①分子种类②物质种类③原子种类④元素的化合价⑤原子数目
【探究2】研究物质的性质(如图2所示)
(3)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
17.(2021·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A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操作过程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用弹簀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2) B实验是探究中和反应,实验中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 C实验是探究氯化钠能否加快铁的锈蚀速率,试管①中物质X和试管②中的物质Y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此实验方法分类,应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D实验和______________(填 “A”、“B”或“C”) 实验分为一类。
五、科学探究题
18.(2021·湖北武汉·校考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下列装置来探究磷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 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过程中,刚开始即使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内的白磷也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如下:
(4)结论1:猜想_____正确。
结论2: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_____(填“红磷”或“白磷”)更合适,理由是_____。
【拓展延伸】下图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中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AB段、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AB段_____,DE段_____。
(6)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铁与氧气、水等的缓慢氧化,可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将足量细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氮气含氮元素,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中含量第二位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很少,但是用途广泛,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D、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因为冰箱等冷藏装置使用了氟化物作为制冷剂,氟化物会与臭氧反应,使它分解为氧气,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故空气污染会导致臭氧层空洞,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大,结果偏大,故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集气瓶内压强变大,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且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故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故错误;
C、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故错误;
D、实验中会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故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新物质四氧化三铁,发生了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白磷入冷水中,既与氧气隔绝,温度也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故符合题意;
C、水通电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利用了汞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氧化汞,发生了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图一中水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图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了化学变化;图三中铁钉生锈需要有水参与,也发生了化学变化;图四中水未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到隔绝空气、提供热量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一是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图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图四是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特征是“多变一”;所以图一、图二、图四所示实验中均发生了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
C、图一和四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2价,但是图二和三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没有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D、图二干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说明控制的变量是水;图三中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的铁钉生锈,只与水接触的铁钉不生锈,说明控制的变量是空气,不是水;图四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与氧气接触,控制的变量与水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错误。
B、若实验前导管中没有充满水,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偏少,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错误;
C、温度计温度未回复到室温即打开止水夹,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偏少,会使得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错误;
D、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说法正确。
B、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说法正确。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D、可吸入颗粒物、PM2.5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但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
故选:D。
7.B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导致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进一步能够测定氧气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D、水中白磷不燃烧、空气中白磷燃烧、空气中红磷不燃烧,对比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故选B。
8.B
【详解】A、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需要酒精灯,而所给的实验仪器中没有,因此不能够完成相应实验,故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氯化钠固体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6.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药匙取用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水,两者混合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因此所给的实验仪器可以完成相应的实验,故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红磷需要在燃烧匙中燃烧,而所给的实验仪器中没有燃烧匙,因此不能够完成相应实验,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实验中,需要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稀硫酸,而氢气从另一导管中进入集气瓶,因此需要双孔橡胶塞,而所给的实验仪器中没有,因此不能够完成相应实验,故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B错误;
C、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C错误;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利用了它化学性质很稳定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A。
10.D
【详解】A. 黄色氯化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能够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颗粒物,为白色的烟,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不能说是五氧化二磷。故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物生成,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准确记忆和区分各种物质的颜色和状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因为我们看不到生成物,只能看到生成物表现出来的状态。
11.AD
【详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模型错误。
B、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模型正确;
C、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等反应,模型正确。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模型错误。
故选AD。
12.(1)化学
(2)CO2+2NaOH=Na2CO3+H2O
(3)AD
【解析】(1)
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
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大约占78%,氧气约占的21%,说法不合理;
B、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粉末状固体,锈形成必须的两个条件水和氧缺一不行,说法合理;
C、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燃烧停止,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说法合理;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助燃剂,不是燃料,说法不合理。
故选AD。
13. 6 化合反应 AD
【详解】(1)若图1表示氧原子,根据原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x=8-2=6;
(2)图2中集气瓶内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A、图2实验中,放大镜的作用是在密闭空间里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选项正确;
B、燃烧匙内的红磷不可以替换成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没有办法产生压强差,不能吸入水,无法测定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C、 该实验仅能证明空气中含有约20%的氧气,故选项错误;
D、图2中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化为原子,原子重组为新的分子,故选项正确,所以答案为:AD。
故答案为:①6;②;③化合反应;④AD。
14.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 偏右
【详解】(1)沸水蒸发会使温度升高,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结束时,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在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会原来的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活塞最后停在刻度10-10×=8附近;
(3)白磷量不足会导致容器内的氧气消耗不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反应结束后的活塞应运动到较(2)中刻度的偏右。
15. 氮气 c CuO + CO △ Cu + CO2 胶头滴管
【详解】(1)空气主要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的含量最多,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为78%;
(2)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多种元素的肥料,故选c;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uO + CO △ Cu + CO2;
(4)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先向量筒中倾到液体接近要量取的体积,后用胶头滴管移取少量液体加至刻度处,故填胶头滴管;
16.(1)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①②④
(3)BE##EB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
【解析】(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或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氢元素和氧元素均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发生变化的是①②④;
(3)
A、铜片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E、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
故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BE;
(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
17. ②③① 红色溶液逐渐消失(或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等合理表述) 氧气、食盐水(或氯化钠溶液) A
【详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故实验步骤依次为②③①。故答案为:②③①;
(2)B实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溶液呈无色,当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答案为:红色溶液逐渐消失(或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等合理表述)
(3)C实验探究氯化钠能否加快铁的锈蚀速率,需做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和食盐水,因此试管①中物质X为氧气,试管②中的物质为食盐水。故答案为:氧气、食盐水(或氯化钠溶液);
(4)定量实验是从数值、数量上进行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均属于定量实验。故答案为:A。
18.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4P+5O22P2O5 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① 白磷 足量的白磷燃烧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更完全 C 红磷发生缓慢氧化消耗少量氧气 白磷燃烧,消耗大量氧气 铁丝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试管内液面上升,上升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1/5
【详解】(1) 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 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先未燃着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4) 结论1:白磷能够燃烧,说明装置中含有氧气,即红磷没有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因此猜想①正确;
结论2:经过实验对比可知,足量的白磷燃烧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更完全;
(5) 在图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AB段:红磷没有燃烧,氧气浓度没有明显变化;DE段: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
(6) 一段时间后将看到的现象是细铁丝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试管中的液面约上升至试管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处。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1-2022)二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3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重庆专用)

下一篇: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