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综合复习卷(含解析) -2022-2023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综合复习卷-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3.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酒的酿造 C.动植物呼吸 D.汽油燃烧
4.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物质质量之和
5.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
相对分子质量 —— —— 46 ——
A.Z的化学式为C2 H6 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而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一般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9.下列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2g硝酸钾溶于20g水中形成22g溶液
B.煤块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
C.1体积氢气和1体积氯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氯化氢
D.10g的镁与10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g氧化镁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10 5 2 30
反应后的质量 m 39 2 2
A.物质Z对该反应没有影响
B.物质X的m值为4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变化的Y、W的质量比为17:14
11.为测定煅烧一段时间后的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钙及15%不含钙的杂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9N学取100g该石灰石继续煅烧,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8 g,则该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35% B.45% C.55% D.65%
12.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未测值为3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二、填空题
13.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   .
14.
(1)如图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   。
(2)烹饪时,用铸铁炉架将锅架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避免锅被烤坏 B.避免食物被烤焦
C.使用外焰加热 D.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3)燃气灶关火的方法是关闭燃气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   。
15.在点燃条件下,4.4gC3H8与12.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
则x=   ,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17.请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产生的氧气从D的左边导管通入时,很快看到G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D中白磷始终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实验过程中,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G中溶液由紫色变红色,G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用H装置可以收集剩余气体,H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8.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棉花的着火点为210℃。
[步骤1]将U型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2]关闭K2,打开K1,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将U型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右端白磷先燃烧,一会儿棉花开始燃烧,此时左端棉花没有燃烧。
(1)步骤2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是   。
(3)依据上述实验,完成下表:
该实验可以证明的燃烧条件 对应现象
温度达到着火点    
    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
19.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0.蜡烛(主要含碳、氢、氧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1)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二氧化碳。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水。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
(2)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人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3)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
①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②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
21.重庆八中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
(1)I、提出假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II、设计实验:小云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红磷放入装置内,称得A装置的总质量为203.1g,然后将烧红的玻璃管伸入瓶内,并立即塞紧玻璃塞.
III、观察现象:此时观察到锥形瓶内的现象是   ,装置冷却后,再次称得A装置总质量为203.1g.
IV、总结:①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锥形瓶中细沙的作用是   ;
③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小兵同学认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也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于是他设计了B装置,药品及装置的总质量为300.4g,反应结束后,他与小云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对比:
①冷却至室温,气球胀大的是   (选填“A”或“B”或“A和B”)称量   反应后药品及装置的总质量为300.0g,你认为小兵同学数据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稀盐酸不足 B.碳酸钠中含有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杂质
C.装置气密性不好 D.气球受到浮力的影响
(3)小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22.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着火点是40℃,燃烧时产生的白烟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实验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此实验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为防止空气污染,你对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2中“水火相容”的现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3)经上述实验探究,请预测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   。
四、计算题
23.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一定量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称取l00g样品高温加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受热的不发生反应),然后把剩余圄体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后进行称量,重复四次操作,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称 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的重量 67.2g 65.6g 64.8g 64.8g
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选项符合题意;
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易燃爆炸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有隔离可燃物,如天然气泄漏先要关闭阀门;降低温度,如桌面上的酒精燃烧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如桌面上的酒精燃烧时用湿抹布盖灭。在灭火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如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燃放烟花爆竹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免发生危险。
2.【答案】C
【解析】【解答】A.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足量时,锌被完全反应,没有锌剩余,最后固体的质量为零,A不符合题意;
B. 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每64克铜参与反应,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g银,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了质量不再改变,B不符合题意;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由于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镁、锌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但反应中,等质量的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符合题意;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加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中,固体总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
3.【答案】D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故A错;
B、酿造酒的过程很缓慢不易被觉察到,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
C、动植物呼吸的过程反应缓慢,不容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C错;
D、汽油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进行的速度很慢甚至不易察觉,我们称这样的氧化反应为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酒的酿造、动植物的呼吸都是缓慢氧化。
4.【答案】A
【解析】【解答】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BCD都不适合;②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必定发生改变.故A适合。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 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所以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随着氧化钙与水反应结束,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恢复到原来,并保持不变,故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溶解,直到到达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增加到一定值,并保持不变,故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镁比铝活泼,反应速度快,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每18份质量的铝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铝生成的氢气多,故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根据氧化钙与水能反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C、温度不变,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会变成饱和溶液。
D、根据金属与过量的稀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后不会留下污染物。这些场合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因为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会留下污染物,损坏图书、档案、精密仪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热量散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燃烧的条件,一般可燃物燃烧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就能灭火,据此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燃烧条件同时具备才能燃烧,A不符合题意;
B、选项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是正确的叙述,B符合题意;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通过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不符合题意;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含有碳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不含有碳元素的燃烧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如氢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的通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9.【答案】B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煤块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故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符合题意;
C、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在化学变化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选项中提到的是体积,故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参与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8:32,故该反应氧气有剩余,故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小于20g,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选取的物质一定要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应该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据此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答】A.Z反应前后质量未变,可能是催化剂,若是催化剂则可改变该反应的速率,符合题意;
B. m值为10+5+30-39-2=4,不符合题意;
C.X质量减少,为反应物,Y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 反应中变化的Y、W的质量比为(39-5):(30-2)=17:14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11.【答案】B
【解析】【解答】不含钙的杂质质量为100g15%=15g,由于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物充分煅烧后得到的是氧化钙,所以剩余氧化钙的质量为78g-15g=63g,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为,反应后钙元素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先计算出反应后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再利用钙元素质量不变,计算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含量。
12.【答案】D
【解析】【解答】A、未测值=15g-3g=12g,故A不符合题意;
B、丙的质量不变,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7g-14g=3g,未测值=15g-3g=12g,乙没有完全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25g-11g):(15g-12g)=14g:3g=14:3,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13.【答案】C;铁生锈
【解析】【解答】A、铁丝燃烧比较剧烈,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牛奶变酸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铁的生锈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
故答案为:C;铁生锈.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14.【答案】(1)水果类、蔬菜类
(2)C
(3)清除可燃物。
【解析】【解答】(1)水果蔬菜富含大量维生素,故填:水果类、蔬菜类。(2)烹饪时,用铸铁炉架将锅架高,其主要原因是使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故答案为:C。(3)关闭燃气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分析】(1)根据六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分析
(2)根据加热时使用外焰加热分析
(3)根据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15.【答案】CO;C3H8+4O2 CO2+4H2O+2CO
【解析】【解答】解:4.4gC3H8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4g× =3.6g,含有氢元素质量为:4.4g﹣3.6g=0.8g,
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7.2g× =0.8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7.2g﹣0.8g=6.4g,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4g× =1.2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4.4g﹣1.2g=3.2g,
所以X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为:3.6g﹣1.2g=2.4g,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12.8g﹣6.4g﹣3.2g=3.2g,
所以原子个数比是: : =1:1,所以X是CO,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1:2,然后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配平化学方程式.
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3H8+4O2 CO2+4H2O+2CO.
故答案为:CO,C3H8+4O2 CO2+4H2O+2C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16.【答案】88;46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46+128﹣32﹣54=88;
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x:32×3=46:(128﹣32);x=46;故填:88;46.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17.【答案】长颈漏斗;B;2H2O2 {#mathmL#}{#/mathmL#} 2H2O+O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稀盐酸液面下降,有溶液流入F装置;CaCO3+2HCl=CaCl2+H2O+CO2↑;CO2+H2O=H2CO3;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解答】解:①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D中白磷始终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稀盐酸液面下降,有溶液流入F装置;故答案为:B;2H2O2 {#mathmL#}{#/mathmL#} 2H2O+O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稀盐酸液面下降,有溶液流入F装置;③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CO2+H2O=H2CO3;④H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8.【答案】(1)赶尽管内的氧气
(2)棉花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棉花达到着火点
(3)步骤1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
【解析】该实验可以证明的燃烧条件
对应现象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
【分析】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
19.【答案】(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
(2)①②
(3)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解析】【解答】解:(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即 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3)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故答案为:(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①②;(3)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分析】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剧烈燃烧)解答此题.
20.【答案】(1)碳(或一氧化碳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2)B
(3)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解析】【解答】(1)因蜡烛主要含碳、氢、氧元素,所以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也含有碳、氢、氧元素,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可能有一氧化碳或碳;(2)进行实验时,为使结论更精确,要进行多次实验之后下结论,所以在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人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应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3)由表中所给数据可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因蜡烛熄灭后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和一氧化碳含量都相对增加,且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所以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21.【答案】(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4P+5O2 2P2O5
(2)也;B;反应;CD
(3)①②⑤
【解析】【解答】解:(1)III、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
IV、②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 2P2O5;(2)A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A中气球变小;
B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中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B中气球变大;
数据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气球受到浮力的影响;(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
答案:(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4P+5O2 2P2O5;(2)B;CD;(3)①②⑤.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以及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气体逸出进行解答;(2)气球的大小与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大小有关,若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气球将变小,可根据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的变化结合压强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2.【答案】(1)与氧气接触;把实验装置设计为密闭的装置
(2)C;D
(3)保存在水中
【解析】【解答】(1)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此实验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为防止空气污染,对装置的改进方法是把实验装置设计为密闭的装置,故填:与氧气接触;把实验装置设计为密闭的装置;
(2)A、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该选项方法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答案为:CD;
(3)由于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所以与空气接触很容易引起自燃,所以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为:保存在水中,故填:保存在水中。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答案】(1)解: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64.8g=35.2g
(2)设参与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100 44
X 35.2g
x=8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答:参与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80%。
【解析】【分析】(1)第三次到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说明碳酸钙反应完全,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2)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碳酸钙分解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 23 讲 催化剂、反应机理与活化能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京改版(2013)二轮练习题--盐(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