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绵阳期末)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2.(2022·宣州模拟)2022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多点暴发,防疫形势更加严峻。以下防疫过程中的行为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废弃口罩随意丢弃
B.选用共享单车出行
C.核酸检测时的医疗垃圾在处置室焚烧处理
D.大量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校园空气进行消杀
3.(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的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4.(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对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成分经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B.氮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
C.由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结论
D.由空气分子构成
5.(2022九上·绵阳期末)学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下面是从他笔记本中摘录出来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氦气:He2
B.Cl2:两个氯原子
C.2Fe3+:两个亚铁离子
D.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2022九上·绵阳期末)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化合物NaClO4的名称为( )
A.高氯酸钠 B.氯酸钠 C.亚氯酸钠 D.次氯酸钠
7.(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氧、海水 B.冰水混合物、石灰石
C.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D.乙醇、糖水
8.(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CO2验满
B.H2验纯
C.检查气密性
D.量取液体并读数
9.(2022九上·绵阳期末)“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C.性质: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虽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0.(2019九上·石家庄月考)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11.(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铜与硫酸反应有气泡生成
D.碳还原氧化铜可看见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12.(2022九上·绵阳期末)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2022九上·绵阳期末)柠檬酸(C6H8O7)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酸,少量的柠檬酸能使食物口感更好,促进食欲。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是一种氧化物
B.柠檬酸由21个原子构成
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2
D.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14.(2022九上·绵阳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语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健康
B.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15.(2022九上·绵阳期末)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
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电光源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
16.(2022九上·绵阳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氢气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17.(2022九上·绵阳期末)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3∶1
D.乙一定是化合物
18.(2022九上·绵阳期末)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为
B.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19.(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木炭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
20.(2022九上·绵阳期末)将相同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
A.Na2CO3 B.K2CO3 C.MgCO3 D.CaCO3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绵阳期末)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语言,请用化学符号填空或写出化学符号的意义
(1)生石灰 ;
(2)从宏观角度看,在H2、H2O、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从微观角度看,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 ;
(3)2个氢氧根离子 ;
(4)镁的氧化物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2018·重庆)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 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三、综合题
23.(2022九上·绵阳期末)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I 。
(2)反应①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② ⑤ 。
(4)反应④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四、填空题
24.(2022九上·绵阳期末)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根据图1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c、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7.62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3)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共表示 种元素,与锶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25.(2022九上·绵阳期末)神奇的“碳”,多姿的“碳”世界。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图中X、Y、Z三点中表示碳原子的是 。
(2)《天工开物》有关墨的制作提到: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烟”最可能是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 不活泼。活性炭和“烟”的主要成分相同,工业上用于脱色制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3)已知,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纳米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 (填“水分子”或“金属离子”)通过,此滤膜可用于海水淡化。
(4)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组以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得到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2022九上·绵阳期末)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产流程中使用“混合加热室”在密闭加热的条件下将固体MnO2和KOH转化成熔融状态下的MnO2和KOH,其目的可能是 (举1例)。
(2)“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 。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7.(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满水的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A、B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 ;如果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 。
(4)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由此可推测该气体具有的哪些性质 。
28.(2022九上·绵阳期末)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丁中 X、Y可能是____(填序号)。
A.X是20 ℃水,Y是白磷
B.X是40 ℃水,Y是白磷
C.X是80 ℃水,Y是红磷
五、计算题
29.(2022九上·绵阳期末)某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 g盛于试管中加热,在不同时间测得试管内固体质量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g 6 5.8 5.6 5.3 5.04 5.04 m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m=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3)求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后,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是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废弃的口罩要放入专门的口罩回收箱中,集中回收处理,不能随意丢弃,不符合题意;
B、选用共享单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C、核酸检测时的医疗垃圾在处置室焚烧处理,这样会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会造成消毒剂浪费,和空气污染,应该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应分类处理,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 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器、图书档案等物质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从而避免电器、档案损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易燃易爆知识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中水上升约五分之一后不再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故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空气属于混合物,各个成分的性质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氦气为稀有气体,符号为He,故不符合题意;
B.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Cl2表示1个氯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而2Fe3+表示2个铁离子,而不是2个亚铁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硅元素为14号元素,则硅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
C、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D、根据硅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4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NaCl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1)+x+(-2)×4=0,解得x=+7,所以NaClO4的名称为高氯酸钠;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锰是由M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糖水是由糖、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A.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表明气体较纯,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用量筒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分析。
C、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9.【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等,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不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但一氧化碳能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酸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氧化铜的结构、性质、用途、危害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进行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铁在氧气中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硫酸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碳还原氧化铜会生成铜,氧化铜和碳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故可看见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实验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2.【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不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也不确定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故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与氖原子质子数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D、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柠檬酸由三种元祖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 一个柠檬酸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7=192。故C符合题意;
D. 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72:8:112=9:1:14。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14.【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好,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雪和水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但冰和水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好。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特点分析。
D、根据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分子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5.【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后会留下划痕,性质与用途不相符,故符合题意;
B. 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可用于超导领域,性质与用途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C.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作电光源,性质与用途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作钻探机的钻头上,性质与用途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1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间隔增大,没有形成新物质,该过程为物理变化过程,不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A不合理,符合题意;
B. 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气分子和水分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在低温环境下液化形成液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在该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减小,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17.【答案】C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反应的表达式乙→甲+丁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丙的质量不变,故丙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g∶6g=1∶3,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因为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乙是该反应的反应物,所以乙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
18.【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为,故A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熔融物,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O2的体积分数为80%,不是纯净的O2,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瓶内O2未耗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反应原理,结合图像中取消的变化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数目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木炭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先减少,待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且不为零,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锰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先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分析。
2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Mr(Na2CO3)=106,Mr(K2CO3)=138,Mr(MgCO3)=84,Mr(CaCO3)=100,则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四种物质均是由金属与酸根离子构成的,且酸根相同,则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质量的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时,碳酸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多,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1.【答案】(1)CaO
(2)氢元素;2H或2个氢原子
(3)2OH-
(4)MgO
(5)Al2O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化学式为CaO。
(2)H2、H2O、H2O2中均含有氢元素;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且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2OH-。
(4)镁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gO。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分析】(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
(2)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4)(5)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2.【答案】(1)原子;SO3
(2)水和氧气
(3)A;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根据TiF4+2H2SO4 4HF+2X+TiO2可知,反应物中有1个钛原子,4个氟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钛原子,2个氧原子和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2X中有 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X 的化学式为SO3;(2)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锈蚀;(3)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能产生气泡和氯化亚铁,再加铜粉,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锌粉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锌的活动性大于铁。该实验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正确;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铁不能与ZnCl2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小于锌,再加入CuCl2溶液,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物质,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该实验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正确;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ZnCl2反应,则铜的活动性小于锌,再加入铁粉,无明显变化,说明铁不能与ZnCl2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小于锌,无法比较铜、铁的活动性,该实验不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23.【答案】(1)CuO;FeSO4
(2)④
(3);
(4)吸热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I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2)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③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反应②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分析】根据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C是红色金属单质,所以推断C 是铜。
根据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H为气体,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推断A是碳,B是氧化铜,D 是二氧化碳,E 是氧气,J 是碳酸钙;
根据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推断F是一氧化碳,G是铁,H是氢气,I 是硫酸亚铁。
24.【答案】(1)c
(2)Sr2+
(3)四或4;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a、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阳离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r2+;
(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共有4种质子数,表示4种元素;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与锶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因其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25.【答案】(1)X
(2)炭黑;化学性质;吸附
(3)水分子
(4)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碳元素为6号元素,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4,且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则碳的原子序数小于钠,故表示碳原子的为X。
(2)“烟”最可能为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保存时间较长,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
(3)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石墨烯滤膜为0.6纳米孔径,则允许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无法通过。
(4)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得到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碳元素为6号元素,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4分析。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根据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分析。
(4)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
26.【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
(2)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KOH
(4)O2+4KOH+2MnO22K2MnO4+2H2O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固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液体之间接触面积大,所以此生产流程中使用“混合加热室”在密闭加热的条件下将固体MnO2和KOH转化成熔融状态下的MnO2和KOH,其目的可能是加快反应速率。
(2)“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电解室内有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由生产流程图可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4)由生产流程图可知,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2+4KOH+2MnO22K2MnO4+2H2O。
【分析】(1)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
(2)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4)根据生产流程图,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分析。
27.【答案】(1)长颈漏斗
(2)C;;c
(3)B;;;F
(4)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只要答对一点或意思相近给满分)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装满水的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短端进入,即从c端通入。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A或B,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故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锌粒和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氢气较纯净,故选择的收集装置为F。
(4)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28.【答案】(1)2H2O22H2O + O2↑
(2)与氧气接触
(3)A;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丙中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滴入H2O2溶液后,会生成氧气,对比甲和乙,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时可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3)由题意可知,验证的燃烧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故选择白磷和低于白磷着火点的水温,或选择红磷和低于红磷着火点的水温都可以;
A、20℃的水和白磷,正确;
B、40℃的水和白磷,不正确;
C、80℃的水和红磷,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29.【答案】(1)5.04
(2)0.96
(3)解:设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第四分钟时,试管内质量不在变换,则反应结束,故此后试管内质量也是5.04g,故填5.04;
(2)试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故填0.96;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第四分钟时,试管内质量不在变换,说明反应结束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试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绵阳期末)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后,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是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2·宣州模拟)2022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多点暴发,防疫形势更加严峻。以下防疫过程中的行为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废弃口罩随意丢弃
B.选用共享单车出行
C.核酸检测时的医疗垃圾在处置室焚烧处理
D.大量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校园空气进行消杀
【答案】B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废弃的口罩要放入专门的口罩回收箱中,集中回收处理,不能随意丢弃,不符合题意;
B、选用共享单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C、核酸检测时的医疗垃圾在处置室焚烧处理,这样会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会造成消毒剂浪费,和空气污染,应该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应分类处理,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的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 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器、图书档案等物质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从而避免电器、档案损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易燃易爆知识分析。
4.(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对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成分经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B.氮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
C.由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结论
D.由空气分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中水上升约五分之一后不再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故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空气属于混合物,各个成分的性质分析。
5.(2022九上·绵阳期末)学伦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下面是从他笔记本中摘录出来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氦气:He2
B.Cl2:两个氯原子
C.2Fe3+:两个亚铁离子
D.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氦气为稀有气体,符号为He,故不符合题意;
B.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Cl2表示1个氯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而2Fe3+表示2个铁离子,而不是2个亚铁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 硅元素为14号元素,则硅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
C、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D、根据硅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4,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4分析。
6.(2022九上·绵阳期末)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多种化合价,当它在化合物中显+1价时命名为“次氯”,显+3价时命名为“亚氯”,显+7价时命名为“高氯”。化合物NaClO4的名称为( )
A.高氯酸钠 B.氯酸钠 C.亚氯酸钠 D.次氯酸钠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NaCl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1)+x+(-2)×4=0,解得x=+7,所以NaClO4的名称为高氯酸钠;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分析。
7.(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氧、海水 B.冰水混合物、石灰石
C.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D.乙醇、糖水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锰是由M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D. 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糖水是由糖、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8.(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CO2验满
B.H2验纯
C.检查气密性
D.量取液体并读数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气体的检验
【解析】【解答】A.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表明气体较纯,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用量筒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分析。
C、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9.(2022九上·绵阳期末)“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C.性质: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虽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人工降雨等,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不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但一氧化碳能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酸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氧化铜的结构、性质、用途、危害分析。
10.(2019九上·石家庄月考)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进行分析
11.(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铜与硫酸反应有气泡生成
D.碳还原氧化铜可看见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有明亮蓝紫色火焰,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铁在氧气中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硫酸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碳还原氧化铜会生成铜,氧化铜和碳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故可看见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实验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2.(2022九上·绵阳期末)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不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也不确定能否改变反应速率,故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与氖原子质子数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D、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13.(2022九上·绵阳期末)柠檬酸(C6H8O7)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酸,少量的柠檬酸能使食物口感更好,促进食欲。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柠檬酸是一种氧化物
B.柠檬酸由21个原子构成
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2
D.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柠檬酸由三种元祖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 一个柠檬酸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7=192。故C符合题意;
D. 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72:8:112=9:1:14。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14.(2022九上·绵阳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语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健康
B.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好,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雪和水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但冰和水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好。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特点分析。
D、根据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分子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5.(2022九上·绵阳期末)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
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
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作电光源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后会留下划痕,性质与用途不相符,故符合题意;
B. 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可用于超导领域,性质与用途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C.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作电光源,性质与用途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作钻探机的钻头上,性质与用途相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16.(2022九上·绵阳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氢气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间隔增大,没有形成新物质,该过程为物理变化过程,不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A不合理,符合题意;
B. 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气分子和水分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在低温环境下液化形成液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在该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减小,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17.(2022九上·绵阳期末)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3∶1
D.乙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反应的表达式乙→甲+丁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丙的质量不变,故丙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g∶6g=1∶3,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因为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乙是该反应的反应物,所以乙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
18.(2022九上·绵阳期末)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为
B.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为,故A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熔融物,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O2的体积分数为80%,不是纯净的O2,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铁丝停止燃烧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瓶内O2未耗尽,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反应原理,结合图像中取消的变化分析。
19.(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木炭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数目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木炭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先减少,待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且不为零,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锰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先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分析。
20.(2022九上·绵阳期末)将相同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
A.Na2CO3 B.K2CO3 C.MgCO3 D.CaCO3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Mr(Na2CO3)=106,Mr(K2CO3)=138,Mr(MgCO3)=84,Mr(CaCO3)=100,则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四种物质均是由金属与酸根离子构成的,且酸根相同,则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质量的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时,碳酸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多,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绵阳期末)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语言,请用化学符号填空或写出化学符号的意义
(1)生石灰 ;
(2)从宏观角度看,在H2、H2O、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从微观角度看,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 ;
(3)2个氢氧根离子 ;
(4)镁的氧化物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CaO
(2)氢元素;2H或2个氢原子
(3)2OH-
(4)MgO
(5)Al2O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化学式为CaO。
(2)H2、H2O、H2O2中均含有氢元素;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且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2OH-。
(4)镁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gO。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为铝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分析】(1)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
(2)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4)(5)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2.(2018·重庆)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 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答案】(1)原子;SO3
(2)水和氧气
(3)A;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根据TiF4+2H2SO4 4HF+2X+TiO2可知,反应物中有1个钛原子,4个氟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钛原子,2个氧原子和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2X中有 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X 的化学式为SO3;(2)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锈蚀;(3)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能产生气泡和氯化亚铁,再加铜粉,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最后加入锌粉,锌粉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锌的活动性大于铁。该实验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正确;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铁不能与ZnCl2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小于锌,再加入CuCl2溶液,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物质,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该实验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正确;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ZnCl2反应,则铜的活动性小于锌,再加入铁粉,无明显变化,说明铁不能与ZnCl2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小于锌,无法比较铜、铁的活动性,该实验不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三、综合题
23.(2022九上·绵阳期末)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I 。
(2)反应①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② ⑤ 。
(4)反应④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答案】(1)CuO;FeSO4
(2)④
(3);
(4)吸热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I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2)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③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反应②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分析】根据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C是红色金属单质,所以推断C 是铜。
根据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H为气体,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推断A是碳,B是氧化铜,D 是二氧化碳,E 是氧气,J 是碳酸钙;
根据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推断F是一氧化碳,G是铁,H是氢气,I 是硫酸亚铁。
四、填空题
24.(2022九上·绵阳期末)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根据图1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c、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7.62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3)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共表示 种元素,与锶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答案】(1)c
(2)Sr2+
(3)四或4;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a、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阳离子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r2+;
(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共有4种质子数,表示4种元素;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与锶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因其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25.(2022九上·绵阳期末)神奇的“碳”,多姿的“碳”世界。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图中X、Y、Z三点中表示碳原子的是 。
(2)《天工开物》有关墨的制作提到: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烟”最可能是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 不活泼。活性炭和“烟”的主要成分相同,工业上用于脱色制白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3)已知,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利用真空抽滤法可将单层石墨片制成0.6纳米孔径的石墨烯滤膜,该滤膜允许 (填“水分子”或“金属离子”)通过,此滤膜可用于海水淡化。
(4)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组以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得到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X
(2)炭黑;化学性质;吸附
(3)水分子
(4)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碳元素为6号元素,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4,且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则碳的原子序数小于钠,故表示碳原子的为X。
(2)“烟”最可能为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保存时间较长,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
(3)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石墨烯滤膜为0.6纳米孔径,则允许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无法通过。
(4)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成功得到金刚石,同时生成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碳元素为6号元素,则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4分析。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根据水分子的粒径约为0.3纳米,金属离子的粒径一般在0.7纳米以上分析。
(4)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
26.(2022九上·绵阳期末)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产流程中使用“混合加热室”在密闭加热的条件下将固体MnO2和KOH转化成熔融状态下的MnO2和KOH,其目的可能是 (举1例)。
(2)“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 。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
(2)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KOH
(4)O2+4KOH+2MnO22K2MnO4+2H2O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固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液体之间接触面积大,所以此生产流程中使用“混合加热室”在密闭加热的条件下将固体MnO2和KOH转化成熔融状态下的MnO2和KOH,其目的可能是加快反应速率。
(2)“电解室”内部需隔绝氧气的原因是电解室内有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由生产流程图可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4)由生产流程图可知,氧化室中通入空气与MnO2和K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2+4KOH+2MnO22K2MnO4+2H2O。
【分析】(1)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
(2)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4)根据生产流程图,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分析。
27.(2022九上·绵阳期末)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满水的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A、B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 ;如果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 。
(4)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由此可推测该气体具有的哪些性质 。
【答案】(1)长颈漏斗
(2)C;;c
(3)B;;;F
(4)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只要答对一点或意思相近给满分)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标号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装满水的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短端进入,即从c端通入。
(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A或B,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流速,故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考虑,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锌粒和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氢气较纯净,故选择的收集装置为F。
(4)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来收集,不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氧气反应,易溶于水或与水能反应。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28.(2022九上·绵阳期末)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丁中 X、Y可能是____(填序号)。
A.X是20 ℃水,Y是白磷
B.X是40 ℃水,Y是白磷
C.X是80 ℃水,Y是红磷
【答案】(1)2H2O22H2O + O2↑
(2)与氧气接触
(3)A;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丙中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滴入H2O2溶液后,会生成氧气,对比甲和乙,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时可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3)由题意可知,验证的燃烧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故选择白磷和低于白磷着火点的水温,或选择红磷和低于红磷着火点的水温都可以;
A、20℃的水和白磷,正确;
B、40℃的水和白磷,不正确;
C、80℃的水和红磷,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五、计算题
29.(2022九上·绵阳期末)某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 g盛于试管中加热,在不同时间测得试管内固体质量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g 6 5.8 5.6 5.3 5.04 5.04 m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m=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3)求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04
(2)0.96
(3)解:设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第四分钟时,试管内质量不在变换,则反应结束,故此后试管内质量也是5.04g,故填5.04;
(2)试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故填0.96;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第四分钟时,试管内质量不在变换,说明反应结束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试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