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安徽省池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池州期末)空气中含量约为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实验室的聊天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后我发光,带来光明
B.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C.白磷:我在空气中自燃了
D.蜡烛:受热我就会熔化
3.(2022九上·池州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毁林造田 D.随意焚烧秸秆
4.(2019九上·湛江期中)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5.(2016九上·赵县期中)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1 C.﹣3 D.+3
6.(2022九上·池州期末)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7.(2022九上·池州期末)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D.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8.(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9.(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0.(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
C.同温同压下,1L 氢气与 1L 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 2L 氯化氢气体
D.完全电解 20g 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 20g
11.(2022九上·池州期末)氯气制备“84消毒液”时有如下反应: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  )
A.H2O2 B.H2O C.O2 D.H2
12.(2022九上·池州期末)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 B.①③都容易失去电子
C.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D.②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3.(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碳酸根离子:2CO B.1个一氧化碳分子:Co
C.2个氢原子:H2 D.3个亚铁离子:3Fe3+
14.(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硫燃烧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 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比较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A.A B.B C.C D.D
15.(2022九上·池州期末)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20 1 10 2
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g 11 5 15 待测
A.W一定是催化剂
B.X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可能不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Y、Z变化的质量比为1:3
二、填空题
16.(2022九上·池州期末)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2 个镁离子   ;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4)在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   , 其中 y=   。
17.(2022九上·池州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它的原子序数是   ,它的中子数是   。
(2)图乙表示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和 B 的原子电子层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图乙中的 B,C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原子的   相同。
18.(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由微粒甲“”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分子的个数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三、综合题
19.(2022九上·池州期末)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B收集气体,当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停止实验时应   。
(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装置D虽然操作简单,但无法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从E、F、G中选取   取代D中的单孔塞,以达到目的。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可能的原因是   。
(4)实验室利用装置C制备氢气,先将锌粒放在有孔隔板上,然后从另一端加入稀盐酸,装置C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H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端通入(填“a”或“b”,下同);若要将装置H中的氢气用水排出,则水从   端通入。
20.(2022九上·池州期末)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改善这一环境问题,你自身能做到的一件事是   。
(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   的方法除去。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目的的是   (填字母)。
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 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
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 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
(3)“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含有人类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所需的“半成品”。垃圾可以进行分类回收,用于做肥料、燃烧发电、制沼气等。
①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却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任答一点)。
②生活垃圾还可用于生产沼气,沼气燃烧可用于供热或发电,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22九上·池州期末)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
(1)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装置中气球起什么作用   ?
(2)若玻璃管中乒乓球片未完全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22.(2022九上·池州期末)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做出猜想】猜想一:氧气;猜想二:氢气;猜想三:氮气。
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2)【进行实验】分别进行实验: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则猜想一不正确。
(3)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   ,猜想二正确。
(4)【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I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3.石灰石是百色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本地石灰石中主要成分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的石灰石样品敲碎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和时间关系如下图(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
请你仔细阅题和观察图像的数据,认真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时间达到   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空气中含量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摔碎试管的过程中,只是试管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白磷自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故符合题意;
B.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 提倡毁林造田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D. 随意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是大量存在的,这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所以,这里的钾、铁、钙、硒是指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5.【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但分子大小不变,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7.【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并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可能断电被困电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场,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与客气混合,有爆炸危险。
C、D、根据火灾自救方法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故不符合题意;
B.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不符合题意;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D. 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分析。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9.【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不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而不是蓝紫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而不是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0.【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剩余固体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等于铁丝的质量与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不符合题意;
C. 质量守恒定律是相对于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而言,不是相对体积的关系,所以,同温同压下,1L氢气与 1L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 2L 氯化氢气体,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完全电解 2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的个数相同。反应前氯元素、钠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都是2,反应后在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原子个数为2、氯元素原子个数为2,氧元素原子个数为1,所以可以判断X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为H2O;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相同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②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8=10,表示的是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1价,④质子数为17 ,为氯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8=8=18,表示的是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1价,故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①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③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总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①②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总易得到电子.
C、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则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CO,故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CO,故不符合题意;
C.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则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不符合题意;
D. 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Fe2+,则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B、根据分子式的含义分析。
C、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D、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燃着的木条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均会熄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则装置中压强几乎没有变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均不会复燃,应用燃着的木条,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分析可知待测值为2,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Y、Z是生成物,X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C. 根据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Y、Z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Y、Z的质量比是:(5g-1g):(15g-10g)=4g:5g=4:5.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出待测值,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杂质。
B、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参加反应的Y、Z的质量比=Y、Z的质量变化量之比。
16.【答案】(1)He
(2)2Mg2+
(3)
(4)8;17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故氦气表示为He。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x为8,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17,故y=17。
【分析】(1)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3)元素化合价标注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答案】(1)82;125
(2)B>A>C;相同
(3)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它的原子序数是82;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8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25;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A、B属于同一周期,故A、B的电子层数相同,A位于B的左侧,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少一个,故A的原子序数比B少1,B、C位于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在B的上面,C比B少一层电子层,C的核外电子数比B少8,故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A和B位于同一周期,故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图乙中的 B、C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B、C位于同一主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8.【答案】(1)可能
(2)2:1;化合反应
(3)不变;减少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甲微粒的微观图示可知甲由两种元素组成,若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甲属于氧化物,故甲可能是氧化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发生变化,则该反应可表示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
(3)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发生变化;反应前分子总数为3,反应生成的分子总数为2,则反应后分子的个数减少。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9.【答案】(1)水槽
(2)2KMnO4K2MnO4+MnO2+O2↑;连续均匀冒出;先将导管移除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3)E或G;装置漏气等
(4)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a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为水槽;
(2)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暗紫色固体为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B为排水法,为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需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为装置内的空气);为避免水倒流入试管,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除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3)为得到平稳的气流需要控制滴加液体加入的速度。E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达到控制液体加入的速度,G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加入一定量药品达到控制液体加入的速度。故可用E或G取代D中的单孔塞,以达到目的。
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有可能是装置漏气等导致的。
(4)装置C可以通过开关弹簧夹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弹簧夹,装置内气压变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液面下降,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装置内气压减小,液面上升,固液接触后反应开始。)。故填: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万用瓶H短进长出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故应从b端通入。
H万用瓶从a端(长导管口)通入水可将瓶内气体从b口排出。故应a端通入水。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收集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室制取氢气操作分析。
20.【答案】(1)温室效应;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2)过滤;富营养化;C
(3)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可以遏制二氧化碳的过快上升,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2)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可以节约用水,故不正确;
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不正确;
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属于浪费水资源,故正确;
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可以节约水资源,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C
(3)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等.对于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是当前环保非常重视的问题.比较好的办法目前有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反应物为甲烷、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奇偶法配平即可.
【分析】(1)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
(2)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3)根据白色污染的来源、危害,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1.【答案】(1)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平衡气压和防止空气污染
(2)玻璃管中氧气的量不足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进一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气球可大可小,能收集气体,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2)燃烧需要氧气,若玻璃管中乒乓球片未完全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玻璃管中氧气的量不足。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分析。
22.【答案】(1)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
(2)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3)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4)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不可能产生氮气,则猜想三不正确,故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一不正确,故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猜想一不正确;
(3)若猜想二正确,则为氢气,氢气可以燃烧,故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会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氢气可以燃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23.【答案】(1)t2
(2)解:设12.5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样品中: 。
答: 石灰石样品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坐标曲线线图,随着时间的进行,在t2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盐酸是足量的,说明此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安徽省池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池州期末)空气中含量约为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空气中含量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2.(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实验室的聊天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后我发光,带来光明
B.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C.白磷:我在空气中自燃了
D.蜡烛:受热我就会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摔碎试管的过程中,只是试管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白磷自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2022九上·池州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毁林造田 D.随意焚烧秸秆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故符合题意;
B.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 提倡毁林造田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D. 随意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4.(2019九上·湛江期中)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是大量存在的,这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所以,这里的钾、铁、钙、硒是指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5.(2016九上·赵县期中)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1 C.﹣3 D.+3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6.(2022九上·池州期末)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但分子大小不变,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7.(2022九上·池州期末)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D.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并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可能断电被困电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场,这是正确的逃生做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与客气混合,有爆炸危险。
C、D、根据火灾自救方法分析。
8.(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故不符合题意;
B.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不符合题意;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D. 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分析。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9.(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不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而不是蓝紫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而不是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0.(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
C.同温同压下,1L 氢气与 1L 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 2L 氯化氢气体
D.完全电解 20g 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 20g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剩余固体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等于铁丝的质量与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不符合题意;
C. 质量守恒定律是相对于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而言,不是相对体积的关系,所以,同温同压下,1L氢气与 1L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 2L 氯化氢气体,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完全电解 2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1.(2022九上·池州期末)氯气制备“84消毒液”时有如下反应: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  )
A.H2O2 B.H2O C.O2 D.H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的个数相同。反应前氯元素、钠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都是2,反应后在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原子个数为2、氯元素原子个数为2,氧元素原子个数为1,所以可以判断X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为H2O;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相同分析。
12.(2022九上·池州期末)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 B.①③都容易失去电子
C.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D.②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②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8=10,表示的是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1价,④质子数为17 ,为氯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8=8=18,表示的是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示-1价,故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①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③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总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①②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总易得到电子.
C、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3.(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碳酸根离子:2CO B.1个一氧化碳分子:Co
C.2个氢原子:H2 D.3个亚铁离子:3Fe3+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A. 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则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CO,故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CO,故不符合题意;
C.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则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不符合题意;
D. 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Fe2+,则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B、根据分子式的含义分析。
C、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D、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4.(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列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硫燃烧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 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比较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燃着的木条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均会熄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则装置中压强几乎没有变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均不会复燃,应用燃着的木条,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2022九上·池州期末)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20 1 10 2
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g 11 5 15 待测
A.W一定是催化剂
B.X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可能不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Y、Z变化的质量比为1:3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分析可知待测值为2,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Y、Z是生成物,X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符合题意;
C. 根据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Y、Z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Y、Z的质量比是:(5g-1g):(15g-10g)=4g:5g=4:5.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出待测值,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杂质。
B、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C、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D、参加反应的Y、Z的质量比=Y、Z的质量变化量之比。
二、填空题
16.(2022九上·池州期末)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2 个镁离子   ;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4)在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   , 其中 y=   。
【答案】(1)He
(2)2Mg2+
(3)
(4)8;17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故氦气表示为He。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x为8,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17,故y=17。
【分析】(1)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3)元素化合价标注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2022九上·池州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它的原子序数是   ,它的中子数是   。
(2)图乙表示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和 B 的原子电子层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3)图乙中的 B,C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原子的   相同。
【答案】(1)82;125
(2)B>A>C;相同
(3)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它的原子序数是82;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82,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25;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A、B属于同一周期,故A、B的电子层数相同,A位于B的左侧,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少一个,故A的原子序数比B少1,B、C位于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在B的上面,C比B少一层电子层,C的核外电子数比B少8,故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A和B位于同一周期,故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图乙中的 B、C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B、C位于同一主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8.(2022九上·池州期末)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由微粒甲“”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分子的个数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答案】(1)可能
(2)2:1;化合反应
(3)不变;减少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甲微粒的微观图示可知甲由两种元素组成,若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甲属于氧化物,故甲可能是氧化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发生变化,则该反应可表示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
(3)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发生变化;反应前分子总数为3,反应生成的分子总数为2,则反应后分子的个数减少。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三、综合题
19.(2022九上·池州期末)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B收集气体,当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停止实验时应   。
(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装置D虽然操作简单,但无法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从E、F、G中选取   取代D中的单孔塞,以达到目的。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可能的原因是   。
(4)实验室利用装置C制备氢气,先将锌粒放在有孔隔板上,然后从另一端加入稀盐酸,装置C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H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端通入(填“a”或“b”,下同);若要将装置H中的氢气用水排出,则水从   端通入。
【答案】(1)水槽
(2)2KMnO4K2MnO4+MnO2+O2↑;连续均匀冒出;先将导管移除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3)E或G;装置漏气等
(4)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a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为水槽;
(2)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暗紫色固体为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B为排水法,为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需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为装置内的空气);为避免水倒流入试管,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除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3)为得到平稳的气流需要控制滴加液体加入的速度。E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达到控制液体加入的速度,G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加入一定量药品达到控制液体加入的速度。故可用E或G取代D中的单孔塞,以达到目的。
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有可能是装置漏气等导致的。
(4)装置C可以通过开关弹簧夹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弹簧夹,装置内气压变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液面下降,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装置内气压减小,液面上升,固液接触后反应开始。)。故填: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万用瓶H短进长出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故应从b端通入。
H万用瓶从a端(长导管口)通入水可将瓶内气体从b口排出。故应a端通入水。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收集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室制取氢气操作分析。
20.(2022九上·池州期末)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改善这一环境问题,你自身能做到的一件事是   。
(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   的方法除去。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目的的是   (填字母)。
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 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
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 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
(3)“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含有人类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所需的“半成品”。垃圾可以进行分类回收,用于做肥料、燃烧发电、制沼气等。
①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却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任答一点)。
②生活垃圾还可用于生产沼气,沼气燃烧可用于供热或发电,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温室效应;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2)过滤;富营养化;C
(3)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可以遏制二氧化碳的过快上升,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2)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可以节约用水,故不正确;
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不正确;
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属于浪费水资源,故正确;
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可以节约水资源,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C
(3)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等.对于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是当前环保非常重视的问题.比较好的办法目前有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反应物为甲烷、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奇偶法配平即可.
【分析】(1)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
(2)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3)根据白色污染的来源、危害,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1.(2022九上·池州期末)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
(1)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装置中气球起什么作用   ?
(2)若玻璃管中乒乓球片未完全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答案】(1)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平衡气压和防止空气污染
(2)玻璃管中氧气的量不足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进一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气球可大可小,能收集气体,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2)燃烧需要氧气,若玻璃管中乒乓球片未完全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玻璃管中氧气的量不足。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分析。
22.(2022九上·池州期末)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做出猜想】猜想一:氧气;猜想二:氢气;猜想三:氮气。
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2)【进行实验】分别进行实验: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则猜想一不正确。
(3)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   ,猜想二正确。
(4)【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I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氮气
(2)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3)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4)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不可能产生氮气,则猜想三不正确,故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一不正确,故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猜想一不正确;
(3)若猜想二正确,则为氢气,氢气可以燃烧,故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会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氢气可以燃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四、计算题
23.石灰石是百色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本地石灰石中主要成分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的石灰石样品敲碎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和时间关系如下图(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
请你仔细阅题和观察图像的数据,认真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时间达到   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t2
(2)解:设12.5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样品中: 。
答: 石灰石样品中的CaCO3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坐标曲线线图,随着时间的进行,在t2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盐酸是足量的,说明此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北省十一校2022-2023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河北省武安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