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生活中常见做法或现象,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葡萄酿洒 B.牛奶变酸 C.西瓜榨汁 D.饭菜变馊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葡萄酿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饭菜变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19九上·静安模拟)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放出不同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3.(2022九上·南宁期末)科普节目介绍说青少年可以通过饮用牛奶来补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里的“钙”并不是以原子、分子、单质形式存在的,多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在,因此这里的“钙”是指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B。
【分析】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4.(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氧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供给呼吸 B.作燃料 C.支持燃烧 D.医疗急救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上用氧气进行急救,AD符合题意;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C符合题意;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所以不能作燃料,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5.(2022九上·南宁期末)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夹持试管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用外焰加热,故符合题意;
B.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故不符合题意;
C. 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碰到试管内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试管夹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C、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分析。
6.(2022·房山模拟)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乙醇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B、乙醇可用植物的秸秆等发酵制取,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7.(2022九上·南宁期末)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水能导电,则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故不符合题意;
B. 室内失火时,若立即打开门窗,会加快空气的流通,使火势更旺,故不符合题意;
C. 关闭燃气阀门,则隔离了可燃物,从而灭火,故符合题意;
D. 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而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8.(2022九上·南宁期末)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有关保护生态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邕江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 禁止吸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能降低空气中的烟尘,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资源重新利用,又能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需处理后再排放,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9.(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的多少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B.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C.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催化剂的多少对催化效果有影响,但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 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如双氧水分解氧气时二氧化锰、氧化铜等多种物质都可作为催化剂,故符合题意;
C. 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不符合题意;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10.(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故不符合题意;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D.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2022九上·南宁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O、Si、Al、Fe,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四种反应类型呈并列关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质的性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分析。
C、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12.(2022九上·南宁期末)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饵属于金属元素 B.饵的原子序数是68
C.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 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饵属于“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饵的原子序数是68,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2022九上·南宁期末)人们使用的某种免洗洗手液中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下列有关三氯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氯生含有24个原子
B.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个元素组成
D.三氯生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2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三氯生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12+7+2+3=24个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化学式可知,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而不是四个,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式可知,三氯生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2,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D、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
14.(2022九上·南宁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
A.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木炭、氢气、一氧化碳
B.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锥形瓶、烧杯、烧瓶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属于混合物的“水”: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锥形瓶、烧杯和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均需垫上陶土网后才能加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归纳错误,符合题意;
D. 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
B、锥形瓶、烧杯和烧瓶不能直接加热。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15.(2022九上·南宁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均符合题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10mL刻度处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本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D.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
【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水会被吸入,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则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20mL-10mL=10mL刻度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则胶头滴管的水的作用为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白磷燃烧,与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不同,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则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白磷燃烧放热,则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16.(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结构: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组成: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变化: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D.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结构、组成分析。
17.(2022九上·南宁期末)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符合题意;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纯净物、元素、单质的概念分析。
18.(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加水溶解、过滤不仅除去了碳酸钙,也除去了氧化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 若想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应用澄清石灰水,而不是伸入燃着的木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 点燃蜡烛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9.(2022九上·南宁期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A.④③①②③ B.③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③ D.②③④①③
【答案】A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先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然后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变色;①从f端通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变色。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则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③,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控制变量法实验分析。
20.(2021九上·蓬江期末)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CuO+ C 2Cu+ CO2↑
160 12 128 44
A.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符合题意;
D.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南宁期末)成语和俗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
(1)沙里淘金。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   。
(2)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元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3)冰清玉洁。“玉”的主要成分中有氧化铝,氧化铝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用做钻头主要是利用其   的性质。
(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的微观解释是   。
【答案】(1)
(2)
(3)
(4)硬度大
(5)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
(2)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所以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3)氧化铝由阴离子氧离子和阳离子铝离子构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铝离子的符号为:;
(4)金刚石用做钻头主要是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
(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是因为麝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麝香。
【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金左非右氧在后。
(2)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4)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5)根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析。
22.(2022九上·南宁期末)2022年11月30日,神十五乘组的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与神十四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他们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1)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CO2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   。
(2)“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少量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GaAs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则镓元素(Ga)的化合价为   。
(4)运送核心舱的火箭使用液氧、液氢和煤油(含C11H24等)作推进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C11H2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过滤
(2)C
(3)+3
(4)氢分子或氢气分子;11:2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空气的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分子筛”可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则其原理为过滤。
(2)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则“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人造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O2,少量CO2,则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不会立刻熄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可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GaAs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镓元素(Ga)的化合价为+3价。
(4)氢气由分子构成,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C11H2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24)=11:2。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空气中的成分分析。
(3)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3.(2022九上·南宁期末)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Ⅰ.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3)Ⅱ.“碳中和”的实现“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绿色植物的   作用吸收CO2,因此大气中的CO2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实现CO2的捕集。NaOH与CO2反应生成NaHCO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5)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作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   。
【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
(3)光合
(4)
(5)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金刚石和C60都是碳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2)单层石墨片还是石墨,石墨是碳单质,则单层石墨片为单质。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4)NaOH与CO2反应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可为实现“碳中和”作出直接贡献的措施为: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
【分析】(1)金刚石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2)石墨是碳单质。
(3)根据光合作用分析。
(4)NaOH与CO2反应生成NaHCO3。
(5)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24.(2022九上·南宁期末)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
(2)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3)经研究发现氨气(NH3)燃烧放出热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应用前景。氨气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原子
(2)氧元素
(3)A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由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可知,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从宏观角度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3)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是分子的种类和分子的数目。
【分析】(1)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2)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
三、综合题
25.(2022九上·南宁期末)图中A~F表示的都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的化学式是   。
(2)B的用途是   (任写一点)。
(3)E→F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C→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
(2)作燃料
(3)放热
(4)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
(2)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则其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E→F的反应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C→D的反应可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推断A 是碳;
根据B、C组成元素相同,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碳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推断B是一氧化碳,C 是二氧化碳;
根据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推断D是碳酸钙,E是氧化钙,F 是氢氧化钙。
26.(2022九上·南宁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其外观像冰,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石50用连气体500油和天然气的未来替代能源。但由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严重。可燃冰一旦泄漏,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目前开采还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困难。
(1)可燃冰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在300atm时,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
C.可燃冰作为燃料优点是燃烧热值大,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D.若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海底塌方或温室效应等
【答案】(1)混合物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B;C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可燃冰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将来可成分未来的新能源,故说法正确;
B、由资料可知,可燃冰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故说法错误;
C、可燃冰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D、由资料可知,若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海底塌方或温室效应等,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题意,可燃冰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分析。
27.(2022九上·南宁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他们在实验室里模仿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进行水的净化。
请回答:
(1)操作②可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
(2)经过操作③后得到了净水,可用   来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将所得净水蒸馏后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吸附
(2)肥皂水;煮沸
(3)1:2;;分解反应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操作②可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2)经过操作③后得到了净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将所得净水蒸馏后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分析。
(2)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8.(2022九上·南宁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选用   装置(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O2,气体应该从   口通入(填“a”或“b”)。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5)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F中,对比通入氧气前后白磷的变化,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1)铁架台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C;b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C装置也适用于收集氧气;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应从b端通入;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F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的特点,收集方法,氧气性质实验的注意事项,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29.(2022九上·南宁期末)某小组同学调查了市面上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结果如下表。
清洁剂 洁厕灵 彩漂液 漂白水
功能 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1)在盛有适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洁厕灵”不适宜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4)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红色布条探究“彩漂液”有效成分H2O2的漂白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资料:10%表示浓度,10%双氧水表示每100g双氧水中含有H2O2的质量为10g。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
20分钟后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布条红色褪去
①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双氧水漂白性的因素除NaOH溶液外,还有   和   。
②本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假设实验法”或“模型研究法”)。
③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双氧水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实验:另取一条红色布条,   (写出主要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1)产生气泡
(2)
(3)
(4)温度;溶液的浓度;控制变量法;将红色布条浸泡到50℃25mL10%H2O2溶液+5滴NaOH溶液中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彩漂液”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在盛有适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应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4)①通过以上4个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双氧水漂白性的因素除NaOH溶液外,还有温度和溶液的浓度;
②通过以上4个实验可知,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实验因素,故本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③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双氧水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实验:另取一条红色布条,将红色布条浸泡到50℃25mL10%H2O2溶液+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1)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4)根据控制变量法,表格中4个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双氧水漂白性的因素除NaOH溶液外,还有温度和溶液的浓度分析。
四、计算题
30.(2022九上·南宁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该固体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分析后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a=   ;
(3)计算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1)9.6
(2)3
(3)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24.5g
答: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27.5g+ag=20.9g+9.6g,解得a=3。
【分析】(1)根据图找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生活中常见做法或现象,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葡萄酿洒 B.牛奶变酸 C.西瓜榨汁 D.饭菜变馊
2.(2019九上·静安模拟)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2022九上·南宁期末)科普节目介绍说青少年可以通过饮用牛奶来补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4.(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氧气的用途错误的是(  )
A.供给呼吸 B.作燃料 C.支持燃烧 D.医疗急救
5.(2022九上·南宁期末)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夹持试管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6.(2022·房山模拟)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乙醇 C.石油 D.天然气
7.(2022九上·南宁期末)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8.(2022九上·南宁期末)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有关保护生态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生活污水集中排入邕江
9.(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的多少影响生成物的质量
B.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
C.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10.(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1.(2022九上·南宁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错误的是(  )
A.
B.
C.
D.
12.(2022九上·南宁期末)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饵属于金属元素 B.饵的原子序数是68
C.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 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g
13.(2022九上·南宁期末)人们使用的某种免洗洗手液中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下列有关三氯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氯生含有24个原子
B.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个元素组成
D.三氯生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2
14.(2022九上·南宁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
A.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木炭、氢气、一氧化碳
B.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锥形瓶、烧杯、烧瓶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属于混合物的“水”: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
15.(2022九上·南宁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均符合题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10mL刻度处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本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D.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
16.(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结构: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组成: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变化: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D.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
17.(2022九上·南宁期末)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8.(2022九上·南宁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A.A B.B C.C D.D
19.(2022九上·南宁期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A.④③①②③ B.③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③ D.②③④①③
20.(2021九上·蓬江期末)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南宁期末)成语和俗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
(1)沙里淘金。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   。
(2)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元素,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3)冰清玉洁。“玉”的主要成分中有氧化铝,氧化铝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用做钻头主要是利用其   的性质。
(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的微观解释是   。
22.(2022九上·南宁期末)2022年11月30日,神十五乘组的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与神十四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他们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1)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CO2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的名称是   。
(2)“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少量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核心舱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翼,GaAs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则镓元素(Ga)的化合价为   。
(4)运送核心舱的火箭使用液氧、液氢和煤油(含C11H24等)作推进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C11H2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3.(2022九上·南宁期末)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Ⅰ.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3)Ⅱ.“碳中和”的实现“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绿色植物的   作用吸收CO2,因此大气中的CO2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实现CO2的捕集。NaOH与CO2反应生成NaHCO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5)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作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   。
24.(2022九上·南宁期末)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
(2)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3)经研究发现氨气(NH3)燃烧放出热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应用前景。氨气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
25.(2022九上·南宁期末)图中A~F表示的都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C组成元素相同,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A的化学式是   。
(2)B的用途是   (任写一点)。
(3)E→F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C→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6.(2022九上·南宁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其外观像冰,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
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因而被各国视为石50用连气体500油和天然气的未来替代能源。但由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严重。可燃冰一旦泄漏,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目前开采还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困难。
(1)可燃冰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在300atm时,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形成可燃冰
C.可燃冰作为燃料优点是燃烧热值大,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D.若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海底塌方或温室效应等
27.(2022九上·南宁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他们在实验室里模仿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进行水的净化。
请回答:
(1)操作②可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
(2)经过操作③后得到了净水,可用   来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将所得净水蒸馏后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8.(2022九上·南宁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选用   装置(填装置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O2,气体应该从   口通入(填“a”或“b”)。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5)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F中,对比通入氧气前后白磷的变化,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9.(2022九上·南宁期末)某小组同学调查了市面上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结果如下表。
清洁剂 洁厕灵 彩漂液 漂白水
功能 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1)在盛有适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洁厕灵”不适宜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洁厕灵”与“漂白水”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其有效成分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Cl2),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
(4)该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红色布条探究“彩漂液”有效成分H2O2的漂白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资料:10%表示浓度,10%双氧水表示每100g双氧水中含有H2O2的质量为10g。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
20分钟后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布条红色褪去
①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双氧水漂白性的因素除NaOH溶液外,还有   和   。
②本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假设实验法”或“模型研究法”)。
③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双氧水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实验:另取一条红色布条,   (写出主要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四、计算题
30.(2022九上·南宁期末)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该固体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分析后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a=   ;
(3)计算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葡萄酿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饭菜变馊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放出不同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里的“钙”并不是以原子、分子、单质形式存在的,多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在,因此这里的“钙”是指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B。
【分析】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4.【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上用氧气进行急救,AD符合题意;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C符合题意;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所以不能作燃料,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用外焰加热,故符合题意;
B.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故不符合题意;
C. 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碰到试管内壁,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试管夹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C、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B、乙醇可用植物的秸秆等发酵制取,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水能导电,则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故不符合题意;
B. 室内失火时,若立即打开门窗,会加快空气的流通,使火势更旺,故不符合题意;
C. 关闭燃气阀门,则隔离了可燃物,从而灭火,故符合题意;
D. 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而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 禁止吸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降尘,能降低空气中的烟尘,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能资源重新利用,又能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需处理后再排放,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催化剂的多少对催化效果有影响,但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 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如双氧水分解氧气时二氧化锰、氧化铜等多种物质都可作为催化剂,故符合题意;
C. 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不符合题意;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故不符合题意;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没有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D.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O、Si、Al、Fe,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四种反应类型呈并列关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质的性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分析。
C、化学反应分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饵属于“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饵的原子序数是68,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一个饵原子含有68个电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三氯生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12+7+2+3=24个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化学式可知,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而不是四个,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式可知,三氯生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2,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D、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
14.【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锥形瓶、烧杯和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均需垫上陶土网后才能加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归纳错误,符合题意;
D. 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
B、锥形瓶、烧杯和烧瓶不能直接加热。
C、根据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水会被吸入,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则最终注射器活塞约停在20mL-10mL=10mL刻度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则胶头滴管的水的作用为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白磷燃烧,与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不同,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则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白磷燃烧放热,则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管炸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16.【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结构、组成分析。
17.【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符合题意;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纯净物、元素、单质的概念分析。
1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加水溶解、过滤不仅除去了碳酸钙,也除去了氧化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 若想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应用澄清石灰水,而不是伸入燃着的木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 点燃蜡烛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9.【答案】A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先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然后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变色;①从f端通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观察到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变色。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则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③,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控制变量法实验分析。
20.【答案】C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CuO+ C 2Cu+ CO2↑
160 12 128 44
A.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符合题意;
D. 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21.【答案】(1)
(2)
(3)
(4)硬度大
(5)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
(2)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所以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3)氧化铝由阴离子氧离子和阳离子铝离子构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铝离子的符号为:;
(4)金刚石用做钻头主要是利用其硬度大的性质;
(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是因为麝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麝香。
【分析】(1)根据物质的名称,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金左非右氧在后。
(2)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4个电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
(4)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5)根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析。
22.【答案】(1)过滤
(2)C
(3)+3
(4)氢分子或氢气分子;11:2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空气的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分子筛”可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则其原理为过滤。
(2)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则“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人造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O2,少量CO2,则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不会立刻熄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可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GaAs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镓元素(Ga)的化合价为+3价。
(4)氢气由分子构成,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C11H2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24)=11:2。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空气中的成分分析。
(3)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3.【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
(3)光合
(4)
(5)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金刚石和C60都是碳单质,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2)单层石墨片还是石墨,石墨是碳单质,则单层石墨片为单质。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4)NaOH与CO2反应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可为实现“碳中和”作出直接贡献的措施为: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
【分析】(1)金刚石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2)石墨是碳单质。
(3)根据光合作用分析。
(4)NaOH与CO2反应生成NaHCO3。
(5)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24.【答案】(1)原子
(2)氧元素
(3)A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由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可知,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从宏观角度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3)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是分子的种类和分子的数目。
【分析】(1)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2)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
25.【答案】(1)C
(2)作燃料
(3)放热
(4)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
(2)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则其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E→F的反应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C→D的反应可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推断A 是碳;
根据B、C组成元素相同,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碳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推断B是一氧化碳,C 是二氧化碳;
根据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推断D是碳酸钙,E是氧化钙,F 是氢氧化钙。
26.【答案】(1)混合物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B;C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可燃冰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体积的甲烷气体”,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将来可成分未来的新能源,故说法正确;
B、由资料可知,可燃冰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故说法错误;
C、可燃冰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D、由资料可知,若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海底塌方或温室效应等,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题意,可燃冰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分析。
27.【答案】(1)吸附
(2)肥皂水;煮沸
(3)1:2;;分解反应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操作②可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其净水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2)经过操作③后得到了净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将所得净水蒸馏后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分析。
(2)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3)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8.【答案】(1)铁架台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C;b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C装置也适用于收集氧气;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应从b端通入;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F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的特点,收集方法,氧气性质实验的注意事项,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29.【答案】(1)产生气泡
(2)
(3)
(4)温度;溶液的浓度;控制变量法;将红色布条浸泡到50℃25mL10%H2O2溶液+5滴NaOH溶液中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彩漂液”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在盛有适量“彩漂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应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4)①通过以上4个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双氧水漂白性的因素除NaOH溶液外,还有温度和溶液的浓度;
②通过以上4个实验可知,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实验因素,故本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③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双氧水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实验:另取一条红色布条,将红色布条浸泡到50℃25mL10%H2O2溶液+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1)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4)根据控制变量法,表格中4个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双氧水漂白性的因素除NaOH溶液外,还有温度和溶液的浓度分析。
30.【答案】(1)9.6
(2)3
(3)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24.5g
答: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27.5g+ag=20.9g+9.6g,解得a=3。
【分析】(1)根据图找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堂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1 金 属 材 料(答案)

下一篇:福建省福州市四校联盟2021-2022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