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化楼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36分)
1.(3分)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4mm B.145mm C.500mm D.50.0mm
2.(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
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谈,减小声音的响度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3.(3分)通过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5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9cm B.12.373cm C.12.37cm D.12.42cm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
C.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5.(3分)古诗中曾这样的描写:“云从月边掠过,月在云中穿梭”。其中“月在云中穿梭”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月 B.云 C.地面 D.天空
6.(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速度较大的物体的运动时间比速度较小的物体的运动时间( )
A.一定长 B.一定短 C.一定相等 D.无法判断
7.(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花香四溢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箭
8.(3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9.(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通过路程之比3:1,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2 B.2:3 C.1:6 D.6:1
10.(3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B.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C.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D.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11.(3分)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0~15s,乙车平均速度大
C.0~15s,甲、乙两车路程相等
D.10~20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2.(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二、填空题(24分)
13.(6分)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14.(6分)小微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8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了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87cm、25.83cm、25.88cm、25.36cm、25.85cm,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理书的长度是 cm。
15.(6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高。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 不能传声。
16.(6分)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算出细钢丝的直径是 m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合 nm.
三、实验题(22分)
17.(1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B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8.(8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
四、计算题(18分)
19.(9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0.(9分)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鸣枪,经过1.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化楼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36分)
1.【解答】解: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8cm左右,由平时的观察知道,一般5号电池的高度比中学生拳头宽度小一些,所以是5cm=50.0mm。
故选:D。
2.【解答】解: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高于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谈,减小声音的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5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54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7cm。
故选:C。
4.【解答】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错误。故A错误。
B、虽然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但可以用它来测量长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可以连续测量并将结果相加,故B错误。
C、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不是越精确越好。故C错误。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只是测量的时候从没磨损的刻度开始算起。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月在云中穿梭”,是以云为参照物,月亮在运动。
故选:B。
6.【解答】解:根据v=可知,虽然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不同,由于不知道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所以无法比较时间。
故选:D。
7.【解答】解:A.河水的位置相对于河岸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分子的运动,不是宏观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相对于河岸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星似剑,流星的位置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
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答】解:甲、乙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3:1,速度之比v甲:v乙=2:1,
由v=可得,所用时间之比:==×=×=。
故选:A。
10.【解答】解: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
B、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时间不确定,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其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路程不确定,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其速度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
D、由v=可知,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小,故D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
A、在0~5s内,两车的s﹣t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乙>v甲,故A错误;
B、在0~15s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
C、0﹣15s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都是30m,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乙车在10~20s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
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
甲、乙、丙的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它们的响度相同;
甲、丙、丁的波形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色相同。
A、甲、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乙、丙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故C错误;
D、甲、丁的音色相同,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24分)
13.【解答】解: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被研究的物体是老树,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老树以枯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流水。
14.【解答】解:
由测量结果25.87cm分析,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mm,即它的分度值是1mm=0.1cm;
观察数据发现,25.36cm数据的准确值与其余四次记录的准确值不一样,因此是错误的;
这本物理书的长度为L=≈25.86cm。
故答案为:0.1;25.86。
15.【解答】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该诗句中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惊扰了天上的神仙。所以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月宫里是真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所以嫦娥听不到你说话的声音。
故答案为:响度;真空。
16.【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
钢丝的直径为d==≈0.16cm=1.6mm=1.6×106nm。
故答案为:1.6;1.6×106。
三、实验题(22分)
17.【解答】解:(1)根据图中实验装置可知,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停表测量运动时间,再由v=即可求解平均速度,故实验原理是:v=;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要求斜面的坡度小,这样小车运动的时间稍长一些;
(3)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运动时间偏小,再由v=即可判断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依据题意可知,上半段的路程s2==60cm=0.60m,所用时间t2=10:35:03﹣10:35:00=3s,则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v2==0.20m/s;
下半段路程s3=s2=0.60m,所用时间t3=10:35:05﹣10:35:03=2s,则下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vBC=v3==0.30m/s;
可见,vAB<vBC;
小车的全部路程s1=120cm=1.20m,所用时间t1=t2+t3=3s+2s=5s,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0.24m/s。
故答案为:(1)v=;(2)小;便于测量时间;(3)大;(4)0.20;小于;0.24。
18.【解答】解:(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③⑤的琴弦进行实验;
(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
(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缺少的数据为:琴弦长度为20cm,琴弦横截面积为0.5mm2;
故答案为:(1)③⑤;(2)④⑤;(3)①②;20;0.5。
四、计算题(18分)
19.【解答】解:(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s=900km,
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6:30﹣7:30=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100km/h;
(2)列车的过桥速度:
v′=144km/h=4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
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20.【解答】解:声音到达一侧的峭壁所用的时间t1==0.5s,
由v=可得,此峭壁离人的距离:
s1=vt1=340m/s×0.5s=170m,
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的回声,
声音到达另一侧的峭壁所用的时间t2==0.75s,
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2=vt2=340m/s×0.75s=255m,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170m+255m=425m。
答:两峭壁间的距离为425m。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