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新兴期末)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刻核雕 B.剪窗花 C.酿酒 D.缝制刺绣扇子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雕刻核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剪窗花,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缝制刺绣扇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2021九上·海珠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氧气用于气焊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天然气用于发电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参与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与氧气,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支持燃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符合题意;
D、天然气用于发电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3.(2021九上·黄埔期末)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杨振宁 C.拉瓦锡 D.屠呦呦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
4.(2021九上·越秀期末)下列净水方法中,可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静置只能使较大固体颗粒沉降,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B. 吸附可除去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滤只能除去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D. 蒸馏、煮沸都可降低水的硬度,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氢氧化镁及碳酸钙的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其硬度。
5.(2022九上·新兴期末)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处理废弃药品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 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污染或腐蚀橡胶胶帽,故不符合题意;
B. 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符合题意;
C. 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通过图中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
D. 不能将废弃药品直接倒入小水道,防止腐蚀下水道或污染水源,应放入指定容器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分析。
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C、根据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
D、废弃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中。
6.(2022九上·新兴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ClO B.O2 C.SiO2 D.KOH
【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NaClO是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硅是由Si、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7.(2022九上·新兴期末)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金”字旁可知,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不符合题意;
C. 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D.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8.(2021九上·越秀期末)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与手性分子有关。手性分子的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柠檬烯(C10H16)就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闻起来是柠檬味,另一种闻起来是橘子味。下列有关柠檬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柠檬烯属于化合物
B.柠檬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C.柠檬烯中有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
D.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柠檬烯的化学式是C10H16,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柠檬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13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个柠檬烯分子中有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题目没说一个柠檬烯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 柠檬烯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D、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
9.(2022九上·新兴期末)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CO2和 SO2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醋酸和碳酸溶液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CO2和 S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氧气支持燃烧,因此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的更旺的气体是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酸、碳酸都是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0.(2021九上·越秀期末)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数增多了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能灭火——分子的构成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11.(2022九上·新兴期末)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对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前提下,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为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而1个过氧化氢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观察,可知A中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子,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2.(2022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3.(2020九上·白云期末)下面有关气体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可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H2
C.验证CO2能溶解于水
D.只能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装置用固液常温装置,故A符合题意;
B. 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但氢气密度比水小,故水从下方排出去,则氢气应从右端通入,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验证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反应装置。
B、根据氢气难溶于水,氢气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过程,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海珠期末)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B.只有电解水的实验,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与氢气的燃烧都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由原子构成,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15.(2022九上·新兴期末)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B.木柴着火可用水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应该改小灶具进风口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可能会产生爆炸,开灯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液化气,因此开灯检查液化气的泄漏是绝对不可取的。故不符合题意;
B. 木柴着火可用水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至木柴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不符合题意;
C.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这是因为氧气不足造成的,可增大灶具进风口;故不符合题意;
D.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二氧化碳由液态变成气态,不留任何痕迹,可以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灭火器使用方法分析。
二、填空题
16.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Y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从“X”“Y”“Z”“W”中选填,下同)。生成物中属于化合物是 。
(2)为防止家用燃料W泄漏造成危险,安装气体检测报警器应置于燃气灶的 。
(3)由X所含元素形成的其中一种物质 (填名称),具有吸附性。
(4)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答案】(1)2;X;W
(2)上方
(3)活性炭
(4)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由微观微粒结构可知,Y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在宏观上,Y是由氮、氢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图中反应物属于单质的是X;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图中生成物属于化合物的是W。
(2)一个W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因此W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安装气体检测报警器应置于燃气灶的上方。
(3)X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由碳元素组成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4)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为碳和氨气在催化剂的催化和高温条件下生成氮气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4NH32N2+3CH4。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三、综合题
17.(2022九上·新兴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CO2还能在高温下与碳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 (填“有”或“无”)分子筛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双选)。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
【答案】(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4)210;有
(5)D;E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显酸性,则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的情况下,甲醇的产率最高,则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组成物质的碳元素,故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不会使雨水的pH<5.6,不会造成酸雨,故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D正确;
E、矿石碳化过程中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可能发生反应,故E正确。
故答案为:DE。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性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18.(2022九上·新兴期末)根据下列装置或仪器,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他还需要从C~I中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宫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答案】(1)试管;长颈漏斗
(2)CDFGHI;;分解反应
(3);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由于试管口放有棉花,故应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他还需要从C~I中选择的仪器有CDFGHI。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物质的燃烧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特点,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19.(2022九上·新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同学们分别用等量、颗粒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进行实验,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 。
(2)【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一: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实验二: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
实验三: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混合均匀加热;
①请写出检验试管中生成氧气的方法 。
②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三可以比较出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则实验三中X的值为 ,写出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对比实验 (选填“一”或“二”)和实验三的不同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B.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C.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实验结论】 。
【答案】(1)氧化铜或
(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3.0;;一
(3)C
(4)其他氧化物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由表格可知,氧化铜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时,开始温度比其它两个金属氧化物低,说明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最容易达到,需要的能量最低,所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氧化铜,故填写:氧化铜。
(2)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试管中生成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填写: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个对比实验都要控制氯酸钾的质量不变,实验一、二的氯酸钾质量为3.0g,因此,实验三中氯酸钾质量也为3.0g,故填写:3.0;
氯酸钾在氧化铜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③实验一是3.0g氯酸钾单独加热,实验三是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通过比较实验一和三的现象,可以得出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填写:一。
(3)A、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曲线应该是一条y值不变的曲线,而图中曲线刚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增加,y值在缓步上升,故不正确,
B、氯酸钾作为反应物,随着时间的增加,质量应该越来越少,曲线应该是下降的,不应该上升,故不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在不断产生,剩余固体质量越来越少,而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作为分子不变,剩余固体质量作为分母越来越小,因此,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正确,
故填写:C。
(4)题干提出的问题是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通过氧化铁、氧化铝和氧化铜的实验设计,证实了其他氧化物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故填写:其他氧化物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氧化铜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时,开始温度比其它两个金属氧化物低,说明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最容易达到,需要的能量最低,所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氧化铜。
(2)① 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②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个对比实验都要控制氯酸钾的质量不变,实验一、二的氯酸钾质量为3.0g分析;
氯酸钾在氧化铜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 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物质的质量相等,通过比较实验一和三的现象,可以得出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分析。
(3)根据氯酸钾会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计算。
(4)根据实验可知,氯酸钾的催化剂可以是多种氧化物分析。
20.(2022九上·新兴期末)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帮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
(1)“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 ,该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检验“酸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方法是 。
(3)“操作1”、“操作2”是同一种操作,该操作是 ,这一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副产物中能循环再用的物质是 。SiO2中Si的化合价是 。
(5)“转化”中发生以下反应,X的化学式是 ,你的依据是 。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是CO2
(3)过滤;引流
(4)二氧化碳或CO2;+4
(5)H2O;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是CO2;
(3)“操作1”、“操作2”均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Cl、N、H、C、O的个数分别是1、2、2、6、1、2,生成物中含Ca、Cl、N、H、C、O的个数分别是1、2、2、8、1、3,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分析】(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根据再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21.(2022九上·新兴期末)某同学按以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
(2)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处的作用是 。
(4)该学生取4g的氧化铜进行实验,能制得多少克的铜?请写出计算的过程。
【答案】(1)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
(2)
(3)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环境
(4)解:设制得铜的质量是x。
答:制得铜的质量是3.2g。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
(2)C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 ↓+H2O。
(3)一氧化碳有毒,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故D处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环境。
【分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分析。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九上·新兴期末)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刻核雕 B.剪窗花 C.酿酒 D.缝制刺绣扇子
A.A B.B C.C D.D
2.(2021九上·海珠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氧气用于气焊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天然气用于发电
3.(2021九上·黄埔期末)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杨振宁 C.拉瓦锡 D.屠呦呦
4.(2021九上·越秀期末)下列净水方法中,可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5.(2022九上·新兴期末)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处理废弃药品
6.(2022九上·新兴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ClO B.O2 C.SiO2 D.KOH
7.(2022九上·新兴期末)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8.(2021九上·越秀期末)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与手性分子有关。手性分子的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柠檬烯(C10H16)就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闻起来是柠檬味,另一种闻起来是橘子味。下列有关柠檬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柠檬烯属于化合物
B.柠檬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C.柠檬烯中有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
D.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2022九上·新兴期末)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CO2和 SO2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醋酸和碳酸溶液
10.(2021九上·越秀期末)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数增多了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一氧化碳能燃烧而二氧化碳能灭火——分子的构成不同
11.(2022九上·新兴期末)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B. C. D.
12.(2022九上·新兴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13.(2020九上·白云期末)下面有关气体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可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H2
C.验证CO2能溶解于水
D.只能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14.(2021九上·海珠期末)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B.只有电解水的实验,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15.(2022九上·新兴期末)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B.木柴着火可用水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应该改小灶具进风口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填空题
16.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Y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从“X”“Y”“Z”“W”中选填,下同)。生成物中属于化合物是 。
(2)为防止家用燃料W泄漏造成危险,安装气体检测报警器应置于燃气灶的 。
(3)由X所含元素形成的其中一种物质 (填名称),具有吸附性。
(4)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三、综合题
17.(2022九上·新兴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CO2还能在高温下与碳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 (填“有”或“无”)分子筛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双选)。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E.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
18.(2022九上·新兴期末)根据下列装置或仪器,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他还需要从C~I中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3)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极宫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19.(2022九上·新兴期末)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同学们分别用等量、颗粒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进行实验,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 。
(2)【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一: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实验二: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
实验三: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混合均匀加热;
①请写出检验试管中生成氧气的方法 。
②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三可以比较出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则实验三中X的值为 ,写出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对比实验 (选填“一”或“二”)和实验三的不同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B.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C.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实验结论】 。
20.(2022九上·新兴期末)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帮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
(1)“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 ,该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检验“酸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方法是 。
(3)“操作1”、“操作2”是同一种操作,该操作是 ,这一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副产物中能循环再用的物质是 。SiO2中Si的化合价是 。
(5)“转化”中发生以下反应,X的化学式是 ,你的依据是 。
21.(2022九上·新兴期末)某同学按以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
(2)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处的作用是 。
(4)该学生取4g的氧化铜进行实验,能制得多少克的铜?请写出计算的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雕刻核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剪窗花,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缝制刺绣扇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参与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与氧气,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支持燃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符合题意;
D、天然气用于发电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静置只能使较大固体颗粒沉降,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B. 吸附可除去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滤只能除去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不符合题意;
D. 蒸馏、煮沸都可降低水的硬度,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氢氧化镁及碳酸钙的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其硬度。
5.【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 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污染或腐蚀橡胶胶帽,故不符合题意;
B. 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符合题意;
C. 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通过图中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
D. 不能将废弃药品直接倒入小水道,防止腐蚀下水道或污染水源,应放入指定容器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分析。
B、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C、根据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
D、废弃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中。
6.【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NaClO是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硅是由Si、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金”字旁可知,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不符合题意;
C. 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D.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柠檬烯的化学式是C10H16,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柠檬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13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个柠檬烯分子中有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题目没说一个柠檬烯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 柠檬烯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D、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
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CO2和 S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氧气支持燃烧,因此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的更旺的气体是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酸、碳酸都是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0.【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对于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前提下,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为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而1个过氧化氢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观察,可知A中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子,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2.【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不符合题意;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3.【答案】A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 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装置用固液常温装置,故A符合题意;
B. 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但氢气密度比水小,故水从下方排出去,则氢气应从右端通入,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验证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反应装置。
B、根据氢气难溶于水,氢气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过程,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与氢气的燃烧都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由原子构成,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可能会产生爆炸,开灯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液化气,因此开灯检查液化气的泄漏是绝对不可取的。故不符合题意;
B. 木柴着火可用水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至木柴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不符合题意;
C.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这是因为氧气不足造成的,可增大灶具进风口;故不符合题意;
D.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二氧化碳由液态变成气态,不留任何痕迹,可以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灭火器使用方法分析。
16.【答案】(1)2;X;W
(2)上方
(3)活性炭
(4)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由微观微粒结构可知,Y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在宏观上,Y是由氮、氢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图中反应物属于单质的是X;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图中生成物属于化合物的是W。
(2)一个W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因此W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安装气体检测报警器应置于燃气灶的上方。
(3)X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由碳元素组成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4)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为碳和氨气在催化剂的催化和高温条件下生成氮气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4NH32N2+3CH4。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7.【答案】(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4)210;有
(5)D;E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显酸性,则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在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的情况下,甲醇的产率最高,则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组成物质的碳元素,故A不正确;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不会使雨水的pH<5.6,不会造成酸雨,故B不正确;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故D正确;
E、矿石碳化过程中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可能发生反应,故E正确。
故答案为:DE。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性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18.【答案】(1)试管;长颈漏斗
(2)CDFGHI;;分解反应
(3);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由于试管口放有棉花,故应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他还需要从C~I中选择的仪器有CDFGHI。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物质的燃烧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特点,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19.【答案】(1)氧化铜或
(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3.0;;一
(3)C
(4)其他氧化物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由表格可知,氧化铜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时,开始温度比其它两个金属氧化物低,说明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最容易达到,需要的能量最低,所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氧化铜,故填写:氧化铜。
(2)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试管中生成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填写: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个对比实验都要控制氯酸钾的质量不变,实验一、二的氯酸钾质量为3.0g,因此,实验三中氯酸钾质量也为3.0g,故填写:3.0;
氯酸钾在氧化铜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③实验一是3.0g氯酸钾单独加热,实验三是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通过比较实验一和三的现象,可以得出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故填写:一。
(3)A、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曲线应该是一条y值不变的曲线,而图中曲线刚开始阶段,随着时间的增加,y值在缓步上升,故不正确,
B、氯酸钾作为反应物,随着时间的增加,质量应该越来越少,曲线应该是下降的,不应该上升,故不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在不断产生,剩余固体质量越来越少,而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作为分子不变,剩余固体质量作为分母越来越小,因此,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正确,
故填写:C。
(4)题干提出的问题是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通过氧化铁、氧化铝和氧化铜的实验设计,证实了其他氧化物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故填写:其他氧化物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氧化铜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时,开始温度比其它两个金属氧化物低,说明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反应温度最容易达到,需要的能量最低,所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氧化铜。
(2)① 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②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每一个对比实验都要控制氯酸钾的质量不变,实验一、二的氯酸钾质量为3.0g分析;
氯酸钾在氧化铜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 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物质的质量相等,通过比较实验一和三的现象,可以得出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分析。
(3)根据氯酸钾会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化铜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计算。
(4)根据实验可知,氯酸钾的催化剂可以是多种氧化物分析。
20.【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是CO2
(3)过滤;引流
(4)二氧化碳或CO2;+4
(5)H2O;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酸溶”过程中,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搅拌的目的: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是CO2;
(3)“操作1”、“操作2”均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a、Cl、N、H、C、O的个数分别是1、2、2、6、1、2,生成物中含Ca、Cl、N、H、C、O的个数分别是1、2、2、8、1、3,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分析】(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根据再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21.【答案】(1)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
(2)
(3)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环境
(4)解:设制得铜的质量是x。
答:制得铜的质量是3.2g。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
(2)C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 ↓+H2O。
(3)一氧化碳有毒,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故D处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环境。
【分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