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下分层练习:9.2 溶解度(第1课时)(含解析)

9.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基础训练】
1.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是( )
A. 加水 B. 升高温度
C. 加入NaCl D. 倒出部分溶液
2.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 升温 B. 降温
C. 加溶剂 D. 加溶质
3.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4.一杯2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0 g水有晶体析出
B.温度降低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在该温度下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溶解
D.以上三种方法均可以
5.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20℃时,恒温蒸发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第三次再蒸发掉10克水,析出m克晶体( )
A. m<3 B. m≤3 C. m>3 D. m≥3
7.小乐同学欲使一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其浓度,正确的方法是( )
A. 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 B.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C. 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D. 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8.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10 g和15 g,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往甲试管中加入5 g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
A.1∶2  B.2∶1  C.2∶3  D.无法确定
9.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 将20℃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40℃,加少许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一定不溶
C.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当时条件下的饱和溶液
D. 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10.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所示(温度保持在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四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的为丙
C.升高温度后,甲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一定减少
D.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丁>甲>乙>丙
11.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M加入一定质量的液体N中,充分溶解,此过程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能用图示表示的是 ( )
编号 固体M 液体N
① NaCl 蒸馏水
② NaCl 饱和NaCl溶液
③ NaCl 不饱和NaCl溶液
④ NaCl 饱和KNO3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12.同学们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静置后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小金同学认为乙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其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水、酒精、汽油都是常用的溶剂
C. 水中溶解大量NaOH固体时,温度明显升高
D. 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固体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更少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5 g某物质溶解在95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D.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
3.下列概念符合图中关系的是( )
A. X:溶液 Y:溶剂 Z:溶质
B. X:分子 Y:原子 Z:离子
C. X:饱和溶液 Y:不饱和溶液 Z:浓溶液
D. X:氧化物 Y:单质 Z:纯净物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 C
【解析】A. 加水,能溶解更多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加NaCl固体,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故符合题意;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部分溶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解析】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后溶解度增大,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溶解度增大,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不饱和溶液加溶剂,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加溶质,能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是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不断加入硝酸钾时,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但溶液饱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加了,不再随加入硝酸钾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故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蒸发掉10 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不能证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C。
5.【答案】 A
【解析】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④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
故正确的是①②,选A。
6.【答案】 D
【解析】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那么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继续蒸发10 g水,若第一次蒸发后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那么第三次蒸发10 g水会析出3 g晶体,若是不饱和溶液,那么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 g。
故答案为:D。
7.【答案】 D
【解析】A. 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由于该温度下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 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D. 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溶质和溶解的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氯化钠固体,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甲、乙两支试管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0 g∶15 g=2∶3。
故答案为:C。
9.【答案】B
【解析】A.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20℃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40℃,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加少许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可能能继续溶解,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还是当时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但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A.丙物质全部溶解,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物质全部溶解,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的为丙,符合题意;
C.若甲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甲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不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四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 g,已溶解的固体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解析】①液体N如果是蒸馏水,则溶液的质量开始时是0,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的质量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向不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③符合题意;
④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同学们用固体M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静置后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小金同学认为乙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丁 
(2)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解析】(1)甲、乙、丙、丁中溶液的溶剂质量相等,丁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液质量最大的是丁;(2)小金同学认为乙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这样判断的证据是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能力提升】
1.【答案】 D
【解析】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酒精、汽油都是常用的溶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中溶解大量NaOH固体时,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明显升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固体,还能溶解硝酸钾,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A. 没有具体的溶质种类和溶液状态,不能判断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是稀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5 g某物质溶解在95 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如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故符合题意;
D. 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它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A.溶液包含溶质和溶剂,所以 X 包含了 Y 和 Z,故 A 错;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属于并列关系,没有包含关系,故 B错;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不是并列关系,故 C 错;
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也就是说 Z 包含 X 和 Y,且 X 和 Y是并列关系,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人教版九下分层练习:11.2 化学肥料第1课时 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含解析)

下一篇:7.1 力 同步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