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1-0222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1-02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九下·建邺月考)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碳 C.钙 D.铁
2.(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 B.清水洗手 C.棉签采样 D.佩戴口罩
3.(2022·克东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流”。“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4.(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尿素 B.硫酸钾 C.过磷酸钙 D.磷酸二氢铵
5.(222九下·南京期中)近期,很多电动汽车企业纷纷宣布车价上涨,原因之一是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锂价格成倍上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 B.核外电子数为3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6.(2016·高淳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7.(222九下·南京期中)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磁悬浮列车
D.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
8.(222九下·南京期中)将等质量的品红分别加入盛有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在热水中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这是因为(  )
A.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小
C.温度升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9.(222九下·南京期中)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10.(222九下·南京期中)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11.(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氯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均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
D.在三个玻璃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少
12.(222九下·南京期中)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O3)分子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222九下·南京期中)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橘子 西瓜 鸡蛋清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1~2 3~4 6~7 7~8 11~12 12~13
A.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可多吃橘子补充维生素C
B.pH<7的降雨称为酸雨
C.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数值会偏小
14.(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D.通电分解水
15.(222九下·南京期中)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40 30 25
反应后质量/g m 70 30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0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二、填空题
16.(222九下·南京期中)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如图为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对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填名称)。
(3)c、d两点对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下: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e点对应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e点对应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填离子符号)。
(5)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   (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三、综合题
17.(222九下·南京期中)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2)上述A、B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分别是:A:   。B:   。
(3)经过C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只写一条)。
(4)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钠溶液,请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
18.(222九下·南京期中)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浓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U型管中的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乙同学认为得出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3)【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
I.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装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浓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写出步骤③中打开K1后出现的现象:   。上述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
(4)步骤④中,若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3】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NaOH溶液吸收CO2的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CO2,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
②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l5mL;
③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3所示。
a、b、c三组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t2时刻对应的操作是   。
(7)t1时刻后b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
19.(222九下·南京期中)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②t2℃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得到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氧气。
①将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加水稀释为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已知所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密度为1.11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则需加水的体积是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取6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在答题卡上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20.(222九下·南京期中)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
(1)该车车身材料中含有铝元素。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片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若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到的现象为   。
(2)在“祝融号”传回的图像中,火星地表呈橘红色,因为其广泛分布着赤铁矿。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其中冶炼所得生铁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纯铁。
21.(222九下·南京期中)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可用于金属除銹;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B的俗称:   。
(2)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4)E转化为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体元素及其含量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 清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棉签采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C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C。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 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C. 过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D. 磷酸二氢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原子序数为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汉字结构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没有g这样的单位,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的助燃性,不能做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的沸点很低,可以创造低温环境,可用于磁悬浮列车,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可用作气体肥料,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C.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种类不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在热水中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水,故不符合题意;
B. 溶解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试管中进行,故符合题意;
C.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D.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操作需要的仪器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图中的热水即能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还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C.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与氧气接触,则白磷会燃烧,故符合题意;
D. 升高水的温度,至多到100℃,低于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氯化钠溶液不具有腐蚀性,不能制作“叶脉书签”,故不符合题意;
B.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蜡烛中含碳元素,故符合题意;
C. 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颜色相同,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故不符合题意;
D. 分子在不断运动,静置一定时间后,水分子会挥发出去,报纸对水分子有一定的阻止作用,保鲜膜基本可阻止所有水分子通过,故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C、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D、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过氧乙酸中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而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C不符合题意;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根据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知,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一个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1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橘子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吃橘子,会使胃酸增多,故A不符合题意;
B. 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B不符合题意;
C.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显碱性,与氨态氮肥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而使肥效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会使碱性减弱,pH数值会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14.【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稀硫酸消耗的锌的质量更大,故不符合题意;
B.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变大而变大,故符合题意;
C.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溶液的pH由小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5.【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分析可知:m=10,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分析可知:甲和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说明乙一定为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乙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m值。
B、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
16.【答案】(1)CH4
(2)金刚石
(3)2CO+O22CO2;CO2+C2CO
(4)H+
(5)NaHCO3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化合价规律和原则;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物质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虽铁椎不能伤,说明该物质的硬度较大,则该物质是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故填金刚石。
(3)由图可知,c点对应的氧化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该物质是一氧化碳,d点对应的氧化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该物质是二氧化碳,则反应①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O+O22CO2;
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2CO。
(4)e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是碳酸,向碳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碳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故填H+。
(5)f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且该物质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该物质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0。
(3)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4)碳酸显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5)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化学式分析。
17.【答案】(1)ACB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取一定量的粗盐进行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及计算产率,故图示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CB;
(2)A操作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B操作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蒸馏水是纯净物,稀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鉴别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可以采取蒸发的方法进行鉴别,实验步骤: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实验现象: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实验结论: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分析】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8.【答案】(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向左侧
(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引起气体体积减少造成装置内部压强降低
(3)A中产生沉淀;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
(4)A中有气泡产生;
(5)c>b>a
(6)振荡烧瓶
(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向左侧,造成液面左高右低的现象;
(2)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引起气体体积减少造成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因此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3)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造成内部压强减小,氯化钙溶液倒吸入A中,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会观察到A中产生沉淀,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看到气泡,证明有碳酸钠存在,从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步骤④中,若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快,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组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6)t2时刻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对应的操作是振荡烧瓶;
(7)t1时刻后b曲线反应速率平稳是因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分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会引起装置内部压强降低。
(2)根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造成内部压强减小,氯化钙溶液倒吸入A中,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4)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快。
(6)振荡烧瓶,会使物质充分接触,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会加快。
(7)根据图像,t1时刻后b曲线反应速率平稳,可能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9.【答案】(1)b
(2)80;等于
(3)解: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的质量=50mL×1.11g/cm3=55.5g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55.5g×30%=(55.5g+x)×5%x=277.5g需加水的体积=277.5g÷1g/cm3=277.5mL答:需加水的体积为277.5mL。;解:溶液中H2O2的质量=68g×5%=3.4g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 x=1.6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1)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散发热量,故填b。
(2)① 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故填80。
②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40g,则t2℃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都减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则此时得到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填等于。
【分析】(1)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过氧化氢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0.【答案】(1)Al2O3;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2)3CO+Fe2O3 2Fe+ 3CO2;大于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1)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2)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 3CO2;
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
【分析】(1)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
(2)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1.【答案】(1)纯碱或苏打
(2)Fe+2AgNO3=Fe(NO3)2+2Ag
(3)CaO+H2O=Ca(OH)2
(4)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A为铁;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B为碳酸钠;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故F为盐酸;A(铁)和F(盐酸)均可以与G可以发生反应,故G为硝酸银;E可用于金属除锈,且可以转化为F(盐酸),可以分别与A(铁)、B(碳酸钠)发生反应,故E为硫酸;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C、D为碱和氧化物,E(硫酸)、B(碳酸钠)均可以转化为D,B(碳酸钠)可以与C发生反应,D可以转化为C,故C为氢氧化钙,D为水,代入验证,推导正确,故A为铁、B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钙、D为水、E为硫酸、F为盐酸、G为硝酸银。
(1)由分析可知:物质B是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2)由分析可知:A为铁,G为硝酸银,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3)由分析可知:C为氢氧化钙,D为水,D转化为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由分析可知:E为硫酸,F为盐酸,E转化为F为H2SO4+BaCl2=BaSO4↓+ 2HCl,故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1-02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九下·建邺月考)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碳 C.钙 D.铁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体元素及其含量分析;
2.(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 B.清水洗手 C.棉签采样 D.佩戴口罩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 清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棉签采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2022·克东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流”。“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天然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C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C。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4.(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尿素 B.硫酸钾 C.过磷酸钙 D.磷酸二氢铵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 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C. 过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
D. 磷酸二氢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
5.(222九下·南京期中)近期,很多电动汽车企业纷纷宣布车价上涨,原因之一是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锂价格成倍上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 B.核外电子数为3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原子序数为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汉字结构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没有g这样的单位,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2016·高淳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7.(222九下·南京期中)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磁悬浮列车
D.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的助燃性,不能做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的沸点很低,可以创造低温环境,可用于磁悬浮列车,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可用作气体肥料,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8.(222九下·南京期中)将等质量的品红分别加入盛有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在热水中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这是因为(  )
A.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小
C.温度升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C.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种类不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在热水中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9.(222九下·南京期中)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水,故不符合题意;
B. 溶解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试管中进行,故符合题意;
C.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D.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操作需要的仪器分析。
10.(222九下·南京期中)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图中的热水即能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还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C.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与氧气接触,则白磷会燃烧,故符合题意;
D. 升高水的温度,至多到100℃,低于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11.(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氯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均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
D.在三个玻璃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少
【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氯化钠溶液不具有腐蚀性,不能制作“叶脉书签”,故不符合题意;
B.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蜡烛中含碳元素,故符合题意;
C. 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颜色相同,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故不符合题意;
D. 分子在不断运动,静置一定时间后,水分子会挥发出去,报纸对水分子有一定的阻止作用,保鲜膜基本可阻止所有水分子通过,故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C、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D、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12.(222九下·南京期中)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O3)分子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过氧乙酸中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而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C不符合题意;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根据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知,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一个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13.(222九下·南京期中)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橘子 西瓜 鸡蛋清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1~2 3~4 6~7 7~8 11~12 12~13
A.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可多吃橘子补充维生素C
B.pH<7的降雨称为酸雨
C.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数值会偏小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橘子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吃橘子,会使胃酸增多,故A不符合题意;
B. 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故B不符合题意;
C.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显碱性,与氨态氮肥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而使肥效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炉具清洁剂的酸碱度,会使碱性减弱,pH数值会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14.(222九下·南京期中)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D.通电分解水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稀硫酸消耗的锌的质量更大,故不符合题意;
B.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变大而变大,故符合题意;
C.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溶液的pH由小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5.(222九下·南京期中)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40 30 25
反应后质量/g m 70 30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0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分析可知:m=10,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分析可知:甲和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说明乙一定为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乙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m值。
B、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
二、填空题
16.(222九下·南京期中)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如图为碳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对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填名称)。
(3)c、d两点对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下: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e点对应物质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e点对应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填离子符号)。
(5)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   (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1)CH4
(2)金刚石
(3)2CO+O22CO2;CO2+C2CO
(4)H+
(5)NaHCO3
【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化合价规律和原则;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物质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虽铁椎不能伤,说明该物质的硬度较大,则该物质是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故填金刚石。
(3)由图可知,c点对应的氧化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该物质是一氧化碳,d点对应的氧化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该物质是二氧化碳,则反应①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O+O22CO2;
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2CO。
(4)e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是碳酸,向碳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碳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故填H+。
(5)f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且该物质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该物质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0。
(3)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4)碳酸显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5)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化学式分析。
三、综合题
17.(222九下·南京期中)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2)上述A、B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分别是:A:   。B:   。
(3)经过C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只写一条)。
(4)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钠溶液,请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
【答案】(1)ACB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知识点】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取一定量的粗盐进行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及计算产率,故图示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CB;
(2)A操作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B操作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蒸馏水是纯净物,稀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鉴别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可以采取蒸发的方法进行鉴别,实验步骤:各取两种溶液少许进行蒸干,实验现象:一种有少量白色残留固体,另一种无残留固体,实验结论: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无固体残留的是蒸馏水。
【分析】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8.(222九下·南京期中)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浓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U型管中的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乙同学认为得出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3)【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
I.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装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浓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写出步骤③中打开K1后出现的现象:   。上述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
(4)步骤④中,若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3】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NaOH溶液吸收CO2的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CO2,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
②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l5mL;
③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3所示。
a、b、c三组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t2时刻对应的操作是   。
(7)t1时刻后b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
【答案】(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向左侧
(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引起气体体积减少造成装置内部压强降低
(3)A中产生沉淀;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
(4)A中有气泡产生;
(5)c>b>a
(6)振荡烧瓶
(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向左侧,造成液面左高右低的现象;
(2)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引起气体体积减少造成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因此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3)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造成内部压强减小,氯化钙溶液倒吸入A中,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会观察到A中产生沉淀,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看到气泡,证明有碳酸钠存在,从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步骤④中,若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快,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组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6)t2时刻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对应的操作是振荡烧瓶;
(7)t1时刻后b曲线反应速率平稳是因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分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会引起装置内部压强降低。
(2)根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造成内部压强减小,氯化钙溶液倒吸入A中,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4)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快。
(6)振荡烧瓶,会使物质充分接触,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会加快。
(7)根据图像,t1时刻后b曲线反应速率平稳,可能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四、计算题
19.(222九下·南京期中)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②t2℃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得到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氧气。
①将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加水稀释为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已知所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密度为1.11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则需加水的体积是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取6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在答题卡上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答案】(1)b
(2)80;等于
(3)解: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的质量=50mL×1.11g/cm3=55.5g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55.5g×30%=(55.5g+x)×5%x=277.5g需加水的体积=277.5g÷1g/cm3=277.5mL答:需加水的体积为277.5mL。;解:溶液中H2O2的质量=68g×5%=3.4g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 x=1.6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1)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散发热量,故填b。
(2)① 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故填80。
②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40g,则t2℃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都减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则此时得到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填等于。
【分析】(1)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过氧化氢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0.(222九下·南京期中)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
(1)该车车身材料中含有铝元素。金属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片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若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到的现象为   。
(2)在“祝融号”传回的图像中,火星地表呈橘红色,因为其广泛分布着赤铁矿。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其中冶炼所得生铁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纯铁。
【答案】(1)Al2O3;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2)3CO+Fe2O3 2Fe+ 3CO2;大于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1)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2)工业上,在高炉内把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 3CO2;
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
【分析】(1)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
(2)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1.(222九下·南京期中)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可用于金属除銹;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B的俗称:   。
(2)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
(4)E转化为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纯碱或苏打
(2)Fe+2AgNO3=Fe(NO3)2+2Ag
(3)CaO+H2O=Ca(OH)2
(4)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A为铁;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B为碳酸钠;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故F为盐酸;A(铁)和F(盐酸)均可以与G可以发生反应,故G为硝酸银;E可用于金属除锈,且可以转化为F(盐酸),可以分别与A(铁)、B(碳酸钠)发生反应,故E为硫酸;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C、D为碱和氧化物,E(硫酸)、B(碳酸钠)均可以转化为D,B(碳酸钠)可以与C发生反应,D可以转化为C,故C为氢氧化钙,D为水,代入验证,推导正确,故A为铁、B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钙、D为水、E为硫酸、F为盐酸、G为硝酸银。
(1)由分析可知:物质B是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2)由分析可知:A为铁,G为硝酸银,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3)由分析可知:C为氢氧化钙,D为水,D转化为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由分析可知:E为硫酸,F为盐酸,E转化为F为H2SO4+BaCl2=BaSO4↓+ 2HCl,故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化学九下课后小测: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含解析)

下一篇: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