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答案)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水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 B.用水经常冲洗自行车以防生锈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管道煤气是否泄漏 D.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2.下面是小芳同学的化学笔记,有错误的是
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②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③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④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⑤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⑥铁锈是一层氧化物保护膜,铁锈最好不要除去;
⑦电石(CaC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A.①②⑤⑦ B.②⑤⑥ C.②③⑤⑦ D.②③⑤⑥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B.在一氧化碳炼铁过程中,一氧化碳是还原剂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通常容易锈蚀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物质的充分燃烧
4.没有利用对比方法进行实验的是
A.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D.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不宜长期饮用硬水 D.粮食生产中可无限制使用化肥和农药
6.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ZnH2Cu 方案二:CuOCuSO4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 ②Cu产率高 ③产品纯净 ④操作安全
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碳酸钙粉末(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D 硫酸铁溶液(硫酸)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金属钠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体现木炭具有还原性
D.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9.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g镁和5g锌,镁和锌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左右摆动,不能停止
10.如图是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以铁的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B、C点对应的是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物质
B.微粒观:F点对应的物质的阳离子为Fe2+
C.能量观:A→F过程放出热量
D.转化观:向A点对应的物质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可得到E的溶液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硬铝片和铝片互相刻画 铝片上有划痕 硬铝片的硬度比铝片大
B 向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 没有明显现象 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NaOH溶液完全变质
D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不变色 该无色溶液呈中性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向纯碱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受热后立即熔化
二、填空题
13.请从H、O、C、Cu、S、Fe、Na七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红色固体氧化物_____;
②溶液呈蓝色的盐_____;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
(2)请用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每种反应类型只写一个):
①分解反应_____;
②置换反应_____;
③复分解反应_____。
14.如表是某同学对铁制品生锈情况的调查:
调查内容 掉漆的自行车 裸露在混凝土外的钢筋 涂油的无锈铁钉 镀铬的铁质剪刀
铁制品锈蚀的现象 风吹雨淋,时间长了掉漆的部分会生锈 在潮湿的空气中,时间长了,裸露的钢筋表面会出现锈层 铁钉较长时间不生锈 剪刀较长时间不生锈
(1)从以上调查中,可知铁制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_____直接接触.
(2)下列保护铁资源的建议,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防止铁制品腐蚀 B 回收利用废旧铁制品 C 任意开采铁矿石
(3)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
1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我国是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人们已经养蚕。蚕丝属于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刘禹锡在《竹枝洞馗》中写到“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烧畲”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作肥料。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______(填字母)。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入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除色,由此可见黄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天然气),引井火以煮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
三、简答题
16.这几天,一副半张黄金面具火了(如图),人们不仅为它制作了rap版动画MV,还为它P了整张面具图片,有如此之大号召力的是谁呢?你猜的没错,就是“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据新华社成都2021年4月6日电(记者袁秋岳),黄金面具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5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金器,重量大约286克,是三星堆遗址迄今发现最大的黄金面具,经检测,其含金量约为85%,银含量约为13%至14%,还有其他杂质,请阅读材料回答:
(1)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体现了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
(2)请写出一条金的化学性质;
(3)请比较此面具与纯金的硬度。
四、实验题
17.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
五、计算题
1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以石灰石、食盐及氨等为原料的联合制碱法。小苏打(NaHCO3)是其产品之一。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品牌小苏打样品(含 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100
锥形瓶中溶液质量/g 226.6 244.4 262.2 300
(1)当加入 20g 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19.1g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当锥形瓶内样品溶液中的碳酸氢钠与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在图中画出步骤③中气体传感器与pH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变化趋势关系图(NaHCO3溶液是碱性溶液),并作必要的标记。
19.黄铜中铜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
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m 0.04 0.02
(1)m的值是_____。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D 6.B 7.D 8.A 9.A 10.D 11.A 12.D
13. Fe2O3 CuSO4 CH4 H2CO3=H2O+CO2↑ Fe+CuSO4=FeSO4+Cu CuSO4+2NaOH= Cu(OH)2↓+Na2SO4(其它答案都可)
14. 水 AB 涂油或刷油漆等
15.(1)天然
(2)C
(3)吸附
(4)CH4
16.(1)延展
(2)化学性质不活泼
(3)将面具在纯金表面刻画,若纯金表面出现划痕,说明此面具与纯金的硬度大
17.(1)K2CO3
(2)BC
18.(1)2.2
(2)解:19.1g小苏打和盐酸反应共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9.1g+189.7g+100g-300 g=8.8g
设19.1g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答:19.1g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16.8g.
(3)5%
(4)
19.(1)0.04;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4g+0.04g+0.02g=0.1g,
设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35%。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答案)

下一篇: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