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琅琊模拟)穿越冰雪世界,激情相约北京。出现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的下列物品的制作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B C D
用聚氯乙烯制作的“冰墩墩"外壳 用铝合金制作的火种灯外壳 用羊绒线编织的小颁奖花束 用昆仑玉制作的同心奖牌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 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符合题意;
B.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羊绒线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 昆仑玉是由“透闪石”、“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2020·道外模拟)2020 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我们的心。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区为在宾馆进行集中隔离的某小区居民准备了丰富的营养配餐。下列餐食中富含糖类和蛋白质的是(  )
A. 水煮蛋
B. 土豆炖鸡块
C. 沙糖桔
D. 清炒西葫芦
【答案】B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 水煮蛋富含蛋白质,不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 土豆富含糖类,鸡块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 沙糖桔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 清炒西葫芦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类营养素和主要的食物来源分析,即鸡肉富含蛋白质,土豆富含淀粉即糖类。
3.(2022·瑶海模拟)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符合的是(  )
A.下班时关闭用电器,减少能源损耗
B.河道清淤,整治排污口
C.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D.积极种植防护林,减少沙尘暴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下班时关闭用电器,减少能源损耗,节约资源,与该主题符合;
B、河道清淤,整治排污口,利于防止水体污染,与该主题符合;
C、使用一次性碗筷,不利于保护森林树木,与该主题不符合;
D、积极种植防护林,利于保护环境,与该主题符合;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
4.(2022·琅琊模拟)氧、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图中“____”的数字为8
B.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人体中缺少铁元素会导致贫血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氧元素为8号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地壳中前3为元素为氧硅铝,故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导致贫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B、地壳中前3为元素为氧硅铝。
C、长时间缺乏铁会导致贫血。
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5.(2022·琅琊模拟)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有实验Ⅰ中观察到了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水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C.Ⅰ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D.通过以上实验证明,要防止铁生锈,必须同时隔绝氧气和水
【答案】C
【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 Ⅰ(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和Ⅱ(铁与水接触,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故不符合题意;
B. Ⅰ(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和Ⅲ(铁与水隔绝,不能生锈)都不能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故不符合题意;
C. Ⅰ(铁钉中含有铁、碳等物质,生锈)和Ⅳ(铁钉中只有铁,不能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故符合题意;
D. 过以上实验证明,要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不与水接触,不必同时隔绝氧气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6.(2022·琅琊模拟)下图是提取草木灰中碳酸钾的部分操作,其对应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溶解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B、根据溶解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7.(2018·安徽)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方程式缺少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B、固碳酶是催化剂,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故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及生成物,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及物质间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8.(2022·淮南模拟)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后将注射器内的一氧化碳推入硬质玻璃管中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
C.实验中观察到滤纸条变红,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气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尾气逸出而污染空气
【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A、实验时应先将注射器内的一氧化碳推入硬质玻璃管中,排尽装置内空气,后点燃酒精喷灯,否则有爆炸可能,A符合题意;
B、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生成铁粉是黑色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B不符合题意;
C、CO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可以,看到滤纸条变红能说明生成了CO2,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毒,气球可以防止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操作步骤及现象分析,注意该实验尾气中含有CO,需处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9.(2022·瑶海模拟)无穷烯(C48H24),是美国化学会《C&EN》评选的2021年度“明星分子”之一。因为结构式类似“∞”符号而得名。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黄色固体,带有绿色荧光,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穷烯由C、H两种原子构成
B.无穷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无穷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无穷烯相对分子质量为600g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无穷烯是由无穷烯分子构成的,无穷烯分子是由C、H两种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无穷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8):(1×24)=24:1,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C、无穷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8):(1×24)=24:1;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10.(2022·琅琊模拟)为测定一瓶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分别取该溶液于A、B两个密团容器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滴加到A中,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B中,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B.图1中ab段主要发生中和反应
C.图2随氯化钙溶液不断加入,pH可能等于7
D.根据图2,反应结束时,溶质只有NaCl
【答案】B
【知识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这瓶NaOH溶液部分变质,故不符合题意;
B. a点到b点曲线说明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主要发生中和反应,故符合题意;
C. 随着氯化钙溶液的滴加,虽然Na2CO3和CaCl2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但是还有部分氢氧化钠未变质,相当于氢氧化钠溶液会被稀释,pH逐渐降低,但溶液仍呈碱性,故pH不可能等于7,故不符合题意;
D. 图2滴加氯化钙溶液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不反应,因此反应结束时,溶质应为NaCl 和NaOH,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11.(2022·琅琊模拟)为了证明碱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K1、 K2处于关闭状态,假设每步反应都充分进行,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瓶中滴入稀盐酸后,瓶内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滴入B瓶中,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操作前需将A瓶口的短导管堵住
C.经过上述两步反应后,打开K2,A中液体进入B后一定有浑浊产生且溶液变红。
D.为了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钙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中应打开K1,关闭K2,缓缓通入N2
【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若A瓶中滴入稀盐酸后,瓶内溶液变为无色,可能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或盐酸过量,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B瓶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B中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反应后打开K2,A中溶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B中,碳酸钠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操作前不能将A瓶口的短导管堵住,故不符合题意;
C. 经过上述两步反应后,打开K2,A中液体进入B后,A中生成的氯化钙会和B生成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氯化钠,故溶液不一定会变红,当B中氢氧化钠过量、或碳酸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会变红色,故不符合题意;
D. 为了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钙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中应打开K1,关闭K2,缓缓通入N2,氮气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使两者充分接触反应,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反应终点,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C、氯化钙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的氯化钠。
D、根据氮气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使两者充分接触反应,便于观察分析。
12.(2022·琅琊模拟)下列方框内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其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 B.辨别真假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辨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辨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C.事实与解释 D.性质与用途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夏天温度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①氮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改良土壤的酸性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描述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通过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描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辨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描述正确;辨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有烧纸气味的为棉织物,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织物,描述正确,故B符合题意;
C.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描述正确;夏天温度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描述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 氮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描述正确;氢氧化钠显碱性——但腐蚀性太强,不能用于改良土壤的酸性,描述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分析。
B、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C、根据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间隔会变大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二、科普阅读题
13.(2022·瑶海模拟)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于4月28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上。
整个过程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CO2被Ni-N-C单原子高效催化还原成CO;第二步是通过晶界铜将CO催化合成乙酸(CH3COOH);第三步是将乙酸喂给酵母,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发酵过程得到葡萄(C6H12O6)和脂肪酸。这其中高纯乙酸的获取起到承接上下游的作用,是整个过程的枢纽。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反应装置,只利用CO2和H2O直接得到了无需进一步分离的高纯乙酸溶液,在随后的过程中,利用酿酒酵母通过乙酸来合成葡萄糖。研究团队通过引入基因编辑技术,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产量大幅提高。葡萄糖和油脂是重要的粮食成分。未来电化学催化与细胞发酵相结合,只需要更换发酵细胞就能合成葡萄糖、色素、各种药物等。
(1)文中涉及的有机物有   (填一种即可)。
(2)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转变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乙酸也叫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除了可以做调味品,生活中还可用于   ,家用铁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的原因是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乙酸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能提高葡萄糖的产量
C.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
D.该研究是建设未来“零碳排放”物质转化的研究方向之一
【答案】(1)乙酸或葡萄糖或脂肪酸
(2)化学
(3)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铁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前面,能与醋酸反应
(4)B;C;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有机物主要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物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属于有机物的有乙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2)二氧化碳变为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醋酸可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所以生活中还可用于去除水垢;铁会与醋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会将铁制品腐蚀,所以不能用铁制品盛放食醋;
(4)A、乙酸和葡萄糖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因此两者化学性质不同,不正确;
B、根据题目信息中,“研究团队通过引入基因编辑技术,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产量大幅提高”,可以知道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能提高葡萄糖的产量,正确;
C、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制得葡萄糖和脂肪酸,而脂肪酸是油脂别称,这些都是重要的粮食成分,正确;
D、该技术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为“零碳排放”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1)根据有机物主要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3)根据醋酸可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铁反应分析;
(4)根据乙酸和葡萄糖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及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制得葡萄糖和脂肪酸分析。
三、实验题
14.(2022·淮南模拟)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通过控制液体流速,从而得到平稳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4)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填“b”或“c”)通入。
【答案】(1)试管
(2);B
(3)E
(4)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是试管;
(2)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此方程式为:;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需要通过控制液体流速,从而得到平稳气流,故发生装置应选B,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不纯净,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E排水法收集氢气,该方法收集的氢气比较纯净;
(4)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空气从c端排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分析;
(3)根据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纯净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15.(2022·琅琊模拟)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   (填“b”、“c”)。写出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氯酸钾并制取收集较纯净制取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   (填字母),氧气有助燃性,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制取的H2用E装置排水收集,请将图E补画完整   。
【答案】(1)c;
(2)AD;
(3)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择有带孔塑料片的c试管,关闭弹簧夹,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故答案为: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D,
故答案为:A、D;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用装置E排水收集H2,根据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图为。
【分析】(1)根据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结合装置的特点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四、探究题
16.(2022·琅琊模拟)某研究小组对一款中小学生中盛行的炸包玩具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在炸包内,隐藏着一个小塑料袋,用手捏破塑料袋后,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炸包会在3秒内迅速膨胀,产生“爆炸”效果。
(1)任务一:炸包中小塑料袋内液体的酸碱性
取少量小塑料袋内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则几滴   试液,若溶液   ,说明该塑料袋内液体呈酸性。
(2)任务二:炸包中小塑料袋内白色固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钙;猜想2:碳酸钠;猜想3: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猜想   (填“1”、“2”或“3”)不成立。
②另取炸包内的白色粉末又进行了如图实验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观察到   ,说明白色固体为碳酸氢钠。写出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任务三:分析炸包中选用药品的依据
结合资料及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适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1和V2,则V1   V2(填“>”、“=”或“<”)。
②选择做为炸包中的药品,你认为还需要注意的是   ,   (写两条即可)。
【答案】(1)紫色石蕊;变红色
(2)1;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查阅资料]
验证该塑料袋内液体呈酸性,可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石蕊;变红色;
(2)[进行实验]
①猜想1:碳酸钙(不溶于水);猜想2:碳酸钠(易溶于水);猜想3: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猜想1不成立,故填:1;
②如图实验A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雾(有水生成),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任务3]
①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分别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V1②选择做为炸包中的药品,还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使用安全等,故填: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
【分析】(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① 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分析。
②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
(3)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根据商品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使用安全等分析。
五、计算题
17.(2020·枣阳模拟)某市售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小张同学取5mL该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
(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   克。
(2)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6
(2)解:根据图可知,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8g,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8g×5%=2.4g
设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x=36.5%<37.5%,不符合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5mL×1.2g/mL=6g。(2)
故答案为:(1)6;(2)不符合。
【分析】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与标签对比。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琅琊模拟)穿越冰雪世界,激情相约北京。出现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的下列物品的制作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B C D
用聚氯乙烯制作的“冰墩墩"外壳 用铝合金制作的火种灯外壳 用羊绒线编织的小颁奖花束 用昆仑玉制作的同心奖牌
A.A B.B C.C D.D
2.(2020·道外模拟)2020 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我们的心。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区为在宾馆进行集中隔离的某小区居民准备了丰富的营养配餐。下列餐食中富含糖类和蛋白质的是(  )
A. 水煮蛋
B. 土豆炖鸡块
C. 沙糖桔
D. 清炒西葫芦
3.(2022·瑶海模拟)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符合的是(  )
A.下班时关闭用电器,减少能源损耗
B.河道清淤,整治排污口
C.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D.积极种植防护林,减少沙尘暴
4.(2022·琅琊模拟)氧、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图中“____”的数字为8
B.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人体中缺少铁元素会导致贫血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5.(2022·琅琊模拟)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有实验Ⅰ中观察到了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水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C.Ⅰ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D.通过以上实验证明,要防止铁生锈,必须同时隔绝氧气和水
6.(2022·琅琊模拟)下图是提取草木灰中碳酸钾的部分操作,其对应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7.(2018·安徽)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8.(2022·淮南模拟)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微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后将注射器内的一氧化碳推入硬质玻璃管中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
C.实验中观察到滤纸条变红,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气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尾气逸出而污染空气
9.(2022·瑶海模拟)无穷烯(C48H24),是美国化学会《C&EN》评选的2021年度“明星分子”之一。因为结构式类似“∞”符号而得名。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黄色固体,带有绿色荧光,可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穷烯由C、H两种原子构成
B.无穷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无穷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无穷烯相对分子质量为600g
10.(2022·琅琊模拟)为测定一瓶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分别取该溶液于A、B两个密团容器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滴加到A中,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B中,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B.图1中ab段主要发生中和反应
C.图2随氯化钙溶液不断加入,pH可能等于7
D.根据图2,反应结束时,溶质只有NaCl
11.(2022·琅琊模拟)为了证明碱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K1、 K2处于关闭状态,假设每步反应都充分进行,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瓶中滴入稀盐酸后,瓶内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滴入B瓶中,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操作前需将A瓶口的短导管堵住
C.经过上述两步反应后,打开K2,A中液体进入B后一定有浑浊产生且溶液变红。
D.为了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钙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中应打开K1,关闭K2,缓缓通入N2
12.(2022·琅琊模拟)下列方框内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其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 B.辨别真假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辨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辨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C.事实与解释 D.性质与用途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夏天温度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①氮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改良土壤的酸性
A.A B.B C.C D.D
二、科普阅读题
13.(2022·瑶海模拟)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于4月28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上。
整个过程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CO2被Ni-N-C单原子高效催化还原成CO;第二步是通过晶界铜将CO催化合成乙酸(CH3COOH);第三步是将乙酸喂给酵母,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发酵过程得到葡萄(C6H12O6)和脂肪酸。这其中高纯乙酸的获取起到承接上下游的作用,是整个过程的枢纽。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反应装置,只利用CO2和H2O直接得到了无需进一步分离的高纯乙酸溶液,在随后的过程中,利用酿酒酵母通过乙酸来合成葡萄糖。研究团队通过引入基因编辑技术,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产量大幅提高。葡萄糖和油脂是重要的粮食成分。未来电化学催化与细胞发酵相结合,只需要更换发酵细胞就能合成葡萄糖、色素、各种药物等。
(1)文中涉及的有机物有   (填一种即可)。
(2)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转变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乙酸也叫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除了可以做调味品,生活中还可用于   ,家用铁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的原因是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乙酸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能提高葡萄糖的产量
C.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
D.该研究是建设未来“零碳排放”物质转化的研究方向之一
三、实验题
14.(2022·淮南模拟)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通过控制液体流速,从而得到平稳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
(4)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填“b”或“c”)通入。
15.(2022·琅琊模拟)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   (填“b”、“c”)。写出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氯酸钾并制取收集较纯净制取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   (填字母),氧气有助燃性,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制取的H2用E装置排水收集,请将图E补画完整   。
四、探究题
16.(2022·琅琊模拟)某研究小组对一款中小学生中盛行的炸包玩具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在炸包内,隐藏着一个小塑料袋,用手捏破塑料袋后,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炸包会在3秒内迅速膨胀,产生“爆炸”效果。
(1)任务一:炸包中小塑料袋内液体的酸碱性
取少量小塑料袋内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则几滴   试液,若溶液   ,说明该塑料袋内液体呈酸性。
(2)任务二:炸包中小塑料袋内白色固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钙;猜想2:碳酸钠;猜想3: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猜想   (填“1”、“2”或“3”)不成立。
②另取炸包内的白色粉末又进行了如图实验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观察到   ,说明白色固体为碳酸氢钠。写出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任务三:分析炸包中选用药品的依据
结合资料及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适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1和V2,则V1   V2(填“>”、“=”或“<”)。
②选择做为炸包中的药品,你认为还需要注意的是   ,   (写两条即可)。
五、计算题
17.(2020·枣阳模拟)某市售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小张同学取5mL该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
(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   克。
(2)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 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符合题意;
B.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羊绒线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 昆仑玉是由“透闪石”、“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答案】B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 水煮蛋富含蛋白质,不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 土豆富含糖类,鸡块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 沙糖桔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 清炒西葫芦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类营养素和主要的食物来源分析,即鸡肉富含蛋白质,土豆富含淀粉即糖类。
3.【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下班时关闭用电器,减少能源损耗,节约资源,与该主题符合;
B、河道清淤,整治排污口,利于防止水体污染,与该主题符合;
C、使用一次性碗筷,不利于保护森林树木,与该主题不符合;
D、积极种植防护林,利于保护环境,与该主题符合;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
4.【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氧元素为8号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地壳中前3为元素为氧硅铝,故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导致贫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B、地壳中前3为元素为氧硅铝。
C、长时间缺乏铁会导致贫血。
D、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 Ⅰ(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和Ⅱ(铁与水接触,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故不符合题意;
B. Ⅰ(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和Ⅲ(铁与水隔绝,不能生锈)都不能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故不符合题意;
C. Ⅰ(铁钉中含有铁、碳等物质,生锈)和Ⅳ(铁钉中只有铁,不能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故符合题意;
D. 过以上实验证明,要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不与水接触,不必同时隔绝氧气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溶解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B、根据溶解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方程式缺少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B、固碳酶是催化剂,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C2H4,故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及生成物,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及物质间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解析】【解答】A、实验时应先将注射器内的一氧化碳推入硬质玻璃管中,排尽装置内空气,后点燃酒精喷灯,否则有爆炸可能,A符合题意;
B、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生成铁粉是黑色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B不符合题意;
C、CO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可以,看到滤纸条变红能说明生成了CO2,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毒,气球可以防止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操作步骤及现象分析,注意该实验尾气中含有CO,需处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9.【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无穷烯是由无穷烯分子构成的,无穷烯分子是由C、H两种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无穷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8):(1×24)=24:1,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C、无穷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8):(1×24)=24:1;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10.【答案】B
【知识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这瓶NaOH溶液部分变质,故不符合题意;
B. a点到b点曲线说明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主要发生中和反应,故符合题意;
C. 随着氯化钙溶液的滴加,虽然Na2CO3和CaCl2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但是还有部分氢氧化钠未变质,相当于氢氧化钠溶液会被稀释,pH逐渐降低,但溶液仍呈碱性,故pH不可能等于7,故不符合题意;
D. 图2滴加氯化钙溶液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不反应,因此反应结束时,溶质应为NaCl 和NaOH,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11.【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若A瓶中滴入稀盐酸后,瓶内溶液变为无色,可能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或盐酸过量,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B瓶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B中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反应后打开K2,A中溶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B中,碳酸钠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操作前不能将A瓶口的短导管堵住,故不符合题意;
C. 经过上述两步反应后,打开K2,A中液体进入B后,A中生成的氯化钙会和B生成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氯化钠,故溶液不一定会变红,当B中氢氧化钠过量、或碳酸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会变红色,故不符合题意;
D. 为了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钙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中应打开K1,关闭K2,缓缓通入N2,氮气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使两者充分接触反应,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反应终点,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C、氯化钙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的氯化钠。
D、根据氮气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使两者充分接触反应,便于观察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描述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通过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描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 辨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描述正确;辨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有烧纸气味的为棉织物,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织物,描述正确,故B符合题意;
C.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描述正确;夏天温度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描述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 氮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描述正确;氢氧化钠显碱性——但腐蚀性太强,不能用于改良土壤的酸性,描述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分析。
B、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C、根据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间隔会变大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13.【答案】(1)乙酸或葡萄糖或脂肪酸
(2)化学
(3)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铁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前面,能与醋酸反应
(4)B;C;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1)有机物主要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物质,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属于有机物的有乙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2)二氧化碳变为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醋酸可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所以生活中还可用于去除水垢;铁会与醋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会将铁制品腐蚀,所以不能用铁制品盛放食醋;
(4)A、乙酸和葡萄糖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因此两者化学性质不同,不正确;
B、根据题目信息中,“研究团队通过引入基因编辑技术,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产量大幅提高”,可以知道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能提高葡萄糖的产量,正确;
C、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制得葡萄糖和脂肪酸,而脂肪酸是油脂别称,这些都是重要的粮食成分,正确;
D、该技术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为“零碳排放”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1)根据有机物主要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3)根据醋酸可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铁反应分析;
(4)根据乙酸和葡萄糖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及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制得葡萄糖和脂肪酸分析。
14.【答案】(1)试管
(2);B
(3)E
(4)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是试管;
(2)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此方程式为:;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需要通过控制液体流速,从而得到平稳气流,故发生装置应选B,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不纯净,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E排水法收集氢气,该方法收集的氢气比较纯净;
(4)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空气从c端排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分析;
(3)根据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纯净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15.【答案】(1)c;
(2)AD;
(3)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择有带孔塑料片的c试管,关闭弹簧夹,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故答案为: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D,
故答案为:A、D;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用装置E排水收集H2,根据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水从长管排出,图为。
【分析】(1)根据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结合装置的特点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16.【答案】(1)紫色石蕊;变红色
(2)1;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查阅资料]
验证该塑料袋内液体呈酸性,可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故填:紫色石蕊;变红色;
(2)[进行实验]
①猜想1:碳酸钙(不溶于水);猜想2:碳酸钠(易溶于水);猜想3: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猜想1不成立,故填:1;
②如图实验A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雾(有水生成),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任务3]
①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分别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V1②选择做为炸包中的药品,还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使用安全等,故填: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
【分析】(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2)① 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分析。
②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
(3)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根据商品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的成本、反应速率的快慢、使用安全等分析。
17.【答案】(1)6
(2)解:根据图可知,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8g,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8g×5%=2.4g
设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x=36.5%<37.5%,不符合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5mL×1.2g/mL=6g。(2)
故答案为:(1)6;(2)不符合。
【分析】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与标签对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下一篇: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2-2023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