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盐 章节练习(含解析) -2022-2023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12章 盐 章节练习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①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② 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③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④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
A.Cu2+、、Na+ 、OH-
B.H+ 、Na+、、Cl-
C.K+ 、Fe3+、、
D.Na+、Cl- 、K+ 、
3.归纳、分类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或分类正确的是
A.元素的分类
B. 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
C.物质溶解性的划分
D.物质的分类
4.下列关于反应类型和物质类别的判断不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所选物质类别
A 2KClO32KCl+3O2↑ 分解反应 KClO3是氧化物
B 3C+2Fe2O34Fe+3CO2↑ 置换反应 Fe是金属单质
C 4NO2+O2+2H2O═4HNO3 化合反应 HNO3是酸
D FeCl3+3NH3 H2O=Fe(OH)3↓+3NH4Cl 复分解反应 NH3 H2O是碱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KMnO4O2Cu2(OH)2CO3
B.NaHCO3Na2CO3NaOH
C.Na2CO3NaOHNaCl
D.K2SO4BaSO4Ba(NO3)2
6.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钙
C.氧化钙
D.氯化钠
7.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再显中国饭碗自信,其中化肥功不可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尿素【CO(NH2)2】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
C.氮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3
D.化肥虽好不能滥用,过度施肥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
8.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CO(NH2)2 C.Ca(H2PO4)2 D.K2SO4
9.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 B.氧化铜固体和稀盐酸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质量比为1:1) 先通过灼热CuO,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2 个氢气分子______
4 个钙原子______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______
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_____
可用于填空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囊的气体_____ 。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___________。
(2)碳粉与氧化铜粉末高温反应;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3.如图中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色氧化物,C中含有两种元素,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一”表示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1)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A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
四、流程题
14.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流程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氯化钠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加入的物质有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加入顺序有三种,请你把它们写出来(用物质前的序号表示),第一种:______;第二种:______;第三种:______。
(2)步骤Ⅳ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五、实验题
15.同学们在体验科学家们探究水的组成的历程。
(1)图1所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与a中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选填“正”或“负”)极:检验b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电解水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产生氧气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不考虑水中的溶解)______。
(2)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将尖嘴玻璃管喷出的纯净的氢气点燃,伸入充满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原因是______。
(3)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______检验水的存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六、综合应用题
16.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 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至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20℃时,饱和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常温下,将5gNaCl粉末放入10mL乙醇中,振荡时形成的是_________(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4)为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推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17.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制丝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下图),铜丝很快变回红色,并闻到一股刺微性的气味。
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查阅资料: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俗称酒精。加热时与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③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酸有挥发性,具有刺激性的气味。
④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小明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
小明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明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
【得出结论】
由实验现象说明溶液不显酸性,因此该溶液中不含有醋酸。
【再探究】
(1)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生成的一种叫乙醛(C2H4O)的易挥发物质。
(2)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乙醛遇无水硫酸钢均不显蓝色),说明在上图所示反应中第二种生成物是_________。
(3)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三种生成物是单质铜,理由是_____________。
(4)想一想,该实验先将铜丝进行灼烧至通红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八、科普阅读题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箱。其实,还可以把厨余垃圾中的鲜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制作方法:按1:3:10的比例将红糖、鲜厨余(水果皮、菜叶等)、水混合装入桶中,盖盖发酵3 个月,过滤出液体,得到环保酵素。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生长中的芥菜残留农药进行了研究。首先检测喷洒农药2小时后初始附着量,然后分四组分别喷洒:清水,1:200、1:300、1:400(环保酵素和水的体积比,下同)的酵素液,检测96 h后3种农药降解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施用化学肥料是保证粮食高产、稳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与此同时,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研究人员分别用1:250、1:500、1:750、1:1000的酵素液(每周施浇3次)对土壤中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原文作者李方志、韦文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的工具是_____。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4)四组实验中,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作用最好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B 施浇环保酵素到第 7 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
C 环保酵素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钾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氧元素的质量比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错误;
②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pH<7,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正确;
③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溶解度逐渐增大至原来的溶解度,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原来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
④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钾,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是3个。
故选C。
2.D
【详解】能大量共存即离子间结合不会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A、铜离子是蓝色的,且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错误;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错误;
C、铁离子是黄色,不是无色溶液,错误;
D、离子间结合不会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溶液为无色,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元素的分类一般分为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两者属于包含关系,选项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时物质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属于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至1g之间,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属于难溶物质,选项溶解性划分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D、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4.A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A选项判断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Fe属于金属单质,B选项判断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是由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酸,C选项判断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碱,D选项判断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铜与氧气中没有氢元素,反应不能生成碱式碳酸铜,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故B正确。
C、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氢氧化钠,故C错误;
D、硫酸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硫酸钡难溶于水、难溶于酸,不能与稀硝酸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6.A
【详解】在发酵面团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选A。
7.C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故A正确;
B、磷酸二氢铵的分子式为NH4H2PO4,其中氮元素和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肥料,可作为化肥,所以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故B正确;
C、氮肥硝酸铵的分子式为NH4NO3,其中含有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氮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3,故C错误;
D、化肥虽好不能滥用,要合理使用化肥,过度施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和水体污染,故D正确。
故答案:C。
8.A
【详解】A、NH4H2P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料,选项正确;
B、CO(NH2)2中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C、Ca(H2PO4)2中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选项错误;
D、K2SO4中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A错误;
B、氧化铜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应,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不一定含碳酸根,也有可能是活泼金属,故A设计不合理;
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把铁消耗掉了,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设计不合理;
C、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铜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原物质,故C设计不合理;
D、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渣中为氢氧化铜沉淀,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设计合理;
故选D。
11. 2H2 4Ca CO2 SO2 N2 CaCO3 He
【详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氢气分子表示为:2H2;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钙原子,就可表示为:2Ca;
(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4)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故填:SO2;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N2;
(6)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CaCO3;
(7)可用于填空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囊的气体氦气,故填:He。
12.
【详解】(1)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Ca(OH)2 金属表面除锈
【详解】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色氧化物,初中学习的红色氧化物只有氧化铁,则A是氧化铁,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E是碳酸钙,C既能与氧化铁反应,也能与碳酸钙反应,应该为酸,C中含有两种元素,则C为盐酸,结合B由A转化生成,D可以转化成E,则B可能是单质铁,D是氢氧化钙,把各物质带入框图进行验证,推断合理;
(1)D物质为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2)A与C溶液反应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金属表面除锈,因为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
14.(1) ③①② ②③① ③②①
(2)蒸发结晶
【解析】(1)
要先除SO42-离子,然后再除Ca2+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就没法除去,至于加NaOH除去Mg2+离子顺序不受限制,因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盐酸就可以除去,只要将三种离子除完了,然后过滤即可,最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②或②③①或③②①;
(2)
由图可知,步骤Ⅳ是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氯化钠从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应选择蒸发结晶。
15.(1) 正 将b中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
(2) 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集气瓶潮湿,会对生成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3) 无水硫酸铜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图中a中收集的气体较少,为氧气,则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则检验b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将b中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
由于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图为 。
(2)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方程式是;
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潮湿,则会对生成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3)由于无水硫酸铜与水会结合为蓝色的五水硫酸铜,则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16.(1) 增大 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
(2)26.5%
(3)悬浊液
(4) 溶液变浑浊 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详解】(1)据表格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故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常温下,将5gNaCl粉末放入10mL乙醇中,振荡时形成的是悬浊液。
(4)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故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浑浊,推测依据是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1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含硫元素 二氧化碳是无味气体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不变红 水 反应前物质含有铜元素,反应后生成含有铜元素的物质,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生成物中一定生成铜 为反应提供热量 制备氧化铜参加反应
【详解】{猜想与假设}铜丝中含有铜元素,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含硫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即猜想一不正确,故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含硫元素;
二氧化碳是无味气体,实验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生成的气体不能是二氧化碳,所以猜想二不正确,故填二氧化碳是无味气体。
{探究活动}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证明猜想三不正确的方法是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故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猜想三不正确,即没有生成醋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观察到溶液不变红,故填溶液不变红。
{再探究}(2)乙醇、乙醛遇无水硫酸钢均不显蓝色,而无水硫酸铜遇到水生成五水硫酸铜变蓝,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证明在上图所示反应中第二种生成物是水,故填水。
(3)反应前物质含有铜元素,反应后生成含有铜元素的物质,反应乙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一醛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潜意识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物中一定生成铜,故填反应前物质含有铜元素,反应后生成含有铜元素的物质,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物中一定生成铜。
(4)①该实验先将铜丝进行灼烧至通红能够为反应提供热量,便于氧化铜与乙醇反应,故填为反应提供热量。
该实验先将铜丝进行灼烧至通红能够生成氧化铜,即制备氧化铜参加反应,故填制备氧化铜参加反应。
18. 纱布或滤网 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 1:300的酵素液 AB
【详解】(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纱布或滤网。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4)由图示信息可知,四组实验中,1:300的酵素液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率最高,故降解作用最好的是1:300的酵素液。
(5)A、由有机质增幅率图可知,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故A正确;
B、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故B正确;
C、长期施用环保酵素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环保酵素不是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故C不正确。故选AB。
【点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下一篇: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