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题-盐化肥(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题-盐 化肥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X、Y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交叉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复分解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盐
Y 分解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碳酸盐
A.A B.B C.C D.D
2.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遭成危害的是
A.不随意丢弃旧电池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烘干,看有无固体留下
B.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盖,看试剂瓶口是否出现白烟
C.氯化铵和氯化钾:加入熟石灰研磨,看能否产生刺激性气味
D.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产生
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铁丝和稀盐酸反应:
D.电解饱和食盐水:
5.下列物质能在pH=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2CO3、 B.HCl、NH4Cl、Na2SO4
C.、NaCl、 D.NaCl、、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洗涤,干燥
B Fe2O3 Fe 加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O2 CO 点燃
A.A B.B C.C D.D
7.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A.KNO3、HCl、NaNO3 B.Na2CO3、MgSO4、HCl
C.BaCl2、AgNO3、H2SO4 D.NaOH、FeCl3、H2SO4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放入锌粒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蒸发食盐水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对应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H2OH2+O2↑ 分解反应
B CaO+H2O= Ca(OH)2 化合反应
C 2Fe+6HCl= 2FeCl3+3H2↑ 置换反应
D SO3+2NaOH=Na2SO4+H2O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O32-、Cl-、Na+、K+ B.K+、Cu2+、SO42-、NO3-
C.Ba2+、Na+、SO42-、Cl- D.Na+、K+、Cl-、SO42-
11.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FeCl3、HCl、H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FeCl3一定有,HCl一定无
C.FeCl3、HCl一定有,BaCl2、H2SO4一定无
D.HCl、FeCl3一定有,H2SO4一定无,可能有BaCl2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Na2CO3 H2SO4 NaCl B.BaCl2 AgNO3 HNO3
C.NaOH NaCl HCl D.Na2SO4 CuSO4 HCl
二、填空题
13.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是_______。
②1个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1种新粒子,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
③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COS的物质。该物质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请标出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
(3)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2所示。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SO3发生化合反应转化为物质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现有氧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钾、氧化铁六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1)理想的清洁能源____________;
(2)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
(3)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
(4)可作复合肥料的盐___________。
15.桂林山水闻名中外。小明放假期间到桂林游玩。
(1)小明看到清澈透明的漓江水,漓江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小明坐上了观光电瓶车,电瓶车车身防锈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电瓶车在行驶过程中,将______能→电能→机械能。
(3)工人正在公园给树木施用化肥K2SO4,K2SO4属于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4)午饭时,小明吃了西红柿炒蛋,鸡蛋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吃饭时不小心油沾到了衣服上,小明用洗洁精清洗衣服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______原理。
(5)返程前,小明收集到一些垃圾,不属于可回收利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矿泉水瓶 B.报纸 C.果皮
16.实验室内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或KNO3中的一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 ________ 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2)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再滴入图中的 ________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可知该化肥为 ________ 。
三、推断题
1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这位同学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相应的问题。
步骤I: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步骤II: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钡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红色溶液A。
步骤III:向白色沉淀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沉淀部分溶解。
步骤IV:向红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过滤,得到无色溶液B。
(1)步骤I所得的红色溶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步骤II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由以上实验可确定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______(写离子符号)。
1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代表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其中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和E都属于氧化物,且B是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______。
(2)若C是一种盐,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
(3)D→A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若B跟C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9.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于50mL干燥的烧杯中,置于电子天平上。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了液体,天平示数增加。取下烧杯,将其放置在空气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交流与解释】
(1)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2)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教师安排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____。
(2)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____(填序号)。
A 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 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 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
20.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设计如下过程除去杂质:
步骤Ⅰ:加足量的水溶解。
步骤Ⅱ: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X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和______。
(2)(2)步骤Ⅱ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X是_____溶液。
(3)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一举两得,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目的是___________;步骤Ⅳ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1.工业生产纯碱中常含有少量NaCl杂质,先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
如图所示。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利用图中曲线上示出的a、b、c点数据,其中不能用作计算的是_____(填标号)所对应的数据。
22.将12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______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有此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因此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符合题意;
D、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盐属于盐,因此碳酸盐与盐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这样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减少环境污染,这样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符合题意;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则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烘干,可能都有固体留下,不能鉴别,故A不正确;
B、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盖,试剂瓶口均没有出现白烟,不能鉴别,故B不正确;
C、氯化铵和氯化钾: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气体的是氯化铵,没有变化的是氯化钾,看能否产生刺激性气味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钡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看是否有沉淀产生,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C。
4.D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错误;
B、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
D、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正确。
故选D。
5.B
【分析】pH=3的无色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
【详解】A、Na2CO3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Cl、AgNO3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足量的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A
【详解】A、三种物质溶于水后,交换离子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即三种物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混合后无明显现象,选项正确;
B、该组物质中的碳酸钠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选项错误;
C、三种物质中的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沉淀,氯化钡还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选项错误;
D、该组物质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选项错误,故选A。
8.D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瓶底放水或细沙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食盐水时,将食盐水置于蒸发皿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9.B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是否正确.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氢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H2↑+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H+、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与题干无色溶液不符,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SO42-、Ba2+能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1.D
【详解】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溶液中不含有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开始不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后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铁,可能含有氯化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铁,H2SO4一定无,可能有BaCl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气体二氧化碳,两者难以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两者难以共存,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两者难以共存,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硫酸铜、盐酸三者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其可以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相等 S2- H+、 SO2 SO3+H2O=H2SO4
【详解】(1)①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原子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故填:相等;
②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稳定结构硫离子,硫离子符号为S2-,故填: S2-;
③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COS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均为-2价,可求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故填:;
(2)由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Na+、SO42-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而H+和CO32-在反应后生成了CO2和H2O,故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故填:H+、;
(3)由硫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图”可知,X属于氧化物,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Y为酸,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 因此Y的化学式为:H2SO4 ,SO3和水发生化合反应转化为H2SO4,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故填:SO2,SO3+H2O=H2SO4。
14.
【详解】(1)氢气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化学式是:;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化学式是:;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是:;
(4)硝酸钾含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化学式是:。
15.(1)混合物
(2) 喷漆 化学
(3)钾
(4) 蛋白质 乳化
(5)C
【解析】(1)河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观光电瓶车车身防锈采用的方法是喷漆;电瓶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化学能-→电能-→机械能;故填:喷漆;化学。
(3)K2SO4含有K元素,属于钾肥;故填:钾;
(4)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用洗洁精洗衣服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填:蛋白质;乳化;
(5)矿泉水瓶、报纸都可以循环利用;属于可回收利用资源;而果皮属于生活垃圾,不可循环利用;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6. 氢氧化钙 BaCl2 (NH4)2SO4
【详解】(1)氯化铵、硫酸铵遇碱混合研磨会放出氨气,所以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2)(NH4)2SO4遇钡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另取少量化肥样品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再滴入图中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该化肥为硫酸铵。
点睛: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以及硫酸根遇钡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
17. 碱性 硝酸钡 碳酸钾、氯化钠 Ba2+、K+、Na+、H+、NO
【分析】步骤I: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存在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氢氧化钠或碳酸钾或两种都有,且不存在相互生成沉淀的物质;
步骤II: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钡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红色溶液A,说明固体中存在硫酸钠或碳酸钾或都有,不存在硝酸钡;
步骤III: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碳酸钡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白色沉淀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钡,由于盐酸量较少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硫酸钡,故原固体中存在碳酸钾;
步骤IV:氯离子和银离子能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向红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说明沉淀乙为氯化银,原固体中存在氯化钠;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碳酸钾生成的氢氧化钾、不反应的氯化钠,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则得到无色溶液B中含有硝酸和氢氧化钡生成的硝酸钡、硝酸和氢氧化钾生成的硝酸钾、硝酸银和氯化钠生成的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故B中含有离子为Ba2+、K+、Na+、H+、NO 。
【详解】由分析得:
(1)步骤I所得的红色溶液显碱性。
(2)步骤III发生反应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3)由以上实验可确定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硝酸钡,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钾、氯化钠。
(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Ba2+、K+、Na+、H+、NO。
18.(1)做食品干燥剂
(2)Na2CO3(合理即可)
(3)分解反应
(4)
【分析】根据题意,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B是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为盐酸;A和E都属于氧化物,且A能与B盐酸反应,D又能转化为A,故A为氧化钙;又A能转化为E,所以E为水。
(1)由分析可知,A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做食品干燥剂。
(2)若C是一种盐,一定为可溶性碳酸盐,因为C能与酸反应,且能转化为水和碳酸钙,故C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合理即可)。
(3)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此反应为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为分解反应。
(4)若B跟C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则C为碱,又C能转化为碳酸钙,故C一定为氢氧化钙,即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干燥剂 BD
【详解】(2)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评价: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均变红。,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NaOH与变质后的Na2CO3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变红;
进行实验:
根据题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若猜想一成立,则溶液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反思与拓展:
(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A 先加足量稀盐酸,盐酸会将碳酸钠、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A错误;
B 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氢氧化钠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B正确;
C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不能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故C错误;
D 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先加足量Ba(NO3)2溶液,能完全除去碳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择BD。
20. 烧杯 玻璃棒 Na2SO4+BaCl2=BaSO4↓+2NaCl 碳酸钠溶液 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 氢氧化钡溶液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蒸发
【详解】(1)由实验的过程可知,在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钠样品时,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
(2)步骤Ⅱ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能将氯化镁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通过上述试验,溶液中有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应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
(3)由于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所以,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由于氢氧化钡既能与硫酸钠反应又能与氯化镁反应,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由于溶液中能够还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步骤Ⅳ中将食盐水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故答为:(1)烧杯和玻璃棒;(2)MgCl2+2NaOH═Mg(OH)2↓+2NaCl;碳酸钠;(3)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钡;(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结晶。
21.(1)88.3%
(2)c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答: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8.3%。
(2)当求算氯化钙溶液中质量分数时,由于50g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4g,125g氯化钙溶液对应的沉淀为10g都是氯化钙完全反应,所以可以根据a点或者b点数据计算。而c点时150g氯化钙溶液也产生10g沉淀,此时氯化钙溶液未反应完(有剩余),故c点不能用作计算的对应的数据。
22.(1)6  (2)4
(3)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x=10.6g,
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88.3%。
【详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15g的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3g,第三次生成沉淀是9g,则第二次生成沉淀的质量是6g,所以m=6;
(2)由表中的数可知,第四次加入的氯化钙溶液若完全反应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应为12g,而实际只产生了10g沉淀,说明了碳酸钠已完全发生了反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复习题-金属(含解析)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科粤版 6.1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同步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