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三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尿素[CO(NH2)2]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作用。尿素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答案】A
【详解】尿素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
②结合当地资源实况,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④用密目网覆盖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现如今,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是不合理的,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②结合当地资源实况,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可有效保护环境;
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用密目网覆盖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可减少环境污染;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测溶液的pH
C.配制溶液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详解】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操作漏斗末端较长处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所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A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②氮气——由分子构成
B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作高能燃料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C 化学与能量的关系 ①家庭利用甲烷燃烧做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灯泡通电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D 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①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①金刚石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②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由氮分子构成的,故A归纳完全正确;
B、①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氢气可作高能燃料;②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故B归纳完全正确;
C、①家庭利用甲烷燃烧做饭,此过程中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②灯泡通电发光,此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光能释放出来,故C归纳完全正确;
D、①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不合理利用化学知识,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既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又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故D归纳不完全正确。
故选D。
5.吲哚-3-乙酸(IAA)是人们最早确认的生长素,其化学式为C10H9N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AA是一种有机物
B.已知IAA可由吲哚、甲醛与氰化钾在150℃,0.9~1MPa下反应生成3-吲哚乙腈,再在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该过程中有碱参与
C.IAA的前体色氨酸(一种氨基酸)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
D.IAA中的碳含量约为68.6%
【答案】C
【详解】A、根据IAA化学式可知,IAA是含碳元素化合物,是一种有机物,说法正确;
B、根据“已知IAA可由吲哚、甲醛与氰化钾在150℃,0.9~1MPa下反应生成3-吲哚乙腈,再在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可知,该反应中的氢氧化钾参加反应,氢氧化钾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说法正确;
C、人体六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IAA的前体色氨酸(一种氨基酸)不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说法错误;
D、IAA中的碳含量约为 ,说法正确。
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15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会改变 D.③④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镆的原子序数为115,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8-115=17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②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不一定会改变,如氯原子变成氯离子,电子层数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③④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瓶内的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
B.b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
C.c点气压低于a点是由于白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不是气体
D.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液面上升至1处
【答案】B
【详解】A、进行实验1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故说法正确;
B、ab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点压强开始减小是因为红磷燃烧完后,开始冷却,故说法不正确;
C、bc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且不生成气态物质,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c点气压低于a点,故说法正确;
D、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瓶中最终液面上升至1处,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难溶于水 B.甲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答案】B
【分析】依据题干中“液体越浑浊,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强度越小”进行分析,Q点透光强度为0,说明Q点生成沉淀量最大,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发生反应①,QM段透光强度在增大,说明发生反应②。
【详解】A、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发生反应①,说明生成的乙是沉淀,故A正确;
B、PQ段透光强度在减小,说明反应①要生成沉淀,如果甲为NaOH,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所以甲不能是NaOH,故B错误;
C、QM段透光强度在增大,说明发生反应②,故C正确;
D、E对应的液体含有没有反应完的甲,F点对应的液体含有生成的丙,所以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9.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点对应状态下的65 g KNO3溶液,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将65 g溶液倒出去32.5 g
B.将65 g溶液蒸发掉32.5 g的水,再冷却到t2℃
C.在t2℃时,向65 g溶液中加入15 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D.将65 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
【答案】C
【分析】通过观察图像可以看出,M点对应状态下的65gKNO3溶液和t1℃时的KNO3饱和溶液的组成是相同的,即t2℃时M点对应状态下的65gKNO3溶液中含有水50g,硝酸钾15g,要想把此溶液恰好变成t2℃时的饱和溶液,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掉水或加入硝酸钾。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把溶液倒出去一部分,得到的仍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
B、要求得到t2℃时的饱和溶液,温度不能改变,可以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
B错误;
C、要求得到t2℃时的饱和溶液,温度不能改变,可以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y
C正确;
D、要求得到t2℃时的饱和溶液,温度不能改变,D错误。
故选C
10.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H2
B.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酸与铝的表面的氧化铝先反应
C.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D.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答案】D
【详解】A、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都能生成氢气,故A正确;
B、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所以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故B正确;
C、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所以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故C正确;
D、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反应关系、可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则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共8小题,共70分。
11.(7分)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平时烹任时所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目前,人们常利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3)写出硝酸钙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4)2022年8月我国在南海部分海域进行了大规模军训练,展现出我因海军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因海权的新面貌!近期,我军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广西舰将在南海举行联合立体登陆作战演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栖攻击舰搭载有重型装甲装备如主战坦克等,由锰钢制坦克这主要利用了其______(填字母)的性质
A.熔点高、密度大 B.强度高、导电性好 C.韧性好、硬度大
②金属锰是用锰矿石之一的软锰矿石(主要成分MnO2)和炭粉反应制得的。将软锰矿、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锰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元素 (2)煤 (3)
(4) C
【详解】(1)物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碘是以元素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
(2)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3)硝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其中一个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属于阴离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填:;
(4)①由锰钢制坦克,主要是要求坦克硬度大,抗打击,因此是利用了锰钢的韧性好、硬度大,故选:C;
②软锰矿、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锰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故为一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8分)
氮元素的“旅行”线路如图所示。
(1)NH3、NO、HNO3、NH4NO3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设备A,空气中的________一定参与了反应。Pt-Rh合金网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在反应前后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不变。
(3)设备A中除了生成NO外,还会产生一种常见的氧化物R,而设备B中也需要该物质R,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写出设备C中合成NH4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3
(2) 氧气/O2 质量 化学性质 (或化学性质 质量)
(3)H2O
(4)NH3+HNO3===NH4NO3
【解析】(1)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3中,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N的化合价为x,则,故填:-3。
(2)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H3通过A设备变为NO,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故填:氧气(或O2)。
②催化剂的特征是一变二不变,即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故②填:质量,③填:化学性质。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设备A中反应前有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反应后生成的NO中有氮元素和氧元素,则生成物中应含氢元素,则生成的常见的氧化物R是H2O,故填:H2O。
(4)
由图知,设备C将硝酸和氨气转化为硝酸铵,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H3+HNO3===NH4NO3,故填:NH3+HNO3===NH4NO3。
13.(6分)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温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用文字描述)。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塑料
(2)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分解为水和氧气
(3)B
(4)形成的水滴粒径大于10微米
【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文中“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中涉及到的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2)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不稳定。
(3)
A. “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B. 从“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则说明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可能是混合物,含有水和过氧化氢。错误。
C. 水蒸气冷凝可能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无污染,所以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正确。
D. 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正确。
故选:B。
(4)从文中“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可推测,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形成的水滴粒径大于10微米。
14.(8分)
某同学在归纳梳理物质间关系时,应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纯净物,拼搭出行走的人形图案。拼图中相连物质间可发生化学反应,A是水垢中含有的难溶碱,化合物B不含氧元素,C、G是黑色固体单质,D、F是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E的用途为______(任写一种)。
(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当A和B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图中7种物质间的反应,共涉及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CuSO4 支持燃烧 Fe+2HCl=FeCl2+H2↑ MgCl2 3
【分析】因为A是水垢中含有的难溶碱,所以A为氢氧化镁;化合物B不含氧元素,能和氢氧化镁反应,则B为盐酸;C是黑色固体单质,能和盐酸反应,则C为铁粉;G是黑色固体单质,铁粉和木炭都能和氧气反应,则G为碳,E为氧气;D、F是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因为D能和铁粉反应,则D为硫酸铜,F为氢氧化钙。
【详解】(1)根据分析,D为硫酸铜,化学式为:;E为氧气,氧气的用途之一是支持燃烧。
(2)B与C分别是盐酸和铁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物氯化镁,化学式为: MgCl2。
(4)铁、碳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镁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故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三种。
15.(10分)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滤渣一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X溶液为______(填化学式);
(5)NaCl在生活中的用处:______(写一例)。
(6)冷却结晶是操作Ⅲ中的一个步骤,说明氯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答案】 使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完全反应 C NaOH 做调味品 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分)
【详解】(1)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均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故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使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完全反应;
(2)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废渣中的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故由流程图可知滤渣①的成分为C;
(4)由流程图可知加入X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与铁离子,滤液二结晶后得到了副产品氯化钠,故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为NaOH;
(5)NaCl在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
(6)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6.(11分)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I、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KC1O3、MnO2、稀盐酸、NaOH溶液、H2O2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和收集装置______(填字母)。若要用KC1O3制取O2,则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的化学性质
(3)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______。测得pH=1的溶液为______。
(4)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______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
【答案】(1)试管
(2) B C 2KClO32KCl+3O2↑(3分)
(3)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2分) 稀盐酸
(4) 酚酞 红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若用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则该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应选择B;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该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应选择C;
2KClO32KCl+3O2↑(3分)
(3)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测得pH=1的溶液为稀盐酸;
(4)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显酸性,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则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7.(14分)
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①竹炭中不含碳元素
②______。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二氧化碳气体。
④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______生成;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有______生成。
(2)小华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4)小亮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通过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______来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
【结论】竹炭中______。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某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答案】 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CO2/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有毒气体CO逸出会污染空气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不可以 O2与CO混合加热时可能爆炸 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A、C
【详解】[猜想与假设]想探究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结合猜想①,猜想②为竹炭中含碳元素。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单质为铜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实验](1)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由于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则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
(2)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则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而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4)由于一氧化碳能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色的铜,则玻璃管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
由于一氧化碳不纯时会发生爆炸,则不能用该装置来证明一氧化碳。
[结论]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A、竹炭具有去污等功效,则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该选项描述正确;
B、竹炭细密多孔,则其具有吸附性,可除去异味,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竹炭具有消炎、止痛、化瘀等功效,则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AC。
18.(6分)
“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该运载火箭所用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相对分子质量为60),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4H2O+2CO2↑+3N2↑。如果向空气中排放了220千克的CO2,则该运载火箭燃烧掉的偏二甲肼(C2H8N2)是多少千克?
【答案】解:设该运载火箭燃料掉的偏二甲肼(C2H8N2) 的质量是x。
(2分)
答:该运载火箭燃料掉的偏二甲肼(C2H8N2) 的质量是150千克。
【详解】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三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尿素[CO(NH2)2]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作用。尿素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
②结合当地资源实况,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④用密目网覆盖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测溶液的pH
C.配制溶液 D.稀释浓硫酸
4.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A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②氮气——由分子构成
B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作高能燃料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C 化学与能量的关系 ①家庭利用甲烷燃烧做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灯泡通电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D 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①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A.A B.B C.C D.D
5.吲哚-3-乙酸(IAA)是人们最早确认的生长素,其化学式为C10H9N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AA是一种有机物
B.已知IAA可由吲哚、甲醛与氰化钾在150℃,0.9~1MPa下反应生成3-吲哚乙腈,再在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该过程中有碱参与
C.IAA的前体色氨酸(一种氨基酸)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
D.IAA中的碳含量约为68.6%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15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会改变 D.③④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7.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瓶内的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
B.b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
C.c点气压低于a点是由于白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不是气体
D.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液面上升至1处
8.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难溶于水 B.甲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
9.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点对应状态下的65 g KNO3溶液,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将65 g溶液倒出去32.5 g
B.将65 g溶液蒸发掉32.5 g的水,再冷却到t2℃
C.在t2℃时,向65 g溶液中加入15 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D.将65 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
10.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H2
B.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酸与铝的表面的氧化铝先反应
C.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D.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共8小题,共70分。
11.(7分)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平时烹任时所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目前,人们常利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3)写出硝酸钙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4)2022年8月我国在南海部分海域进行了大规模军训练,展现出我因海军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因海权的新面貌!近期,我军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广西舰将在南海举行联合立体登陆作战演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栖攻击舰搭载有重型装甲装备如主战坦克等,由锰钢制坦克这主要利用了其______(填字母)的性质
A.熔点高、密度大 B.强度高、导电性好 C.韧性好、硬度大
②金属锰是用锰矿石之一的软锰矿石(主要成分MnO2)和炭粉反应制得的。将软锰矿、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锰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8分)
氮元素的“旅行”线路如图所示。
(1)NH3、NO、HNO3、NH4NO3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设备A,空气中的________一定参与了反应。Pt-Rh合金网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在反应前后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不变。
(3)设备A中除了生成NO外,还会产生一种常见的氧化物R,而设备B中也需要该物质R,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写出设备C中合成NH4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3.(6分)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温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用文字描述)。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14.(8分)
某同学在归纳梳理物质间关系时,应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纯净物,拼搭出行走的人形图案。拼图中相连物质间可发生化学反应,A是水垢中含有的难溶碱,化合物B不含氧元素,C、G是黑色固体单质,D、F是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E的用途为______(任写一种)。
(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当A和B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图中7种物质间的反应,共涉及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15.(10分)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滤渣一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X溶液为______(填化学式);
(5)NaCl在生活中的用处:______(写一例)。
(6)冷却结晶是操作Ⅲ中的一个步骤,说明氯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16.(11分)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I、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KC1O3、MnO2、稀盐酸、NaOH溶液、H2O2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和收集装置______(填字母)。若要用KC1O3制取O2,则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的化学性质
(3)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______。测得pH=1的溶液为______。
(4)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______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
17.(14分)
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①竹炭中不含碳元素
②______。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二氧化碳气体。
④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______生成;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有______生成。
(2)小华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4)小亮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通过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______来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
【结论】竹炭中______。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某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17.(6分)
“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该运载火箭所用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相对分子质量为60),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4H2O+2CO2↑+3N2↑。如果向空气中排放了220千克的CO2,则该运载火箭燃烧掉的偏二甲肼(C2H8N2)是多少千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