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安徽专用②) (含解析)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安徽专用)
第二模拟
(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甲骨刻字
C.烧制陶俑 D.火法炼铜
2.下列是某同学取用10ml饱和食盐水并蒸发结晶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倾倒饱和食盐水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 D.实验后熄灭酒精灯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或摄入过量的碘都会引发甲状腺肿大
B.化肥NH4HCO3不能与熟石灰共同施用
C.为了延长保质期,我们可以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D.减少白色污染能有效保护环境
4.我国自主研发出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液氦是制造超低温的“神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关于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氦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
B.氦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He2
C.氦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
5.国庆期间小明从北京乘坐高铁去上海的姑妈家,并在途中点了一份午餐:红烧肉、米饭、青菜和矿泉水。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说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空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
C.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
D.小明的午餐食品中红烧肉和青菜都富含维生素
6.宏微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事实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氯化钠放入水中会消失 氯化钠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
C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有OH-
7.二甲双胍(化学式C4H11N5)是治疗糖尿病最常用药物,特别是针对超重的患者。下列关于二甲双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48:11:70
C.原子总数为20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中不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硝酸铵和硝酸钾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后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待检验气体的集气瓶中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D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9.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①配制的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B.应用②中化学方程式为:
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在生活中俗称小苏打
D.生产中粗盐提纯时,可用过量KOH溶液除去MgCl2
10.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方法,该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反应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生成物之一可用于制造高级炭黑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1.下图为KCl和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Cl易溶于水
B.将T1℃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4℃,均无固体析出
C.T2℃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0%
D.T4℃时,等质量水能溶解更多质量的氯化钾
12.为探究微粒的性质,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浓氨水,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注入装置下端两侧的玻璃管内,观察现象。
步骤2:步骤1结束后,立即将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的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
B.气球可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
C.步骤2中可观察到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度加快
D.该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第II卷 (选择题 共2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
13.阅读科技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本届冬奥会大量使用了高科技。
材料1: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神奇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该技术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至-15℃,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材料2:冬奥会服装中的“黑科技”。本次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的衣服内胆里特意添加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导热系数非常高。穿着礼仪服装前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服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此外,比赛服装中的科技含量更高,例如速滑竞赛服中,含有弹性超强的橡胶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体力消耗。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___。
(2)第二代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优良的导体,画出构成石墨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普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C.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可以还原氧化铜
(4)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的优点_________。
14.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到以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A、B都可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气体。
(3)若用装置C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b”或“c”)端通入。
15.以某菱镁矿石(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MnCO3、SiO2)制取MgSO4·7H2O,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①Mn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
②“转化”时主要反应是
③硫酸镁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浓缩结晶,可得到不同的晶体:
温度/℃ -3.9~1.8 1.8~48.1 48.1~67.5 67.5~200
析出晶体 MgSO4·12H2O MgSO4·7H2O MgSO4·6H2O MgSO4·H2O等
(1)写出“酸浸”时Mn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写出1种)。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_____(写出1种)。
(3)“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加热蒸发滤液至有固体出现、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4)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16.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_____,证明反应发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
【任务二】转换思维再探中和反应
(2)用pH传感器按下图再次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取c点溶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___。
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即热食品中使用生石灰加热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4)将上图装置中pH传感器换成温度传感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碱中和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约23s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
【交流与反思】
(5)小雨同学认为第(4)题①的结论不够严谨,她的理由是_____。
17.已知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现有30g含铝90%的铝粉样品,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样品中其它成分不反应)。则:
(1)X的化学式为______。
(2)求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安徽专用)
第二模拟
(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甲骨刻字
C.烧制陶俑 D.火法炼铜
【答案】B
【解析】A、稻草造纸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错误;B、甲骨刻字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正确;C、烧制陶俑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错误;D、火法炼铜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B。
2.下列是某同学取用10ml饱和食盐水并蒸发结晶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倾倒饱和食盐水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 D.实验后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A、倾倒饱和食盐水:量筒倾斜,瓶塞正放(应倒放),标签指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量筒的尖嘴(应边缘),操作错误;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应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操作正确;D、实验后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并轻提一下),操作错误。故选C。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或摄入过量的碘都会引发甲状腺肿大
B.化肥NH4HCO3不能与熟石灰共同施用
C.为了延长保质期,我们可以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D.减少白色污染能有效保护环境
【答案】C
【解析】A、人体缺碘或摄入过量的碘都会引发甲状腺肿大,正确;B、化肥NH4HCO3不能与熟石灰共同施用,否则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逸出,使肥效降低,正确;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可以用甲醛浸泡海产品,错误;D、减少白色污染能有效保护环境,正确;故选C。
4.我国自主研发出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液氦是制造超低温的“神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关于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氦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
B.氦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He2
C.氦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
【答案】D
【解析】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氦原子序数为2,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2,故A选项错误;
B. 氦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He,故B选项错误;C. 氦原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此电子层容纳2个电子即达到稳定,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得失电子,故C选项错误;D. 根据图中信息,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故D选项正确。故选D。
5.国庆期间小明从北京乘坐高铁去上海的姑妈家,并在途中点了一份午餐:红烧肉、米饭、青菜和矿泉水。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说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空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
C.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
D.小明的午餐食品中红烧肉和青菜都富含维生素
【答案】D
【解析】A、石墨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说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A正确;B、空塑料矿泉水瓶中的塑料属于可回收物品,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故B正确;C、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合金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优于组分金属,所以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故C正确;D、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故D错误;故选D。
6.宏微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事实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氯化钠放入水中会消失 氯化钠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
C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有OH-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放入水中会消失,因为发生了氯化钠溶解即钠离子、氯离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选项错误;C、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明二者都显碱性,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有OH-,故选项正确;答案为B。
7.二甲双胍(化学式C4H11N5)是治疗糖尿病最常用药物,特别是针对超重的患者。下列关于二甲双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48:11:70
C.原子总数为20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A、二甲双胍(化学式C4H11N5)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错误;B、二甲双胍(化学式C4H11N5)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说法正确;C、二甲双胍由二甲双胍分子构成,1个二甲双胍分子含有的原子总数为,所以1个二甲双胍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0,说法错误;D、二甲双胍(化学式C4H11N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故选B。
8.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中不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硝酸铵和硝酸钾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后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待检验气体的集气瓶中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D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B
【解析】A、硝酸铵和熟石灰研磨会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硝酸钾和熟石灰不反应,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氧气并不能够达到助燃的效果,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故不可行,故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蒸发以后水和过量的盐酸会蒸发到空气中留下纯净的氯化钠,可行,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9.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用①配制的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
B.应用②中化学方程式为:
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在生活中俗称小苏打
D.生产中粗盐提纯时,可用过量KOH溶液除去MgCl2
【答案】C
【解析】A、应用①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B、应用②中反应为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应用③制得的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可用于发酵粉等,符合题意;D、在粗盐提纯时,应用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用氢氧化钾除去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方法,该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反应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生成物之一可用于制造高级炭黑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液态锡是此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其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说法错误;B、C:-4→0;H:+1→0;两种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说法正确;C、反应生成的C可以用作炭黑,说法正确;D、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选A。
11.下图为KCl和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Cl易溶于水
B.将T1℃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4℃,均无固体析出
C.T2℃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0%
D.T4℃时,等质量水能溶解更多质量的氯化钾
【答案】C
【解析】A、从图中易知:20°C时,KCl的溶解度大于10g,说明KCl易溶于水,说法正确;B、从T4°C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T1°C,故两者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析出,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D、T4°C时,K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说明KCl的溶解能力更强,故等质量的水,能溶解的KCl的质量更多,说法正确;故选C。
12.为探究微粒的性质,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浓氨水,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注入装置下端两侧的玻璃管内,观察现象。
步骤2:步骤1结束后,立即将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的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
B.气球可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
C.步骤2中可观察到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度加快
D.该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答案】C
【解析】A、步骤1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不符合题意;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气球可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氨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步骤2中可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度加快,符合题意;D、步骤2中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度加快,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II卷 (选择题 共2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
13.阅读科技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本届冬奥会大量使用了高科技。
材料1: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神奇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该技术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至-15℃,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材料2:冬奥会服装中的“黑科技”。本次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的衣服内胆里特意添加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导热系数非常高。穿着礼仪服装前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服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此外,比赛服装中的科技含量更高,例如速滑竞赛服中,含有弹性超强的橡胶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体力消耗。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___。
(2)第二代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优良的导体,画出构成石墨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普通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C.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可以还原氧化铜
(4)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的优点_________。
【答案】(1)橡胶材料;(2) 是; ;(3)AD;(4)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则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橡胶材料,故填:橡胶材料;(2)石墨烯导热系数非常高,充电后可以发热,是优良的导体;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原子(质子数为6)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是; ;(3)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不易得失电子,所以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说法正确;B、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普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说法不正确;C、分析材料1可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分子之间隔变小了,不是没有间隔,说法不正确;D、分析材料2可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可以还原氧化铜,说法正确。故选AD。(4)由材料1可知: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的优点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14.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到以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A、B都可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气体。
(3)若用装置C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b”或“c”)端通入。
【答案】(1)长颈漏斗;(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二氧化碳(合理即可);(3)b
【解析】(1)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实验室使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方程式为;装置A、B都可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装置A相比,选用装置B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需停止则关闭弹簧夹,U型管右侧气压增大使液体流向左侧,反应物固液分离,使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装置,可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合理即可);(3)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则用装置C收集氢气时,气体从b口进入,故填b。
15.以某菱镁矿石(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MnCO3、SiO2)制取MgSO4·7H2O,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①Mn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
②“转化”时主要反应是
③硫酸镁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浓缩结晶,可得到不同的晶体:
温度/℃ -3.9~1.8 1.8~48.1 48.1~67.5 67.5~200
析出晶体 MgSO4·12H2O MgSO4·7H2O MgSO4·6H2O MgSO4·H2O等
(1)写出“酸浸”时Mn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写出1种)。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_____(写出1种)。
(3)“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加热蒸发滤液至有固体出现、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4)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 ;将菱镁矿石粉碎;(2)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锰);(3)降温结晶;(4)
【解析】(1)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为了提高浸取率,除了搅拌、提高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将菱镁矿石粉碎,这样能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它们充分反应;(写一条即可);(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故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硅即,二氧化锰等,故填: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锰);(3)具体操作是:加热蒸发滤液至有固体出现,说明此时硫酸镁溶液已饱和、降温(温度在)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由硫酸镁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浓缩结晶,可得到不同的晶体可知温度在析出;故答案为:降温结晶;(4)查阅资料得知次氯酸钠与硫酸锰和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氯化钠和硫酸,可知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是硫酸镁、氯化钠硫酸,故阳离子是:镁离子、钠离子、氢离子,符号是:。
16.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宏微结合初识中和反应
(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_____,证明反应发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
【任务二】转换思维再探中和反应
(2)用pH传感器按下图再次实验,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缓慢注入烧瓶。烧瓶内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取c点溶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___。
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即热食品中使用生石灰加热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4)将上图装置中pH传感器换成温度传感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碱中和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约23s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
【交流与反思】
(5)小雨同学认为第(4)题①的结论不够严谨,她的理由是_____。
【答案】(1) 无色;;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2)纯净物;(3)AC;(4) 放热 ;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5)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只是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一种,不具有普遍意义(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逐渐变成无色,因为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故填:无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2)如图c点pH小于7,说明此时盐酸过量,故c点为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盐酸,加热蒸发后盐酸和水去除,只有氯化钠存在,所以为纯净物;故答案为:纯净物;(3)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为中和反应;A、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符合题意;B、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是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即热食品中使用生石灰加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C符合题意;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填:AC;(4)根据图中温度随时间温度上升,故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当酸碱恰好中和时,再加入盐酸由于不再发生中和反应,故温度不再上升,且周围环境温度低而发生热传递,故温度会随之降低,故填: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5)小雨同学认为第(4)题①的结论不够严谨,她的理由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只是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一种,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17.已知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现有30g含铝90%的铝粉样品,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样品中其它成分不反应)。则:
(1)X的化学式为______。
(2)求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
【答案】(1)H2O;(2)3g
【解析】(1)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反应后2个铝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反应前有2个铝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由此可知2X中应该总的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H2O。
(2)铝合金中铝的质量30g×90%=27g。
设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答: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3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9.1 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第九章 专题十六 不等式的应用进阶核心考点训练(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