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化学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12 N-14 O-16 Si-28 Fe-56 Cu-64
一、单选题(侮小题3分,共54分)
1. 古文富载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
B. 《神农本草经》,石硫黄:“能化…银、铜、铁,奇物”
C. 《物理小识·金石类》:“有硇水(硝酸)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
D. 《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答案】A
【解析】
【详解】A.《梦溪笔谈》中“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涉及碳酸氢钙的生成以及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的过程,不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符合;
B.S能氧化Ag生成Ag2S,氧化Fe生成FeS,氧化Cu生成Cu2S,S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了其氧化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符合;
C.该过程为银溶于硝酸,存在N、Ag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符合;
D.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涉及硫化汞与氧气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2. 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反应为:。在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 N B. C C. N和S D. N和C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S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K2S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S、N,故合理选项是C。
3.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酒、果脯中加入适量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
B. 工业上制硝酸过程中,氨气的催化氧化属于氮的固定
C. 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具有还原性,葡萄酒、果脯中加入适量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选项A正确;
B.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氨气的催化氧化过程,化合态的N变为另一种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选项B错误;
C.燃煤中含有S元素,燃烧是产生SO2,容易引起酸雨,加入CaO,发生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虽然产生的CO2,也能与CaO反应,生成CaCO3,CaCO3受热易分解成CaO和CO2,因此CaO不能减少CO2的排放,即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选项C错误;
D.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而不是二氧化硅,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 下列浓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浓硫酸可用作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有较强还原性的、等气体
B. 可用浓硫酸与碘化钾固体制备
C. 铜粉投到足量浓硫酸中,加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和中性非还原性的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有较强还原性的、等气体,选项A正确;
B.碘化钾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用浓硫酸与碘化钾固体无法制得HI,选项B错误;
C.浓硫酸与铜反应方程式为,铜粉投到足量浓硫酸中,加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选项C正确;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为5:2
B.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C.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D. 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化合价升高,还原剂C与氧化剂SiO2的质量比为:60=2:5,选项A错误;
B.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选项B错误;
C.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石灰石 、纯碱和石英,选项C正确;
D.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航空材料能增加韧性,故质地不会较脆,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于解释相应实验且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离子方程式
A FeS溶于足量稀硝酸
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
C 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稀溶液并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向K2MnO4溶液(墨绿色)中加入适量醋酸,溶液变为紫色且有黑色沉淀生成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S溶于足量稀硝酸,硫离子和亚铁离子都会被硝酸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4H+=Fe3++S↓+NO↑+2H2O,A错误;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的是胶体,不是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B错误;
C.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稀溶液并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按照不足量的碳酸氢铵为标准,假设其物质的量是1 mo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向K2MnO4溶液(墨绿色)中加入适量醋酸,发生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NaClO(aq)Cl2(g)FeCl2(s)
B. N2(g)NH3(g)NaHCO3(s)
C. SiO2H2SiO3Na2SiO3
D. 工业制硫酸:S(s)SO3(g)H2SO4(aq)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反应时,直接将金属元素氧化到最高价,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得到氯化亚铁,即不能一步实现,A错误;
B.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二氧化碳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物质之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B正确;
C.SiO2和H2O不反应,不能直接得到H2SiO3,即SiO2H2SiO3不能一步实现,C错误;
D.和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不能直接生成,则不能一步实现,D错误;
故选B。
8. 每年10月23日上午的6:02到晚上的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似。通常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B.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C. 足量和浓盐酸共热可生成个分子
D. 与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28gN2含有N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N2分子数目为NA,每个分子中含有三对共用电子对,故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A,选项A正确;
B.SO3在标况下不是气态,标准状况下,22.4 L SO3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分子数远大于NA,选项B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的数目小于,选项C错误;
D.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气体的数目,且产生的NO2中存在平衡2 NO2N2O4造成分子数减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NH3中混有的H2O B.观察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现象 C.除去铝粉中混有的铁粉 D.除去SO2中的SO3杂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有吸水性,可用于除去NH3中混有的H2O,能达实验目的,选项A不符合;
B.利用浓硝酸与铜丝反应产生二氧化氮,观察反应的现象,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能达实验目的,选项B不符合;
C.铝粉和铁粉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盐,不能将二者分开,不能达实验目的,选项C符合;
D.SO3能与浓硫酸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而浓硫酸不能与SO2反应,可用浓硫酸除去SO2中的SO3杂质,能达实验目的,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10.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征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分子结构模型:
C. 通过灼热铁粉:
D. 铜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铜绿[主要成分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氯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选项A错误;
B.为直线形分子,分子结构模型为:,选项B正确;
C.(g)通过灼热铁粉生成四氧化三铁,选项C错误;
D.铜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铜绿[主要成分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1. 如图所示,在一支50mL注射器中吸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目的
A 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 验证NO不溶于水
B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证明可发生反应:2NO+O2=2NO2
C 再次振荡注射器,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证明可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D 再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至活塞位置处于最大刻度处,夹上弹簧夹,充分振荡注射器后静置,直至无明显现象为止 将注射器中的NO完全转化为HN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注射器中吸入和水,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能说明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能证明发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再次振荡注射器,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气体压强减小,能说明与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由反应可知,使完全转化为需要,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至活塞位置处于最大刻度处,此时注射器中的(占空气的21%)不足以将完全转化为,故充分振荡注射器后静置直至无明显现象为止,不能说明完全转化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工业上用碳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aSO4可以生产脱毛剂、杀虫剂Ca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aSO4CaS+CaO+SO2↑+CO↑+CO2↑(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种含硫产物均属于还原产物
B. 改变碳粉用量可能使产物与上述产物不同
C. 参加反应的n(C):n(CaSO4)=3:2时,会生成4mol气体
D. 用图示装置可检验三种气体产物(试剂均足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利用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生成的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氢氧化钡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被浓硫酸干燥后还原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后进行尾气处理,据此解答。
【详解】A.CaSO4→CaS,CaSO4→SO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CaS、SO2均属于还原产物,A正确;
B.碳粉过量时,在高温条件下C与CO2反应生成CO,可能只有四种产物,B正确;
C.n(C):n(CaSO4)=3:2时不能确定C和CaSO4具体的物质的量,故无法确定生成气体物质的量,C错误;
D.为排除空气中O2、CO2的干扰,先用N2将装置内空气排尽,SO2使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Ba(OH)2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浓硫酸干燥CO后还原CuO使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产生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池,最后进行尾气处理,D正确;
答案选C。
13. 粗盐除含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①、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
B. 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a为足量Na2CO3溶液
C. 步骤⑥中加入试剂c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
D. 步骤①、⑤、⑦中都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为搅拌、引流、搅拌
【答案】B
【解析】
【分析】粗盐溶解,加入试剂a为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试剂b为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必须在氯化钡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过滤,除去沉淀,滤液加入过量试剂c为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步骤①、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A正确;
B.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a为足量BaCl2溶液,B错误;
C.步骤⑥中加入试剂c为盐酸,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C正确;
D.步骤①、⑤、⑦分别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都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为搅拌、引流、搅拌,D正确;
故选B。
14. 部分含N与含Cl物质类别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c可由化合反应生成
B. 工业上制备HNO3的途径为a →b→c→d→e
C. 工业上可用a的浓溶液来检验b'是否泄漏
D. 一定条件下,向c'或d'中加入a'的浓溶液均能产生b'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e分别为NH3、N2、NO、NO2、HNO3及其硝酸盐;分别为HCl、Cl2、HClO及其次氯酸盐、HClO3及其氯酸盐、HClO4及其高氯酸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正确;
B.工业上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即NH3NONO2HNO3,B错误;
C.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有白烟生成,因此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C正确;
D.一定条件下,向HClO及其次氯酸盐或HClO3及其氯酸盐中加入浓盐酸均能产生氯气,D正确;
故选B。
15. 有mmLNO2、nmLNO、nmLO2(m>n)混合气体通入过量水,剩余气体体积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方程式可知
假设NO和氧气的反应中氧气不足,则
所以剩余NO的体积为>0,假设成立。
答案选B。
16. 同温同压下,将两个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相应的气体后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后,都可产生红色喷泉
B. 实验后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C. 实验后烧瓶中均未充满溶液
D. 若去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采用热敷烧瓶的方法也可引发喷泉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中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可形成红色喷泉,②中发生反应:3NO2+2H2O=2HNO3+NO,气体体积减小,使瓶内气压减小,硝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可形成红色喷泉,故A正确;
B.标况下,设烧瓶的体积为V,①中氨气完全溶解,溶液体积等于氨气的体积,所得溶液浓度为,②中发生反应:3NO2+2H2O=2HNO3+NO,3体积二氧化氮反应得到1体积NO,硝酸溶液体积为2体积,而有2体积的NO2转化为硝酸,溶液浓度为,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但题目没有说明状态,故B错误;
C.①中氨气完全溶解,还剩余少量N2,②中发生反应:3NO2+2H2O=2HNO3+NO,NO难溶于水,则实验后烧瓶中均未充满溶液,故C正确;
D.去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热敷烧瓶,待导气管气泡冒出后,冷却烧瓶会引发喷泉,故D正确;
故选:B。
17. 将6.4g铜片加入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产生2.24L气体(折算为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00mL4mol/LNaOH溶液,溶液中的Cu2+恰好完全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硝酸溶液浓度为
B. 铜与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
C. 铜片溶解后,溶液中溶质为
D. 若将产生的气体与足量混合通入水中充分反应,消耗0.05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气体只是NO2,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全部为NO,得到电子为0.3mol,均得失电子总数不相等,即气体为NO2和NO的混合气体,加入NaOH后可能的反应有:HNO3+NaOH=NaNO3+H2O、Cu(NO3)2+2NaOH=Cu(OH)2↓+2NaNO3,根据Cu2+和NaOH的物质的量可知,HNO3过量,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HNO3)=n(气体)+n(NaNO3)=0.1mol+0.2L×4mol/L=0.9mol,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A错误;
B.由分析可知,铜与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和NO的混合气体,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铜片溶解后,HNO3过量,故溶液中溶质为和HNO3,C错误;
D.若将产生的气体与足量混合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即发生: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可知,2n(Cu)=n(NO2)+3n(NO)=4n(O2),故消耗=0.05mol,D正确;
故答案为:D。
18. 向1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曲线中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的体积为2.24L
B.
C. 所用混合溶液中
D. 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坐标图可知,OA段,发生反应:Fe + 4H+ +=Fe3++ NO↑+ 2H2O;AB段,发生反应:2Fe3++Fe=3Fe2+;BC段,发生反应Fe+2H+=Fe2++H2↑。OA段,n(NO)==0.1mol,则n(Fe)=0.1mol,n(H+)=0.4mol,n()=0.1mol,n(Fe3+)=0.1mol;AB段,n(Fe)=n(Fe3+)= 0.05mol;BC段,n(H+)=2n(H2)=2×=0.1mol。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产生H2的体积为3.36L-2.24 L=1.12L,A不正确;
B.m2=(0.1mol+0.05mol)×56g/mol=8.4g,B正确;
C.由n()=0.1mol可知,所用混合溶液中HNO3为0.1mol,则H2SO4电离产生的H+为0.4mol,c(H2SO4)= =2 mol·L-1,C不正确;
D.AB段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属于化合反应,D不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9. 1869年门捷列夫制得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表是现代长式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①~⑩代表十种元素,请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用相应的化学符号表达):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___________。
(2)元素⑤的一种核素可以用来考古断代,该核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画出元素⑩所形成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常温下⑤⑥⑨⑩简单气态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上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元素③④⑦⑩的简单离子半径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比较元素⑨⑩的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其与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由元素①⑥⑩三种元素形成的盐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
【答案】(1)IIIB
(2) ①. ②.
(3) ①. NH3 ②.
(4) ①. ②. ③.
(5) ①. ②.
(6)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解析】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分别是、、、、、、、、、。
【小问1详解】
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答案 :IIIB;
小问2详解】
元素⑤的一种核素可以用来考古断代,该核素的质量数是14,质子数是6,符号为,元素⑩是氯元素,所形成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
【小问3详解】
常温下⑤⑥⑨⑩简单气态氢化物CH4、NH3、H2S、HCl中NH3存在氢键,根据相似相溶,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NH3;上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钾,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NH3,;
【小问4详解】
元素③④⑦⑩的简单离子半径分别是镁离子、钾离子,氟离子、氯离子,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可得:,元素⑨⑩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硫化氢和氯化氢,非金属性氯气大于硫,所以对应阴离子还原性氯离子小于硫离子,所以硫化氢还原性更强一些,答案:,,;
【小问5详解】
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电子式:,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答案:,;
【小问6详解】
元素①⑥⑩三种元素形成的盐是氯化铵,含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答案: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20.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该同学怎样操作可以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 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___________,D:___________。
(4)若将B中品红换成Na2S溶液,通SO2一段时间后B中现象为___________。
(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
【答案】(1)取下分液漏斗的玻璃塞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①. 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②. 无明显现象
(4)溶液变浑浊(或有沉淀生成)
(5)Cl2+SO2+2H2O=2HCl+H2SO4
【解析】
【分析】装置A中生成二氧化硫,进入B使品红褪色;E中制取氯气,进入D使品红溶液褪色,尾气使用碱液吸收;
【小问1详解】
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说明分液漏斗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可以取下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小问2详解】
装置E适合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3详解】
SO2、Cl2都能使品红褪色,SO2漂白具有暂时性,加热后可以恢复原色,氯气和水生成的次氯酸是氧化性漂白,具有永久性,所以给B、D 两个试管分别加热,B试管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D试管无明显现象。
【小问4详解】
若将B中品红换成Na2S溶液,通SO2后发生5SO2+2Na2S+2H2O =3S↓+4NaHSO3,现象是溶液变浑浊。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氧化性,SO2和Cl2 、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Cl和H2SO4,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SO2+2H2O=2HCl+H2SO4。
21. 构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棋型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方法。已知A、B、C、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常温下E是一种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黄绿色气体,上述转化关系常用于实验室B气体的尾气吸收,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B是一种挥发性酸,反应时生成的C是无色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若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则被还原的B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中利用A和B的反应制备气体C,C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检验C的方法为___________。
(4)若常温下A能使铁钝化,B是黑色固体非金属单质,D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检验A的钠盐溶液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②. 0.05
(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
(4) ①. ②.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
【解析】
【小问1详解】
B为黄绿色气体,则B是Cl2,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紫红色金属单质为铜,能与铜反应的挥发性酸为硝酸,生成的C是无色气体则为一氧化氮,该反应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此处硝酸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体现氧化性的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每生成1mol一氧化氮则有1mol硝酸被还原,标准状况下1.12L一氧化氮为0.05mol,则被还原的硝酸为0.05mol。
【小问3详解】
密度比空气小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为氨气,该反应为实验室制氨气,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
【小问4详解】
能使品红褪色的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硫,则常温下能使铁钝化的A为浓硫酸,黑色固体非金属单质为碳单质,A和B的反应为碳单质与浓硫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的钠盐为硫酸钠,检验硫酸根需先滴加盐酸,排除碳酸根、银离子、亚硫酸根、碳酸氢根等的干扰,再滴加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硫酸根的存在。
22. 物理小识·金石类》记载:“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青矾”是指下,“青矾厂气”是指和,“矾油”是指硫酸溶液。实验室模拟古法制硫酸并进行性质探究。
已知:熔点,沸点;熔点,沸点。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硫酸
实验开始前打开活塞、,关闭活塞,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打开活塞,用酒精喷灯高温加热青矾。
(1)A装置中反应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
Ⅱ.探究的性质
在装置C中先后使用同体积的蒸馏水(①已预先煮沸,②未预先煮沸),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通入流速一致。两次实验分别得到如图图:
(3)C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图中,②的曲线出现骤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比分析上述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Fe2O3 ②. 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2)SO3和H2O冷凝得到硫酸溶液,分离SO2
(3)隔绝空气 (4) ①. ②. 两者对比可知氧气可将二氧化硫氧化
【解析】
【分析】装置A中FeSO4·7H2O高温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H2O,在装置B中SO3和H2O冷凝得到硫酸溶液,装置C验证SO2与钡盐的反应,D吸收尾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FeSO4·7H2O高温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得固体为:Fe2O3;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小问2详解】
装置B中SO3和H2O冷凝得到硫酸溶液,分离SO2;
【小问3详解】
装置C用于验证SO2与钡盐不反应,若有氧气存在,则会生成白色沉淀,C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小问4详解】
曲线①的变化说明SO2不与BaCl2反应,溶于水的SO2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SO3电离出氢离子,pH减小,曲线②的变化说明溶液中的O2将H2SO3氧化为强酸H2SO4,反应生成的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Cl,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迅速增大,溶液的pH下降,用离子方程式表达为: ;两者对比可知氧气可将二氧化硫氧化。化学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12 N-14 O-16 Si-28 Fe-56 Cu-64
一、单选题(侮小题3分,共54分)
1. 古文富载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
B. 《神农本草经》,石硫黄:“能化…银、铜、铁,奇物”
C. 《物理小识·金石类》:“有硇水(硝酸)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
D. 《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2. 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反应为:。在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 N B. C C. N和S D. N和C
3.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酒、果脯中加入适量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
B. 工业上制硝酸过程中,氨气的催化氧化属于氮的固定
C. 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4. 下列浓硫酸叙述错误的是
A. 浓硫酸可用作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有较强还原性的、等气体
B. 可用浓硫酸与碘化钾固体制备
C. 铜粉投到足量浓硫酸中,加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为5:2
B.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C.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D. 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6.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于解释相应实验且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离子方程式
A FeS溶于足量稀硝酸
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
C 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稀溶液并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向K2MnO4溶液(墨绿色)中加入适量醋酸,溶液变为紫色且有黑色沉淀生成
A. A B. B C. C D. D
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NaClO(aq)Cl2(g)FeCl2(s)
B. N2(g)NH3(g)NaHCO3(s)
C. SiO2H2SiO3Na2SiO3
D. 工业制硫酸:S(s)SO3(g)H2SO4(aq)
8. 每年10月23日上午的6:02到晚上的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似。通常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B.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C. 足量和浓盐酸共热可生成个分子
D. 与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9.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NH3中混有的H2O B.观察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现象 C.除去铝粉中混有的铁粉 D.除去SO2中的SO3杂质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征正确的是
A. 的电子式:
B 分子结构模型:
C. 通过灼热铁粉:
D. 铜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铜绿[主要成分为]:
11. 如图所示,在一支50mL注射器中吸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目的
A 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 验证NO不溶于水
B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证明可发生反应:2NO+O2=2NO2
C 再次振荡注射器,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证明可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D 再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空气至活塞位置处于最大刻度处,夹上弹簧夹,充分振荡注射器后静置,直至无明显现象为止 将注射器中的NO完全转化为HNO3
A. A B. B C. C D. D
12. 工业上用碳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aSO4可以生产脱毛剂、杀虫剂Ca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aSO4CaS+CaO+SO2↑+CO↑+CO2↑(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种含硫产物均属于还原产物
B. 改变碳粉用量可能使产物与上述产物不同
C. 参加反应的n(C):n(CaSO4)=3:2时,会生成4mol气体
D. 用图示装置可检验三种气体产物(试剂均足量)
13. 粗盐除含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①、⑤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
B. 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a为足量Na2CO3溶液
C. 步骤⑥中加入试剂c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
D. 步骤①、⑤、⑦中都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搅拌、引流、搅拌
14. 部分含N与含Cl物质类别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c可由化合反应生成
B. 工业上制备HNO3的途径为a →b→c→d→e
C. 工业上可用a的浓溶液来检验b'是否泄漏
D. 一定条件下,向c'或d'中加入a'的浓溶液均能产生b'
15. 有mmLNO2、nmLNO、nmLO2(m>n)混合气体通入过量水,剩余气体体积为
A. B. C. D.
16. 同温同压下,将两个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相应的气体后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后,都可产生红色喷泉
B. 实验后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C. 实验后烧瓶中均未充满溶液
D. 若去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采用热敷烧瓶的方法也可引发喷泉
17. 将6.4g铜片加入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产生2.24L气体(折算为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00mL4mol/LNaOH溶液,溶液中的Cu2+恰好完全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B. 铜与硝酸反应产生气体为
C. 铜片溶解后,溶液中溶质为
D. 若将产生的气体与足量混合通入水中充分反应,消耗0.05mol
18. 向1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曲线中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的体积为2.24L
B.
C. 所用混合溶液中
D. 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二、非选择题
19. 1869年门捷列夫制得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表是现代长式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①~⑩代表十种元素,请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用相应的化学符号表达):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___________。
(2)元素⑤的一种核素可以用来考古断代,该核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画出元素⑩所形成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常温下⑤⑥⑨⑩简单气态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上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元素③④⑦⑩的简单离子半径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比较元素⑨⑩的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其与元素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由元素①⑥⑩三种元素形成的盐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
20.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该同学怎样操作可以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 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___________,D:___________。
(4)若将B中品红换成Na2S溶液,通SO2一段时间后B中现象为___________。
(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
21. 构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棋型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方法。已知A、B、C、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常温下E是一种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黄绿色气体,上述转化关系常用于实验室B气体的尾气吸收,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B是一种挥发性酸,反应时生成的C是无色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若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则被还原的B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中利用A和B的反应制备气体C,C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检验C的方法为___________。
(4)若常温下A能使铁钝化,B是黑色固体非金属单质,D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检验A的钠盐溶液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2. 物理小识·金石类》记载:“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青矾”是指下,“青矾厂气”是指和,“矾油”是指硫酸溶液。实验室模拟古法制硫酸并进行性质探究。
已知:熔点,沸点;熔点,沸点。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硫酸
实验开始前打开活塞、,关闭活塞,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打开活塞,用酒精喷灯高温加热青矾。
(1)A装置中反应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
Ⅱ.探究的性质
在装置C中先后使用同体积的蒸馏水(①已预先煮沸,②未预先煮沸),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通入流速一致。两次实验分别得到如图图:
(3)C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图中,②的曲线出现骤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比分析上述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五周周测(含解析)

下一篇: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1 Lost and found同步练习(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