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酸和碱、中和反应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选项
选项 待鉴别物质 所用试剂
A Ca(NO3)2、BaCl2、HCl三种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NaOH、NaCl、HCl三种溶液 石蕊溶液
C NaOH、NaCl、CaCO3三种固体 水
D 氧化铜、木炭粉、铁粉三种固体 盐酸
A.A B.B C.C D.D
2.(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由化学反应CaO+H2O=Ca(OH)2做出如下联想,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可用于生产Ca(OH)2
C.CaO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
D.Ca(OH)2可以与铵态氨肥同时施用
3.(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
A KCl MnO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O2 H2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
4.(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5.(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2021·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则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7.(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D.酸的溶液pH小于7,则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二、填空题
8.(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硫化氢(H2S)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请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生成硫和氢气。
资料二:常温常压下,将硫化氢与氧气混合点燃,当气体体积比不同时,产物不同。当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已知: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分子个数成正比)
(1)由资料一可知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是_____(答一点即可)。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氢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_____。
(3)写出资料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简答题
9.(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图2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3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
(4)图4为测定Ca(OH)2溶液pH的实验。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滴加待测液,则导致测得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推断题
10.(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的俗称是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A—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1.(2021·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常温下呈液态,物质C俗称火碱,E的浓溶液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F由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C:______;
E→B:______。
(3)D物质的用途: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2.(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其中D~G中都含有两种元素,C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G的一种用途:_____。
(3)A→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五、实验题
13.(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1实验中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能溶解在汽油中。由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有关。
(2)图2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3)图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4)图4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其中a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4.(2021·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在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1)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NaHCO3)。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3)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且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 ______;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提出质疑】小刚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和小组其他同学继续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氯化钙溶液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根据以上实验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皮蛋是我国一种传统风味蛋制品。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和_____(填化学式)。一定含有NaOH的原因是①CaO+H2O═Ca(OH)2;②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①:Ca(OH)2
猜想②:Na2CO3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②成立。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该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_____。
方案二:乙和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乙同学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②正确。丙同学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
【拓展延伸】证明猜想②正确后,同学们想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滤液中存在NaOH.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滤液中含有NaOH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
【反思评价】
丁同学认为步骤Ⅱ中的酚酞溶液也可用硫酸镁溶液替代,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
七、计算题
16.(2020·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将10g赤铁矿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滤液和2g滤渣。请计算:
(1)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硝酸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硝酸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则将碳酸钠溶液分别加入Ca(NO3)2、BaCl2、HCl三种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为HCl,Ca(NO3)2、BaCl2溶液中都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区分,故选项说法不合理;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剂变蓝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剂变色,HCl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则将石蕊试剂分别加入NaOH、NaCl、HCI三种溶液中,观察到试剂变蓝的为氢氧化钠溶液,试剂不变色的为氯化钠溶液,试剂变红色的为盐酸溶液,故选项说法合理;
C、NaOH、NaCl为可溶性物质,但NaOH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碳酸钙为难溶性物质,则将样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到样品不溶于水的为碳酸钙,样品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为NaOH,样品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为NaCl,故选项说法合理;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与水,氯化铜的溶液呈蓝色,木炭不能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将样品分别放入盐酸中,观察到样品溶解且反应后溶液呈蓝色的为氯化铜,样品不与盐酸反应的为木炭,样品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的为铁粉,故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A。
2.D
【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A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Ca(OH)2,B正确;
C、因为氧化钙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吸收水分,保持了环境的干燥,所以能用氧化钙做干燥剂,C正确;
D、铵态氮肥和Ca(OH)2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同时施用,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KCl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溶液不具有,所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除去杂质水,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能除去杂质但会引入新的杂质稀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4.C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B
【详解】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根据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因此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催化剂的定义中指出,催化剂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存在加快和减慢的两种情况,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反应物不是酸和碱,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B、若可燃性气体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包括甲烷,故选项正确;
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一种碱,其水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一种纯净物,也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钙和水,其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酸的溶液pH小于7,但是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氯化铵溶液的pH<7,但氯化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受热易分解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详解】(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资料一中的描述,硫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生成硫和氢气,在此变化中表现出硫化氢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2)酸是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具有通性的原因就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氢硫酸和稀盐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3)根据资料二,当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9. 氢元素和氧元素 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偏小
【详解】(1)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图2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形成了稀盐酸,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图3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4)图4为测定Ca(OH)2溶液pH的实验。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滴加待测液,相当于将碱液稀释了,碱性减弱,则导致测得结果偏小。
10.(1)Na2CO3
(2)复分解反应
(3)
(4)
【分析】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HCl,D的俗称是纯碱,则D是Na2CO3,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A可以和HCl、Na2CO3反应,则A是Ca(OH )2,E可以与Na2CO3相互转换且HCl可以转换为E,故E是CO2,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C和HCl可以反应、C可以转换为CO2,故C是金属氧化物CuO(或Fe2O3等,合理即可),CO2和F可以相互转换,且CuO和F可以反应,故F是CO,验证后无误。
【详解】(1)通过上述分析得知D即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属于复分解反应;
(3)E转换为D的反应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4)F和C反应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11.(1)H2O
(2) Na2CO3+Ca(OH)2=CaCO3↓+2NaOH H2SO4+Fe=FeSO4+H2↑
(3)金属除锈
【分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A、B、C、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常温下呈液态,物质C俗称火碱,所以C是氢氧化钠,E的浓溶液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所以E是硫酸,F由三种元素组成,氢氧化钠会转化成A,所以A是水,硫酸会转化成B,B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氢气,硫酸转化成的D也会转化成氢气,所以D是盐酸,F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
A的化学式是H2O。故填:H2O。
(2)
F→C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E→B的反应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H2SO4+Fe=FeSO4+H2↑;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H2SO4+Fe=FeSO4+H2↑;
(3)
D物质是盐酸,所以他的的用途是:金属除锈。故填:金属除锈。
12. CuSO4 CuO 清除铁锈(合理即可) 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D~G中都含有两种元素,C为蓝色沉淀,故C是氢氧化铜,G能与氢氧化铜反应,故G是盐酸,氢氧化铜和盐酸都能生成F,且F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F可能是水,A能生成B、C,B、C能相互转化,故A是硫酸铜,B可能是硝酸铜,D中含有两种元素,能生成硫酸铜,故D是氧化铜,氧化铜生成的E能生成水,故E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由分析可知:
(1)A是硫酸铜,D是氧化铜,化学式分别为:CuSO4;CuO;
(2)G是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铁锈;
(3)A→B是硫酸铜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硫酸钡,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E→F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13.(1)溶剂的性质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到室温读数等
(4)浓硫酸
【详解】(1)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能溶解在汽油中,溶质都是高锰酸钾,溶剂分别是水和汽油,所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2)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均是可燃物,但热水的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测定结果偏小,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红磷量不足导致无法完全消耗氧气;装置漏气导致进入水的同时有空气进入;未冷却到室温读数,此时气体膨胀体积偏大,都会导致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小。
(4)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所以a中是浓硫酸。
14. 碳酸钠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猜想】碳酸氢钠不分解固体是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是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完全分解是碳酸钠,故: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碳酸钠;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故填:碳酸钠。
【提出质疑】小刚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故填: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
【拓展延伸】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15. NaCl 也可能不含有碳酸钠 产生气泡 加入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溶液变红色 不同意,硫酸镁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详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OH和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的氯化钠;
一定含有NaOH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NaCl;;
实验探究:
方案一:通过该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如果溶质只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无明显现象,故也可能不含有碳酸钠。
故填:也可能不含有碳酸钠。
方案二:乙和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乙同学观察到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证明猜想②正确,丙同学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原因可能是加入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也就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了。
故填:产生气泡;加入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溶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
不同意,硫酸镁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故填:不同意,硫酸镁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16.(1)80%;
(2)解:设生成硫酸铁的质量为x
x=20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0%。
【详解】(1)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4g,即为赤铁矿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则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
(2)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