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二 坐标曲线题(有答案)

二 坐标曲线题
1.(2022金华)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2.向盛有一定量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所表示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
3.(2022邯郸、邢台二模)常温下,向盛有一定量液体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物质N并充分搅拌。图中横坐标x表示加入物质N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烧杯中的液体 N 纵坐标y
A 稀硫酸 铁 溶质的质量
B 某温度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 溶液的质量
C 水 氧化钙 溶液的温度
D 稀硫酸 氧化铁 溶剂的质量
4.(2022唐山路南区一模改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B.②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③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D.④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5.(2022唐山路南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B.②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C.③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不断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④将t2 ℃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
6.(2022重庆A卷)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图像
反应过程 KMnO4受热分解 向含等质量H Cl 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Zn 和Fe 至过量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硫在充满O2的集气瓶中燃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2022河北九地市模拟)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B.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D.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8.(2020河北逆袭卷)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相同质量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H2)与时间、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对应关系不可能存在的是(  )
9.(2021石家庄43中模拟)向一定质量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锌粉,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10.(2022江西)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 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 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11.(2022重庆B卷)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
① 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 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③ 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过量
④ 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不足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2.[创新考法·结合混合物成分的推断](2022河北黑白卷)某固体粉末由CuSO4、CaCO3、 BaCl2、NaOH中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溶液呈蓝色,再加入稀盐酸,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可能没有NaOH
B.b点时烧杯中的溶质可能有2种
C.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
D.c点对应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解题关键点】 针对第12题: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混合物成分的判断,分析已知信息,溶液呈蓝色,说明一定存在Cu2+,即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CuSO4,该固体一定由CuSO4和另一种物质组成。同时结合图像信息,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的固体质量减小至零,则烧杯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不溶于酸的物质,因此可排除硫酸铜、氯化钡的组合。可确定该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为:①硫酸铜、碳酸钙;②硫酸铜、氢氧化钠,结合题意解题。
13.(2022张家口一模)分别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氧化铜和氢氧化铜,反应过程中有关量与加入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y可以是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
B.y可以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铜的质量
C.M、N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两种溶质
D.Q点对应溶液的酸性比N点对应溶液的酸性强
14. 取长时间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氯化铜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B.a~b段溶液中无碳酸钠
C.b~c段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有2种
15.[创新考法·曲线含义创新](2021石家庄裕华区二模)t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
B.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C.t ℃时,乙的溶解度更大
D.a点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
16.(2022泰州改编)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相等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17.[跨物理学科](2022承德一模)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向其中一份中滴加硫酸溶液,向另一份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a→c过程中离子浓度会减小
B.曲线甲对应氢氧化钡与碳酸钠的反应
C.a→b过程中,溶液颜色始终是红色
D.只有c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1. D 2. C 3. C 4. C 5. C 6. C 7. D 8. B 9. B 10. C
11. D 【解析】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时,0~t1阶段没有气泡产生,可能是因为稀盐酸与氧化铝发生了反应,①正确;t1~t2阶段产生气泡越来越快,可能是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②正确;t2时刻后产生气泡速率减缓,可能是盐酸的浓度减小,当盐酸完全反应时不再产生气泡,由此可知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不足;当铝片量不足时反应停止,将不再产生气泡,由此可知,t3时刻时盐酸可能过量,③和④都正确,故选D。
12. C 【解析】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分析固体成分,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钡不与酸反应,氢氧化铜、碳酸钙均能与酸反应,结合图像中最终烧杯中固体质量为零可知,烧杯中固体一定不含硫酸钡,即固体粉末中一定不能同时存在硫酸铜和氯化钡;根据题干可知固体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推知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不含氯化钡。结合题干中固体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则固体粉末的成分可能为:①硫酸铜、碳酸钙;②硫酸铜、氢氧化钠。当固体粉末为硫酸铜、碳酸钙时,加水充分溶解后,a点时烧杯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加入稀盐酸后,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b点时碳酸钙反应完全,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铜、氯化钙;当固体粉末为硫酸铜、氢氧化钠时,加水溶解,两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于加水后的溶液呈蓝色,则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铜,烧杯中的固体为氢氧化铜,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b点时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铜。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B正确,C不正确;c点时,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的pH一定小于7,D正确。
13. C 【解析】图中对应发生两个反应:2HCl+CuO=== CuCl2+H2O和2HCl+Cu(OH)2=== CuCl2+2H2O。由于给出的稀盐酸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固体过量,故最终消耗的稀盐酸质量必然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当加入固体质量相等且固体完全反应时,氧化铜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更多,A合理;由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当固体过量时,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生成的氯化铜质量相等,当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相等时,氧化铜生成的氯化铜更多,B合理;M、N点时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稀盐酸都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铜,C不合理;Q点对应的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N点对应的溶液中稀盐酸已反应完,故Q点对应溶液的酸性比N点强,D合理。
14. D 【解析】从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分析,先加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而a~b段无沉淀生成,b~c段沉淀质量继续增加,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A正确,b点开始加入的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a~b段则是碳酸钠已经被消耗完,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沉淀质量不变,B正确;b~c段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的pH逐渐变小,C正确;b点时氯化钡过量,溶液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c点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d点时氯化铜过量,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钡和氯化铜3种,D错误。
15. D 【解析】分析图像信息,对于甲溶液,刚开始蒸发溶剂就有晶体析出,说明蒸发溶剂前甲是饱和溶液,A正确;乙溶液b点前已有晶体析出,说明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B正确;开始析出晶体后,继续蒸发等量溶剂,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甲,说明t ℃时乙的溶解度更大,C正确;分析图像信息,最初甲为饱和溶液,蒸发m g水,析出n g甲,说明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D错误。
16. C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容器中氮气体积不变,a点时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为16%,氮气的体积分数仍为78%,A错误;因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则b点和c点时容器中物质总质量相等,B错误;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有剩余,其中红磷燃烧后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蜡烛,说明红磷耗氧量较多,C正确;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蜡烛会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4%时熄灭,红磷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熄灭,氧气体积分数不可能降至3%,D错误。
17. C 【解析】分析图像信息,a→b过程中离子浓度也会减小,A错误;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曲线乙对应该反应,B错误;a→b过程对应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颜色始终是红色,C正确;b点也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错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复习系统训练 专题十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答案)

下一篇:8.1.3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答案)—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