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练习题--酸和碱
一、单选题
1.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A.酚酞溶液 B.铁片 C.石蕊试液 D.二氧化碳气体
2.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3.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认识中,错误的是
A.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生成H2O
4.下列描述所涉及的变化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溶解油渍 B.钢铁生锈
C.铝锭压成铝箔 D.浓盐酸瓶口冒白雾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某物质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某固体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
D.某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C.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D.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引流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氦气、氢气都能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用熟石灰和水作为“自热米饭”的热源
D.金、氮气、硫酸铜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B.烧碱溶液 石灰水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石墨变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或事实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水
B.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
C.20℃时,向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
D.两等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情况下的反应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操作 B.加热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12.下列除杂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在氧气中点燃
B 提纯混有少量KNO3的NaCl 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C 除去KCl中的少量KClO3 加入MnO2,混合加热
D 除去O2中的少量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稀盐酸变______色。
14.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
清洁剂 彩漂液 洁厕灵 管道通
功能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清除污垢 ,除异味 管道疏通,防堵塞
有效成分 过氧化氢 盐酸( HCl) 氢氧化钠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彩漂液”有效成分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洁厕灵”中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
(3)“管道通”有效成分的俗名为__________________;
(4)“管道通”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从Ca、C、S、H、O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1)常用来清除铁锈的酸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氢离子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___。
16.(1)往下图1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
(2)下图2是实验室中过滤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B的名称是__________,在过滤操作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___,经过滤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C在胃液中助消化,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常做食品干燥剂,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A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B与C反应:___________。
(3)D转化为E:___________。
18.A~F是初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D、F均为无色液体,E为黑色固体,且E与稀硫酸反应能得到蓝色溶液。则F的化学式为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A为一种氧化物,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实验题
19.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某同学用F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G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______(填仪器名称),氧气由______(填“a”或“b”)进入G中。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是______(填名称),若用装置B制取CO2与用装置C相比比,优点是______;若要制干燥二氧化碳,通常在G中加入______(填名称)作干燥剂,则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入(填a或b)。
(4)实验室常用熟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0.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下面是对硫酸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右图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将过量的稀硫酸分别加入A~E五只烧杯中。
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A烧杯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④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⑤根据E烧杯中的反应,写出硫酸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某同学为了测定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80g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平均分成四份,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获得如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g) 20 20 20 20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m 8.7 8.7
问:(1)表中m的值为_____;
(2)哪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_____;求该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共多少克?
22.今取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里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褪去,停止滴加。测得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200g。试求:
(1)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酚酞,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稀H2SO4、蒸馏水,无法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铁片,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是蒸馏水、NaOH溶液,无法鉴别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石蕊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稀H2SO4溶液,能使石蕊变蓝是NaOH溶液,不变色的是蒸馏水,能一次性鉴别,此选项符合题意;
D、取三种溶液少许,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都无明显的现象,无法鉴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用一种试剂同时鉴别多种物质,所选试剂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能出现多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能满足鉴别的要求。
2.B
【详解】A、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变大,但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变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变大,但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因此溶液的pH=7,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前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氯、钠、氧四种元素,反应后溶液中也只含有氢、氯、钠、氧四种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选项B正确;
C、图中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除了含有Na+和Cl-外,还含有水分子,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氯离子和钠离子没有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生成H2O,选项D正确。
故选C。
4.B
【详解】A、汽油溶解油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铝锭压成铝箔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形成白雾的过程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浓盐酸瓶口冒白雾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氢元素,反应物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某物质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A错。
B、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某物质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则该物质一定是酸,B正确。
C、某固体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不一定含碳酸根离子,可能含有活泼金属,C错。
D、某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错。
故选:B。
6.C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
【详解】A、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A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pH,故B不符合题意;
C、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耐腐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故C符合题意;
D、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乳化,二者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和应用,中和原理,鉴别硬水和软水,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B
【详解】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是为了防止液体溅出来,故A选项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璧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释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B选项错误;
C、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故C选项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氦气、氢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小,可以用来填充探究气球,选项A正确;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选项B错误;
C、“自热米饭”的热源是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与水,二者相互作用放出大量的热,选项C错误;
D、金由原子构成,氮气由分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选项D错误。
故选:A。
9.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故A正确;B、烧碱溶液、石灰水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C、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C正确;D、石墨变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D
【详解】A、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等于7,错误;
B、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沉淀的质量不会从横坐标为0开始,错误;
C、20℃时,向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不变,错误;
D、两等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情况下的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有催化剂的反应的速率大,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过滤操作时需要玻璃棒引流,以免滤液洒落,造成损失,故A错误;
B、试管加热固体时,应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固体药品均匀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利用酒精灯外焰先预热,然后固定加热,,不可用手,故B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口放入烧杯内,双手握住试管,若试管口看到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选项D正确。故选D。
12.D
【详解】A. 在氧气中点燃,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但会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
B. 硝酸钾、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提纯氯化钠除去硝酸钾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操作为溶解,加热浓缩有一定量晶体析出,趁热过滤。错误。
C. 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不变,会混入新杂质二氧化锰,错误。
D. 氢氧化钠和氧气不反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带出的水蒸气,可以得到氧气,正确。
故选:D。
13.红
【详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稀盐酸显酸性,则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稀盐酸变红色。
14. -1 H+ 苛性钠、烧碱等
【详解】(1)“彩漂液”有效成分为过氧化氢,氢元素通常为+1价,设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0,x=-1;
(2)“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故洁厕灵中的阳离子符号为:H+;
(3)“管道通”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俗称为苛性钠、烧碱等;
(4)“管道通”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H2SO4
(2)3H+
(3)Ca(OH)2
【解析】(1)
常用来清除铁锈的酸有硫酸或者盐酸,符合题意的可以为硫酸,对应化学式为H2SO4。
(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氢离子为3H+。
(3)
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为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对应化学式为Ca(OH)2。
16. 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且有管口向管内延伸 玻璃棒 引流 紧挨烧杯内壁
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详解】(1)由于氨水有挥发性,滤纸上的酚酞由管口至管内依次遇到氨分子,故滤纸上的酚酞从管口到管内依次变为红色;
(2)图中B的名称是玻璃棒,在过滤中起引流作用;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紧挨烧杯内壁,防止液体外溅;
如滤液过滤后仍然不干净,可能是滤纸破了,也可能是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还有可能是承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17. Fe 置换 或
【详解】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C在胃液中助消化,则C是盐酸,B为红棕色固体,能与盐酸反应,推断B是氧化铁,B能生成A,A是一种单质,则A是铁。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D是氢氧化钙,F常做食品干燥剂,则F可能是氧化钙或氯化钙,将上述推断代入框图,经验证合理正确。
(1)根据上述分析A是铁,故化学式为:Fe;C是盐酸,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是氧化铁,C是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是氢氧化钙,F是氧化钙或氯化钙,则E是碳酸钙,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18. H2O2
【解析】A~F是初中常见物质,E为黑色固体,且E与稀硫酸反应能得到蓝色溶液,可推出E为氧化铜,常温下B、C为气体,E能转化为B,C能转化为E和B,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C为氧气,D、F为无色液体,C能与D相互转化,F能转化为C和D,可推出F为过氧化氢,D为水,A能与B相互转化,可且A为一种氧化物,可推出A为一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F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反应①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长颈漏斗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量筒 b 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浓硫酸 a A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是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某同学用F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G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量筒,氧气由b进入G中,将水从a端排到量筒中。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若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与用装置C相比比,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导管活塞,管内气体不能排出,气压增大,将液体药品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若要制干燥二氧化碳,通常在G中加入浓硫酸作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则气体应从 a口进入。
(4)实验室常用熟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A。
20. 440g 浓硫酸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后,不能与酸发生反应(或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H2SO4和MgSO4 溶液红色褪去 除铁锈(或生产硫酸铁)
【详解】(1)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属于溶液稀释问题,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稀释成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x:50g98%=x10%,x=490g,水质量为490g-50g=440g;
(2)浓硫酸稀释必须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b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3)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填: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后,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②题目中提供信息:过量的稀硫酸。所以反应结束后,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稀硫酸和镁与硫酸生成的硫酸镁;
③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过量的稀硫酸和烧碱反应后,溶液显酸性,所以现象为:溶液红色褪去
④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⑤硫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硫酸可以除铁锈
21.(1)5.8;(2)3;23.3g
【详解】(1)由图表中数据可知: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2.9g,第三次实验加入6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增加了8.7g,说明第一次实验中2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多能生成2.9g沉淀,则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正好是20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2倍,所以生成沉淀也是2.9g的2倍,所以m值为:2.9×2=5.8;
(2)由上表可知,每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最多能生成2.9g沉淀,第三次加入60g的稀盐酸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是8.7g,第四次加入的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说明了第三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氯化镁的质量为,生成的氯化钠为y。
解得:x=14.25g,y=17.55g
该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0g-14.25g+17.55g=23.3g
答:第三实验恰好完全反应,该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共23.3克。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分析m的值时找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再推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
22.(1)7
(2)解: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NaOH质量为100g×4%=4g
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3.65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用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200g-100g=100g,则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65%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分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除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即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1)向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褪去,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中性溶液的pH=7。
(2)见答案。
【点睛】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未知量进行的求解,属基础性计算考查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