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备考无机化合物及性质一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相关综合实验考点训练(答案)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无机化合物及性质一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相关综合实验考点训练
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II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III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II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II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2.某学习小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取15.6g过氧化钠粉末加入一定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400mL溶液A,再分别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 ① ② ③ 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色,20s后褪色。 i.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i.溶液变红色,10min后褪色。 溶液变红色,10min后溶液褪色。 溶液变红色,2h后无明显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向①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ol/L盐酸,又变红色
b.②中MnO2起催化剂作用
c.由③④河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与c(OH-)有关
(3)溶液A中c(NaOH)=______。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用金属钠和空气反应制取纯度较高的(不考虑空气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用途有_______(写两条即可)。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
(4)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若没有该装置,可能会导致生成的中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5)取C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并做如下实验。
①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加入酸性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化学物质丰富多彩,化学反应千变万化,而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往往“隐藏着某些反应机理”。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钠参与的某些反应进行了初步探究。
(I)该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装置②③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本实验预期现象是步骤1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步骤2带火星木条复燃;
(3)本小组还进一步探究了Na2O2与H2O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实验iii中MnO2做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本实验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D.本实验可以说明使酚酞试液褪色的是O2
(II)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该小组成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小组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步骤1: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在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的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3: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
(4)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某同学为测定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2O2样品的组成,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I.溶液的配制
(1)实验室用5.0 mol·L-1的硫酸配制1.80 mol·L-1的稀硫酸100 mL。
①根据计算,需要量取5.0 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mL;
②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除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增加的玻璃仪器还有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直接使用
b. 稀释硫酸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
c. 定容仰视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线
II.Na2O2样品组成的测定
(2)称取34.2 g样品于锥形瓶中,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装置A中滴加稀硫酸,写出Na2O2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实验前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
(3)待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测得装置D质量增加4.4 g,装置F质量增加3.2 g,则装置F中铜网的作用是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样品中除Na2O2外还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
(4)若装置F后直接连接空气,则测得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某同学根据Mg与反应的原理推测Na也能在中燃烧,为了确定其产物,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金属Pd)。
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操作:
①打开和,通入待E中溶液变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
②待金属钠完全燃烧后熄灭酒精灯,并冷却至室温;
③关闭和。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若直接点燃酒精灯,反应中可能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写出这种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钠块表面变黑,熔融成金属小球,然后金属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硬质玻璃管中有大量黑色和白色固体(一种盐类物质)产生,一段时间后F中试管内壁也有黑色沉淀产生。
上述现象说明金属钠在中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体现了金属钠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和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7.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漂白剂。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1)【装置分析】
i.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ii.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浓
iii.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
(2)【进行实验】
步骤:打开,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处。
步骤:打开,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处。
步骤和步骤中,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
(3)【实验反思】
i.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
ii.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装置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
8.钠及其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是化工生产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Ⅰ.Na2O2用途广泛,可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用作分析试剂等。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Na2O2并检验其纯度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Na2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样液中加入MnO2后产生氧气,说明Na2O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还生成了_____(化学式)。
(3)用该方法制备的Na2O2中含有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Ⅱ.工业上以侯氏制碱法为基础生产焦亚硫酸钠(Na2S2O5,能溶于水)的工艺流程如图: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关于上述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NH3是一种碱性气体
B.反应I是置换反应
C.该流程中,CO2可以循环使用
D.溶液乙的结晶产物是硫酸铜晶体
(6)反应III包含多步反应:
第一步:……
第二步:2NaHSO4=Na2S2O5+H2O
为了减少产品Na2S2O5中的杂质含量,理论上需控制第一步反应中气体反应物与固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7)已知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9.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与过氧化钢反应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A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反应后B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_______,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和。
(3)(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溶液,
A.氯化钡 B.氢氧化钙 C.亚硫酸钡 D.氢氧化钡
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二成立。根据此猜想,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若看见有_______生成,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0.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已知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易挥发出HCl气体。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装置Ⅰ是制备纯净的_________(写化学式),则仪器①和②中最适宜的药品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小苏打 d.石灰石
(3)装置Ⅲ中盛装的是过氧化钠,具体实验时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弹簧夹(此时处于关闭状态),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
第二步:关闭,打开,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
现象:第一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第二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也始终不复燃。
①为了观察到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_。
②乙采纳甲的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管口。改进后本实验预期现象是_________。这也不能证明实验结论,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取第二步反应后的Ⅲ中所得固体少量于试管中,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11.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夹持仪器略)。
(1)A装置为CO2的发生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B装置可除去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C装置为O2的发生装置,其中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D装置可除去C装置中未反应的_______。
(5)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O2的装置,检验所收集的气体为O2的方法为:_______。
12.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若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O2已经变质。
(2)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设计并用如图装置来测定ag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分数。
①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
②从B装置中逸出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_______(填“是”或“否”)。
③D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④实验结束,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⑤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⑥通过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的体积),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V和a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
13.回答下列问题:
I.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夹持仪器略)。
(1)B装置可除去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_______。D装置可除去C装置中未反应的_______。
(2)C装置为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II.氯气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广泛应用。
(3)为了验证氯气的部分性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后验证其性质,并进行尾气处理。
①装置C、G中盛装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可得出氯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写2条)
③上图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用地康法制氯气,反应原理图示如图(反应温度为450℃):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该方法制取氯气,主要消耗的原料是_______。
14.现有A、B、C、D四种化合物,其焰色反应的火焰均为黄色。其中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加热固体A可生成D,同时得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A与B溶液混合后可得到D。
(1)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上述的C物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有广泛用途。用脱脂棉包裹C物质并向其鼓入二氧化碳,脱脂棉会剧烈燃烧,化学反应程式是;脱脂棉剧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某化学小组进行C物质与水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小组对试管c中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甲同学认为是其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4)【查阅资料】①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
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C物质与水的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
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深入试管中,最后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 猜想A正确
B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猜想B不正确
有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是否含有H2O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2.6g该C物质的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O2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i.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该装置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___;ii若再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则应选用量筒的大小规格为:_______(填选“100mL”、“200mL”、“500mL”或“1000mL”)。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C物质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产物。
15.大苏打(Na2S2O3,名称是硫代硫酸钠)、苏打、小苏打被称为“苏氏三兄弟”。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它们的性质。
(1)大苏打属于_______(填字母)。
A.碱 B.盐 C.氧化物 D.酸
(2)探究Na2CO3、NaHCO3溶液与Al2(SO4)3溶液反应。
已知: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的浓度相同。用相同浓度的Al2(SO4)3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操作 现象
甲 在5 mL Al2(SO4)3溶液中加入5 mL Na2CO3溶液 缓慢产生少量气泡,缓慢产生白色胶状难溶物
乙 在5 mL Al2(SO4)3溶液中加入5 mLNaHCO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迅速产生白色胶状难溶物
已知白色沉淀是Al(OH)3,产生的气体属于酸性氧化物,它是_______(填化学式)。根据实验结果,常用的泡沫灭火器选用试剂是Al2(SO4)3和_______(填“NaHCO3”或“Na2CO3”)。
(3)设计下列实验装置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以及Na2O2供氧原理。
①实验中,观察到B装置白色粉末变为蓝色,则说明A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
②实验中观察到C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用带火星木条靠近a管口,木条燃烧更旺,说明C中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C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质量之比为_______。
③实验完毕后,经检验A中试管里残留固体是Na2CO3,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参考答案:
1.(1)防止Na2O2受潮
(2) 浓硫酸 饱和NaHCO3溶液(或水)
(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BE
【分析】依据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是助燃性气体以及题干中的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1)因实验目的是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是否需要水的存在,故反应时可先让Na2O2与干燥的CO2反应,然后再与潮湿的CO2反应。所以实验前要注意药品Na2O2的防潮,故关闭K1、K2的目的是防止Na2O2受潮。
(2)实验甲中,液态试剂X是为了干燥CO2,故X为浓硫酸。实验乙中,液态试剂Y是为了使CO2潮湿且不和CO2作用,故可选用饱和NaHCO3溶液或水。
(3)干燥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氧气生成,即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不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说明混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则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因此实验结论为: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因盐酸、硝酸具有挥发性,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中会混有HCl、HNO3等干扰实验,又因硫酸钙微溶,故CO2的制取不能选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因此,只能选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制取CO2。答案选BE。
2.(1)2Na2O2+2H2O=2NaOH+H2O2
(2)a
(3)1mol/L
【分析】由实验②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得到的溶液A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生成氧气,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2NaOH+H2O2,由方程式可知,溶液A中的氢氧化钠浓度为=1mol/L;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与③中相同,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与过氧化氢有关,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无关。
【详解】(1)由分析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2NaOH+H2O2,故答案为:2Na2O2+2H2O=2NaOH+H2O2;
(2)a.由分析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过氧化氢将酚酞氧化的缘故,所以向①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ol/L盐酸,溶液不会变为红色,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②中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与③中相同,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故c正确;
故选a;
(3)由分析可知,溶液A中的氢氧化钠浓度为=1mol/L,故答案为:1mol/L。
3.(1)用作供氧剂、消毒剂、漂白剂等
(2) 球形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进入C装置中
(3)浓硫酸
(4)
(5)
【分析】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然后在装置B中用浓硫酸干燥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再通入装置C与钠反应制取,装置D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去装置C而干扰实验。
【详解】(1)可以用作供氧剂、消毒剂、漂白剂等;
(2)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其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进入C装置中;
(3)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4)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若没有该装置,CO2会与反应生成,导致生成的中含有Na2CO3;
(5)从上面实验过程和现象可以看出,与水反应后除生成和外,还生成了,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是,加入酸性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1)CaCO3+2H+=Ca2++H2O+CO2↑
(2) 饱和NaHCO3溶液 浓硫酸
(3)D
(4) 碱石灰 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5)Na2O2+H22NaOH
【分析】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则实验中变量为水,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②除去氯化氢、通过③浓硫酸干燥后通过过氧化钠观察现象,然后与潮湿二氧化碳直接通过过氧化钠观察现象对比得出结论;
【详解】(1)装置①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
(2)生成二氧化碳含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装置②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生成二氧化碳,故装置②中的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本实验预期现象是步骤1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步骤2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装置③中的试剂是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3)A.实验i中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A正确;
B.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故实验iii中MnO2 做H2O2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
C.实验ii中溶液可以使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含有氧化性物质,实验iii中加入过氧化氢生成氧气,故可以说明Na2O2 与H2O反应有H2O2 生成,C正确;
D.本实验使酚酞试液褪色的是氢氧化钠碱性溶液,D错误;
故选D;
(4)生成氢气中含有水和挥发的氯化氢,两者均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故B为除杂净化氢气装置,为碱石灰;
(5)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则没有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2+H22NaOH。
5.(1) 36.0 100mL容量瓶, 玻璃棒 b
(2) 2Na2O2+4H+=4Na++O2↑+2H2O 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3) 吸收反应生成的氧气 Na2CO3、NaOH
(4)偏大
【分析】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2O2样品,其中含有碳酸钠等,实验反应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内空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稀硫酸,装置A中为过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氧气、;装置B为干燥装置;装置C可用于防止实验停止时,氢氧化钠溶液倒吸;装置D用于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装置E为干燥装置;装置F用于检测氧气的存在;
【详解】(1)实验室用5.0 mol·L-1的硫酸配制1.80 mol·L-1的稀硫酸100 mL。
①根据稀释规律,需要量取5.0mol L-1的浓硫酸的体积为,故需要量取5.0 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为36.0mL;
②配制溶液时,需要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操作,所以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一定规格的量筒和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则除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增加的玻璃仪器还有100mL容量瓶, 玻璃棒;
③下列操作: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直接使用,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对结果无影响;
b.容量瓶未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的体积偏少,浓度偏高;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选b。
(2)装置A中滴加稀硫酸, Na2O2与稀硫酸反应可看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与水反应,,第二步是生成的NaOH再与硫酸反应,其反应为,总的反应为,离子方程式为2Na2O2+4H+=4Na++O2↑+2H2O。为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前通入N2的作用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3)铜与氧气在加热下反应得到氧化铜,则装置F中铜网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氧气。待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测得装置D质量增加4.4 g、即A中释放的二氧化碳为0.1mol,则34.2 g样品中含0.1molNa2CO3,装置F质量增加3.2 g、即A中释放的氧气为0.1mol,按2Na2O2~O2可知,34.2 g样品中含0.2molNa2O2;0.1molNa2CO3和0.2molNa2O2质量共26.2g,小于样品质量34.2 g,则样品中还含有NaOH,故样品中除Na2O2外还含有的物质化学式为Na2CO3、NaOH。
(4)装置F用于测量反应生成的氧气的量,若装置F后直接连接空气,则氧气质量偏大、测得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偏大。
6.(1)长颈漏斗
(2) 饱和溶液 除去中混有的HCl
(3) 排尽装置中空气
(4) ,C和CO 熔点低 还原性
【分析】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进入D中和钠反应,E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碳,F中的PbCl2溶液可以吸收CO。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X为长颈漏斗。
(2)由以上分析可知,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3)通入二氧化碳待E中溶液变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用二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钠和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钠块表面变黑,熔融成金属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然后金属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硬质玻璃管中有大量黑色和白色固体(一种盐类物质)产生,根据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可知,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为碳,白色固体是一种盐类,则为碳酸钠,一段时间后F中试管内壁也有黑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O生成。综上所述,金属钠在 CO2中燃烧的产物为Na2CO3 ,C和CO;钠熔成金属小球,体现了金属钠的熔点低,反应中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了钠的还原性。
7.(1) a 浓硫酸
(2)步骤中木条不复燃,步骤中木条复燃
(3) 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反应产生,使木条复燃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分析】装置A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装置D和E用以验证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带火星的木条能检验氧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应该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否则氧气浓度过低会导致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氧气的检验。
【详解】(1)装置A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故装置②中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案选a。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试剂为浓硫酸。
(2)步骤1中,通过过氧化钠的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没有氧气生成,a处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通过过氧化钠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有氧气生成,a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因水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产生了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有碳酸钠生成,若装置E中反应后的固体有碳酸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1)2Na+O2Na2O2
(2)H2O2
(3)CO+Ba2+=BaCO3↓
(4)2NaHCO3Na2CO3+CO2↑+H2O
(5)B
(6)2:1
(7)S2O+2H+=2SO2↑+H2O
【分析】Ⅰ.Na在空气中加热反应产生Na2O2,Na2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Na2CO3、 O2;Na2O2与水反应产生NaOH、O2,同时有少量未分解的H2O2,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产生H2O、O2,空气中的CO2也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反应产生BaCO3沉淀;
Ⅱ.向NaCl溶液中通入NH3、CO2,发生反应产生NaHCO3沉淀和NH4Cl,将NaHCO3沉淀过滤出来,然后加热,NaHCO3分解产生Na2CO3、CO2、H2O;CuS在空气中灼热,发生反应产生CuO、SO2,CuO与H2SO4反应产生CuSO4,将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获得胆矾CuSO4·5H2O。Na2CO3、SO2、H2O发生反应:Na2CO3+2SO2+H2O=2NaHSO3+CO2↑;然后NaHSO3受热分解:2NaHSO3 Na2S2O5+H2O;
【详解】(1)Na与O2加热反应产生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
(2)样液中加入MnO2后产生氧气,说明Na2O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还生成了H2O2,MnO2是H2O2分解产生O2的催化剂,发生了反应:2H2O22H2O+O2↑;
(3)Na2CO3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CO3沉淀和Na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Ba2+=BaCO3↓;
(4)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I是NaHCO3分解产生Na2CO3、CO2、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5)A.NH3溶于水反应产生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NH3是碱性气体,A正确;
B.反应I方程式是: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反应物无单质,生成物中也无单质,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C.在反应I中通入CO2气体参加反应,CO2是反应物;在反应II中NaHCO3分解产生CO2气体,在反应III中Na2CO3与SO2及H2O反应也产生了CO2气体,故该流程中,CO2可以循环使用,C正确;
D.CuS灼热,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SO2、CuO,CuO与酸反应产生CuSO4,所以溶液乙的成分是CuSO4,Cu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获得胆矾CuSO4·5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6)反应III中,气体反应物是SO2,固体反应物是Na2CO3,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SO2+H2O=2NaHSO3+CO2↑、2NaHSO3Na2S2O5+H2O,为了减少产品Na2S2O5中的杂质含量,理论上需控制第一步反应中气体反应物与固体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理论上需控制第一步反应中气体反应物与固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7)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同时生成Na2SO4、H2O,其离子方程式为S2O+2H+=2SO2↑+H2O。
9.(1)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气体
(2)(或过氧化钠)
(3) A
(4) 蓝色沉淀 正确
【分析】装置A中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混合气体通入该溶液中,不反应,只有HCl参与反应,主要是为了除去HCl;装置B中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装置C吸收未反应完的得到纯净的氧气,装置D为收集氧气;装置没有干燥装置,所以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可能还有水;以此作答;
【详解】(1)装置A中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混合气体通入该溶液中,不反应,只有HCl参与反应,主要是为了除去HCl,其反应为,故填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气体;;
(2)取装置B中的固体加水溶解没有气泡产生,由于,说明过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该固体中不含,故填(或过氧化钠);
(3)要使得猜想二成立,则向M溶液中加入的试剂不能为碱,且为中性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其反应为,符合;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为碱,不符合;亚硫酸钡属于难溶物,不符合,故填A;;
(4)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因为NaOH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即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NaOH,故填蓝色沉淀;正确;。
10.(1)
(2) bc
(3) 除去未充分反应的 第一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第二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加入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说明Ⅲ中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即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分析】装置Ⅰ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打开K2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干燥除去了水分,打开K1二氧化碳未经干燥含有水分,则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详解】(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可知,装置Ⅰ是制备纯净的CO2,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HCl气体,则酸应该选硫酸,硫酸钙为微溶物,生成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硫酸与CaCO3继续反应,故应该选小苏打,因此答案选bc。
(3)①未反应的CO2可能混在氧气中,使两个步骤中带火星木条都不复燃,故应在Ⅲ后面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2。
②Ⅲ后面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预期实验现象为第一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第二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是这也不能验证实验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原因为水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4)要达到实验目的即需要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只需验证反应后Ⅲ中所得固体有碳酸钠即可,取第二步反应后的Ⅲ中所得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说明Ⅲ中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即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1.(1)CaCO3+2H+=Ca2++ H2O+CO2↑
(2)HCO+H+=H2O+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CO2
(5)取出集气瓶正放于桌面上,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所收集的气体为O2
【分析】装置A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杂质;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E为排水集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的收集装置。
【详解】(1)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 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 H2O+CO2↑;
(2)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O2↑,故答案为:HCO+H+=H2O+CO2↑;
(3)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盛有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其中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CO2;
(5)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收集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为取出集气瓶正放于桌面上,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所收集的气体为氧气,故答案为:取出集气瓶正放于桌面上,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所收集的气体为O2。
12.(1)CaCl2##BaCl2
(2) 否 2Na2O2+2CO2 = 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吸收未反应的CO2 CO2+2OH-=+H2O a 偏小
【分析】A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装置,B为洗气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防止HCl与过氧化钠反应,C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装置,D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的装置,防止多余的二氧化碳进入量气装置,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大,E和F是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的装置;
【详解】(1)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Na2O2+2CO2 = 2Na2CO3+O2而变质,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只要检验其中是否含有即可,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若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则证明Na2O2已经变质;
(2)①实验探究测定方法是测定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装置中必须是气密性完好,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过氧化钠既能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又能和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 = 2Na2CO3+O2,存在关系式:2Na2O2~ O2,因此无论是否干燥,所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始终是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故B装置出来的气体不需要干燥;
③根据分析,D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吸收未反应的CO2,NaOH用于吸收CO2,因此NaOH需过量,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H2O;
④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冷却到室温,会使溶液体积增大,读出结果产生误差,a错误;
b.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使装置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同,避免读取体积产生误差,b正确;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正确的读取方法,c正确;
故选a;
⑤反应前后处于同温同压时、从E中被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反应生成的氧气的体积,而实验结束读取氧气体积时,只读了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并没有包含导管内的液体体积,故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⑥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可得关系式:2Na2O2~O2,装置C中Na2O2充分反应,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mL,n(O2)=mol,则n(Na2O2)=2n(O2)= mol,故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为。
13.(1) HCl
(2)
(3) 饱和食盐水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性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4) HCl和
【分析】Ⅰ.装置A中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盐酸易挥发,则生成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杂质,装置B可去除HCl杂质,装置C为二氧化碳及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装置D中的NaOH可去除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装置E收集氧气。
Ⅱ.B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因为盐酸易挥发,挥发的HCl气体在C装置中被吸收,D装置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E装置可以验证氯气是否有漂白性,F装置中氯气与铜粉反应,验证其氧化性,因为氯气有毒,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G。
【详解】(1)装置A中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盐酸易挥发,则生成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杂质,装置B可去除HCl杂质,装置C为二氧化碳或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装置D中的NaOH可去除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HCl;CO2。
(2)装置C为二氧化碳及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3)①挥发的HCl气体在C装置中被吸收,因为氯气有毒,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G;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②E装置可以验证氯气是否有漂白性,发现布条不变色,F装置中氯气与铜粉反应,验证其氧化性,用氢氧化钠可以将氯气吸收,证明其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故答案为:氧化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③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故答案为:。
(4)根据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铜,生成的氯化铜与氧气继续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铜为中间产物,所以生成氯气的原料为氧气和HCl;
故答案为:;HCl和。
14.(1) Na2CO3 HCO+OH-=CO+H2O
(2)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放热,且有氧气生成,助燃
(3)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加入适量的水,最后滴入酚酞溶液 Ⅱ装置 500mL
【分析】现有A、B、C、D四种化合物,其焰色反应的火焰均为黄色,因此均含有钠元素;其中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C是Na2O2;加热固体A可生成D,同时得到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气体为CO2,则A是NaHCO3,D是Na2CO3;A与B溶液混合后可得到D,则B是NaOH。
【详解】(1)根据分析,D为Na2CO3,A为NaHCO3,B为NaOH;NaHCO3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OH-=CO+H2O;
(2)脱脂棉剧烈燃烧,是因为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放热,使得脱脂棉达到着火点燃烧,同时反应有O2生成,O2属于助燃剂,能促进燃烧;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实验探究的内容应找准两个方向,即探究A:是否生成了H2O2,探究B:是否氢氧化钠溶液太浓;因为结论为猜想A正确,则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产生气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深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溶液中含有H2O2,待无气泡冒出时,此时H2O2已完全分解,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因此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木条复燃;溶液变红后不褪色;猜想B错误,则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氢氧化钠浓度降低,最后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故其操作为:加入适量的水,最后滴入酚酞溶液;
测量气体体积时,为防止倒吸应将导管尽量插入量筒底部,所以应用II装置;,,所以应用500mL的量筒。
15.(1)B
(2) NaHCO3
(3) H2O 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1∶1 2NaHCO3Na2CO3+H2O+CO2↑ 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物质构成微粒确定物质所属类别;根据物质在室温下存在状态及混合物中物质所含元素确定反应产生气体成分。泡沫灭火器要求产生CO2及Al(OH)3迅速及时。CuSO4是白色粉末,与水结合形成CuSO4·5H2O变为蓝色晶体,据此可检验H2O的产生。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Na2O2能够与CO2、H2O反应产生具有助燃性的O2,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1)大苏打是Na2S2O3,是硫代硫酸钠,属于盐,故合理选项是B;
(2)根据元素守恒,有气泡生成是因为产生了CO2。灭火时要求产生CO2快且多、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要快,覆盖可燃烧物。故泡沫灭火器选择Al2(SO4)3和NaHCO3作灭火试剂;
(3)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蓝色粉末,说明分解反应生成了水;
②实验中观察到C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用带火星木条靠近a管口,木条燃烧更旺,说明C中生成了O2。过氧化钠与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在这两个反应中,Na2O2中的O一部分由反应前Na2O2中-1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另一部分由反应前Na2O2中-1价变为反应后Na2CO3、NaOH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故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质量之比为1:1;
③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该反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备考无机化合物及性质一焰色试验综合考点训练(答案)

下一篇: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备考无机化合物及性质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综合考点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