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答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小明从电视上看到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奔向太空的场景,他对爸爸说:“火箭点火后底部产生大量的白气可能是泡沫”,他这种说法属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多选)2.(2分)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一定越快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3.(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4.(2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动物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C.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声音的特性是指音调、响度和频率
5.(2分)汽车的发明促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下列有关汽车中各部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倒车可视系统中的车尾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后方情况的
C.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扩大司机视野
D.汽车装有消声器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人的距离是2m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7.(2分)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9.(2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二维码是光源
B.摄像头相当于远视眼镜的镜片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10.(2分)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
A. B.
C. D.
11.(2分)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12.(2分)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低
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音色不一样,但响度音调一样
13.(2分)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报纸时,报纸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要使观察的像更大些,报纸要远离放大镜
B.用投影仪放映物理试题时,要使银幕上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镜头下降些,同时投影仪远离银幕
C.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拍摄对象靠近镜头,同时镜头后缩
D.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改用长焦镜头,同时镜头后伸
14.(2分)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25g
D.装入60cm3的液体后烧杯与液体总质量为80g
(多选)15.(2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坐地日行”是因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怕得鱼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中的“群峰倒影”是群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中“乡音未改”是指声音的响度没有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16-19题。每空1分。共15分)
16.(4分)完成下列单位转换:5×105cm=   km;216km/h=   m/s;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选填“A”或“B”)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17.(3分)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    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    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    (选填“高”或“低”)。
18.(5分)很多汽车的尾部都有一些圆形部件如图,它们是汽车的倒车雷达。汽车靠倒车雷达定位车后障碍物的距离,它们是一种能发射和接收    (选填“超声波”、“耳能听见的声音”)的设备。这种波    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底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静静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    m;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    m。
19.(3分)①手机屏幕能显示的多彩影像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②如图,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背着月光走,看上去较亮的地方是    (选填“水面”或“地面”)。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光射到地面发生    反射,地面反射的光要比月亮反射的光更多的射入人眼。
三、作图简答题(20题4分;21题1、2小问各1分,3/4/5小问各2分共8分,总共12分)
20.(4分)如图,请在图中画出该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再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红的一天
小红起床后站在衣冠镜前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①她在镜中的像大小是否改变?由于光线较暗,为了帮助看清楚衣领上的污渍,②应将光源照向衣领还是衣冠镜?吃完饭后,小红乘车去看电影,等红灯时,小红感觉自己车在向后行驶,结果司机告诉她所在车辆没动,是临近车辆在行驶。到了电影院,小红看了个大片,感到很开心。
(1)小红靠近镜子时她在镜中的像大小是否改变?(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为了帮助看清楚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衣领还是衣冠镜?(衣领或衣冠镜)
(3)小红感觉自己车在向后行驶时选择的参照物是?等红灯的行人看到此参照物的状态是?(静止、向前或向后)
(4)请简述为什么电影院要用白色粗糙幕布作为荧幕?
(5)如果电影院用的是绿色光滑的幕布,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四、实验探究题(22题5分,23题每空2分计8分,24题每空2分计12分,25题每小题5分计6分,共33分)
22.(5分)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可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在测量小车AB段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2)测得小车经过AB段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23.(8分)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刚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反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重合,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    ;
(3)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如果将玻璃板保持竖立,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24.(12分)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2)调整后,将蜡烛和光屏调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在光屏上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左移至光具座的20cm刻度处时,如图乙所示,光屏调到光具座的60cm刻度处时,像模糊不清,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向会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清晰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继续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丙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佩戴眼镜片为    的眼镜(均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5.(6分)在探究“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正方体木块若干;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质种类 相同
体积V/cm3 10 20 30 40 50 60
质量m/g 5 10 15 20 25 30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或“不同”)
(3)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两个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验过程中都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五、应用创新题(26题3+2共5分,27题2+2+3共7分,共12分)
26.(5分)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5.5m/s的速度走了2min,后来感觉时间足够,他又以5.4km/h的速度走了4min,求:
(1)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2)声音此时传播速度是340m/s,通过上学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27.(7分)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5%。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不仅直接消耗了大量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还造成了水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水污染的存在和人们对洁净的生活饮用水的需求使各品牌瓶装水、桶装水应运而生,如图所示:
(1)此品牌桶装水桶按商品说明装水多少千克?(ρ水=1.0×103kg/m3)
(2)若用该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按商品说明装了酱油4.8kg,请问酱油的密度是多少?
(3)有位厨师先在桶中加了一些题目(2)中的酱油,然后加水至桶满,测得混合液体总质量是4.4kg,请问加入其中水的体积V加水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解答】解:小明看到神舟十二号奔向太空的场景,他对爸爸说:火箭点火后底部产生大量的白气可能是泡沫。他这种说法属于猜想与假设。
故选:B。
2.【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故A正确。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还要考虑时间,故B错误。
C、一个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并且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的,这个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它的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故D错误。
故选:AC。
3.【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选项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1.25m/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0.625m/s.选项D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物体振动如果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故B正确;
C.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与频率无关,故C错误;
D.声音的特性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探测车后方情况的,故B正确;
C、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后视镜一般使用凸面镜,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来扩大视野,故C正确;
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m,则像到人的距离应该是2m,故A正确;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能够反射各种色光,故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
故选:D。
8.【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蜡烛的同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且像距大于物距,只有选择项D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选:D。
9.【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
D、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黑色部分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部分不反射色光,而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
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落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D图符合题目。
故选:D。
11.【解答】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
A、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
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根据图示可知:四列声波都是有规则振动的波形,是乐音波形,故A错误;
B、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但甲的振动次数比丙的多,所以丙的音调更低,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和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频率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A、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要使观察的像更大些,报纸要远离放大镜,故A错误;
B、用投影仪放映物理试题时,要使银幕上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则需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故应该让镜头下降些,同时投影仪远离银幕,故B正确;
CD、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则需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故应该让拍摄对象靠近镜头,同时镜头前伸,或改用长焦镜头,同时镜头前伸,故C、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B、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同理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由②﹣①得:ρ×60cm3=60g,解得,ρ=1g/cm3,故AB错误;
C、将液体密度代入①得:1g/cm3×20cm3+m杯=40g,解得,m杯=20g,故C错误;
D、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60cm3=60g,此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m杯+m3=20g+60g=80g,故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A、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以其它的星球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所以“坐地日行”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A正确;
B、“怕得鱼惊”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B正确;
C、“群峰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诗中的“乡音未改”是指此人的音色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ABC。
二、填空题(16-19题。每空1分。共15分)
16.【解答】解:5×105cm=5km;216km/h=60m/s;
由图知: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使用B刻度尺时,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故答案为:5;60;B;2.80。
17.【解答】解:掌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低于20Hz。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低。
18.【解答】解:(1)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其发射的声波为超声波;该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已知v=1500m/s,t=2.4s,
超声波来回的总路程为:s=vt=1500m/s×2.4s=3600m,
该处海底的深度为:h==1800m;
(3)由v=可得,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s1=v1t′=340m/s×5s=1700m;
汽艇行驶的路程:
s2=v2t′=10m/s×5s=50m;
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为:
s′=(s1﹣s2)=×(1700m﹣50m)=825m。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1800;1700;825。
19.【解答】解:(1)手机屏幕能显示的多彩影像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雨后晴朗的夜晚,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地面亮。
故答案为:绿;地面;漫。
三、作图简答题(20题4分;21题1、2小问各1分,3/4/5小问各2分共8分,总共12分)
20.【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90°﹣45°=45°,据此画出反射光线;
又知入射光线垂直于主光轴,所以可知反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解答】解:(1)小红靠近镜子时,她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因为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
(2)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要想帮助小红同学看清衣领上污渍,只有污渍在明亮处,才会将更多的光反射到平面镜上,最终使进入人眼的光更多,看得更清楚,所以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3)临近车辆向前运动时,小红相对临近车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临近车辆为参照物,小红感觉自己车在向后行驶;
临近车辆向前运动时,相对等红灯的行人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等红灯的行人看到此参照物是向前运动的;
(4)电影银幕用白布制作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二是白布表面粗糙,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
(5)如果电影院用的是绿色光滑的幕布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因为幕布光滑,会产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同一方向射出,处在这一方向位置的观众能看到画面,其它观众不能看到画面;二是因为绿色只反射绿光,其它颜色光被吸收,看到画面的观众只能看到绿色和黑色的画面。
故答案为:(1)不变;(2)衣领;(3)临近车辆;向前;(4)电影银幕用白布制作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二是白布表面粗糙,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5)只能看到绿色和黑色的画面。
四、实验探究题(22题5分,23题每空2分计8分,24题每空2分计12分,25题每小题5分计6分,共33分)
22.【解答】解:(1)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求出平均速度;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
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小,由v=可知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2)由图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又知tAB=1.6s,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5cm/s=0.25m/s;
故答案为:(1)v=;小;大;(2)0.25。
23.【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面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完全重合,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相当于光屏),由于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A的像;
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蜡烛A的物距不变,像距也不变,像和物体位置关于玻璃板对称,像还在原来位置,故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不发生移动。
故答案为:(1)前面;(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没有;不发生。
24.【解答】解:(1)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严重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使烛焰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2)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的位置向左移至光具座的20cm刻度处时,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调到光具座的60cm刻度处时,光屏向右移动;如果将蜡烛继续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4)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纠正。
故答案为:(1)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10; (3)右;缩小;靠近;(4)凹透镜。
25.【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蠼母向右调节。
(2)分析表格数据,不难发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3)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两个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是相同的,都需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实验结论的普遍规律。但在“测定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多次测量目的是减少误差。虽然实验过程中都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1)右;(2)相同;(3)相同;不同。
五、应用创新题(26题3+2共5分,27题2+2+3共7分,共12分)
26.【解答】解:(1)前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2min=120s,
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4min=240s,
由v=得,前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s1=v1t1=5.5m/s×120s=660m,
后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s2=v2t2=5.4×m/s×240s=360m,
则他家离学校的距离:
s=s1+s2=660m+360m=1020m;
小明上学走路的总时间:
t=t1+t2=120s+240s=360s,
则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v==≈2.8m/s。
(2)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t′===3s。
答:(1)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为2.8m/s。
(2)声音此时传播速度是340m/s,通过上学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是3秒。
27.【解答】解:(1)由图知,桶装水的体积:V水=4L=4dm3=4×10﹣3m3,由ρ=可得,装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4×10﹣3m3=4kg;
(2)桶装酱油的体积:V酱油=V水=4×10﹣3m3,酱油的密度:
ρ酱油===1.2×103kg/m3;
(3)设其中加水的体积为V加水,加酱油的体积为V加酱油,
则,V加水+V加酱油=4×10﹣3m3......①
根据密度公式得,其中加水的质量为m加水=ρ水V加水,加酱油的质量为m加酱油=ρ酱油V加酱油,
则,m加水+m加酱油=ρ水V加水+ρ酱油V加酱油=4.4kg
即,1.0×103kg/m3×V加水+1.2×103kg/m3×V加酱油=4.4kg......②
联立①②解方程组得,V加水=2×10﹣3m3。
答:(1)此品牌桶装水桶按商品说明装水4kg;
(2)若用该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按商品说明装了酱油4.8kg,酱油的密度是1.12×103kg/m3;
(3)加入其中水的体积V加水是2×10﹣3m3。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实验中学等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