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物理凸透镜选择易错题训练(答案)

2023年初中物理凸透镜选择易错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一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中华文化渊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描述用光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了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B.江清月近人一一清澈的江水中看到的月亮是天空中月亮的实像
C.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的原因
D.削冰引火生——冰透镜在阳光下能生火是因其对光有发散作用
3.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不同,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  )
A.甲、乙均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B.甲、乙均不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C.甲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
D.乙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
5.如图所示,水杯后面20cm处放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看到一个变细的泥娃,此水杯相当于一个柱状透镜,它的焦距可能是(  )
A.7cm B.10cm C.15cm D.25cm
6.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的天鹅湖公园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的思路,建成了集旅游、休闲、观光、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下列涉及的物理知识判断正确的是(  )
A.岸上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岸上看见水中的“鱼”,是鱼的实像
C.摄影爱好者用的照相机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D.看见黑天鹅,是因为黑色反射所有的色光
7.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8.如图所示的虚线方框内放有一种光学仪器,一束光通过虚线方框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虚线方框内放置的是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9.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常常要用到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与下列原理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物镜
10.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11.2023年1月14日,第36届西安城墙灯会启幕,庄重的城墙在灯光的映照下,增添了时尚和灵动的气息,过年的喜庆感热烈而浓郁,城墙上游客如织,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灯五光十色,是由于发生了光的色散
B.游客看到点亮的彩灯是光源
C.游客给彩灯拍照时,要想拍的更大一些,应该离景物更远一些
D.游客拍照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12.小苏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
C.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老花眼镜,将光屏左移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调节光屏位置,所得到的像将变大
13.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A.fA>fB>fC B.fC>fA>fB C.fA>fC>fB D.fB>fC>fA
14.某摄影师在某次利用相机拍照时,发现被拍摄人的正面照在照片中的比例太小,很不美观。为增加人在照片中的比例,摄像过程应该(  )
A.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靠近摄影师,镜头向后缩
B.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远离摄影师,镜头向前伸
C.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远离被拍摄人,镜头向后缩
D.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靠近被拍摄人,镜头向前伸
15.人间四月芳菲尽,井冈杜鹃始盛开。如图所示是小丽去井冈山旅游时用照相机先后拍摄同一株杜鹃花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B.拍摄甲照片时,镜头离杜鹃花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C.拍摄乙照片时,杜鹃花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D.先拍甲照片再拍乙照片,照相机应适当靠近杜鹃花
16.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17.下列成像的原理,和眼睛成像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照相机成像
C.凸面镜成像
D.放大镜成像
18.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物体
B.乙图中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
C.丙图中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D.丁图是远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19.下列对图中所示光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图乙中,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C.图丙中,照镜子时人距离镜子越远,镜中的像越小
D.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0.关于以下光学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实像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放大镜成虚像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D.街道拐角处的观察镜和汽车驾驶室内的观后镜所成的像是一样的
2023年初中物理凸透镜选择易错题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一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信息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解答】解: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由此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简单应用,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答此题的入手点。
2.中华文化渊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描述用光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了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B.江清月近人一一清澈的江水中看到的月亮是天空中月亮的实像
C.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的原因
D.削冰引火生——冰透镜在阳光下能生火是因其对光有发散作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江中看到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月亮的虚像,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故C错误。
D、冰透镜在阳光下能生火是因其对光有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ABD,即为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即为凹透镜。
故选:C。
【点评】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能否成实像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进行判断。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不同,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  )
A.甲、乙均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B.甲、乙均不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C.甲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
D.乙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
【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
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形成放大的实像,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理解,属于基础内容考查范围。
5.如图所示,水杯后面20cm处放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看到一个变细的泥娃,此水杯相当于一个柱状透镜,它的焦距可能是(  )
A.7cm B.10cm C.15cm D.25cm
【分析】装满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了,说明“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的范围,即物体所处的位置。
【解答】解:装满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透过水杯进行观察时,看到“泥娃”变细了,说明“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泥娃处于二倍焦距点以外,故20cm>2f,解得f<10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简单应用,注意装满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明确此时的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的天鹅湖公园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的思路,建成了集旅游、休闲、观光、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下列涉及的物理知识判断正确的是(  )
A.岸上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岸上看见水中的“鱼”,是鱼的实像
C.摄影爱好者用的照相机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D.看见黑天鹅,是因为黑色反射所有的色光
【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是看到物体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4)白色物体反射了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解答】解:A、湖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湖底变浅了,故A错误;
B、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
D、人们看见黑天鹅,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而不是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物体的颜色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7.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分析】(1)要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两个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始终等大;
(3)光的折射规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4)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甲图中,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并不是因为反射光线消失,而是因为两块背景板没有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
B、乙图中,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是因为像与物没有在同一水平面上,但它们依然是等大的,故B错误;
C、丙图中,往碗中加水,水中的筷子变弯,其实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故C正确;
D.丁图中,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有近视眼镜时,像的位置更远,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涉及到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透镜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8.如图所示的虚线方框内放有一种光学仪器,一束光通过虚线方框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虚线方框内放置的是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一束光能通过虚线方框内的光学元件且光线变的会聚了,所以虚线方框内是凸透镜。
故选:A。
【点评】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反之,光线被会聚。
9.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常常要用到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与下列原理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物镜
【分析】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基础题目。
10.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1.2023年1月14日,第36届西安城墙灯会启幕,庄重的城墙在灯光的映照下,增添了时尚和灵动的气息,过年的喜庆感热烈而浓郁,城墙上游客如织,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灯五光十色,是由于发生了光的色散
B.游客看到点亮的彩灯是光源
C.游客给彩灯拍照时,要想拍的更大一些,应该离景物更远一些
D.游客拍照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分析】(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解答】解:A、彩灯五光十色,是由彩灯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并没有发生色散现象,故A错误;
B、彩灯能够发光,是光源,故B正确;
C、游客给彩灯拍照时,要想拍的更大一些,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该离景物更近一些,故C错误;
D、游客拍照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光源、凸透镜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2.小苏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
C.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老花眼镜,将光屏左移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调节光屏位置,所得到的像将变大
【分析】(1)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分析;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AB、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B错误;
C、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老花眼镜,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提前成像,再在光屏成清晰的像,必须将光屏向左移动,故C正确;
D、保持凸透镜不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13.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A.fA>fB>fC B.fC>fA>fB C.fA>fC>fB D.fB>fC>fA
【分析】根据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则可知物距相等,设物距均为u;
由表中信息可知,A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fA<u<2fA,则u<fA<u,
B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B,则fB<u,
C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C,
所以可得fB<fA<fC,即fC>fA>fB,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成像特点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列出不等式组。
14.某摄影师在某次利用相机拍照时,发现被拍摄人的正面照在照片中的比例太小,很不美观。为增加人在照片中的比例,摄像过程应该(  )
A.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靠近摄影师,镜头向后缩
B.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远离摄影师,镜头向前伸
C.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远离被拍摄人,镜头向后缩
D.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靠近被拍摄人,镜头向前伸
【分析】(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像距。
【解答】解: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增加人在照片中的比例,需要使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使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则应使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靠近被拍摄人,同时镜头向前伸;或者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靠近摄影师,同时镜头向前伸,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根据题意确定像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15.人间四月芳菲尽,井冈杜鹃始盛开。如图所示是小丽去井冈山旅游时用照相机先后拍摄同一株杜鹃花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B.拍摄甲照片时,镜头离杜鹃花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C.拍摄乙照片时,杜鹃花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D.先拍甲照片再拍乙照片,照相机应适当靠近杜鹃花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测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BC、照相机的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拍照时镜头离杜鹃花的距离(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杜鹃花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故A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变小;先拍甲照片再拍乙照片,像变小,所以照相机应适当远离杜鹃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6.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解答】解: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7.下列成像的原理,和眼睛成像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照相机成像
C.凸面镜成像
D.放大镜成像
【分析】首先要明确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然后再对各个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逐一分析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小孔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8.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物体
B.乙图中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
C.丙图中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D.丁图是远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分析】(1)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A、甲图使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要使像更大一些,放大镜要离物体远一点,故A错误。
B、乙图,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
C、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故C正确。
D、该眼镜是凹透镜,所以是近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大,像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这两条规律很相似,注意区分。
19.下列对图中所示光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图乙中,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C.图丙中,照镜子时人距离镜子越远,镜中的像越小
D.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分析】(1)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2)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
(3)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
B、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王明照镜子时距离镜子越近,镜中所成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关于以下光学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实像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放大镜成虚像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D.街道拐角处的观察镜和汽车驾驶室内的观后镜所成的像是一样的
【分析】(1)照相机和放大镜都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等大;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4)街道拐角处的观察镜是凸面镜,汽车驾驶室内的观后镜是平面镜。
【解答】解:A、照相机成实像,放大镜成虚像,但都属于凸透镜成像,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所成的虚像与物体等大,和物体与平面镜距离无关,故B错误;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故C正确;
D、街道拐角处的观察镜是凸面镜,成缩小虚像,汽车驾驶室内的观后镜是平面镜,成等大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平面镜成像、显微镜和望远镜、凸面镜成像特点,属基础题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3/10 19:34:53;用户:18575639278;邮箱:18575639278;学号:3152960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 平方根 课后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中考分类总复习英语科强化训练(二)(PDF含答案及听力原文听力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