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小华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时,发现有些薯条炸焦了,爱动脑筋的他联想到平时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要素分析,小华的认为属于(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与论证
2.(2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量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dm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C.人的正常体温约36.5℃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可达36km/h
3.(2分)2022年10月30日“苏风戏韵”大型原创戏曲交响音乐会在扬州市音乐厅举行。关于演出过程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出唢呐的声音
B.二胡演奏者用手按琴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声音的响度
C.扬琴演奏者敲击琴弦的不同位置能改变琴音的音色
D.演奏者用更大的力吹笛子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4.(2分)2021年11月17日,盐城大丰海域发生5.0级地震时,南通震感强烈。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不具有能量
B.为超声波
C.振动频率低于20Hz
D.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340m/s
5.(2分)如图所示,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古老智慧尽现大国浪漫。对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6.(2分)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7.(2分)2022年7月14日,年度最大超级月亮现身天空,超级月亮是指满月的时候,月亮正好位于近地点的现象。关于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月光照耀松林,其实月亮本身并不是光源
B.“举头望明月,低头做试卷”,我们看到的月亮其实是实像
C.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因为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D.我们看到的超级月亮是放大的月亮的虚像
8.(2分)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试衣镜前4m处,过了一会儿,她又向靠近试衣镜的方向走了3m,此时关于她在试衣镜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m,像大小不变
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m,像大小变大
C.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m,像大小变小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m,像大小不变
9.(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7cm C.10cm D.16cm
10.(2分)王亚平曾说:“面对浩瀚宇宙,其实我们都是学生”。时隔八年,王亚平再次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授课。这一次,王亚平用一个简单圆环做成了一个特殊的大水球,然后她往大水球中央添加了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球中形成了王亚平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加入气泡后的水球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水球中所形成的倒立的像是虚像
B.水球中所形成的正立的像是虚像
C.图丙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凸透镜
D.投影仪成像与我们看到的水球中的倒立的像相同
11.(2分)如图所示,2022年11月30日0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一起绕地球转动。小华认为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  )
A.地球 B.航天发射基地
C.学校的教室 D.天和核心舱
12.(2分)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3.(2分)2022年电影国庆档收官,《万里归途》一路强势,成为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在观看过程中,大家自觉把手机设置成静音状态,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影片中通过声音能分辨不同的角色是因为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4.(4分)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    (甲/乙)响度大、   (甲/乙)频率高;课堂上,老师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
15.(3分)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    (填物态变化)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    (选填“吸热”或“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16.(3分)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7.(6分)南京玄武湖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被誉为“金陵明珠”。深秋周日的早晨,小丽一家来到玄武湖游玩,拍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如图所示。
(1)阳光下,小丽发现自己在地面留下了影子,这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到金黄的树叶,是因为树叶    (选填“反射”或“吸收”)黄色光的缘故。
(2)在湖边漫步,小丽发现水中的鱼儿在凉亭的倒影间穿行,看见的凉亭的倒影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水中的鱼儿是光的    形成的像。
(3)小丽爸爸用无人机进行了空中摄影,此时相机中成倒立、   的实像,为了拍到玄武湖的全景,无人机需要飞得更    (选填“高”或“低”)一些。
18.(2分)航母上的光学助降系统(如图)设在航母中部左舷的一个自稳平台上,以保证其光束不受舰体左右摇摆的影响。当舰载机高度和下滑角度正确时,飞行员可以看到橙色光球正处于绿色基准灯的中央,保持此角度就可以准确下滑着舰。如飞行员看到的是黄色光球且处于绿色基准灯之上,就要降低高度;如看到红色光球且处于绿色基准灯之下,那就要马上升高,否则就会撞在航母尾柱端面或降到尾后大海中。舰载机准备降落时光学助降系统打开光源,照射到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透明玻璃板上,对着即将降落的舰载机。当飞行员看到的玻璃颜色为黄色时,说明飞机高于正确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红色时,说明低于降落路线;橙色为路线正确。则该装置的光源必须是    色的;飞行员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玻璃,是利用了    原理。
19.(3分)人的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此时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的    方,应当戴    透镜进行矫正。
20.(2分)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图的实验: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小明用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21.(4分)如图所示,是一款运动APP记录的某次跑步者的路线和数据。
(1)由甲图信息可知,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利用图甲信息,请给出“配速”的定义:   。
(3)若跑步者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时刻。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47分.22题每图2分,23题6分.解答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2.(2分)请用光路图画出井底青蛙O可以看到的范围。
23.(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4.(2分)作出图中所示光线的折射光线。
25.(6分)元旦期间,小明从扬州乘“复兴号”列车去北京,他乘坐的列车长为200m,当列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20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多少秒?
(3)若该列车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时,列车全部在桥上的运行时间为40s,则该列车过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5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9种不同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12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90 1.05
C 铜 60 1.05 H 尼龙 90 1.05
D 铜 90 0.76 I 尼龙 120 1.05
E 铜 ① ②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将表中所缺数据补全①   ,②   ;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    (选填“同一根琴弦”或“不同的琴弦”),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27.(5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2)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水的温度应为    ℃;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图所示;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28.(6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实验中为了使光路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
(5)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    (选填“会”或“不会”)看到反射光,此时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    同一平面上。
29.(7分)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3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光屏上清晰地呈现烛焰实像时,将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调整,或者将蜡烛向    移动;
(4)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向    移;
(5)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1.(5分)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下同)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解答】解:小华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这应属于猜想的过程,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故选:C。
2.【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故A错误;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s,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36.5℃,故C正确;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可达3.6km/h,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听众能根据音色来分辨出唢呐的声音,故A错误;
B、二胡演奏者用手按琴弦的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
C、扬琴演奏者敲击琴弦的不同位置能改变琴音的音调,故C错误;
D、演奏者用更大的力吹笛子,使笛声变大,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1500m/s,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雨水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和云层中小冰晶熔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为 113℃,而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因此,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综上,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故选:C。
7.【解答】解:
A、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故A正确;
B、因为空气不均匀,举头望明月,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月亮的虚像,故B错误;
C、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故C错误;
D、人们欣赏到比平时更大、更亮的“超级月亮”,是因为观察的视角变大了,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面镜走了3m,此时她距离平面镜为4m﹣3m=1m,即物距为1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因为像距等于物距,故像距也是1m;
根据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此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大小不变,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当烛焰离透镜14厘米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4cm>f,所以7cm<f<14cm;
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
综上所述8cm<f<14cm,C符合题意。
故选:C。
10.【解答】解: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完整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解:神舟十五号飞船相对于地球、航天发射基地、学校的教室,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神舟十五号飞船相对于完成对接的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故ABC错误,D正确。
12.【解答】解:甲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丙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丁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上分析知道,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乙与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3.【解答】解:(1)把手机设置成静音状态,有来电或信息等时,手机将不再发出声音,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的角色。
故答案为:声源;音色。
14.【解答】解: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乙的振幅大,响度大、乙的频率高;课堂上,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水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乙;乙;空气;水。
15.【解答】解: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汽化变成气体,汽化吸热,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凝固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液化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故答案为:汽化;放热;液化。
16.【解答】解: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湿抹布上有较多的水,当水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水遇冷发生了凝固现象,使抹布与玻璃粘在一起。
故答案为:凝华、内、凝固。
17.【解答】解:(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向地面的太阳光被身体挡住,就在地面上形成了光线照不到的阴暗区,即影子;
太阳光照在金黄的树叶上,是因为树叶反射黄光而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所以呈现黄色;
(2)凉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看见的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偏折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需要将像拍摄小些,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知,需要无人机飞的高些来增大物距。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反射;(2)反射;折射;(3)缩小;高。
18.【解答】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光源照射到红玻璃上,红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光源照射到绿玻璃上,绿玻璃只能透过绿光,光源照射到蓝玻璃上,蓝玻璃只能透过蓝光,飞行员可以看到三种颜色的光,白光是一种复色光,说明光源发出的是白光。
故答案为:白;透明物体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19.【解答】解:(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形成了近视眼,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照相机;前;凹。
20.【解答】解:(1)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指针偏向“6”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41.5s,秒表的读数为5min41.5s=341.5s。
(2)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体的长度:L=≈14.51dm。
故答案为:341.5;14.51。
21.【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跑步者通过的路程为6.60km=6600m,所用步数为7500步,时间为44min=2640s,
则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0.88m/步,即步幅为0.88m;
该跑步者全程平均速度:v==2.5m/s;
(2)由图甲信息可得,“配速”的定义为:通过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3)平均配速是指跑1千米所用的平均时间,此数值越大,运动越慢,此数值越小,运动越快,由图知t2时刻的平均配速值最大,运动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1)0.88;2.5;(2)通过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3)t2。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47分.22题每图2分,23题6分.解答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2.【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直线射入青蛙的眼中,图中阴影部分的范围就是青蛙观察到的范围,如图所示:
23.【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4.【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5.【解答】解:(1)列车速度v=288km/h=80m/s,小明通过该隧道的时间t=20s,根据v=可得,隧道长:
s隧道=vt=80m/s×20s=1600m;
(2)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s′=1600m+200m=1800m,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t′===22.5s;
(3)根据题意知,列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s″=1800m﹣200m=1600m,
所用的时间:t″=40s,列车过桥时的速度:v″===40m/s;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2)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22.5s;
(3)列车过桥的平均速度是40m/s。
26.【解答】解:(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控制材料、长度不变,应选用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2)要研究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应选用A、D、F的琴弦进行实验;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应选用E、G、H的琴弦进行实验,补充表中E中数据①为90cm,②1.05mm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只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A、B、C;(2)A、D、F;(3)90;1.05;(4)同一根琴弦。
27.【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68℃;
(2)由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度应该为98℃;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丙中的a图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图象如下:

根据实验数据及图像总结水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68;(2)98;a;见上图;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8.【解答】解:(1)在光的反射中,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需要用量角器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
(2)在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能够让入射光线能够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该使入射光线贴着纸板射到O点,故选:C;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让光线沿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该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当纸板NOF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在纸板NO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此时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故答案为:(1)量角器;(2)C;(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是可逆的;(5)不会;在。
29.【解答】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用数学中的知识点可表示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成的像是虚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不影响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在物体一侧还能看到玻璃板内点亮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3)垂直;(4)对称;(5)虚;仍能。
30.【解答】解:(1)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41.0cm﹣30.0cm=1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cm;
(2)上清晰地呈现烛焰实像时,将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此时所成像将变小;
(3)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D正确。
故答案为:(1)11.0;(2)左;变小;(3)下;上;(4)左;(5)D。
31.【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实验中既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2)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计时器);
(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A;时间;路程;(2)刻度尺;秒表;(3)下落的时间;下落高度;大。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答案)

下一篇:6.2立方根(第1课时)课件(共17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精准作业布置